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至今,一直有流声刹头香千金难求的说法。其时,方丈七空为避其攘,提防有人在其中牟利,行不善之心,遂在流声刹所处的黾山山顶修了尊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手各有一眼,以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观音之眼观世间善恶,度世人愿求。后在观音莲花座下各雕十二生肖,所求之人既可依本命敬香求愿,又可依观音千眼之法求解,解了一香难求的困境。
顾谙在半山腰的居士院前看流声刹里涌动的人群,又抬头仰望着山巅之上立的观音之像,良久不语。
殷涤立在顾谙的左侧,将她的神情看得清清楚楚,少女美丽的面庞在佛光的照耀下,似染上了慈悲济世的不忍、不舍。殷涤不知自己为何会起了这个念头,继而又想起顾谙三十而终的命数,心中一悲,突地记起寡母曾讲过的一个故事,于是对着顾谙讲了起来:
“小时候,那时我还没拜师,有一次随我娘拜庙,因为当时太小,记不清是在哪尊佛像前有一个童女,我指着那个童女跟我娘说,那个童女和我真像,我娘听到这话,脸一下子变得惨白,连香也没上,就拉着我回家,找了村里的一个阿婆,扎了个稻草人,穿上我的衣服,半夜在村头烧了。”
顾谙一笑:“你娘给你找了个替身?”
殷涤一愣:“你知道替身之说?”
“有这样的传说,说天上神佛身边的童男童女常因贪玩流落人间,会有一二魂魄归不了神佛道,在人间做了凡童,仍然保留着在天上的模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本尊或神仙见到他们的样子、听到他们的声音,都会召他们回去。有懂这个说法的人家因舍不得孩子,便求了有法术的人,扎个替身烧烧,念一念,活过一世。没想到这事还在你身上发生过。”
“或许,你也是这样的?”殷涤试探着问道。
顾谙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殷涤:“师姐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突然就想到了。”
顾谙一笑,说道:“师姐你想多了,不过我承你的情。”
殷涤一时无语,顺着她的眼神望向山下。
“师姐起卦了吗?”
“晨起起了一卦。”
“给谁的?”
“天女的。”
“如何?”
“他乡遇故知。”
顾谙了然一笑。
“师妹也算到了?”
顾谙又笑,看得出她心情很好,说道:“我的卦术倘能及得上师姐,就可以开山收徒了。我笑是因为下山前师父也算到这一卦,且说出此人是谁。”
“是谁?”殷涤好奇道,更佩服师父的高深。
“师姐不必佩服师父,这位故知不必据卦象就可知。”顾谙指着依山而行的一位灰发老妇道,“南师胜聪来了,菘山三子还会远吗?”
“她就是南师?”
“貌不惊人吧。天下名宿多出南杞,老一代中活着的就只剩胜聪和江衡、远庚,胜聪一心欲成就一代明君,南宫起算是废了,所以她将心思都放在南宫轶身上。当年南杞宫乱,严家独宠,举南宫轶为太子,就是得了这位胜师首肯。在南杞她就像位神仙,受百姓膜拜。”
“远方是远庚后人?”
顾谙点头道:“远庚志在育天下,不在庙堂。”
“师妹想------活捉这位胜师?”殷涤问出心中疑问。
顾谙大笑,道:“师姐,她是胜聪,与师父齐名的一代宗师,我哪筋劲搭错了,将心思用到她身上,自取败名?”
殷涤心中也暗叹自己怎么会有这个想法,遂自嘲道:“是我搭错了筋。你方才说菘山三子不远了,我还以为你要将她们一网打尽。”
“我是有账同他们三人算。砚城一役,门内有叛徒出现,是菘山三子救了他们。我得知道南天女峰的目的。”
“门内叛徒?”
顾谙顿了一下,更正道:“不能算叛徒,该是细作。潜在山上多年,积蓄了些力量。我查到的讯息有限,还不知这些人的底细。”
“师父知道吗?”
“宗师级的人物,是具慧眼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为何不除之?”
“然后呢?再树几个暗处的敌人?暗箭难防啊!咱们的师父猴精的,会没有制约他们的方法?不过是时候未到,顺藤才能摸着瓜的。”
殷涤面上一红,道:“师妹不好这么说师父的。”
“什么?猴精?”顾谙指着山下缓行的胜聪道,“她们哪个不是精的像猴子?”说着顾谙“扑哧”一笑,“什么时候看看两只老猴子打一架,长长见识。”
“师妹!”殷涤怒色道。
“晓得了,晓得了,不过觉得这个词形容贴切些,又不是存了不敬之心。”
“不是说今晨起你要写经吗?”
“师姐,你比老和尚看得还紧。你觉得我会乖乖被套上夹板吗?我若不闹一闹。岂不无聊?”顾谙看向殷涤,“闹一闹,图个乐呵。”
“师妹?”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师姐知道这流声刹是谁的地盘吗?”
殷涤牙一错,上下打量一番顾谙,问道:“难不成是你的?”
顾谙昂头,一副俨然的样子。
殷涤笑问道:“所以呢?你准备怎么闹一闹?”
顾谙眼神从没离开山下,道:“南北天女峰人已至,东地来的是谁?要不要猜一猜?”
“我甚少离山,天下局势了解不多,怎么能猜得出来?”
“天下四势,北地来了咱们,南地来了胜师与南宫太子,砚城来了唐不敏,据我猜测,唐不愠也快了。至于东地------刖汀奸诈狡猾,一向视师父为眼中钉,师父不动,她也不会动,听说今年她收了东地太子为徒,国中威望大盛,刖汀对这个弟子很看重,八成会派他来历练。”
“又不是天女会,还会在乎这个?”
“老和尚十几年没结安居,今年不知为何有了这个念头?”
“大师是近佛之人,所做之事自是凭了佛祖之意,岂是我们凡人能揣度的?”
顾谙眉眼俱笑,道:“二师姐这话说的,老和尚听了一定受用的很。”
殷涤不理她话中讥讽之意,反问道:“那你说是为什么?”
“老和尚嘴上说不理红尘事,可他比谁都害怕天下起战事,才想着借结安居之事观一观天下之势。这几家皇帝很信重老和尚,听说他结安居,必不敢轻视,必会派重臣来示敬畏之心。”
“大师慈悲,欲以佛心度世人不起战事,与你说的闹一闹有何关系?”
顾谙偏头,一笑:“他度世人与我无关,可这战事可不是由他说的算的。”
“师妹此话何意?”
顾谙敛了脸色,一本正经道:“他结安居,我结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