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因为人生短暂的缘故吧,许多值得称道的太平盛世在无忧这样拥有无尽生命的存在看来,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无忧在人间卖酒不到百年,就已目睹了这世间从盛世到乱世的转变。近百年前的第三任周帝继承了父祖积蓄下的财富和人口,不甘于做一个守成之君,便雄心勃勃地开始向四周的扩张。开始的时候百姓们竞相从军,争先恐后地想要跟着明君建功立业。大周的铁蹄踏遍了周边各国,人们欢庆这胜利,市场上满是从各国抢掠来的战利品和奴隶。士大夫们写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檄文,义正言辞地列举着周边国家的不义之举,为自己的侵略寻来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借口。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讨论着那些辞藻华丽的檄文,群情激奋地投身行伍,在战场上对自己素未谋面的被塑造出来的敌人以命相搏,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走他们的财物,掳走他们的妻女。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种胜利的狂热之中,不顾一切地将所有资源投入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之中。
在短短的三十年内周边的国家都归入了大周的版图,皇帝在一次欢庆的宴会之中纵情饮酒,不久便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了。在他陵寝的地面之上,整齐地排列着两列石像,这些石像以被他征服的手下败将为原型,虽然面貌不同,但都垂头丧气,脖子上系着绳索,永远地向人们炫耀着他的胜利。
第四任周帝原本是个胸无大志的王爷,他资质平庸,却好在有自知之明,从不觊觎皇位。可那时还是皇后的太后恰好瞧中了这一点,力排众议将他扶上了皇位。这位太后权力欲极强,在做皇后时便经常插手朝政,因为膝下无子,便将所有嫔妃的孩子都据为己有,对他们刻意放任,最终从中挑出了最为懦弱的一个。
太后把持朝政十年,强大的帝国虽能勉强维持,但早已显露出了危机。等她因为急病暴毙之后,亲政的皇帝面对着危机四起的帝国,感到无比的慌乱和无所适从。他信任着自己以为的贤臣,推行着自己以为的仁政,活在周围人们用谎言编织的盛世大梦之中,直到一切都无可挽回。
这场大梦的破灭,起源于一场灾荒。帝国南方的肥沃土地由于豪强们一心追逐利益,不再耕种粮食,而是种上了大片的桑树、茶树。原本粮食的供给可以依靠北方,可一场大旱让整个北方几乎颗粒无收。尽管帝国大大扩展的版图中包括了许多粮食产地,可对被征服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使他们不堪重负,处于崩溃的边缘,无论如何压榨,也榨不出一颗粮食来了。没有粮食,北方的饥民们只好四散逃荒,可各地的官员们却以各种手段阻拦着他们,生怕他们逃往别处引起了上级的注意影响了自己的政绩。饥民们不仅要逃离饥荒,还要逃离地方官的围追堵截,难免要聚集在一起,而他们人数越多,与政府的冲突便越大。最终,各地方政府与民众的冲突演变成了全社会范围内两个阶层的对抗,内乱便发生了。
在帝国原有版图内的人们反抗着饥饿和压迫的时候,被迫纳入帝国版图的地区终于等到了机会,各个被强行赶出故土的民族放下了从前的恩怨,一致联合起来对抗着不属于这些土地的中原人。他们已经没什么可失去了,也就什么都不怕了。他们叫喊着,宣泄着自己的祖辈们积累起来的仇恨,用锋利的刀锋和着鲜血撕碎了大周帝国的美梦。
第四任周帝在惊惧和噩梦之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的继承者们有的软弱昏庸,也有的雄才大略,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帝国以无可挽回的速度走向瓦解,无论是谁,想要扭转这一过程,都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无忧在这人间待得久了,故事也听得多了,心肠也不自觉地硬了。虽说不幸的故事比幸福的故事花样多些,可也不过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和求不得罢了。这类似的故事听多了,无忧的眼泪也就少了,这忘忧酒也就少有人能喝到了。不过这近百年来的积累之下,忘忧酒的名声早已传遍了天下。这乱世之中,渴望忘却一切的人太多,无忧每到一处开起酒肆,早已不想从前无人问津。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不管什么身份,都会蜂拥而至,讲述着自己想要忘却的故事,想要倾尽一切换得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可最终只能败兴而归。有些人执念太深,正经手段做不到,便想出些旁门左道来。不过好在无忧早已不似先前单纯,法力也精进了些,阿友和孟世安也时常来瞧她,她也未曾吃亏。
无忧虽很少流泪,可时常听人讲些不公之事,也会尽己所能出些力,或是救孤济贫,或是惩恶除奸。阿友常说她白费力气,这人世间永远都会有恶人作恶,也永远都会有弱小被欺凌,无忧做的这些,不过杯水车薪罢了。可无忧觉得人的一生已经够苦了,自己若是能让哪怕一个人的一生少些痛苦,也是值得的。
虽然阿友不大在乎这些,可孟世安倒是颇为赞同。无忧有一日开玩笑问他:“如今乱世,这天下恶人多了,你可**气的人也多了,不似从前费工夫,你可是如愿了?”谁知孟世安却变了脸色,毫无生气的脸上竟显出些痛心来,沉默良久才说道:“我虽为恶鬼,不得不吸人精气才能维持魂魄,可我也从不杀无辜之人。若是这世间能够再无恶人,便是我魂飞魄散了又何足惜!只可惜,这世间永远都会有恶人,也永远都会有恶人得不到惩罚。我虽是个恶鬼,但也不会平白无故夺人性命。”无忧看他说的认真,心中懊恼不该开这个玩笑,转身走了。只听得身后的孟世安轻轻说了一句:“我虽未能一世平安,可我盼着这世间的所有人,都能一世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