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更用力的捏住衣袖,一句话也不敢说。
因为她很清楚,面对这种无聊又没营养的调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搭理。你越是辩解,那些看热闹的人就只会越开心。你如果什么也不说,那么大家就没法把话接下去。
余生眼角偷瞄了眼依然站在那的顾越,她很怕他会突然爆发。因为一个总是沉默,总是受欺负的人也有忍不了的一天,而这类人发脾气往往更可怕。不过还好,顾越好像被人定住了,一动不动,继续没有表情,只不过脸上似乎又多了几分阴寒。
秋意的那番神神叨叨的话在脑海中响起,余生把头低得更厉害了,继续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她不习惯被人看着,更不习惯被顾越用这种眼神盯着看。所以眼下她恨不得多长出几双手来,迅速把那些被她撞倒的书重新放好。
谢天谢地,这多出来的手终还是出现了。
他笑着喊了句“余生”;顺其自然的走进来帮她整理好所有的书;然后帮她拎着书包,一起回家。临出教室门前,她还很清晰的听到有人在喊:“人家正主来了,顾越你还是退下吧!”
一直走到校门口,余生还始终不发一语。很多年后,当有人问她:江海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时?她能瞬间想到的,大概就是‘他见证了我的几乎每一次出丑吧!’
“你怎么会来我们班?”终于,当一杯冰凉的柠檬茶碰到额头,并顺利引得人一激灵时,余生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回家的,这才把话题问到在大口喝柠檬茶的江同学。
“听秋意说的啊,叫我来帮你,怎么样?刚刚的英雄救美,姑娘可否满意?”江海说罢,开始龇牙咧嘴的搞怪。
余生会心一笑,知道对方平时不这样,也知道他在想方设法的逗自己开心。于是抱拳一笑:“小女子十分满意,无以为报,来世定要为公子当牛做马,方不负公子舍命相救。”
说罢,她又想起了一个段子:说是在古代,但凡一位男子救了某位姑娘,若姑娘看上了这位男子,都会说‘小女子愿以身相许,’反之,就会说:‘小女子来世当牛做马也要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
余生嘻嘻哈哈的说着,二人闹了一阵,这才在操场树荫里坐下。余生吸了吸鼻子,从口袋里翻出那张被她捏皱的信封,朝一个方向递过去:“你和秋意不是一直想知道我在跟谁写信吗?哝,给你看。”
江海的眼睛瞬间放大,聚焦在那抹牛皮纸的色彩上,似乎里面有极为重要的秘密,可以摄人心魄。他又看了眼一旁眯眼沉思的余生,想了想愣是没伸手去拿:“算了吧,这是你的秘密。”
一个你一直都想知道的秘密,眼下就摆在你面前,而你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直面这个秘密,是个正常人都会忍不住打开看的!
可偏偏他江海要做不正常的那个。
余生一下睁圆了眼睛,她似乎并不意外,只露出神秘一笑,一字一顿道:“只这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
再次,不出所料的,信封被人从手中快速拿了过去。
余生低头‘咯咯’的笑,关于这些信,她在等着江海问她问题,等到最后,却成了她的自说自话。
“从开学到现在,我收到的每一封信,都是堂姐寄来的。她从十六岁就和家里断绝关系了。因为我爸的缘故,我妈肯定也不赞同我和她来往,更何况,堂姐她现在也在北京,和那个人一座城市。”
江海“嗯”了一声,很轻,表示自己在听。他也能隐约感受到,余生口中的‘那个人’其实就是她的爸爸。
“我写信问她,我该怎么办?我总是有很多疑惑的,要分新的班级了,我很不安会问她;和你们闹矛盾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会问她;新来的美术老师很厉害我会告诉她;我很想很想学美术,我也会告诉她。”余生的眼睛里亮晶晶的,突然转过脑袋来,露出很好看的笑:“你知道吗?堂姐她是一位自由独立音乐人,只不过没名气,网上还能听到她的歌呢!我觉得她特别酷,她永远敢做自己想做的,永远都不后悔,永远在路上。不像我呀,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决定也会犹豫不决,像早上我不想喝牛奶啃面包,而想吃热乎乎的包子馄饨这件事都不敢提出来,因为我知道妈妈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不惹麻烦。”
余生长呼吸了一大口气,整个球场安静的没有一个人,她一停下说话,就像故事已经说到了末尾,再也没有结局一样。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还有很多,还有很多,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不过堂姐有一点,她从小也是不受人待见的,话很少,我第一次见她就被她狠狠瞪了几眼,我俩差点没打起来。今天顾越的样子,就让我想起了她,也想道到我自己,骨子里孤僻的人,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不管你用多少东西隐藏,都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当晚回家,江海的手机里就受到了一条信息,一首歌曲分享,来自余生:《晚安,陌生人》与此同时,秋意也收到了一份一模一样的。
立即,二人便很有默契的迅速创建了一个新的歌单。
第二天一早,当余生还在和周公梦谈时,就被秋意的电话铃吵醒。
二十分钟后,江同学与秋同学纷纷站在楼下,目视着余生走来,并纷纷一脸‘谄媚’的递上热乎乎的包子时,余生都还以为这是个梦。
要不是冷冽的寒风催人醒,她怎么都不想看见江海手里提着的文件袋里,有‘考试专用’四个大字。
转文后的第一次大考,余生可以用寥寥数语带过:数学会写的不多,英语马马虎虎,语文始终那样,政史地···差点睡着!
按照一中的惯例,周五考完试,周一成绩就能出来。尽管是期末考,考试后一整周,大家都还要继续留在学校,正常上课。美其名曰:分析试卷,顺便安排寒假作息习惯。
此番不人道行为,也就意味着,临近寒假的、某凄凄惨惨的周一一大早,所有人都会看到自己的成绩。
于是在这样一个别致的周一,余生在校门口的年级大榜上顺利找到自己的名字:班级倒数二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