马义接到命令后便开始与自己的兄弟部署。马义与小六等人全部围着一张运粮行道地图。
马义指着地图说道“我们的任务是要在十日之内将粮食从并州运到前线大营。如果顺利的话五日之内便可到达”。
“顺利?将军的意思是指”?小六问道。
马义回答道“邺城,曾是魏国都城,也是我军运粮所必经之路。我很难保证魏国会让我们安全度过邺城。所以我们必须将邺城有可能遇到的一切危险全部考虑进去才可以”。
小六疑惑的问“将军,如果我们向魏帝表明意图的话,难道魏国不愿意借道让我们过去吗”?
“邺城乃是魏国司州北边的大门,就算我军饿死在前线,我想魏帝也不会打开邺城大门放我们过去,因为那样无疑是开门防盗,开城迎敌。所以我们就必须要想其他的办法”。
“其他的办法”?小六指着地图说道“将军邺城周围皆是山峰,如果我们选择绕行的话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可是我们只有十天的时间,恕在下愚笨,想不出别的办法”。
马义笑了笑说“邺城旁边有一条大河名为邺河,此河从邺城旁边流过,直到玉谷。如果走水路十天之内必然可以将粮食运到前线大营”。
“可是那样的话,我们至少需要上百条船只来运粮食,仓促之间如何凑成这么多船只”。
“这样我们兵分两路,我带领一万甲士前去并州运粮。小六我给你一万甲士,你带着他们到附近山上的树林中去砍伐树木,然后找几个船夫,根据他们的指示,一定要制造出八千条简陋木伐。在邺河上游处等待我,等我一到即可运粮过河”。
“好,我知道了”。小六拱手说道。就这样马义吩咐完毕后便星夜带着一万甲士向并州而去,而小六这边也慢慢开始准备。
马义运粮的事情被魏国大司马曹休察觉,曹休即可去面见了魏帝曹睿。刚上了宫殿,便看见曹睿坐在龙椅上吃喝玩乐,旁边还有佳人作伴。
曹睿见曹休来到便遣散了佳人,整好了衣服笑着问道“三叔有何事情啊”?
曹休看了看曹睿那满脸的欢喜样子便拱手说道“陛下,现在有一个消灭禹国的大好机会”。
曹睿听后便知道曹休要说什么,便笑着说道“三叔恐怕是糊涂了吧,现在禹国内战爆发,再有吴国从中搅局,张义已经断粮。恐怕不用我魏国动手,用不了多久禹国就会破灭,再说了大都督司马懿现在还在前线抵御诸葛亮,我们也无兵可派不是吗”。
曹休回答道“陛下,虽然张义大军已经断粮,但是臣得到密保,张义已经命侄子马义前去并州运粮,如果马义运到粮食,那么陛下你说,禹国还会灭亡吗”?
曹睿想了想问道“三叔你要干什么”?
“马义运粮必然经过邺城,臣请命由臣带领三万甲士阻挡马义”。曹休说话的语气非常坚定,仿佛代表着他一定要阻挡马义运粮。
可此时的曹睿却犹豫说道“办法好是好,不过三万甲士那可是我长安全部兵马,这件事要不要与司马懿商量一下”。
曹休听到曹睿说这话便有些不高兴回答道“陛下,大都督正在前线抵御诸葛亮,此时不宜分心,再说了从长安到大都督营寨快马来回也需要五天时间,到那时马义早就过了邺城,还请陛下三思”。
曹休步步紧逼,曹睿也没有办法便叹息说道“好吧好吧,既然如此,三叔我将长安三万守军全部交付于你,命你带军阻挡马义运粮”。
曹休听后便高兴地说道“臣领命”。就这样曹休召集了长安三万甲士星夜离开长安向邺城而去。
而此时的马义也从上党郡守将李贵的手中得到了二十万石粮食,可别小看这十万石粮食足可让张义三十万大军生活三十天之久。
马义领到粮食后便往回赶,翻山越岭用了两天时间,好不容易赶到了邺河上游与小六会和。
等马义到达上游时已经是夜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里那样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小六看见远处缓缓走来的运粮队伍便知道是马义,急忙迎了上来拱手说道“将军,我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我俩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马义下了马问道。
“三千条木伐已经全部准备完毕”。小六回答道。
“好”。马义走到河边看着三千条木伐说道“传令下去,为了提升运量粮速度,每条木筏上只装载十石粮食,两名士兵。另外为了避免被邺城的魏军发现,都不许点火把”。
“是”。众将士拱手答道,便开始准备,将粮食一袋一袋搬上木伐。
这时一名士兵慌忙的跑道马义面前拱手说道“不好了将军,不远处发现魏军”。
“有多少人,谁人为帅”。马义急忙问道,此时的马义并不惊讶,因为他知道会有魏军拦截。但没想到魏军会如此之快。
小兵回答道“天色太暗没有看清有多少兵马,至于谁人为帅更是不知道,只知道帅旗上写着大司马三子”。
“大司马曹休”!马义严肃说道“怎么会是他,他不是在长安吗”。马义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小六拱手说道“请将军运粮先走,我带兵阻挡魏军”。
“不行,要留下也是我留下,你负责运粮”。马义推辞道。
小六跪了下来拱手说道“末将虽然脑子笨但是末将知道,曹休乃是曹睿的三叔,他此次前来必然带了不少兵马,不过我们谁留下来阻挡敌军都不可能活着回去。禹国不能没有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