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扰了克力达人一万年清梦的尼堂兽,来自于里格大陆的原奥山脉。原奥山脉实际是海拔更高的霍鲁达高原的下降延伸。整条山脉的山顶平坦开阔,而低地地势崎岖复杂,平原地形十分狭小。
最初,生活在原奥山区的克力达原始居民,还处于在相当落后的旧石器时期,发展水平远不及同时期东方平原和盆地上繁衍许久的克力达人。
尼堂兽的兴虐,给当地居民几乎造成灭顶之灾。为逃离狂肆,各部族侥幸残存的成员开始向各地迁居。其中一部分人沿着几条通往霍鲁达高原的山路走廊回溯,与高原上的土著混居融合,繁衍为许多个高原民族的祖先。
在众多走廊中,有一条形势狭窄的山路意义非常。然而它即非最便捷的路径,也不是两地历来交往最密切的通道,但它却因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的原产地而闻名。这种作物名为荆棘薯,这条走廊也因此得名荆棘薯走廊。
荆棘薯也叫刺薯,是克力达人排名第五的粮食作物。虽然它不是产量最大,传播最广泛的作物,却是克力达人历史最悠久的作物及主食,并且一直流行至今。
荆棘薯既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指代这种植物可食用的球形根块,因根块表层布满尖刺而得名。原生的荆棘薯根块比较小,直径只有约三公分,剥开尖刺表层,可食用部分更加有限。经过克力达人的培育种植,改良的荆棘薯要大上很多,直径达到十公分左右。而且从最初的单一红褐色球形已经发展出十几种不同的颜色及形态。
但荆棘薯的植株外形并没有明显变化。其植株茎部平卧在土地上,提起有近50公分长。它的茎部也披满毛刺,很容易划伤皮肤。荆棘薯叶子很有特点,通常一株荆棘薯叶子稀疏,只有五到十片。叶柄很短小,而叶片又宽又长,呈现披针形。长度可达30公分,宽处达到10公分。叶片呈墨绿色,表面光滑,叶肉较厚,所含水分很高。
荆棘薯的根块不仅外层坚硬,里肉又含有毒素,只有煮熟才能食用。生食不仅口感糟糕,且容易引起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最初行经荆棘薯走廊的克力达人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将这种植物的根块加入其食谱之中。但他们觉得其宽大的叶片非常适合遮盖身体及擦拭污渍,于是经常采撷,并随身携带。之后他们又发现用荆棘薯的叶片包扎受伤的皮肤,还具有止血和镇痛的作用。
荆棘薯走廊虽然范围狭窄,但并不仅仅是克力达人迁徙过程的一条驿路。许多克力达人也曾在此长足驻留,建立起了定居点。只是荆棘薯走廊并没有成为荆棘薯最初的种植地。
克力达人最终将荆棘薯的叶片带到了霍鲁达高原,也许是无意间,也将其少量的根块一并带来。如同天意般大大的玩笑,荆棘薯在克力达人并无执意的情况下,在霍鲁达高原落地生根,而且还十分适应高原的环境。
荆棘薯作为一种耐寒耐干旱的植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高原上的优势植物。地表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的荆棘薯终于取得了克力达人更大的重视。
他们看重荆棘薯叶子的疗伤效果。便大量采集荆棘薯叶,用以包扎尼堂兽咬伤或者其他伤害造成的伤口。荆棘薯叶对伤口止血作用,挽留了越来越多克力达人的生命。
最初克力达人只是对伤口简单处理,用整片叶子包住。虽然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效用一般。后来他们发现,将叶片捣碎,用汁水涂抹则止血更快,恢复更佳。随后,这些原始居民又试着用荆棘薯叶混合其他植物,一起做成药汁,涂抹患处。经过反复的尝试验证,到一万年前,当地人用荆棘薯叶制作疗伤草药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实际上,在众多野生植物中,荆棘薯叶对于克力达人的伤口止血镇痛效果并不算最好的。它甚至还具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对已经开始溃烂的伤口,不但起不到积极效果,还容易加重伤口处细菌的感染。伴随文明的进步,克力达人也逐渐找到了多种可以替代荆棘薯叶疗伤的植物。
荆棘薯叶对于现代克力达人来说,已经不再有疗伤的用途,然而在一万年以前,它的价值却是无与伦比的。在同时期的整个里格大陆,荆棘薯并非所有克力达人部族中唯一使用的药草。然而在霍鲁达高原范围内,荆棘薯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随处可见的分布,成为了当地居民最重要的药草。
从抵抗吸血尼堂兽侵害的角度来说,荆棘薯叶与季希摩毒液,很难放在同一个框架内作对比。季希摩毒液可以直接毒死尼堂兽,它的存在就是对尼堂兽的主动迎战。而荆棘薯叶的作用只是用来消弭尼堂兽造成的伤害,它既不是防身的武器,也没有攻击作用。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霍鲁达高原上的尼堂兽依然肆无忌惮。不过由于在高原上的尼堂兽繁殖力远不及平原地带,因而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布的密度有限。再加上荆棘薯叶的疗伤作用,霍鲁达的原始居民面对的求生压力,要比其他地区的克力达人小上许多。
在一万年前,霍鲁达原始居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已能制造更加先进的武器,其中包括远程攻击的精度不错的投射武器。他们还能设计各种诱捕陷阱,来猎杀尼堂兽。尼堂兽在当地已经不再是威胁,数量也已十分稀少。
霍鲁达的克力达人族群,在当时代的西方,已经是最先进的克力达人代表。然而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高原上的居民密度接近饱和之际,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有些族群逐渐向周边地区迁徙。
这其中包括到达里格努盆地和汝利得忒平原的部分族群,并在随后的岁月里,融进了当地的文明。而绝大多数先行者,回到了更西方的原奥山区。
徙至原奥山区的克力达人又带去了荆棘薯。目前存在争论的问题,是荆棘薯的种植是从克力达人回到原奥山区以后才开始,还是在更早的之前就已经开始。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不过对于前者推论似乎更加合情合理。毕竟霍鲁达高原上遍野的荆棘薯,并不需要克力达人再独自栽培。
不过也有一种可能,在克力达人未离开霍鲁达高原时,已经将荆棘薯的根块作为食物食用,并且不断加深对荆棘薯生长繁衍过程的认知。为了获取更大更适合食用的荆棘薯,霍鲁达高原的原始居民可能已经开始尝试将经过筛选的根块集中种植起来。
大约9000-8000年前,荆棘薯正式成为第一种被克力达人种植的作物。目前已知证据表明,荆棘薯的种植几乎是在霍鲁达高原和原奥山区同时开启,也就是说克力达人的农耕文明极有可能拥有两个同时起源地。
尽管最初的种植是小规模且相当原始的方式,但其具有的划时代意义毋庸置疑。农业耕作不仅改变了克力达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强有力的影响了其社会结构的变革。
原奥山区的民族在这条变革之路上走的更快。由于荆棘薯喜干耐寒,对土质的要求也很低,将荆棘薯移栽到原奥山区并没有困难。第一代克力达农民,可以算是农业文明史上最轻松的农民。他们仅仅将荆棘薯的根块集中起来埋入一片土地,然后就不再做任何管理,等到几个月后再来收获。克力达人挖出根块,一部分食用,再筛选一部分储存起来,等到来年再埋进另一片土里。
荆棘薯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只能收获一次。尽管荆棘薯如此耐活,然而在第一代农民的粗放经营下,产量一直是非常低下的。有时遇到虫害或者其他天灾,依靠荆棘薯完全填不饱肚子。
因而,农业文明已经开启的很长一段时间,原奥山区的大部分原始部族还是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文明的进步,有一些部族逐渐加重了对农业耕种的精力投入,另一些部族却仍旧对此兴致索然。
这些部族便开始分化。一部分部族坚持原始的生活方式,另一些部族则掌握了越来越先进的生产技能。拥抱农耕文明的克力达人,也在之后的岁月里渐渐拥有了更多种类的作物和牲畜。尽管他们的选择是自愿地将自己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放弃了悠闲安逸的狩猎和采摘生活,但他们最终收获的是对这个世界更强大的支配和主宰能力。
原奥山区分化的不同生存方式的克力达人,也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直到古典时期,山脉南坡连接海岸的向阳一侧,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从事种植业的民族比较集中。而山脉北侧地势复杂,土地相对贫瘠,选择原始采集狩猎和畜牧业的民族集中在这一区域。而地势平坦开阔的山脉顶部,也相对集中了更多的人口,文明发展的更快,更早出现了城市和国家,也混合着各种的农业形式。
许多文明开化较低的民族,并没有被农业发达的民族所淘汰。在许多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劫掠就是一个效率极高的生存方略。
依靠土地才能生存的民族,土地就像他们的龟壳,即保护了他们的生活,但也局限了他们的行动。而从未仰赖土地的民族,在与农耕民族冲突和战争时,几乎只能得到,而无可失去什么。只有他们能够心无旁骛,无畏且孤注一掷。当他们一旦“刺穿龟壳”,给农耕文明带来的,往往都是灭顶之灾。
不过,之前讲到的统治过整个地区的原奥帝国,其祖先却并不是骁勇剽悍的游猎民族,而是完完全全的农耕民族。在帝国兴起之前,其民族的文明程度已处于该地区的优势水平。最初,这个复杂民族分散建立了多个小型的邦国,彼此既有征战也有合作。其中一个靠近文明边塞的国家,因与周围的游猎和畜牧民族长期交往及征战,而逐渐转变了民族习性,最终走上了劫掠和征服周边的道路。
原奥帝国的建筑者们,虽然不事生产,却十分推崇农业的地位。尽管他们也仅仅是奴役其他民族为其耕种土地。
被当作为帝国形象标志的,既不是凶猛的野兽,也不是其他臆想的神鬼,而是一颗荆棘薯的图腾。荆棘薯已是当时原奥山区所有民族最重要的农业作物,也几乎是当地居民唯一食用的主食。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论是嗜血的屠夫还是怯懦的农户,都必须依赖它而生存。
这就是农业的力量,这也是一种植物对一个智慧生物的“反噬”。从某种意义来说,只不过几种平凡无奇,却巧合天意的植物,最终却以被动的方式接受了奴役克力达人的权杖。克力达人的文明越是发达,其人口数量越是增长,越不可能再依靠采集和狩猎维系。一旦失去这几种植物的给养,就会有成千上万克力达人饿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仇恨和杀戮,以至于整个文明走向倒退直至毁灭。
起自东方的西方世界,曾在一段时期后来居上,根源在于其农耕文明开启的更早。相比而言,种植业比起畜牧业对克力达人社会形态的转变,其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在荆棘薯开始种植时,东方世界已经驯化了两种肉食的牲畜,然而东方第一种土生的农业作物出现,还要等到约6000年前。差不多在同时期,荆棘薯也传播到了东方。
东西方在相近时间节点分别进入到了父系社会及部落文明。不过因生产基础的不同,社会形态在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