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柳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出生在琅琊,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去了外地做官,临走时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这一走,便是十年。琅琊柳氏,是著名的世家大族,我母亲出身河东王氏,与父亲门当户对,举案齐眉,作为媳妇孝顺公婆,作为母亲教子有方,可以说是个完美的贤妻了。我父亲为人刚正,做官清廉,虽出身于世家大族,但没有半分故作清高整日清谈的扭捏姿态。当时的门第观念极重,不似今日有科举之事,士族们把持高位却整日空谈义理标榜门第买卖婚姻,似乎只有与寒人划清界限才能显示出自身的高贵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父亲倒是个另类了,他做官之时十分留意栽培年轻人,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有真才实学便收为学生悉心教导。现在看来,若是他与其他人一样,我可能也不会遇见他吧。“
柳依说罢,轻轻叹了口气。“父亲回来时我已十岁了,我是他的小女儿,上面还有三个哥哥,许是老来得女的缘故,他极疼我,再加上我也算聪慧,十岁时便已读得不少书了,他便让我坐在屏风后与他的学生们一同听课。而我在听课的第一天,便注意到了他。他叫杨哲,出身寒门,常年穿着粗布衣服,在一群世家子弟中显得格外显眼。他个子极高,每回上课只好坐在最后,可我因为隔着屏风的缘故,只能坐在他身后,眼睛里便只能看见那个高大挺拔的背影了。“柳依说着,眼神温柔起来,嘴角也挂上了淡淡的微笑。
“我父亲对他极为欣赏,常和母亲哥哥们说他若出身士族,必然是个宰辅之才。每次说到这里,父亲都会惋惜地摇摇头。父亲的学生都似他一样不大在意门第之别,所以也并没有人因为他出身寒门而轻视他。他自己也并不因为出身低微而自卑,总是在课堂上高谈阔论。那副意气风发的样子,任是那个女子看了,都会心动的吧?”柳依说到这里,失神了好久,仿佛眼前的就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夏日,园子里的花开的极好,加上屋内闷热,父亲便把课堂挪到了园子里的凉亭里。父亲讲完课后有几个学生围在他身边请教,我正准备回屋,却发现他并未像往常一样找父亲请教问题,而是转过身来静静地看着亭子外的花。隔着屏风,我看不清他的面貌,只记得他的鼻梁就如他的身姿一样挺拔,他的侧影映在屏风上,虽然模糊,但不知为什么,我就这样盯着这个身影看了许久。因为出神,我并未注意到一只雀儿不知为何向我飞来,我的丫头们手忙脚乱地驱赶着雀儿,却一个踩到了另一个的裙角,二人双双向后摔倒,撞倒了屏风。我看她们的样子着实好笑,便一时忘了母亲的教导,不顾仪态地笑了起来。那个原本在屏风前面的侧影这时也转了过来,也不自觉地轻轻笑了。虽然只有一瞬,可那个笑容就像刻进了我的心里一样,怎么都忘不掉。“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一晃他已在我的前面坐了五年。说来也奇怪,我们这五年虽然从未说过话,那屏风也一直挡在中间,可我却早已习惯了他在我的身边,仿佛就跟呼吸一样自然。那年的九月初五,是我的及笄之日,父亲很早就遍邀亲朋好友来我的及笄礼。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嫁人了,也意味着我必须与他告别。那一天很热闹,几乎满城的世家亲眷都来了,我知道她们来的目的不单单是为我庆祝,还是为了她们的儿子、侄儿来相看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媳妇。那一天我表现的非常完美,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闺范,用得体的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可结束之后,我却躲在被子里偷偷哭了,那场盛大的及笄礼上并没有那个总是挡在我前面的高大身影,我也明白父亲绝不会把我嫁给他,我就这样默默地流着泪,连哭声都不敢发出。“柳依说到这里,眼里的光彩黯淡下来,声音也变得低沉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递给我一样东西,说是杨哲给他的。我低头一看,那是一块小小的玉佩,成色极为普通,只有半个巴掌大小,上面刻着一只雀儿,虽不值钱,但也还算精致。父亲笑着说这孩子倒是个有心的,说在我门下读了五年的书,也未曾交过多少束脩,如今就要到任上去了,虽然家里贫寒些,但好歹买了块璞玉,自己打磨成玉佩,送给我也算是一点心意。只是这孩子到底没见过这些,这玉佩做得也太过精巧了,不是我们男人该佩戴的,我便给你吧。说完,便把玉佩递给了我。我故作平静地问父亲他要去哪里做官,父亲叹了口气,说他这两年倒是也向上保举过他,可他出身太低,没办法谋到什么好职位,只好去辽东做了个典签。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难过,一步一步地挪回了房间,自那日后,整整五年,我都未曾见过他。“柳依说罢,从腰间轻轻地解下一块玉佩来,用手小心地抚摸着。
“一年之后,我便出嫁了。我的夫婿是母亲娘家的亲戚,父亲和哥哥们多方打听,确认了是个青年才俊,才放心地把我嫁了出去。新婚那日他揭起我的盖头,眼神温柔,笑容也很温暖。婚后他待我极好,我也努力地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一个贤妻,我们也算是大家眼里的恩爱夫妻了。可是我很愧疚,因为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他,还是会固执地把这块玉佩系在我的腰间。我的夫君是个极好的人,原本也有大好的前程,可谁知我们成亲才两年,他便得了重病去了。送葬那日我哭得很伤心,即是因为惋惜,也是因为愧疚,因为我发现我的心里竟有些放松,似乎再为不用再伪装而庆幸。“柳依说道这里,睫毛微微颤了颤,声音也有些颤抖。”夫君死后我因为没有孩子,便回了娘家,父亲和哥哥们安慰我三年孝期满后便为我再寻一门亲事,可我只却暗暗期待着什么,明知这期待并无半分希望,也安慰自己说有这一点点期待总比没有好。正当我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守着这虚假的期待过日子的时候,我竟再次见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