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需要时机。在杨雄与石秀投奔梁山时,吴用彻底支持了宋江一次,对老友晁盖潜规则了一下。
当时,晁盖认为杨、石等人(还有时迁。不过被祝家庄捉住,此时没来成梁山)在祝家庄偷鸡有损梁山形象,喝令把二人推出去斩了(第四十七回)。关键时候,宋江制止了晁盖的冲动行为,力主不斩杨、石二人。不仅不斩,还要留下二人,并趁机去打祝家庄。
这个时候,吴用说了一段至关重要的话:“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第四十七回)吴用这句话是水浒中最有味道的短语之一,特别值得琢磨。第一,最佳时间支持宋江。公明哥哥,立场鲜明地支持了宋江,这是吴用第一次在正式公开场合呼应宋江,更是吴用从始至终唯一使用的“哥哥”这一称呼;第二,江湖观念的第一次表达。在吴用的观念里,投奔者即是梁山人,即是手足,抛弃了投奔者即是自断手足;第三,现实的需求。当时梁山缺人而不是人满为患;第四,派系需要。杨、石等人是戴宗推荐上山的,吴用作为戴宗的大哥,如果不表态,不仅日后戴宗不认他这个哥哥,戴宗的小弟就更难罩着了,长此下去自家在梁山地位也就没有了。
这次表态,不仅救了杨、石二人的命,也使吴用系人马壮大了一次,团结了一次。更重要的,是吴用向宋江发出了强烈的个人信号,这个信号发的时机、场合,都特别恰当。
智谋卢俊义加入梁山
在与宋江关系牢靠之后,先是三打祝家庄,然后是曾头市事件,两次都是宋吴的元帅军师配合。因为晁盖死于曾头市,后来引出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于是,宋江找新的副天王的意志,又一次要吴用去落实执行了。
说是智骗,也实也是诱骗。因为骗得卢俊义上山,梁山不仅将号称天下武功第一的卢俊义请上梁山,使梁山在江湖上名声更为大噪。更为重要的是,卢俊义与大名府的财富,也因之落入梁山的仓库,梁山与官军叫板的实力又增强了一大截。
与当初力邀三阮兄弟加入抢劫生辰纲一样,这一次吴用又凭着他的智慧,说动了卢俊义南行路过梁山,并借机以智力绑架卢俊义加入了梁山。如果说斩邀三阮是建立在为晁盖服务的基础上,而这次则是建立在服务宋江的基础之上。而借助这一次的机会,吴用在梁山的作用与地位,也更为巩固与提高。
至此,从前的村究吴用,不仅彻底摆脱教书先生的身份,超出晁盖的阴影,彻底成为天下第一强盗团伙的军师。从那一刻起,“智多星”三个字,终于与江湖撕杀,与造反流血,与阴谋绑架,与运筹帷幄等等,彻底联系在一起了。当然,也是荼毒生灵的刽子手之一。
1.3公孙胜式进退
入云龙公孙胜一直是水泊梁山的高人之一,也是梁山最值得玩味的人物之一。
确切说,公孙胜是通过奉献生辰纲路线图而获得晁盖的认可的,并因此成为晁身边的重要助手。不过,与吴用一样,在宋江加入梁山后,公孙胜也面临着如何与宋江相处的难题。
公孙胜的聪明之处在于,在李逵回家接母亲之后,也借回家看望母亲之名退出梁山,并隐居起来。这个光明正大的借口,使不仅没有得罪晁盖大哥,也使宋江召唤他再上梁山留下了操作空间。
也就是说,公孙胜通过一退一进的方式,不仅没有背叛老大哥晁盖,亦与梁山新领袖宋江建立了密切关系。
说公孙胜是高人,一是说其高高在上,天王换了两次,而他居然始终没有离开梁山内阁;一是说其得到高人指点,其师罗真人是水浒传中介绍过的两个半高人中的一个(半个是张天师,在楔子中提了一下;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的师傅五台山的住持智真长老);一是说其在梁山传奇般的经历,两次加入梁山,两次离开梁山,是梁山为数不多的全身而退的英雄人物之一。
说公孙胜是梁山最值得玩味的人物之一,是他的这种以退为进的博名方式,在梁山英雄中,不仅最为奇特的,也充满诡秘,不愧为得道高人。
谋抢生辰纲
和赤发鬼刘唐一样,公孙胜也是主动找到托塔天王晁盖,也是说服晁盖共同去抢劫生辰纲的。换言之,抢劫生辰纲的两个创意人,一为刘唐,一为公孙胜。
不过,与刘唐不一样的是,公孙胜不仅带来了生辰纲的信息,还带来了生辰纲的运送路线,后一点很重要。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岗上大路来。”(第十六回)同样是关于生辰纲,刘唐的信息是准确的,而其它支撑信息是缺乏的;相比之下,公孙胜虽然没有抢到送达信息的第一点,但关于生辰纲的其它信息,公孙胜都调查清楚了,显然对生辰纲如何抢已经有了基本打算。同样一件事,刘唐说的是,抢不抢这套宝贵,晁盖大哥你定;公孙胜说,晁盖大哥,咱们沿着这条路去抢吧。
因为这次抢劫生辰纲,对梁山历史发展有绝大影响,是个里程碑式的活动,因此,在这次抢劫中有功之人,日后在梁山都占据着相当的位置。除白日鼠白胜之外,其他人都在三十六天罡之列。公孙胜因为在江湖上的美名,在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更是高居第三位,算是位极人臣了。
第一次引退
尽管在江湖上有名望,又排在梁山第三位,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孙胜在梁山并无太大的建树。这既与当时梁山没有太大的战事,公孙胜英雄无用武之地有关;更与公孙胜已经高居智囊之列,轻易不可能参与具体战事,也难以建立具体功绩有关。
在这样的高高在上的时光流逝中,在宋江加入梁山后,公孙胜面临着一个考验:与二天王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深了,如何对得起晁盖?抢劫生辰纲是自己主动找的晁盖,那等于是向江湖上传达了晁盖是公孙胜大哥的讯息;再说,自己梁山三天王的位子,客观上也是晁盖送的。
浅了,如何在梁山内阁中保持住位子?从江湖上传闻与宋江到梁山所做的一系列事情看,宋江显然比晁盖更具大胸怀,更可能成大事,甚至取代晁盖也只是时间问题;从宋江两次加入梁山进程看,一次比一次人马众多,自己对宋江不恭敬,即使宋江宽宏大量,但宋江的铁杆兄弟可都是凶神恶煞,时日一长,腹背受敌是不可避免的。
通盘考虑下来,公孙胜决定以退为进。他决定借回家探视母亲之机,先退出梁山。如果宋江需要公孙胜,会想尽办法挽留;如果不挽留,自己以一个道士,混至江湖上第一大团伙的三天王,也足够体面了,不再出山也足够回忆的了。
事情一旦想开了,也就是个方式方法问题了。公孙胜丝毫未露声色,静待时机来临。
终于,在宋江将父亲宋太公接上梁山之后,公孙胜以老母年迈,自己长年在外奔走,需要回家探母为由,提出要离开梁山三五个月。
宋江没有回应公孙胜的探亲请求,甚至连个态都没表。晁盖倒是说,“难以阻挡,只是不忍分别。”情真意切,但是已经阻不住公孙胜回蓟州的脚步了。公孙胜的戏,本来就不是演给他的。
智多星吴用当然一眼就能看穿公孙胜的算盘,不过是时他也在晁宋二人间谨慎而又不伤感情地表白与选择,不方便也没权利挽留公孙胜,也没有表态。
除了宋江与吴用之外,唯一可以表态的是林冲,毕竟他是梁山的柱石级人物。再说,公孙胜的位置,是林冲立的。不过,梁山今时已非往日,宋江已经是二天王,自己事实上已经退出梁山内阁,再发表任何议论都不合适,也不理智。退一步说,公孙胜又没明确说离开梁山,只是探母,也不方便说话。
宋江为什么不挽留公孙胜呢?
宋江当然知道公孙胜的特殊才能,也当然知道公孙胜在自己大事业中的特殊作用,但当时当刻,宋江就是不能站出来挽留公孙胜。究其实,大致有三点:第一,宋江在江湖上以义气著称,亦以孝义著称,公孙胜以行孝之名请假而没明确说告退,他劝与留都师出无名;第二,宋江此时只是副天王,而且刚落脚,不方便也不能对副总参谋长的请假,做出强硬性表态;第三,宋江自信有办法找回公孙胜。
第二次回梁山
宋江当然不会忘记公孙胜这样的人才,想想看,连王英那样的色鬼般人物,宋江都能取其大者,何况公孙胜这样的大才呢。在原定约好的百天过去后,宋江马上就与晁盖、吴用商议,要戴宗去蓟州请公孙胜回山。
不过,公孙胜已经更名为一清先生,加上戴宗能力平平,也认识不到自己的大哥(宋江)请公孙胜回来的深刻用意,这趟差事办得不能算尽力。结果,除了结识杨林、石秀、杨雄等英雄,并引发了梁山群雄三打祝家庄,虽然不能算空走一场,但不仅没有请回公孙胜,连公孙胜住在哪里都不知道。
在救小旋风柴进时,梁山英雄遭遇了第二次恶仗(第一次是打祝家庄),被高唐州知府高廉的三百飞天神兵打得丢盔卸甲。关键时候,吴用提议再次去请公孙胜归山,要借助公孙胜以邪攻邪。
有意思的是,黑旋风李逵决定跟随戴宗一起去请公孙胜。像以往的关键时候一样,宋江对李逵的要求既没反对,也没支持。倒是吴用对李逵提出了纪律要求。
后来的事态进展表明,李逵出马,一个顶仨。通过恐吓公孙胜的母亲,李逵逼出了公孙胜。随后,李逵又以特殊方式,夜里斧劈了公孙胜师傅罗真人的假身(也不知是不是真)。这两次超常规行动,显然使罗真人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并导致其最终允许公孙胜再次下山。笔者前面说宋江自信需要公孙胜时,能够找到并请回公孙胜,道理就在这里。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李逵,宋江会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将才去做事。
主持祭天完成梁山排名
公孙胜一到高唐州,立即攻破了高廉的天兵神将,梁山英雄不仅趁势救出小旋风柴进,更是变高唐州的府库为梁山金库粮仓。而通过这次的特殊之战,梁山英雄也第一次领略了公孙胜的神奇,后加入梁山的英雄受到的震动尤其大些。
尽管梁山群雄非常欣赏、钦佩公孙胜的过人之技,但这些远不是宋江将公孙胜请回来的最重要原因。在宋江执政梁山过程中,有道政治难题,那就是英雄们的排名。
梁山英雄从大的派系来说,大而统之可以划分有三大派系:一是元老系,这个派系以林冲为首,加上后来的鲁智深集团,势力相当大,在马步两军都有大将;一是吴用派系,由晁盖去世后演变成而来,以文人集团与梁山二次创业的功勋人物为主,也相当成规模;一是宋江派系,这个派系规模与势力最大。
对宋江来说,简单地安排好自己的人马,并非难事。不过,如果在安排自己人马过程中,伤害到其它派系势力,显然也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三股人马团结在一起才能与朝庭军队抗衡,才能实现宋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这在宋江是最明确不过的。
最大限度团结江湖英雄的方式,就是通过天意的形式,来安排英雄座次。既然是“天意”,就得有个善解天意的人,这个人选择谁可大有讲究。首先得服众,公孙胜绰号“入云龙”,又是名师高徒,是梁山可以服众解天意的唯一人选。第二,得明了宋江与吴用等人的意图。如此算下来,在梁山众人中,只有公孙胜担当得了这样的重任。于是,第七十一回梁山石碣大排名主持祭天的,是公孙胜而非他人。
“是日晴明的好,天和气朗,月白风清。宋江卢俊义为首,吴用与众头领为次拈香。公孙胜做高功,主行斋事,关发一应文书符命,不在话下。”(第七十一回)
“当日公孙胜与那四十八员道众,都在忠义堂上做醮,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满散。”(第七十一回)
“宋江要求上天报应,特教公孙用专拜青词,奏闻天帝,每日三朝。”(第七十一回)
尽管最后公布的名单是宋江等高层意志的结果,但在一个强盗组织中,用这样一种充满神秘感的天意方式解决排位问题,还是充满了智慧与人情味。
第二次离开
帮助宋江、吴用完成梁山英雄大排行之后,风水与气象大师公孙胜在梁山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了,如何完身而退,是公孙胜需要考虑的下一步。
书中也写到他在打田虎、战王庆、征辽国的神奇,如收伏乔道、马灵等,不过,对公孙胜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延续而已,在合适的时候退出,尤其是在退出前做个最好的铺垫,是他经常琢磨的问题。
老天不负苦心人,在宋江一行征打辽国之际,公孙胜借助师傅罗真人之口,做了退出安排。当时,宋江军马驻扎公孙胜老家蓟州,准备智取辽国占领的霸州,宋江提出要去拜访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公孙胜当然愿意玉成宋江美意了。
结果,在罗真人与宋江连夜攀谈,并送宋江三十二字箴言之后,提出了一个请求:“这个徒弟公孙胜,本从贫道山中出家,远绝尘俗,正当其理。奈缘是一会下星辰,不由他不来。今俗缘日短,道行日长。若今日便留下,在此伏侍贫道,却不见了弟兄往日情分。从今日跟将军去干大功,如奏凯还京,却望将军还放。一者贫道有了传道之人,二乃免他老母倚门之望。”(第八十五回)
这番话说得既恳切又真诚,不愧为高人语。有了这样的铺垫,到了征打王庆完毕回京时,公孙胜向宋江辞行时,“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第一百一十回)
宋江除了说“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外,已经没理由挽留了。
公孙胜日后到底修成何等道行,书中没有多写。不过,以他借势晁盖,之后转借势宋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深谙进退之道来看,就算日后没有任何成就,也不枉为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