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400000055

第55章 回忆思考(5)

地质中学的教师,女教师居多,男教师寥寥,号称“娘子军”队伍,多系“半路出家”。但地质中学教师素质较好,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不错,据历年中小学毕业、升学统考(会考)成绩资料统计,在名山县诸校之中,地质中学并非“后卫”,多数尚属前列,尤其是1987年小学毕业升学会考成绩,地质中学双科及格率100%,优生率(语算两科180分以上)78%,居全县之冠,深得县教研室好评。

通过职称改革和职务聘任,教师结构逐步改善,截至1993年队部搬迁华阳,子弟校停办为止,全校已评聘高级教师三人、中级教师(中教一级和小教高级)14人、初级教师(中教二级、小教一级)11人。

五、地质中学的生源

地质中学的生源为本队职工子弟,学生同本队职工一样,来自“五湖四海”,然聪明、团结,无城市之“非凡”,有农村之朴实。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地质中学学生受外界干扰甚少,读书风气较浓。

子弟校一般不对外招生,但前些年也收了不少名山学生。为减轻县上普高招生压力,县教育局领导曾希望地质中学能帮助解决部分城镇子女入学问题。因此,从1978年起,每年高中班均正式招收部分名山学生。现列表如下:

以上学生除少数来自附近农村外,均系名山蒙阳镇单位或居民子弟,其中部分因招兵、招工而中途退学。

六、地质中学的设施

地质中学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颇有地质队“游击特色”。中学部原是三区测队宿舍楼,楼上办公、楼下上课,教室由两间单身寝室打通而成,一面采光,开灯上课。后因危房改造,将原三区测队饭堂改成三个教室,加上一分队会议室,作为中学部。小学和幼儿园曾几度搬迁,后小学搬至原中学部教室,幼儿园则另搭简易教室暂用。整个学校与职工宿舍杂居共处,常常是读书声与炒菜声相闻。

学校教学设备逐年添置,初中均能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实验教学,高中一年级也尚能进行实验教学;电化教学购有幻灯机两台及幻灯片若干。语文组、外语组、中学部、小学部均有收录机和教学磁带。且外语组教师已是人手一部录音机和一套教学磁带。图书资料及体育经费,一般未加限制,需用即置,每年不下1000元开支。

七、地质中学与地方的关系

地质中学是名山县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子弟校虽为单位办学,但其业务仍属地方教育部门代管,除经费、人事关系外,所有会议、资料表册、招生工作、教学研究、文体活动、总结评比等等,均与其他学校一视同仁。凡名山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活动,地质中学无不积极参加。每年教师节,县上组织的慰问团专程到区调队看望教师、赠送礼品。地质中学同名山县教育局及各兄弟学校关系十分融洽。

八、地质中学停办

1992年下半期,区调队队部机关迁往成都双流县华阳镇办公,职工陆续搬走,学生亦随之转入华阳地方学校就读,子弟校仅剩几十名学生上课,有些班级只有几人。1993年3月,学校无法开学,队部宣布停办,教师凡年龄40岁以上者俱以退休处理。至此,川地区调队地质中学走完了她的路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自1975年8月至1992年底,地质中学在那个企事业办社会的年代只生存了短短17个春秋,总算完成了时代赋予她的历史使命,以解体告终,在区调队史上留下也许微不足道但却值得记忆的一页。

在改革中前进的区调绘图工作

——区调队绘图组在改革探索中的史事回眸

吴盛莲

制(绘)图工作,是地质队内部多兵(工)种联合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我队绘图组就是这一工种的战斗集体,它在地质科的具体安排下,紧随队生产的发展需要,适时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技术方法的改革,力求在科技创新、提高成图质量、加快成图周期、确保各项任务完成上有所进展和收获。

绘图组一般编制十多人,最多为21人,设有正副组长各一人,质量检查员一人。主要承担我队区域地质调查和部、局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中地质矿产成果图件的编绘、出版原图的刻(清)绘以及各类报告插(附)图件的清绘等。特别是自1984年以来,为满足部、局下达的编制《四川省区域地质志》和《四川省区域矿产总结》的需要,他们以改进班组管理和改进制图技术方法入手,在前后约一年的时间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出色地完成了十个1:20万区调图幅地质矿产图及报告插图的编(清)绘任务,且在各个图幅评审验收中得到了好评,为队争得了荣誉。尤为可喜的是在出成果的同时,成长起一批制图专业的技术人才,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现将该组在改革探索中的主要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一、改进班组生产管理见到了实效

该组人员编制共计21人(含学工四名),相当于一个制图小分队,但由于轮流外出学习参观、业务培训(武汉测绘学院脱产培训等)和女职工的产假等,实际从事编绘工作的人员一般只有15人左右。为了完成所担负的艰巨任务,全体同志除继续发扬打硬仗顽强拼搏的精神,还注重从改进班组管理上去挖掘潜力。1.在1:20万地质矿产图编绘工作中,除采用原来已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以图幅为单位,以一人为主分幅包干的办法外,在“出版原图”编制中,采取既按图幅又按作业小组(由二至三人组成)一竿子负责到底的办法,这就促使年轻同志有机会投入到区调主要图件中去真刀真枪地干,同时也发挥了作业小组长的作用,克服了过去按大组作业时,组长忙得团团转、组员一边看的弊端。

2.按生产定额组织生产,在全国改革形势的推动下,加之两位组长到外省参观学习受到的启发,他们根据部、局有关规定结合本队实际,起草了队的“绘图生产定额”,经全组人员讨论后,于1985年7月开始试行,并在实施生产定额中,每接收一批图件,组长都要和工会小组长、质量检查员一起讨论,定出具体的“工天数”(定额),避免一人说了算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每完成一项大的工作任务,该组都要召开有骨干参加的总结会,以提高管理水平。

3.改进班组管理的又一关键,是把生产任务完成好坏与职工个人利益逐步挂钩。

1984年以来,在奖金分配上以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出勤率为依据,使完成任务好,成果质量好、出勤率高的人员得到了较高的实惠。同时对提前完成任务者,根据其提前时间的多少,经地质科审核,报队领导认可及时给予补休假,一般半个月左右。

管理工作的改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据完成的主要任务统计,自1984年至1985年9月,该组完成编绘和送厂出版的图幅共19幅,创我队历史最高水平(以往最多为五幅)。

二、学习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成图质量,加速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图工作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保证地质专题图件(多为国家出版系列基础图件)的成图精度和提高制图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该组在局测绘队矿测科的支持下,1984年组织了14人去驻在广汉的解放军制图队和202信箱等单位参观学习“刻图”新技术。回队后,结合1:20万区调图幅出版工作开展实战练兵,共完成五个图幅15块板的刻绘,使原来只有少数人能掌握的刻绘技术,变为了多数人手中的得力工具。此后该组又不顾生产任务的繁忙,于1984年11月派一位同志参加了由省测绘研究所研制,省局主持的DBJ-电动导轨式“刻绘仪”样机的试生产与地质专题制图刻绘工艺改革相结合的实验工作(由三人协作完成),该项试验成果在1985年5月省局召开的地勘工程测绘会议期间展出,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该仪器问世以来,已经引起制图同行的重视,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队参与南江水文队牵头的手工操作“刻图法”的试验成功,为我省制图、制印工作的现代化起了微小的一点推动作用,那么这次试验是刻图工艺改革的深入和继续,促进了成图质量的提高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该组在学习省内、外有关单位先进技术和工作经验的同时,还普遍应用聚酯薄膜编(清)绘1:20万地质矿产“编稿图”和“出版原图”,保证了十个1:20万区调图幅提前(1984年6月)提交验收,在验收会议总结时得到省局张云湘总工程师和制图同行的好评。他们说:“区调队绘图组的同志,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图幅质量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1985年5月,在省局召开的“地勘工程测绘工作会议”成图质量展评中,我队崔毓岚、高秀丽同志合作的1:20万贡岭幅及双宁丽同志绘制的小金幅地质矿产编稿图,分别获得编绘质量奖的一等奖与二等奖;崔毓岚同志编绘的1:400万三江地质图获清绘质量荣誉奖。

绘图组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本队科室、分队的支持下,在绘图这块天地里奋力飞翔,取得了荣誉,1982和1983年获得了省地矿局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1985年10月该组代表地矿局所属生产班组,出席了由四川省总工会召开的“先进班组经验交流会”,在红旗上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1993年,在局测绘管理处路步英高级工程师的组织下,以我队制图室主任工程师谭家铭为主,局科研所、川东南地质大队各有一人参加,开展并完成了“1:5万地质图计算机辅助编辑出版”课题工作,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5年)。

1994年,郭达玖队长借出席攀西队1:5万区调图幅成果验收会议之机,对该队计算机成图系统和效果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回队后,经上下共同努力,在队处于资金非常困难的历史背景下,购置了扫描仪、绘图仪等主要绘图设备,并进行了人员培训,终于在1997年实现了“计算机成图”的梦想。采用MAPCAD(现用MAPGIS)计算机制图软件,成功出版了区调地质图。其作业流程为:通过计算机扫描→光栅校正→制成图框→矢量化→数据处理→成图;图形数据整理→属性录入→空间数据库建立。以上这两个程序,只需一至二人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以前从图件分版清(刻)绘到出版印刷,至少要半年,通常是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今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翅膀,做到了区调、科研等图件文字报告出版“不出队门”,由此而改变了长期以来,需长距离托运图件(文字报告)去山西省长冶市国营五四三厂(后迁址河北省保定市)和四川省地矿局测绘队印刷出版的被动局面。同时因其是在投入的人力少、资金成本低、效率高的情况下运作,加快了区调地质成果的出图周期,从而提高了区调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爱龙门山、我哭龙门山

吴世良

地学界所称的龙门山构造带,耸立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从天全迤逦向北东延绵到广元,长约500千米。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西岭”所指应是龙门山。它终年隐藏于云雾之中,偶在大雪、大雨初晴的早晨,在成都可见其真面目。白雪皑皑的山脉横立于眼前,疑似“海市蜃楼”。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龙门山的险峻雄奇。

原生态的龙门山通行非常困难。1958年以前要到宝兴、松潘、平武、青川,全靠步行。它们是处于重重群山之中的世外桃源。山清水秀,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崎岖不平。

1958年初,我们做江油-平武路线地质工作,沿涪江而上。一出江油城,见到的是江油小平原、红层浅丘。远山近水,桃红柳绿。我想起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也想起川剧《尼姑下山》中的“远山含笑,近水绿波映小桥,行人来往阳关道,柳丝儿不断随风摇”。

过武都便进入龙门山区,地貌突变,形成中山深切割陡坡地形。山势巍峨,“抬头望山帽子掉”,可见山之高、之陡。诗人李白从小生活在江油,隐居山中读书,对此山此景深有体会。他笔下的山川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到白石铺,但见两岸绝壁,高山直立,由石灰岩形成峡谷。这里是唐王寨向斜轴部。过平驿铺,山势变为奇峰林立,由下泥盆统坚硬的石英砂岩构成。人行于这幽谷之间,向上望,只见一线天;俯视涪江,只见湍流直下。峡谷其形如门,故曰“龙门”,其山称之龙门山。突然一声“哎——”的吼声在山谷间响起,打破宁静,吓我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一“挑夫”在歇气,长吼一声提提精神。挑夫就是现称的搬运工,重庆称的“棒棒”。他上身赤裸,皮肤黝黑,头顶破草帽,脚穿草鞋。一手拿毛巾擦汗,一手握着跷扁担。一根长拐把子撑着扁担一端,担子一头着地,一头悬空,便于再挑担时不必弯腰。担内装的盐巴、肥皂,非常沉重,约100公斤。就是这些挑夫运来了生活用品,运走了药材、山珍。

一到扇铁沟-南坝,山势“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这开阔地带正是北川断裂带所经之地。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破坏了这里的一切,好一个世外桃源被毁了。

再前行直到平武,全为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形成的高中山深切割陡-缓坡地形。龙门山原是唐王寨一带一般山名。1939年朱森、叶连俊在江油进行地质调查,著有《龙门山地质志》。龙门山就盛名地学界。近年旅游业的兴起,龙门山地质公园渐为世人知晓。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全世界都知道这个龙门山了。

大地震破坏了龙门山的美貌,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山被毁了、水被毁了、房屋倒塌了、居民伤亡了。从电视所见灾区的画面:山体遍体鳞伤、河道堵塞、崩积物堆满山坡、倒石堆堵断交通、到处是瓦砾堆。见到了解放军冒着余震的危险救出被埋受灾群众的生动画面,见到了医生忘我地抢救伤员的场面,更见到了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送来了温暖、送来了爱心,胡主席、温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

我爱龙门山,我哭龙门山。我哭这里的受灾群众,我哭这里的绿水青山。让这哭声变为力量,将使龙门山变得更加美丽,重建的家园将使这里变得更加繁荣。

回眸十年前实验测试中心全面推向市场的创业之路

张怀举

同类推荐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我还不能“带住”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我还不能“带住”》围绕20世纪以来思想文化的运动和思潮的演变,探讨民族特性与个体体验对鲁迅思想形成的影响,详细探讨鲁迅这一民族精神象征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
  • 搏浪天涯

    搏浪天涯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热门推荐
  • 傀儡公主的专属守护神

    傀儡公主的专属守护神

    传说白族双生子会给魔族带来危害。果然,姐姐柳蓝儿带走了魔王,弟弟柳夜羽带走了不可缺的巫师傀儡公主卫小眠……………………
  • 君莫悲

    君莫悲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自册封以来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奢侈虚荣,是为无德!废为静妃,移居咸福宫。钦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年十八,德才兼备,上眷之,立为贤妃,居承乾宫。钦此!福临,若你不爱我,为何封那董鄂氏。但若你爱我,又何苦再硬生生将那董鄂氏夹到我们中间来呢?何苦这样折磨我,折磨董鄂氏,折磨你自己呢?若然这就是你爱我的方式,那我愿离去~
  • 龙在仙界飘

    龙在仙界飘

    有没有生物曾告诉龙,仙界很危险!为么子一个二个死命闭关打怪修炼想上去?!“无良的爹,非龙儿不孝,实在是婶可忍叔不可忍!已经忍无可忍!所以我要离家出走了……”“龙儿啊,早点回来,等你回来吃晚宴噢!”“……”“徒儿,我的仙藏呢?!”“额师傅,咱不谈宝贝,谈宝贝伤感情……”“@%#。¥-*?&龙!等我修炼一千年,我一定用菜刀砍了你!”“仙家请淡定,俗话说的好,龙在仙界飘,哪能不挨刀?龙儿熬好玉米糊糊等您,那谁谁?再给本公主拿点灵草来!”------------感谢读者亲们的支持,先么么一下,本书交流群:234066435敲门砖:女主的名字。
  • 致年少青春,青凡阳逸

    致年少青春,青凡阳逸

    我一直相信着,那一年是人生最无可替代的一段时光。高二那年,我们没有高一的懵懂无知,对校园充满新鲜的未知感,而勇敢的闯荡探索。开始为一群人贴上班花班草学霸学渣健将等标签我们没有高三的成熟忙碌,无需紧迫地为将来打算。所以那一年成了我们最美好的一年。“当然除了我,那么平凡无趣枯燥的过日子”“我才是那个可怜人"“我们才是..."
  • 快穿:在年代虐渣

    快穿:在年代虐渣

    在哪个年代都有一些人,脑子不好却偏偏有主角命。 而对上的主角的不管权多粗,长多美……最终都会成为炮灰。 君兮兮穿越各个世界,附身炮灰,教各个渣渣做人。 活出自己。 —— 女强爽文,没有霸总,女主就是霸总。虐渣爽文。每个世界谈恋爱看女主心情。六零:偷渡客在香港(已完成)(不小心成为香港大佬) 六五:借腹生子的原配妻 (你用子宫打败她,我用智商碾压你)七零:重男轻女凤凰男(今天对我爱理不理,明天的我高攀不起)八零:退役之后........(退役之后也是大佬) ......待续
  • 女修唐一琪

    女修唐一琪

    唐一琪本是修真大陆天轩门的修真者,却在生日当天,无意穿越到其它世界。夺取了别人的身躯,对方也叫唐一琪是个少女。在龙汉大陆,唐一琪又该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
  • 三界破烂王

    三界破烂王

    别人废弃的,对王勇来说都是练功的宝贝,从此王勇走上一条在灵、仙、神界收废品之路。
  • 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自古爱情故事贵在一个情有独钟,我想写一个故事,里面的所有人都有从一而终的痴情。我想,这样一个世界应该也挺精彩。白王爷家有一个女扮男装的五公子,性格乖僻,行为嚣张。不巧最近白王爷收养了一枚义子,此人名唤容谏之,大方有礼,风度翩翩。二人一见面便唇枪舌战,水火不容。从此白王府鸡飞狗跳,水深火热,流言满天,传说不断(诶?)...
  • 恨灵:女王之怨

    恨灵:女王之怨

    她被闺蜜无情背叛后来她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夜赫夜赫是她的男朋友而他也是她闺蜜的心中的真命所以她的闺蜜无情的利用任何手段想把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终于他知道,她闺蜜是蓝狐族族长之女而她是吸血鬼界的女王。“她区区一个蓝狐族族长又能奈我何!”
  • 天魔神帝

    天魔神帝

    逆天改命的少年,从边荒小镇走出,在血雨腥风的路上修魔典,练神诀,踩天才,偷天道,高歌猛进,无敌风采,机缘不断,最终成长为气吞山河,撼落九天星辰的至强存在。问无限星空,我主浮沉!本书群号:255099639ps:本人老写手,自认文笔够硬,对整体布局、情节推进有独到之处,请大家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