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发出致陈毅、饶漱石电,提出关于兵员补充和反军阀主义倾向的意见。
3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并告中工委电,征求对成立华中兵团、豫鄂陕野战指挥部的意见。
同日中共中央致中工委、陈毅、粟裕、刘伯承、邓小平电,决定豫皖苏划归中原局。
4月2日与叶飞、金明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电:为彻底解决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存在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军队与地方关系不好,遵守纪律、执行政策不好等问题,以打下南进之准备基础,请求延长休整时间至5月15日或5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于4月4日复电指示:休整到5月15日为止,5月15日以后出动南下。
同日陈毅由西柏坡返回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濮阳,与粟裕会合,参加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同行者有饶漱石、康生等人。
同日苏北兵团致华东局、粟裕电,报告第二纵队南下后敌军动态及我军作战方案。陈毅、粟裕于4月12日复电,同意在海安、姜堰、曲塘线发动攻势,指示:可在苏中、苏北范围内机动歼敌。
4月10日陈毅致张云逸、邓子恢、张鼎丞、曾山、谭震林、黎玉诸同志信,传达毛泽东对华东和粟裕的评价:“毛主席对各中央局的工作均表示满意,且要我顺便传达‘战争仍是华东打得好’(毛语)。在战役上,我特别介绍了粟裕同志的贡献,毛主席亦首肯。”
4月11日陈毅、饶漱石、康生、粟裕致滕代远、薄一波并中工委、中共中央军委、华东局电,建议抽2万名新兵补充粟裕兵团。
4月16日发出致刘伯承、邓小平电,提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打大仗的建议,征求他们的意见。4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陈毅、粟裕电,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过江与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则以迟出几个月为好”。“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4月17日主持组建渡江先遣纵队。渡江先遣纵队,由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各抽一个加强营组成。
4月18日发出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电,再次“斗胆直呈”对目前战局的认识和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说明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的理由,建议刘邓、陈谢和陈粟三军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较大的歼灭战,对敌人近后方派出数路强有力游击兵团配合正面主力作战,对敌人深远后方派出多路坚强的远征游击队在广大范围辗转游击,三线武装部队密切配合,使战局得到较快与较大发展。“如中央认为上述意见可行,则建议集中华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济南,以吸引五军北援而歼灭之。尔后除以一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电报最后表示:“我们对南渡准备仍积极进行,决不松懈”。
4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粟裕:“为商量行动问题,请陈毅、粟裕两同志于卯有至卯世数日内同来平山中工委开会为盼”。当时陈、粟正在主持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均将在会上作报告。因此,陈、粟于4月22日复电:
请求粟在24日作完报告后北来,陈不北上。中共中央军委于4月23日电示:
“请你们两人提前于卯感(4月27日)赶到中工委会晤”。陈、粟于同日电复中共中央:“拟于明晚及后天作一天半报告,传达中央指示及政策,并布置分组讨论,使会议不间断。我们两人于有(25日)晚动身北来”。4月25日,陈、粟从濮阳出发,经朝城、邯郸、石家庄,于4月29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驻地。4月30日,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起去阜平县城南庄。
4月24日张云逸、邓子恢致中工委转中共中央军委电:“同意粟卯巧(4月18日)电对今后战况估计,在长江黄河间须有几个大歼灭战才能解决中原问题”。
4月25日毛泽东致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电,提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的问题:(一)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二)关于在今年冬季召开二中全会的议题。(三)关于酌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问题。(四)关于消灭某些无政府状态和酌量缩小地方权力的问题。(五)关于区、乡、村人民代表会议政治大纲草案。(六)陈粟兵团的行动及其他问题。请他们先作大概的讨论,然后到城南庄商定。
4月30日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着重汇报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详细说明了提出这一建议的依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他的建议。5月5日,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华东局电指出:“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5月4日华东局致中共中央军委电:苏北兵团以归陈、粟指挥为宜。
同日与陈毅电告张震等:“行动计划有变”。
5月5日刘伯承、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提出关于中原干部配备的建议,其中说:“粟裕如暂留中原,则兼军区副司令员及野战军副司令员”。
5月7日毛泽东约粟裕谈话,传达中共中央的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粟裕再三请求,陈毅仍留华野。
得知这是中共中央已经作出的决定后,建议继续保留陈毅在华野的职务。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陈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治委员,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政治委员、前委书记职务由粟裕代理。5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粟裕“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注:当时还有谭震林、宋任穷两位副政委,均不在华野总部),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许世友、谭震林并华东局:许谭兵团休整后向津浦线行动,“以协助粟裕兵团之作战。粟兵团渡江目前尚有困难,决定在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歼灭几批敌人再行南进。你们有协助他们作战并供给弹药及新兵之任务”。
5月10日与陈毅陪同朱德总司令离开石家庄南下,于5月12日到达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驻地濮阳城东之孙王庄。
5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请即令陈(士榘)、唐(亮)率三、八两纵迅速东进,直达汴徐线附近,接受粟裕指挥,协力歼击五军”。
5月14日在濮阳孙王庄召开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大会,欢迎朱德总司令。朱德作《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问题》的报告,号召部队用“钓大鱼”的办法歼灭国民党第五军等主力部队。5月15日,朱德召开连排干部和战士代表座谈会。5月16日,朱德在营以上干部会上讲话。
同日与陈毅联名发出致华东局、中原局及陈士榘、唐亮电,传达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三条方针,以及中共中央的决定:“陈(毅)邓(子恢)粟(裕)参加中原局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陈在华野党政军职务由粟代理)。粟兵团南渡任务不取消,同意在中原打几个月仗作南下准备”。
5月15日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袁仲贤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山东兵团配合粟裕兵团行动的作战计划。5月16日又电中共中央军委并陈毅、粟裕:
已抽调五个团补充粟兵团及十纵。
5月16日在华野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作报告,传达毛泽东主席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三条方针。
5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致陈毅、粟裕并告张云逸、饶漱石、曾山、袁仲贤电,指示:许(世友)谭(震林)下一步作战统由陈毅、粟裕决定并指挥之。
同日与陈毅联名发出致山东兵团、陈士榘、唐亮电,提出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南渡黄河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军等部的四个作战方案,并按第三方案预作部署,即由东阿、平阴间渡河后肃清肥城、长清之国民党守军,待五军增援泰安时于宁阳、东平间聚歼之;如五军不东援,则配合许谭兵团歼灭增援泰安之国民党军。5月20日,发现敌第五军主力南移,决定改由临濮集、郓城地区南渡黄河,寻歼第五军等部敌军。同日,将一、四、六纵南渡后的作战预案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同日,许世友、谭震林致陈毅、粟裕电,报告攻泰安并打援的作战计划,同时发出向津浦路兖州济宁段开进的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21日复电指示:
“我一、四、六纵可于二十五日左右由临濮集、郓城地区南渡,先在鲁西南及陇海线上歼灭几部敌人,造成集中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等六个纵队全力歼灭五军之条件,而以歼灭五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刘、邓担负钳制十八军使不能东援”。“许、谭除以九纵休整并作预备队外,主力应立即出动夺取泰安及其南北地区保证钳制济南及济南徐州线上各敌不能西援”。并指示:“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尽可能迅速地偕同邓子恢及大批干部去豫西和刘、邓会面,建立中原区及中原局经常工作”。“粟裕全权指挥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纵之作战,并指挥许、谭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
5月21日彭德怀致毛泽东电,对各个战场的作战问题提出建议,其中说:
从目前情况看,粟裕部按原计划渡江问题值得考虑,不如先不渡江,而集中五六个纵队出中原作战,以求打开豫鄂皖局面。
5月22日与陈毅联名发出致华东局并报中共中央电,拟创办华东妇女干部学校,安置外线兵团留在后方的女同志,使她们各有一项专业职能,培养成为将来的建设人才。1948年秋,妇女大学开学,章蕴任校长。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致陈毅、粟裕、陈士榘、唐亮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提出:从战局着眼,以粟裕、陈赓谢富治、陈锡联三个集团鼎足策应为有利。如我高度集中,敌亦集中,难寻战机。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指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只要五军被歼灭,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歼灭十八军的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灭,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望本此方针,部署一切”。
5月23日与陈毅作出歼灭第五军于鲁西南地区的作战部署:首先令陈、唐率三、八两纵由许昌向淮阳转移,吸引邱清泉第五军南下。然后一、四、六和两广、特种兵纵队乘机渡黄河南下,力求歼灭鲁西南之敌一部,吸引邱清泉第五军回转北上。在第五军北移时,我三、八、十一纵尾敌北进,协同渡河南下各纵夹击该敌于鲁西南地区。同日辰时,将上述作战部署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华东局,并告许世友、谭震林、陈士榘、唐亮。中共中央军委即日复电指示:“你们以二十五日至三十日之间渡河出击为好,过早则五军主力尚未到淮阳,许谭攻泰安亦来不及”。
5月24日陈士榘、唐亮率华野三、八两纵向淮阳方向转移。国民党第五军南下截击。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陈毅、粟裕电:决以三个纵队攻确山等地之敌第二十八师,以调动敌第十八军南下。
5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长杨立三到达濮阳,协助华东野战军整顿精简后勤机关。
5月26日发出华东野战军歼灭敌第五军于鲁西南地区的作战命令。
5月27日与陈毅发出致陈士榘、唐亮、许世友、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电,提出歼灭第五军作战方案,建议刘邓攻许昌钳制敌第十八军,许谭部及陈唐部应以敌五军之行动而决定自己之行动,务须不失时机捕捉第五军于增援鲁西南途中,许谭应以一个纵队为预备队待命进入鲁西南参战。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28日午时复电指示:“陈锡联兵团担负钳制十八军务使其不能东援之任务,望刘邓按情部署实行之”。“许谭兵团是否应以一个纵队进入鲁西南协助歼击五军,以八十四师、十二师是否向鲁西南增援五军而定”,“此事由粟裕按照上述情况,临时命令许谭办理”。
5月28日午时,与陈毅发出致许世友、谭震林、陈士榘、唐亮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作出调动敌五军回援鲁西南的作战部署:一、四、六纵控制成武、定陶、曹县后,造成直逼徐州态势,调动五军回援而歼灭之;许谭兵团乘敌收缩未及之时,歼灭泰安守敌,相机攻占汶上、济宁或兖州;陈唐兵团应以监视五军为主,待该敌回援时尾随其后,配合一、四、六纵夹击该敌于运动中。中共中央军委于5月29日复电指示:“俭(28日)电中关于粟陈唐六个纵队以歼灭五军为中心的部署是很好的”。“粟陈唐兵团之作战与许谭兵团之作战必须各作独立作战之计划,即两兵团只作战略上之配合,不要企图作战役上之配合,以免互相牵累依赖,失去独立部署之战机”。
5月29日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结束,通过关于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决议。陈毅代表华野前委作总结报告。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致陈士榘、唐亮电:已抓住张轸于南阳以东地区,机会难得,陈唐应以主力进至平汉线坚决阻击十一师。
5月30日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一、四、六、两广、特种兵纵队由濮阳出发,于5月31日渡过黄河,向鲁西南之定陶、成武地区挺进。
同日陈毅与邓子恢带领4700名干部离开濮阳,于6月14日到达中原军区机关驻地河南省宝丰县皂角树村,与刘伯承、邓小平会合。
同日申时,苏北兵团韦国清、陈丕显、吉洛致华东局并粟裕电,提出苏北兵团行动方案的建议。粟裕于6月1日复电,同意第一方案所提“主力分散游击”的原则,指出:“目前苏北兵团似不宜过分集中,否则减弱我沿江力量而便于敌人集中主力对付我一个目标。因此必须将兵团适当分散,但不是全部分散,而是抽出两个旅左右兵力分散至苏中沿江及淮北地区,配合地方兵团辗转于各分区歼灭敌人,迫使敌人分散其重点兵力,形成苏北兵团本身的辅助战场,亦只有如此才能不使敌后人民受到过分摧残和得到人民的更有力支持”。中共中央军委于6月3日7时电示华东局、粟裕、苏北兵团:“在目前华中敌情紧张的情况下,苏北兵团应采取临时分散作战的方针,避开敌人主力追剿,配合地方武装游击以疲惫敌人,寻求歼灭分散的敌人之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