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致第一师、第三师电:“如你们认为苏中兵力过多时,可抽派一个团到盐阜区,以便三师派一个团到淮海区活动。今后一师转移方向宜向北而非向南。”
同日苏中区党委敌工委发出加强对日伪军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抽调大批有条件的干部参加这一工作。
1月13日与管文蔚、陈丕显、叶飞、钟期光联名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电:拟将苏中主力转移到江南浙东及淮南巢湖、无为地区。同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连复两电:“关于一师部队南移问题,我们已有数电要你们立即停止行动”。“中央已有指示,不要我们部队及人员到浙东去”。1月15日又电示:“一师转移方向主要当向北,而非向南”。
1月21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关于在反“清乡”斗争中掌握青红帮的指示》,指出:日伪军在苏南“清乡”中利用流氓帮会,给我们以很大损害。在苏中反“清乡”斗争中,我们要对青红帮主动加以掌握,使其参加反“清乡”斗争,掩护我们的干部,孤立日伪军;同时注意他们的落后性和破坏性,不能助长它的发展。
1月25日在如东沙家坝召开的第一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要求坚决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政策,集结一切力量争取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提出五项政治号召:一、一切为了坚持原地斗争,反对退却逃跑;二、一切为了胜利,反对盲目硬拼;三、一切为了革命利益,反对个人打算;四、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要做困难时的英雄;五、巩固党内外的团结,拥护党的绝对领导。
1月28日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确定反“清乡”斗争的总方针是必须坚持原地斗争。粟裕对比苏南反“清乡”情况,从苏中实际出发,制定了“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原地斗争的目的”的反“清乡”斗争方针。
1月29日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电:报告苏中日伪顽情况及我对日伪顽的工作。
2月1日发出致王必成、江渭清电,提出第二旅南移以后苏南工作的方针,指出:“在目前整个形势以及敌我力量对比下,我在政治上应争取对抗战的主导地位,而在军事上,在反攻以前,无需主动进行对敌决定胜负的战斗。只有这样,才能变敌我矛盾为敌顽矛盾,而使我在这矛盾中求得生存与发展”。3月11日、3月30日、4月1日、4月3日连发四电,反复强调上述指导思想,以及对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策略和战术,指出:“你们部队在长期准备反摩擦战的情况下,战斗情绪必然很高,但应防止过左,绝对不宜主动向渝军(按指重庆国民政府指挥的国民党军)进攻,即使其向我进攻,如无绝对胜利把握,则应毫不犹豫地转移,以求得军事上的主动和增强政治上的优势”。
同日在苏中区党委出版的《党风》1943年第2期发表《论坚持苏中斗争与任务》,实事求是地解释了干部中对中共中央1942年7月提出的“今年打垮德国,明年打垮日本”口号的疑问,指出:“日本军阀为要应付行将到来的盟国反攻,其今后动向将逐步停止正面战略进攻,而加强其对敌后的控制,以便榨取占领区的人力物力,应付其所遭遇的严重危机”。因此,日本侵略军对我根据地的“扫荡”将较过去任何时期严重。“敌人这一次‘清剿’、‘清乡’,是在其整个战略重心逐渐转向敌后的情形下进行的”,而且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将增加我们一些困难,使局势更加严重。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得出一个不能坚持原地斗争的结论”;相反,“我们有着坚持胜利的客观条件和决定胜利的主观力量”。
“然而胜利需要争取才能得来,决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因此,我们在严重斗争行将到来之前,应不失时机地加紧做好准备,以便迎击敌人更毒辣更残酷的‘扫荡’,应付复杂的环境,克服自己的一切困难,增加敌人以更多困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各方面痛击敌人”。
2月2日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消灭德国法西斯军队23万余人。
2月5日苏中区党委党校、第一师教导大队和政治部文工团转移到苏南溧水地区,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
2月7日在苏中区干部会议上作形势报告,指出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以后,苏德战争形势有急转直下可能。
2月8日赖传珠发出致叶剑英、滕代远并刘少奇电,报告新四军参谋工作情况。有关第一师部分说:“第一师司令部短小精干,能适应战争环境,对当面敌伪情况以及地方党政关系能有系统的了解与整理,并能掌握敌人动态与适时给下级指示,但首长对参谋人员欠信任及荷包主义包办现象,虽稍许进步,但还仍然存在。”
2月23日为配合盐阜区反“扫荡”斗争,指挥苏中部队展开攻势作战,攻克曹家埠日伪军据点,全歼守敌1个营。24日,又攻克孙家窑伪军据点,生俘伪军116人,毙伤40人,缴获步枪150支。
2月28日发出致各旅各分区电:对新旧派伪军的斗争方针的指示。
3月1日发出致各旅各分区电,指出:“反‘清乡’的总的策略方针,是团聚一切反‘清乡’势力,集中力量反对敌人‘清乡’。对于日伪‘清乡’阵营中之对‘清乡’不满的消极分子,不论其出发点与立场如何,也不论其力量之大小与时间之久暂,我们均应争取,以便孤立主持‘清乡’的敌人”。
3月初日伪军加紧对苏中区的“清乡”准备,以有苏南“清乡”经验的第六十一师团接替南浦旅团,集中日伪军和“清乡”大队等共15万余人,并搜罗500万根毛竹和大量封锁器材。同时部署南浦指挥的日伪军在盐阜地区“扫荡”,配合其对第四分区的“清乡”。
3月8日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发出反“清乡”紧急行动的口号,号召全区军民紧急动员起来,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反“清乡”的胜利,并且提出“每月每乡杀一个敌人”、不让敌人打篱笆,不替敌人筑碉堡修公路,在河里筑起暗坝,把大路挖成小路等具体要求。
同日对反“清乡”斗争的组织领导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区党委机关转移至第一分区,加强第一分区工作,请陈丕显同志布置督促进行;军区直属机关转移至第二分区,行政公署及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全力帮助加强第二分区工作,统由管文蔚同志计划实行之;粟裕率领十数工作人员暂留第四分区以吸引敌人,俟情况开始变化时再转移。第十八旅之第五十二团“仍暂在盐城地区分散行动,并应尽量向西北推进,以阻止韩德勤部向我地区窜扰,但不应主动引起摩擦和不宜超出自卫立场,并尽量从政治上争取友好”。这一部署,当天上报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并于3月25日电告苏中各旅、各分区、各地委。陈毅、饶漱石于3月10日复电,要粟裕迅速转移位置,免遭日寇突然袭击。
3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发出《关于苏中四分区反“清乡”的指示》,指出:动员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锄奸、保卫各方面力量,开展反“清乡”斗争,把反“清乡”斗争变成根据地全民的斗争。
3月中旬在韩德勤残部撤离曹甸地区以后,指令第十八旅向北挺进至曹甸地区,打通与第三师、第四师的联系,控制这个战略枢纽地带。
3月24日在苏中第四分区党委会议上作关于反“清剿”、反“清乡”斗争的报告,提出总的方针是:“普遍深入的紧急动员,以现有组织工作为基础,组织一切反‘清乡’的力量,加强战时工作,广泛发动游击战,掀起群众斗争高潮,并准备各种复杂斗争的条件,运用多样的方式,打破敌汪‘清乡’阴谋,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
同日苏中军区第二分区东台独立团与如皋警卫团互相配合,攻克南侧背之角斜场、小洋口等日伪军据点,俘虏伪军112人,迫使南浦旅团一部和徐容部伪军从南撤退,打破了敌人割断二、四分区联系的企图。
同日发出对徐容部伪军工作的指示。
3月下旬南通、东南警卫团分别攻克金沙、余东、三阳、悦来镇等日伪军据点10余个,平毁敌碉堡40余座,并以部分兵力挺进长江北岸,掩护民兵、群众烧毁大批毛竹等封锁器材。
3月底苏中全区“三冬”工作基本结束。通过“冬防”工作,发展民兵45万余名,自卫队员20万名。通过“冬学”工作,有4300多名教师、12万基本群众参加教学,起到了政治启蒙、思想启蒙、文化启蒙作用。通过“冬耕”工作,政府发放500担公粮、近600万现金的农业贷款,救济了严重灾荒地区人民,有46万多人在生活上得到了政府帮助。
4月1日在第一师师部驻地汤家园接见第四分区对敌工作人员吴强。吴强潜入日伪军据点金沙镇侦察,获得敌人内部情报:原定4月1日开始的对第四分区的“清乡”军事行动,推迟至4月15日开始。粟裕认为这个情况很重要,立即动手写电报稿发出,并要吴强再次潜入日伪军据点侦察敌情。他说:这是斗争的重要时刻,需要及时掌握敌情。现在,日本人、汪精卫都落下了极度困难的深渊,败局已定。但是,他们还要穷凶极恶地进行垂死挣扎,我们也还要同他们作艰苦的坚决的斗争。
4月8日陈毅、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致电粟裕:可参考第十六旅反“清乡”经验,动员群众及民兵大破敌之竹篱笆,以打破日伪军用竹篱笆围圈四分区的计划。
4月11日第十六旅王必成、江渭清连发两电给粟裕,报告:国民党第三战区乘日伪军对苏南“清乡”之际,调集13个团兵力向活动于溧水地区的第十六旅进攻。第十六旅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一部。粟裕于4月12日复电,同意首先集中全力迅速歼灭东面的一路,然后主力向西南转移占领优势阵地,威胁西南的一路,迫其后退,不必作连续的进攻。指出:“今后苏南局面可能是延续的摩擦与反摩擦斗争的局面”。“你们的作战方针,应是在自卫原则下,求得在一个战役中迅速、有利地解决一个战斗,即适可而止,以便休养兵力,准备应付可能继续到来之顽军的第二个战役进攻。这样才能保证以后作战的连续性胜利和建立我军的声威,才能保证我军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对今后形势才会有利”。4月14日再次电示:“立即分散向敌后转移,不宜纠缠恋战,更不应犹豫迟疑”。
第十六旅按照这一方针坚决反击国民党军进攻,歼敌2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围歼苏南新四军的阴谋。然后主动撤出战斗,除留下部分兵力在溧水地区外,大部主力转移到溧武路两侧日伪军占区活动。
4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苏中区党委和苏中军区决定,汤景延团(由崇明县警卫团与通海自卫团合编的通崇海自卫团)打入伪军内部,被改编为“苏北地区清乡主任公署保安司令部第二教导大队”。他们以此为掩护,进行特殊的隐蔽斗争,确保苏中与江南的交通联系,购买、运输根据地所需军用物资,搜集日伪军重要情报,掩护我党政军干部。9月29日,奉命举行军事暴动,扫除日伪军据点十余处,胜利返回苏中军区第四分区,休整以后编为“联抗”第二团。
4月18日发出在反“清乡”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致各分区的指示,指出:
日伪军对四分区的“清乡”实际上是对苏中以至整个华中“清乡”的开始。反“清乡”是我们能否坚持原地斗争的关键。为此,各分区都应加强教育,克服太平享乐主义、资产阶级剥削思想和各种纪律松弛现象。
4月19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发出致第十六旅电:“苏南主要发展方向,应向敌后,而不应向国民党后方”。
4月20日发出致电,报告苏南反顽斗争经过。
4月中旬南通、如皋、启东、海门境内日伪军倾巢出动,采取梳篦拉网、分进合击的战术,对苏中第四分区中心区实施“清乡”,构筑长达175公里的篱笆封锁圈,封锁沿江沿海所有港口,境内据点由63处增加到200多处,在封锁线上设置大小检问所150个。苏中区党政军民立即展开反“清乡”斗争。
4月28日发出致各分区电:通报丹北地区反“清乡”形势,提出对丹北地区开展反“清乡”的意见,指出:“须估计敌对丹北‘清乡’是形势发展所必然。因丹北地区位于长江和京沪铁道间,是大江南北坚持抗战有极大意义的地区,我在丹北的活动对敌威胁颇大”。“因此需号召丹北全党以英勇的精神坚持丹北斗争”。“武装斗争为坚持的主要形式。环境最坏时以分散游击战就地坚持为主”。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指出敌清乡与各阶层的利害关系,以提高人民的抗战信心,揭破敌人欺骗、麻醉人民的阴谋”。
5月4日在第一师干部会议上作《目前部队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问题》的报告,指出:部队中存在的个人享乐主义、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等不良倾向必须加以克服。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不能坚持今后的艰苦斗争,而且将使我们革命集团走向瓦解。
5月11日发出致第一、第二、第三分区电,布置各分区配合第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任务,指示一、二、三分区各组织一个20至50人的短枪队,协助四分区执行锄奸任务;对参加四分区“清乡”的伪军留守部队发动猛烈进攻,歼灭其薄弱与重要部分;对日军中与主持“清乡”的小林师团有矛盾而不积极动作的南浦旅团部队,采取不主动进攻的方针。
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和新四军医务节题词,并提出医务工作者修养的八字方针:“勤劳,忍耐,精细,温和”。刊载在1943年6月15日出版的《抗敌》第3年第4期上。
5月16日为准备打击“扫荡”东台以北地区的日伪军,率领第一师师部转移到第二分区。
5月17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关于反对敌汪“清乡”与坚持原地斗争的综合指示》。
5月中旬日军为配合对四分区的“清乡”,命令南浦旅团集中日伪军400余人“扫荡”东台地区。苏中各分区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开展反“清乡”、反“扫荡”斗争,连续攻克日伪军据点10余处,歼灭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步枪640余支、机枪9挺、各种炮5门,迫使敌人撤回“扫荡”兵力,配合了第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
6月2日中共中央电示陈毅、饶漱石:利用各师首长到军部开会时机,在师以上干部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