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离开父母,你要怎样规划今后的生活
你感觉到吗?
常常,
父母把我们当成是他们的一部分,然后心安理得地替我们安排生活,学习似乎成为一种压迫。
有时,
如果我们想去相反的方向走走看看,十有八九,抗议的声音一定会被他们愤怒的口水淹没。
而结果呢,
我们无奈地举起白旗,他们却仍在那里数落个没完……
迟早有一天,
我们会背起行囊,把行李搬出父母的家,然后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现在和未来。
当然,
那是在长大以后,从学校毕业以后,挣到足够可以养活自己的钱以后。
之前,
我们住在父母的屋檐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接受他们的安排。比如一日三餐,比如要不要学钢琴,比如学期末的目标是考年级第几……这些安排带给你安逸还有麻木。
要命的是,你感觉自己一天到晚地奔忙并不是为自己,你是在为父母活着,为父母读书!这种感觉糟糕极了!
而如果这一天提前到来呢?
我是说,假使从现在起,父母不再干涉你的决定,不再不停地告诉你应该这样、不能那样,他们全面地从你的生活里隐退,你又要怎样生活呢?
你会潇洒地把学校和书本彻底抛在脑后,从此就放心地在玩乐中消遣时光吗,每日里只是打游戏、侃大山,一直到老,你会吗?一天、两天也许可以,要是一辈子,我想没人敢作出这样的决定。日复一日的空虚会让人发疯。
从此刻到以后,没有人再替你安排生活,你要自己负起生活的责任,你将靠什么过活呢?你确实需要认真地问一问自己了。出卖力气吗?那只能为你赚得极有限的报酬,而且,难道你的理想就是通过出卖力气维持生存吗?那肯定不是你想要的。
那该怎么做呢?很简单,你仍然需要读书!并且要比从前更用功!因为学习就是你迎接未来挑战的能量库、百宝箱,它教给你生存的本领,是永远属于你的最好依靠。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要趁着青春年少。当周恩来还是个12岁的少年时,就给自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这个志向推动着他勤勉奋进,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有句名言说得很到位:“你学习吧,这是最需要的事情!”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的确就是最需要的事情了。因为即使有再好的天赋,如果没有自发的学习意识,就算暂时成功了,也是不能长久的。
就像一辆宝马,它的性能优越、车型美观,可就是点不着火,缺乏内动力。在这样的情形下,你一直推着它走,你认为能够走得远吗?
所以,问一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读书?你在为谁读书?找到你的内动力。在青少年时代,父母、老师,他们都特别愿意帮助你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去实现理想。而作为自己人生的主宰,你难道不认为,你应该早一点醒来,早点出发吗?
15岁,30岁,45岁:你和朋友们的人生差距逐渐拉大
周末的时候,父母在家里举办了一次小型的同学聚会。金漱看到了父母的很多同学,其中,有事业有成的企业总裁,有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还有普通的修理工人,忙忙碌碌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年龄相当,看起来却又是那么不同。他们之中有一个“怪人”,头发凌乱、不修边幅,看起来邋遢困窘的样子。可是他们都是父母的同学。金漱惊讶于他们之间的差异竟如此之大。
上学的路上,金漱开始思索,好朋友孟阳和王翰,现在亲密无间地打打闹闹,等到三十年后,大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也会像父母和他们的同学一样变得很不同吗?
你注意到自己的父母现在结交的都是什么样的朋友吗?是不是和他们生活水平相当的人居多呢?有些学生时代的同学他们一直保持着交往,但更多的则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早已减少或是中断了联系。
现在的15岁和未来的30岁、45岁,生活是会有很大不同的。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却可以通过今天的努力主宰未来。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未来每个人的生活之所以不同,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大家从事职业的不同,而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学生时代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时期。古时候的人就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就锦缎加身,名落孙山者只能继续在田地里劳作,真的是天壤之别。
现在的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未来能描绘出怎样的图画,完全在于今天的选择。如果现在起就能把各种该学的知识都学扎实,未来我们就可以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拥有律师、工程师等让人羡慕的头衔;而如果只是一味地想着玩,把大好的光阴白白浪费掉,没有知识也没有一技之长,恐怕就只能去出苦力。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想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假如我们仅仅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又能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去做网管或是餐厅服务员吗?那样的话,每月辛苦赚到的钱恐怕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如果,我们年少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那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肯定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每一个人都会长大,但长大后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从天而降,要靠今天的努力得来。我们今天的努力决定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的成就,决定我们未来在社会上的身份和地位。现在的努力学习,正是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所做的一种铺垫,好像盖高楼,最初地基的扎实程度,决定它最终可以达到的高度。会飞的都可以叫做鸟,但只有鹰才能翱翔千里、搏击长空。
十几年、三十年后,当年的小伙伴再相聚时,你愿意自己是其中怎样的一位呢?
知识就是杠杆帮你撬开幸福人生的大门
今天的学习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真的能变成力量吗?你是不是也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呢?
看着印在课本扉页上的名言警句“知识就是力量”,杨诺犯起了嘀咕。古人不是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吗,说读书人力气小得有时连只鸡都捉不住,怎么这会儿知识又成了力量呢?
正想着,伴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教物理的张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张老师向大家微笑着点点头,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阿基米得”四个大字。杨诺脑海里条件反射般,立时浮现出一位穿着欧洲中世纪服装的白胡子老头,没办法,外国科学家在他心目中的固定形象就是这样。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杠杆定律’,它在生活中用处很大,应用它能够事半功倍。同学们都知道,小小的塔吊,自身的重量不过千斤,却能吊起几十吨重的货物,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对了,就是运用科学。阿基米得被称为力学之父,是他发现了这个定律,之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变得越来越轻便了。”
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张老师突然停了下来,接着故作神秘地问:“你们知道,阿基米得关于这个定律,最大胆的一个猜想是什么吗?”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一串潇洒的粉笔字最后,三个巨大的惊叹号印入杨诺的眼帘。
“能撬起整个地球……给我一个支点……”杨诺喃喃地想。
“和美学中的黄金分割点一样,在力学中也有一个关键点,它取决于力矩,力矩等于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乘以支点到力的距离。那么,什么是杠杆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课程的学习——杠杆定律……”
一堂课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杨诺想,杠杆可真是神奇,如果找对了支点,那么花费小小的一点力气,就可以达到比蛮干强百倍的效果。看来书里的道理真还挺有用处的。
你在学习的时候是否也曾经这样,脑子里突然一闪念,课本里的知识就变得像阿拉丁神灯一样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然后一下子跳到你面前,帮你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比如在你住的附近或者外出游玩的地方有一条河,几个伙伴在打水漂,你知道怎样做才能让一块石头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
快速开启你大脑中的搜索引擎,怎么样,想到了吗?
并不是石头是空心的,也不是需要借助轻薄的木板做载体,问题的关键是在扔出的时候要有速度并注意角度,这里借用了物理学中的两个原理:流速越大液压越小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其实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啊!
实践中,知识的应用就好比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支点,帮助你将事情做得更圆满,甚至是做到许多我们原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
读书,做神圣的知识火炬手
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注意啦,牛顿说的是“望得略为远些”和“巨人的肩膀”。你发现什么了吗?牛顿把自己取得的成就说得微乎其微,而把前人的探索成果看得无限重大。这似乎有些太过谦恭,可实际上,前人的很多经验和结论对我们今天的进步的确帮助巨大。
牛顿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他个人的亲身实践及付出的艰苦劳动密不可分。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创立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以及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所取得的成果,也都为牛顿的发现提供了扎实和珍贵的基础。
通过读书,我们的思维往往能借助前人的高度,向更深远的地方拓展开去。
其实,人类认识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跑,书籍就是那个接力棒。
通过接力棒的传递,每一代人都在前一代人已经达到的认识基础上继续前进,把前一代人的认识的终点当做自己认识的起点。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一点点获得新的高度。
如若不然,我们每一代人岂不是都必须从钻木取火开始重新获得关于火的知识?要是真变成这样,那人类一代代的繁衍就只是单纯的生死轮回了。
还好,读书让我们轻易跨过时间的鸿沟。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早年生活困顿,四处流浪,可在每天繁重的劳动之余,他总是千方百计弄到书,躺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就借着月光读。他曾经这样写道:“你如果读书就能知道一切。我爱书,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予我的。……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它能教会你尊重别人和自己……”
任何的生命都是一个秘密。可能暂时的,我们会离真相很远,但我们现在的探索和疑惑,会带给后来者以启迪。就像做科学实验,很多成果都是在上百上千次试验失败的基础上诞生,那些失败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至少它告诉我们:此路不通,请绕行!
毫无疑问,从你诞生开始,那个接力棒就已经交到了你的手上。从吐字、说话到唱歌朗诵……开始你是不自觉地接过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需要主动将这个接力棒抓得更牢,这会让你的人生之旅走得更加轻快。比如在野外遇到一条蛇怎样避开危险,意外出血该如何止住,几点之前入睡能让个子长得更高……面对这么多的为什么,你轻而易举就可以找出答案。它带给你的快乐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路可以继续向更广的未知延伸,而不是仅仅掌握一些常识。
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锻炼是为了强壮身体;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美味;登高是为了望远……我们做任何事都会有一个预期的目的,可有时,怀抱一个很好的愿望,结果却是南辕北辙,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多数情况下是经验和认知的局限使我们趋于盲目。
如何避免?我想读书是必要的功课。书本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它能点亮你心中智慧的火花,让你爬到更高的山上,采摘到一朵比雪莲还美的花。
知识和技能,未来社会的通行证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和技能,就会寸步难行。
达·芬奇曾经善意地提醒年轻人:“趁年轻力壮去探求知识吧,你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读书带来的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老时才不至于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