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新帝登基大典。
满殿文武垂手而立,肃穆非常。
在所有人的注目下,楚天赐龙袍流冕一步步踏上御阶,身后跟着一身银甲的萧逸辰。
礼部尚书韩渔舟宣读新帝继位诏书:
“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运抚盈成,业承熙洽。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事皆率由旧章,亦以敬承先志。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
待一切行仪典礼完毕,重新奏请年号为“大兴”。
之后由楚天赐另颁朝臣晋封的诏书:
封靖国公萧泰然为辅国大将军,加太尉衔,统领边境军马;
封原影卫军指挥使卫墨为正二品门下侍中,掌出纳帝命,举凡国家之务,皆与中书令参总;
中书令沈鸿儒加封太傅,总领朝政;
……
这加封的名单由内阁初拟,再经中书省决议,门下省复核报备,最后拟文成旨,传令朝野上下。在这旨意之中,辅国大将军虽然只是正二品武职,比照当初苏鸾峰的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来说还略逊一筹,但这加了太尉衔,已然位列三公,又统领边境军马,这位在世人眼中早已急流勇退的靖国公萧泰然又一次以无比夺目之姿,重新回到了帝都权利的巅峰。而卫墨也同样拥有了正式的朝职,同样是正二品的门下侍中却可以凡事与中书令参总,虽然上面尚有加封了太傅之尊的沈鸿儒在,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以沈鸿儒如今的年岁,在这朝堂之上也待不了几年了,而卫墨既有元炁宗掌门弟子的盛名,又有统领影卫军多年的积威,在朝堂之上不消几年历练,便可以独当一面,领袖群臣。
待所有人领旨谢恩之后,楚天赐示意内侍官又拿出了一道旨意来:
“上谕:兹有敬孝侯萧逸辰,慧明敏性,善体圣心,尽忠肝胆,可昭日月,今特封羽林都尉职,直辖御前禁军,帝都一应安防事宜,尽皆由其统制,另着其兼领影卫军。”
圣旨一出群臣哗然,御史中丞柳圳直接跨步出班,直接进言道:“启禀陛下,靖国公萧大人已掌边境军马,若是敬孝侯爷再握有帝都禁军恐怕有违祖制,朝野内外人心不安啊!”他特别把‘人心不安’四个字咬的尤为凝重,像是恨不得将萧家父子二人生吞活剥了一般。
“祖制之中并无父子二人不可同时掌兵之说。”兵部尚书周昌勇说道:“更何况国公大人统领的边境军马非圣谕不可调动,不要说撤出所在州府,便是调换同州驻地亦要上报兵部,交由内阁核准。羽林禁军下辖十六卫,各有都统,羽林都尉名义上统领禁军,但麾下只有两千近随,亲卫不过三百,专司护卫陛下安全,更何况敬孝侯爷当初在行宫之中于千难万险之际,不计生死保护陛下,如今赐封羽林都尉有何不可?更何况我朝兵制尚有京畿城防军陈兵帝都之外,各州亦有府兵军营把守关隘,真不知道柳大人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兵部尚书所言句句在理,自古以来为了防止病变,历朝历代都在兵制安防上下足了心思,夔武帝时期,大力推行府兵制,虽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农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军独大的现象出现。周昌勇出任兵部尚书多年,深谙兵制之道,说起其中关键自然令人信服。
柳圳一时之间难以反驳,顾忌着靖国公萧泰然如今的身份,又不能随意说那些诛心之言,只能跪地顿首,沉声道:“肯请陛下三思。”
“柳大人身为言官,自当尽忠直谏。”萧泰然深知树大招风,如今新帝初登大位,又对萧氏一族信任有加,难保不会平白招人嫉恨,方才御史之言,虽有无中生有之嫌,却也是众人心中所虑,索性缓缓道:“老臣蒙陛下信任,托付社稷安危之重,自当恪尽职守,为国尽忠,此番执掌边境军马,并非为了一人之名一族之威,而是先皇行宫驾崩,新帝登基在即,边境各国难免有所异动,老臣此番也不会在帝都逗留太久,不日便将动身巡视边境安防,这一去天长路远,归期难定,但老臣向陛下保证,待老臣归来之时,定然边境安稳,四海太平,届时还望陛下念在老臣年迈辛劳的份上,恩赐安养府中,了此残年。”
萧泰然所言字字千金,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再无非议之声。
萧氏世代位极人臣,忠心碧血,天日可表,此番靖国公既然已经明说不立朝堂,躬亲巡边,又说待边境安定之后便主动隐退安养,以萧泰然的身份,话已出口,自然不会食言而肥,更何况这巡边之事,任重道远,个中辛苦朝野之上皆心知肚明,又需此人在朝在军都素有威信,放眼整个大夔朝除了靖国公便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合适的任选了。至于萧逸辰,单凭行宫护驾之功,便是如何恩赏也不为过,不要说一个小小的羽林都尉只是在名义上统领进军,便是当真外放它处,主理一州军政也是说得过去的,只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楚天赐会让萧逸辰在统领禁军的同时,还兼领起整个影卫军来。
朝堂上,卫墨一言不发,而此时此刻他也根本不适合多说什么,虽然在名义上卫墨还是影卫军的指挥使,但谁都没有卫墨清楚,这个由先帝一手创立,卫墨执掌多年却无级无品的影卫军所能代表的是皇帝无以复加的信任,也更能从一个侧面告诉世人,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帝都人心大安。
这一日又是祭祀天地先祖,又是赐宴群臣,待一切事毕,萧泰然与萧逸辰回到靖国公府时已经入夜。
萧泰然吩咐下人准备了几样简单的宵夜,再温上了一壶黄酒送到书房里来。像皇家赐宴这样的场合,且不说永远都是仪程规制上的那几道雷打不动的菜色,便是时常需要起身谢恩,应付文武群臣的恭维附和也不得消停。
回到自己的府里,换了常服,父子二人来到书房里。这几日来刑部已经开始着手梳理苏鸾峰谋反一案,萧泰然奉旨主理,刑部的一应书节文案,口供记录都要送到靖国公府。其实无论是在哪一朝,谋反都是毋庸置疑的死罪,但苏鸾峰谋反却又与先帝中毒之事牵连颇深,卫墨虽然拿出了不少证据,但大多是捕风捉影,不能坐实,所以萧逸辰坚持要将先帝中毒一事单独调查。
夔武帝楚雁北是在密云峰行宫之中被人下毒暗害的,但自从禁军与城防军一场血战之后,行宫之中可能涉案的一干人等死走逃亡根本无从得知,一时之间线索千头万绪却根本理不清,弄不明。苦无进展之际,萧逸辰将当初苏西溟的种种分析说与萧泰然,言明先帝之死或可能与影卫军有所关联,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登基大典之上关于萧逸辰兼领影卫军的安排。
书房里,萧泰然默然的看着卷宗不发一言,如今虽尚未提审苏鸾峰,手中的一应口供大多都是俘虏的亲兵与七皇子楚天元之言,也有几份行宫之中一些婢女奴仆的只言片语,但大多含糊,没有太大的作用。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下人们送来了朱漆描金的食盒与温好的黄酒。
萧逸辰提起那个八宝玲珑的银壶给父亲斟满了一杯,犹豫了一下,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往日里靖国公府门规森严,萧逸辰是不许饮酒的,但有苏太后的宠爱,萧逸辰也喝过几回,今日见父亲并没有阻拦的意思,萧逸辰从心里也觉得应该陪自己的父亲好好喝上这么一杯。
“太尉大人。”萧逸辰举起酒杯,“孩儿敬您一杯。”
“淘气!”萧泰然笑了笑,也将杯子举了起来,“也敬咱们的都尉大人,你可是天子近臣,以后当恪守为臣之道。”
“孩儿明白。”萧逸辰端着酒杯在父亲的被子上轻轻一碰,仰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父亲说羽林都尉是天子近臣,那与影卫军指挥使比起来,哪一个更近一些?”
“若要打个比方的话,那羽林都尉便是护卫陛下的盾,而影卫军更像是陛下手中的刀,说不上哪一个更近,可在为父看来比起羽林都尉,影卫军终归算不上正道。”萧泰然看着自己的儿子,似有担心的说道:“你如今虽说兼领影卫军,但卫墨之前苦心经营十余年,即便嘴上说着归陛下直属,但此中人心忠信,绝不会那么简单。”
“那父亲的意思是,影卫军不该留?”
“想当初先帝创立影卫军是因为天下虽已平定但人心尚未归附,而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早已不是当年的情状,至于这影卫军最后的去留还是要陛下圣心独裁。”萧泰然道:“若是这先帝之死确与影卫军有关,想必这裁撤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此时书房外大管家萧全低声道:“老爷,影卫司衙门那有动静了。”
“进来说话。”
萧泰然话音方落,萧全推门而入,从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封,打开之后上面只有一句话:
‘卫墨出城,方向西南。’
“皇城西南……”萧泰然思索了片刻似是猜测的说道:“难道是去芙蕖山庄么?”
“难道父亲最近一直派人盯着卫师父么?”萧逸辰问道:“这大半夜的,他去芙蕖山庄做什么?”
“卫墨何许人也,由其实寻常人能盯得住的,只是今日有派人暗中察看,毕竟今日登基大典之上,陛下将兼领影卫军之权交给了你,虽然卫墨还是名义上的影卫军指挥使,但实际上已经是被削了他统领影卫军的实权。”萧泰然顺手将那张纸扔到了屋里的炭盆上,“此番变故,难保他不会有什么异动。”
那欢腾的火焰舔舐着那脆弱单薄的身躯,直到将其化为灰烬,散落到炭火的缝隙之中。
对于这个无级无品又直属御前的影卫军萧泰然出了担忧,更多的则是恐惧,而这恐惧的根源则全部源于卫墨一人。每当萧泰然试图去了解这个人时便会愈发的觉得看不透,即便自己能猜到他所做的一切,但依旧看不懂这个人。在不久的将来,萧泰然即将以这天下为棋与卫墨生死博弈,而萧泰然走的第一步,便是要把影卫军这颗最为锐利的爪牙从卫墨这头雄狮的身上拔将下来,逼着他情愿也好,无奈也罢,也要将所有的真本事都用到朝堂之上。
“卫墨既然已经出城了,今夜我们也正好活动活动筋骨吧。”萧逸辰说罢起身,对萧逸辰吩咐道:“辰儿,你现在速到影卫司衙门的地牢里将西溟带出来,为父先行一步到刑部大牢等你们,过了这么多时日,也该让他们父子见上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