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新村的住房设计也很独特。它倚着山坡,建起一排排石窑,石窑上面,又盖起一排排青砖瓦房。远处望去,像是一片楼房,又像是一列列的火车车厢。所以人们说它是“似楼非楼”的“车厢新居”。窑洞的两端有车道可以出入各种车辆,中间有楼梯使排排相连,村民上下出入十分方便。后来周恩来到大寨时还曾称赞过大寨新村的民居。
今天到大寨观光的人们,仍可以看到当年的大寨新居,这些窑洞与房屋现在都还住着人。当然,由于时代的变迁,今天住在这些窑、房里的人开始感到了不便,那就是各家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住户没有独立的院落。这是因为那一代大寨人没有想到后人还需要独立空间,他们认为集体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陈永贵说到的事情,大寨人给他做到了。尽管遭了大灾,但通过全体大寨人忘我的劳动,当年就取得了亩产352公斤的好收成,全村粮食总产达到28万公斤,比上一年只减产4%,大灾之年还卖给国家12万公斤粮食,社员的口粮也吃到了200多公斤。由于遭了灾,总收入比1962年少了2万多元,干部和大家商量:今年积累不积累?大家热情都很高,纷纷说:应该多积累,如果不是前几年积累多,这场大灾就过不去。按照大家的意见,这一年大队留的公共积累占总收入的15%。
大寨人自力更生战胜洪灾,在大灾之年做到“三不要,三不少”,使本来就已经名声在外的大寨更加人气旺盛。11月28日《人民日报》还刊登了长篇通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以国为怀,顾全大局——大寨大队受灾严重红旗不倒》,中共山西省委又发文件,号召各级党委组织学习大寨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高尚风格。
6.自力更生十大好处
凡有人群的地方遇事都会有不同意见,大寨也不例外。在遭受灾害之后,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大寨干部坚持一份也不要,但有的群众就有意见,认为这些东西又不是自己伸手要的,人家给送上门来了,为什么不要?再说,大寨是重灾区,送来的钱和东西并不是不需要,单凭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要多吃多少苦?多受多少罪?
群众中的这些意见,不可能不反映到村党支部那里去。于是陈永贵就开始给大家做工作。有一次他在党支部会议上说:咱大寨的土地遭了灾,但是咱大寨人的思想上可不能遭灾,如果我们屈服于灾害的压力,就是思想上遭灾,这个灾比什么都厉害!
为了解决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大寨党支部一连召开了7次群众座谈会,支委们与村民广泛交流思想,以便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那时,陈永贵家的窑洞让给了一个产妇住,他同许多人一样,住在大队办公室里。晚上,别人劳累了一天,一躺下就鼾声大作,沉沉地睡着了,可他躺在坑上,还在翻来覆去地思考问题。他觉得应该多讲自力更生的好处,把自力更生的好处给大家说透。于是,他就总结起了自力更生的好处来。
据一位长期采访大寨新闻的新华社记者介绍:有一天晚上,陈永贵和一个叫李锦荣的下乡干部一起熬夜总结自力更生的好处。陈永贵想一条,李锦荣就记一条,李锦荣想出一条,陈永贵同意,也记上一条。就这样,你一条,我一条,最后凑了十条,这就是后来很出名的那个“自力更生的十大好处”。
陈永贵拿着这十条总结要支委会讨论,支委们听了都说很好,就顺利通过了。他又把这十条拿到社员大会上讨论。社员大会在大寨俱乐部的大屋子里进行,会场前面的桌子上放着很多慰问信。陈永贵先叫会计念那些慰问信,念完后他就开始讲大寨的村史,尤其是讲大寨卖谷草、让马车这样的事。党支部还组织老年人给大家讲述1920年旱灾后的悲惨遭遇,并和今天遭灾后的情况做比较,同时讲兄弟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的情形,用以激励大寨人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陈永贵在会上问大家:“过去遭灾谁来慰问?”大伙说:“死了也没有人问。”陈永贵又问:“你们看现在和过去一样不一样?”大伙说:“那还能一样了!”陈永贵说:“既然和过去不一样,咱们就办和过去不一样的事,不要国家一文钱,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把土地和庄窝重新建起来。”于是,自然导入主题。陈永贵把他的自力更生的十条好处一条一条地念给大家听,念一条,讲一条。听他这么一念,这么一讲,村民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陈永贵这个“自力更生的十大好处”后来还登在了《山西日报》上,《人民日报》也作了转载,于是这些经验也就广为流传了。后来陈永贵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当着上万人讲过它,使它既成为大寨人艰苦创业的一笔精神财富,也成为陈永贵以后跻身中国政坛的一大资本。
第一,自力更生激起了干部和社员更大的革命干劲,调动了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寨在大灾之年能够做到“三不要”和“三不少”,靠的就是全体村民的冲天干劲。干劲是从哪里来的呢?陈永贵认为就是从自力更生来的。他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总结道:社员们说得好:自力更生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园,谁也愿意建设得快一点。为了早日战胜灾害,原来积极的社员更加积极了,过去劳动差的社员也变得积极了。
第二,自力更生能使社员更加热爱集体、依靠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陈永贵后来总结说,十多年来,我们坚持自力更生搞建设的方针,把穷大寨变成了富大寨,一步一步地吸引着广大社员心向集体。1963年遭灾后,社员们损失了口粮补上,塌了旧房集体给修建新房。通过这些事实社员们更看清了集体的力量,把集体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陈永贵说:“自力更生的优越性说不完,用不尽。如果没有自力更生,不去艰苦奋斗,优越性就发挥不出来。”
第三,自力更生进一步增强了社员之间、干群之间的团结,形成了一种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新风气。陈永贵总结说,大寨遭灾后,大队统一制定了恢复土地和庄窝的计划,这个自力更生的计划完成得好坏对每个社员都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因此,它把社员的心连在一起,促进了社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也使大家养成了齐心合力想办法的习惯。
第四,自力更生医治自然灾害创伤,不仅有利于当前,而且有利于长远。陈永贵事后总结说,遭灾前,大寨最大的地块是5亩,灾后,村里建成了15亩大的地块。遭灾前,大寨不少耕地的石坝石块小,地里缺少完整的排灌渠道。灾后,大寨人以更高的标准来建设农田,垒坝,小石头变成大石头;整地,小块连成大块,新增加了排灌两用渠。村民们说:灾害逼着咱们往高处走,咱要一年建成“永久田”,不光咱们这一辈子,下一辈子也不让它坏。
第五,自力更生促进了勤俭办队,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陈永贵引用了村里人常说过的两句话:“顺手飞来的钱花一元也不可惜,自己劳动赚下的钱花一分也心疼。”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积累、集体的资金来办事情的,因此,大家处处注意精打细算,尽可能地少花钱多办事。自力更生还培养了社员勤俭持家的好风尚。许多人说:集体的家业来得不容易,自己不能轻易给集体增加负担。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
第六,自力更生考验了干部,锻炼了干部,增长了干部的才干。陈永贵认为,办法是困难逼出来的,本领是斗争中炼出来的。如果单纯依赖国家,拿上国家的钱买东西,谁还干不了!哪里还能锻炼出好干部?自力更生战胜灾害,就迫使干部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1963年遭灾后,大寨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克服一个困难,解决一个矛盾,干部就有一次新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干部的思想水平提高了。通过实践,大家认识到:灾害和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被困难吓倒;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生产队长梁便良说:“过去常说群众路线,体会不深。这一年可是看清楚了,自己不敢想的事情办到了,自己想不出的办法群众给想出来了。”
自力更生也促进了干部更好地参加劳动。因为干部不带头实干,就不能带动和影响群众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第七,自力更生能使干部和社员看到自己的缺点,找到差距,并积极想办法消灭差距。大寨灾后搞建设,需要很多木材,不得不花许多钱去外边买。为什么?大寨党支部找出了差距,认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植下树。这件事也使大寨的干部和群众认识到,生产发展不全面,造林工作没有赶上去。他们又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没有赶上去呢?党支部认为就是干部过去对群众的革命干劲估计不足,常说是劳力缺乏,没有认真地发动群众植树造林。自然灾害逼着大寨人抓这项工作了,结果第二年各项工作任务最繁重,可是造林成绩也最大,一个春季,全村共植树7500多株,荒山播种300多亩,等于前十年的总和。陈永贵据此认为,“可见,工作上的差距,首先是思想上的差距,自力更生的要求,使我们认识了这个差距,也就有了消灭差距的可能。”
第八,自力更生对巩固人民公社有利。大寨公社共有23个生产大队,大家都遭了洪灾,有的队家底比大寨薄,困难多;大寨不向国家要钱要粮,国家就可以重点支援困难多的大队,进一步显示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增进全公社的团结,促进全公社生产的发展。
一年以后,显然是由于阶级斗争风声日紧,也可能是在某个文化人的帮助下,陈永贵修改了第八条好处,将其改成:自力更生打击了阶级敌人的气焰,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陈永贵总结说,刚遭灾,一部分地主、富农分子眉开眼笑,幸灾乐祸,他们说:“国家不救济不行,大寨没有那么大力量战胜灾害。”可是我们没有要国家一分钱、一斤粮,依靠集体的力量,恢复了70%的土地,把大寨建设得更好,自力更生战胜了灾害,使贫农、下中农更加扬眉吐气,腰杆子挺得更直了,说话做事更理直气壮了,使阶级敌人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认输了。
第九,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给革命接班人树立了好榜样。陈永贵认为,现在的青年人,都是吃蜜糖长大的,他们没有经受过旧社会的苦,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大困难。我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就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对待困难。大寨村的青年人,经过一年的奋斗,已经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革命干劲,靠自己的双手能把幸福争回来。
第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推动了“一带二”比学赶帮运动的发展。通过灾后的生产自救,大寨周围的社队,更主动地和他们联系,互学互帮,积极地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虽然这个“自力更生的十大好处”,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烙印,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讲,还是正确的。当时我们的国家还很困难,需要国家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大家遇事都向国家伸手,国家将不堪重负;如果人们都能像大寨人那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则国家的经济调整就容易走向正轨。陈永贵作为一个山村农民,能够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问题,以国为怀,的确很不容易。
需要指出的是,在医治自然灾害创伤的过程中,大寨村也得到了国家和其他社队的支援和帮助。如大寨公社、白羊峪公社、沿尚公社的许多生产队,有的支援他们工匠,有的支援他们树苗。阳泉市的工业企业,给他们运来了钢瓦和木料。这些尽管都是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实现的,但这些毕竟都为大寨村顺利地进行生产自救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也是后人不应当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