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罗丹香闻言便呆愣在地,卞氏也忍不住起身道:“二弟这是何意?”
陶国安语气冷淡:“丹香口口声声想念太太,宁愿破了院中规矩也耐不得对太太的牵挂之心,可谓之忠心耿耿,可谓之孝心拳拳,我怎能不成全她。”又转向罗丹香道:“你虽返回秋煦堂,但好歹在我们身边侍候几年,往后或是自己,或是家里有什么难处,尽可以来找奶奶。”
罗丹香张大了嘴巴,此时不必做戏,眼泪大颗大颗滚落,慌急不堪,双唇颤抖竟一时开不了口。卞氏看了一眼黄氏,见她面容恬淡,倾髻上垂下来的珠串摇曳在耳旁,映衬得她侧脸晶莹光润,一直压抑在深处的怒火喷薄而出:“太太没有收回丹香之意,反而是让我来告诉弟妹好生照料,怎么二弟反其道行之,弟妹房中当真容不下一个通房?!”
黄氏眼中闪过一丝不耐,正欲开口,却听陶国安抢言道:“大嫂话说岔了,正是因为黄氏宽厚,才放罗丹香回去侍候太太,更是黄氏对太太的孝心。”
卞氏身体微颤,怒道:“罗丹香是你的通房,如今年华逝去,又没子嗣,你怎么忍心现在赶她出去。”
罗丹香此时终于回过魂来,恸哭着膝行向前,拽了陶国安的衣角:“二爷好狠的心啊,难道这十几年来的情分,二爷全然不顾,竟对奴婢厌弃至此么?”
陶国安冷笑一声:“你既不是我的嫡妻元配,与我有举案齐眉之情,又没有为我诞下子嗣,与我有孕育子女之分,我和你哪里来的情分?”
罗氏如遭雷击,凄然道:”二爷冷情冷性,成年累月不愿见奴婢一面,二奶奶房里的一块石砖都比奴屋里的被窝还暖些。”她抬起头盯着陶国安:“奴婢一人如何诞下子嗣?!奶奶若对奴婢有丝毫怜意,奴婢何至于此!”
陶国安一脚踹开罗氏,将茶碗“咣当”一声砸过去,大怒道:“奶奶若对你没有怜惜,怎纵得你连规矩都不守,你凭心自问,奶奶是短你吃喝穿戴,还是月钱打赏?你不知感恩,反倒心生怨怼来,留你岂不乱家,秋煦堂你也不必去了,发你身契,叫你娘老子来领了出去。”
罗丹香吓得鼻涕横流,黄氏手中许多产业,肥厚流油的差事数不胜数,她是陶国安的妾室,家里兄弟却连二房的毛皮都沾不上,早就是内外不得脸的了,若打发出去,哪里还能容身?此时方觉得怕了,好在她知道陶国安已求不得,便扑倒在黄氏面前大哭:“奶奶救救奴婢,奶奶知道奴婢是个蠢的,有口无心才冲撞了奶奶。奴婢宁死也是不愿出去的。“
卞氏也知罗丹香言语大为不妥,哪有妾侍好明言嫉恨主母的,如今看她越发惹恼了陶国安,竟全然不顾的要将这个通房打发出去,事后太太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儿子,黄氏有得势的娘家挺着也不会受牵连,倒是她这个前来劝和反脱不了干系了,忙帮着说话:“丹香也是慌不择言,狠狠罚了便是了,断不至于赶她出去啊。”
赶她出去是不能,却也要压得她再不能生事,黄氏径直问道:“你可知错?”
罗丹香忙不迭得点头:“奴婢知错了,奴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污了奶奶贤名。”
“还有呢?”
“奴婢......奴婢不该忘了规矩,未经通报擅自......”
“你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黄氏冷冷打断她。
罗丹香咬紧了牙,偷眼看向黄氏,见她双眸寒光点点,打了一个哆嗦,一低头,泪珠子成串的砸向地面:“奴婢不该凭着老太太一点情分,妄想着压服旁人,仗势取利。”说完便瘫倒在地,此话出口,在这陶府便再无翻身之日,即使留在了二房,又有何前途?可若不留下,却连一点体面的活路都没有了。
黄氏嘴角一挑,看向陶国安道:“毕竟也算是老人了,这样打发出去,她一家子上下三辈的体面都没有了。她既不老实,就罚她一年的月例,在后院禁足,无令不得外出吧。”
陶国安叹了口气,对罗丹香道:“你奶奶心慈,只愿你记得她的好处,别再生了怨气。”
罗丹香以额触地,哽咽难言,却也知道死罪已免。
宝珠很有眼色的站了出来,半拖半扶得将罗丹香送出门外,众人也只听得一声短促的抽噎消逝在冷风中。
黄氏对陶国安道:“耽搁了这些时候,老爷快换了便服,该去给老爷太太请安了。”又面向卞氏笑道:“大嫂在外间等一等,不如我们一起去?”
卞氏强笑着推辞,也不让陶氏相送,快步走出,刚转身过了影壁,就落下泪来,卞氏觉得难堪,她一个大房的奶奶插手来管二房的屋里事,若黄氏肯给她这个脸面也倒罢了,可人家一旦不给,自己简直就是矗在那里的笑话。?
太太是心善被刁滑的贱婢利用了,那她这个掌事大奶奶呢,岂不是昏聩无能,且看他们夫妻的态度,怕在心里也认定了是她调三窝四。想到了这里,她眼泪急下,羞恨难言,一时恨不得拽了黄氏的坠马髻,狠狠打上两巴掌,又想责问陶国安,他如何能为了一个善妒的女人不敬长嫂?恨到极处,又暗问自身当真一点私心都没有吗?心绪难平之时,越走越急,好在夜色中,没什么人注意到她的失态,待回到正院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捂了帕子痛哭不止。
不知过了多久,觉得一条温暖的湿帕子敷在了眼睛上,却是陶文琳正坐在床边一脸担忧的看着她。
卞氏握了陶文琳的手道:“我的儿......”
陶文琳也红了眼圈,她何时看到母亲如此失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母亲不是去找二婶了吗?”
卞氏深吸了一口气,扯了笑出来:“没什么,别担心。”
陶文琳如何肯罢休,急切问道:“二婶怎敢给母亲气受?”
卞氏摇摇头,眼泪却涌了出来。
陶文琳腾的一下站起身:“我去找祖母评理!”
卞氏慌忙拉住陶文琳:“不干你二婶的事儿,你别惹祸。”她强拉着陶文琳坐下道:“娘这辈子是看到头儿了,只盼着你和你哥哥能出人头地。”
陶文琳反手握住卞氏的手道:“娘也要告诉我究竟受了什么委屈?我看着难受。”
卞氏叹了口气,幽幽道:“我是陶府的大奶奶呢,谁又能给我委屈受,不过是自寻羞辱罢了。”看到陶文琳仍然一脸不平,深恐她以后在跟二房的相处中带了出来,忙吩咐道:“以后待你二叔二婶不妨亲近些,我看陶文瑜就时常去二房,看看二房的势头,你和你兄弟的前程怕还是要落在他们上头,端着长房嫡出的架子在这府里可不就是笑话了。”
陶文琳羞红了脸,道:“娘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娘教导我们气不可移,腰不可折。”
卞氏苦笑了声,道:“这也是你外公曾经教导过我的,可是你外公就是因为太孤傲,仕途不畅,告老的积蓄做个田舍翁都勉强,还是我拿了......”看了看女儿瞪大了眼睛,便咽下去脱口的话,只理了理陶文琳垂在耳旁的碎发,轻声道:“娘亲也不是让你去攀附什么,不过该低头时切莫逞强,架势,架势,若没人架着,你上哪里得势去。”
陶文琳双眼中氤氲着泪水,低下头不讲话。
卞氏知道她在陶府一向是被宠着,捧着的嫡长女,猛一下却是不能承受,不肖说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便是自己也是当了十年无忧无虑的大奶奶,才妄想去压制黄氏,有了今日之辱。
只是她的女儿一定要凭风借力嫁入夫强家宁的好人家,才能消了她心头大憾。
她问道:“你可知承恩公家二公子的帖子送到了你小叔那里?”
陶文琳身体一震,抬起头,轻点了一下,卞氏又问:“那你可知这帖子也送到了陶文梧那里?你小叔素有才名倒不以为奇,那陶文梧却只是个名次略前些的秀才罢了,怎的就有人巴巴送了请帖?”
陶文琳低头不言。
卞氏冷笑了声道:“你二叔皇恩正隆,是炙手可热的天子近臣,可你大哥却没有个好爹让人来结交。”
陶文琳轻咬了唇,小声道:“只要大哥肯上进,何愁不能出人头地呢?”
卞氏叹口气道:“我的傻孩子,虽都是秀才,陶文梧是可直入国子监的贡生。你大哥可怎么办,没有名师教导,如何在学业上有所成?听说赵二的春宴上,国子监的老师学生且不少,你大哥若有机会结交一二,岂不大善?只叹你们托生在大房,若不自己打算,越发没有立足之地了。”
陶文琳看着这较与往日大不相同的母亲,一时不知作何回答,当夜在床上翻腾许久,待到翌晨,陶文琳吩咐厨房做了芙蓉羹,拿了食盒盛了,领着小丫鬟亲自送到陶国襄的院子来。
“前几日听祖母说小叔爱用芙蓉羹,今晨起就让厨房做了。”陶国襄面上不露,先让人收了汤羹,知道还有后话。果然又听陶文琳问道:“小叔接了承恩公府月末的春宴帖子,却不知究竟是哪一日,娘亲也好让下人们备好车马,省的耽搁了小叔的行程。”
陶国襄笑道:“倒也不用,我已打算回了。”
“啊......”陶文琳眼中失望一闪而过,笑道:“本以为那赵二公子也是位奇人雅士,堪堪能与小叔相交的。”
陶国襄道:“你所闻不差,赵二公子文武全才,是个腹中锦绣的趣人,只是你祖父让我安心读书,这酒宴乐事,索性也都免了。”
陶文琳笑笑,状若无意的又提起大哥陶文栋总不得法,做学问尤其辛苦,若有个良师益友在旁倒也好了。
陶文琳说了一小箩筐的科考进取方才走了,陶国襄却盯着那碗芙蓉羹食不下咽,他想了片刻,起身吩咐丫鬟收拾了餐桌,去了致远斋陶文梧的住处。
因他经常往来致远斋,是以仆妇都习以为常,也无需通报,便进了陶文梧的书房,见陶文梧正眯着眼对着寸余长的青玉细细端详,不时还拿起刻刀比划几下。
“怎么刻起小印来了?”陶国襄走近了问道
陶文梧这才发觉陶国襄到了,忙笑着招呼:“小叔来了。”放下刻刀,将青玉小心放入锦盒,又喊丫鬟进来沏茶。
陶国襄拿起文梧放入锦盒的青玉,本以为是普通玉石,却不想是成色极好的和田青白玉,颜色匀称,色泽光盈不见杂色,虽比不得水头极好的上等羊脂玉,却也很是不差了。
陶文梧看陶国襄摩挲着玉石,便道:“文姜送来的,央我刻一方小印与她。”想起她请人刻印时,颇为颐指气使的样子,便苦笑道:“要为字画鉴赏,契约花押,拜帖落款......竟是要块六面印。”
陶国襄再细看玉石,点点头道:“大小质地倒也合适。”
陶文梧接着控诉道:“她说玉石珍贵,不能仓促而为,所以三月为限,早一天完成都是我敷衍。”
陶国襄笑道:“那丫头刁钻,你还护着她去看灯,凭白被你娘埋怨,何苦来哉。”心里却想,凭陶文梧的技法,即使六面印不易,一旬倒也制得,这丫头定下三个月,一天不能少,怕是心疼文梧做学问辛苦,想法子给他解闷的,不免想起陶文琳来,那也是个心疼哥哥的丫头。
陶文梧很是头疼:“你也知道她刁钻,我若不带她去看灯,她能让我几个月不得安生,不过这次确有点过,怕是这个月都不许她再出门了。”
陶国襄不以为然道:“不必担心,那一年杭州大雨,莫说府门,因园中积水,连房门都十几日出不得,可她领着众人做香药包,酿青梅酒,好不热闹,你何曾见她憋闷过。”
陶文梧想了想,也释然笑道:“含山郡主也在京中,她是文姜的手帕交,若是送了帖子,娘都不好推迟。还有子扬兄,待承恩公家春宴一毕,也是要登门的,到时候我们就在这个院子里摆上一桌,天气若好,还可以让文姜放风筝。”
陶国襄听到承恩公,便眉头一挑,问道:“承恩公家的帖子你已经回了?”
陶文梧答道:“当天就回绝了,莫非小叔要赴宴?”
陶国襄点点头:“这次我想带着陶文栋同去。”
陶文梧面有不解,承恩公家不好结交。
陶国襄又问:“你与国栋也交换过文章,你觉得他学业如何?”
陶文梧道:“他是大哥,比我入学早,怎好随意评论。”
陶国襄呵呵笑道:“他虽长你三年,却跟你一样都是去岁的秀才,你又是头名贡生,有何不能议论。”
陶文梧只得答道:“大哥......学得扎实,四书五经都通顺。”
陶国襄摇头叹气道:“唉,十余载才习得通顺而已,死读书罢了,若再无良师开窍,大半生都要蹉跎在秀才名头上了。”
陶文梧不好再讲,初与陶国栋见面,因是堂兄弟,又都是秀才便有互相扶持之意,只是几次文章探讨之后,陶文梧便发觉这位大哥言语乏味空洞,圣人文章背的熟练,却无甚见解。
陶文梧试探着问道:“小叔是想帮大哥再找个先生?”
陶国襄点点头,道:“你大哥是个忠厚重德之人,以往的先生也大都行中庸之道,难免固步。与其终日坐而思,不若行而学,承恩公家这次春宴不乏风雅饱学之士,即使不能相交也可通些世事。”
陶文梧笑道:“要我说,小叔可是舍近求远了,论学识,子扬兄可是案首且世事洞明,论人世练达,我小舅舅见多识广,胸有沟壑,且大家年龄相差不大,正是相交的时候,以后常来常往,大哥想必也能得益,何必与承恩公府有什么牵扯?”
陶国襄当然也想得到,只是无论是许子扬还是黄嘉案都是二哥的人脉,他虽有心帮衬大房,仍觉不妥罢了,此刻文梧能主动提出,便是真心帮衬兄长,他心中称许,两人遂定下日子,要请许子扬,黄嘉案过府赏文喝茶。
待送走小叔,陶文梧便去了正院等父亲归家,蛋有缝,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