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太平军主力攻打大西门。这里是邹汉勋驻守的地段。他夜饮方半,听到喊杀声,拔出佩刀,冲上去杀敌,砍倒几人。太平军将他团团围住,一刀砍中他的颈脖,顿时鲜血迸射,头颅偏折。在两名士卒护卫下,他前行几步,倒地死去。这时戴文兰也已负伤。十几名死士杀开一条血路,企图向西大营求援,也被太平军拦住,全部战死。
太平军回头夹攻水西门,江忠源正在组织人员抢堵缺口。这时下层的地雷引爆,胡以晃指挥部队登上废墟。江忠源挥军拦截,无奈士卒或死或降,乱作一团。又听说城南有太平军登梯而上,军心大乱。江忠源对江忠信说:“我今天活不成了,你快走吧!”
江忠信连忙出城,捡了一条性命。
天将明,露水簌簌如雨,几名军官砍开一条血路,簇拥着江忠源,请他离城而去。江忠源哪里肯逃,大声说:“城破了,如何向百姓交代!”说罢拔刀自刎,被随从拦下。
随从劝道:“大人,城外就有我们楚军的营盘,我们定能将大人护送到营中。”无奈江忠源已抱定必死的信心,不愿苟且逃生。一名士卒不由分说,将他扛在背上,奋力奔逃。行至水关桥的古塘,江忠源咬住他的脖子,迫使他放手。士卒忍痛不过,将他放在水滨,江忠源跳进古塘,溺水而亡。
那一天,庐州城内死去的官员,还有布政使刘裕珍和李本仁,以及池州知府陈源兖等人。
庐州城破的过程,城外的援军或者亲眼目睹,或者亲耳所闻。楚勇进行了最后的拼搏,仍然无法突破太平军的阻击线。据说杨青鹤与张印塘听到城内炮声不绝,也想救援,无奈道路桥梁已被太平军拆毁,太平军火力太猛,他们无法突破敌军阵地,只能对峙,眼见着水西门被地雷炸开几丈,守军即时补塞,敌军未能得逞。但不久,他们又看到敌军在南门和小东门等处用几百架长梯登城,并从城外抛掷火弹与火球。然后,敌军如潮水一般涌进城内。
城破后的悲愤
江忠浚带到庐州的新宁勇多半是江忠源的旧部,每天拼死作战,想把主帅救出来。他们尽了最后的努力。庐州失陷的那天早晨,阴霾蔽空,天光惨淡,江忠浚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率领部众再次冲向庐州。不久,他们看到城头黄旗摇曳,那是太平军的旗帜。江忠浚知道哥哥性命不保,肺腑摧裂,晕绝堕马。部队发出一片哭号,丢掉兵器,几乎溃不成军。
这时候,刘长佑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部众喊道:“你们为江公而来,如今就这样散去,谁来为江公复仇?”在他的号召下,部众重新集合,仰着头,以悲愤的眼光看着浓烟滚滚的庐州城。
舒兴阿得到报告,知道庐州已经陷落。从城内逃出的军民,都说江巡抚在水西门内抗敌阵亡。张印塘报告的情况大致相同。音德布说,楚勇拼命救援,仍然无能为力。舒兴阿发出一声叹息,他知道,庐州的主帅拼到了最后一刻,庐州的陷落是悲壮的。
他不敢耽搁,连忙向咸丰奏报,把江忠源大大夸赞一通。作为一名满人大员,他表达了发自内心的钦佩:江忠源忠勇素著,守护庐州一月有余,力疾办公,昼夜不形疏懈,官民无不感戴。怪只怪城墙太长,内外兵力都很单薄,竟至城亡遇害,令人心酸。
庐州易手之后,城外的官军主力原地未动。总指挥和春驻扎在店埠;刘长佑的楚勇驻扎在庐州城南,首当敌冲。刘长佑和江忠浚商议,悬赏一千两银子,征集死士,到城内寻找楚勇统帅的尸体。周昌发主动请缨,带着一名助手,于十二月十九日出发。他很可能不是为了那份赏金,而是出于对主子的一片忠心。
十二月二十一日,刘长佑偕同江忠浚去参谒舒兴阿,提出楚勇与大部队会合,一同作战。舒兴阿拒绝了他们的提议。第二天,刘长佑提出与和春联手,将楚勇转移到城东,和春非常高兴他们加盟。两天后,楚勇向北转移,驻扎在东门外。胡以晃感到芒刺在背,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兵来攻,被刘长佑与和春击退。
咸丰四年正月五日,副将金玉贵率领两千人从淮南赶到庐州。胡以晃得到情报,趁金军扎营未定,派兵出城攻击。刘长佑和和春派出大部队助战,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
正月七日(立春),太平军又来挑战,又被击退。
正月十日,距江忠源去世二十二天,周昌发背着江忠源的尸体从敌营中出来。江氏兄弟检视长兄的遗体,由于天寒地冻,尸体还算完好。身上有七处创伤,创口已呈白色;颔下一刀,宽约一寸,但砍入不深,那是江忠源自己抹的;另外六处伤口都在腰胁,是江忠源投水后被敌军乱刺而成。
江忠源生前操劳过度,面容憔悴,肤色惨白,面色青绿,头发深长。江忠浚将遗体迎进房内,抱在怀里大哭,只见七道创口有鲜血涔涔流出,面色忽然如生。江忠浚将他扶起,遗体竟然可以坐起剃发。江忠浚得到冥冥中的暗示,决定留在庐州,为哥哥复仇。
刘长佑和江忠浚来不及询问周昌发的冒险经历,赶紧遵礼殡殓,把皇上赐给江忠源的珍品陈列在灵柩前。将士们见了,无不凄感距跃,掩面哭泣,很多人痛哭失声。
殡殓完毕,刘长佑和江忠浚把周昌发找来。刘长佑说:“昌发兄弟,你辛苦啦!难为你深入敌巢,找回大帅的遗体。”
“入城倒也不难。”周昌发嘿嘿一笑,“我们二人穿着长毛的号衣,拿着他们的军牌,很快就混进城里。不想被巡逻兵抓住,送交一个穿黄衣的大头目。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的中表,立马将我们释放。他让我们藏在军营里,不许外出。住了几天,跟一个长毛混熟了,常常带我们溜出去,到一个老人家里闲坐。我试探地提起大帅,老人说:‘江公死啦,尸体在一座桥下,埋在泥土里。’
“我说:‘吹牛吧,才不信呢。’
“老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话,把我们领到桥边,指着一个古塘说:‘江公就埋在这里。’
“夜半时分,我们悄悄来到桥下,按照老人的指点,果然将大帅的尸体挖了出来。我们解下衣服,将大帅的尸体包裹起来,轮流背着,走到城墙边,先把大帅的尸体埋好。第二天夜里,一个人攀着绳子爬到城墙外,另一个人躲在壕沟内,猫着腰,把大帅的尸体绑在绳索上,拖着蛇行,过哨卡时没人发觉,来到城东,回到军营,正是四更时分。”
江忠浚哭道:“这是天意啊。大哥平日节俭,殉难时只穿着一袭布袍。城破之后,逆贼一定找过他的遗体,却未找到。他们怎会想到,堂堂巡抚穿着会如此普通?”
江忠源之死,庐州城之破,并非太平军战力强大,也不是守军作战不力,更不是庐州百姓给官军拆台。江忠源从军已久,具有将才,庐州民众爱武,援兵从四处赶来,那么为何会走到城破身死的地步呢?原因在于,江忠源抵达庐州之前,这里的官员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反而埋下了内讧的种子。江忠源未接手防务之前,已经有病在身,视事之后,疾病日益加重,他的精力已无法应对过于复杂的局面。庐州兵败,是祸起萧墙,无能的前任种下了祸根,让能干的后继者蒙受其害。遭此不幸的人,岂止一个江忠源!
庐州防御战,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自从安庆陷落后,庐州居民一日数迁。官府倡导团练,用行政命令摊派捐款,朝令夕改,庐州人几乎掏空了腰包。而战端一开,庐州人又捐出了生命。太平军进城后,城上尸体枕藉,井坑都被死人填满。
作为安徽的新任巡抚,江忠源看到了庐州人为战争付出的牺牲。他只有死在这里,才对得起自己的子民。
江忠源去世十三天后,他的爱妾杨氏在除夕为他生下一个遗腹子,取名江孝棠,承袭了他为江氏家族挣来的世职。如果他在武昌时未将爱妾打发回家,杨氏跟他转战各地,恐怕会和他一起死在庐州。那样一来,写史的文人们就会为忠臣无后而大发哀叹。江忠源似乎已经预见到这一点,于是文人们都惊叹苍天有眼,“忠臣不令无后”。
香火未绝,也许是江忠源生前最大的安慰。或许因为有了这个底蕴,他在庐州城破后选择了体面的自尽。他履行了向皇上所发的誓言,与庐州城共存共亡。曾国藩当年在京城预言江忠源将因忠义节操而死,这个预言已经应验。
咸丰登基以后,一直鼓励臣子们为朝廷殉难,但他似乎并不希望江忠源死在庐州。北京已有廷寄送往安徽,上面有皇帝的朱批:不必与城共存亡。但圣旨晚到了两天,没能救活已无贪生之念的安徽巡抚。
死去的江忠源成为庐州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们在城外为江忠源建了祠堂,仿造岳庙的创意,用铜铸成胡元炜和徐怀义的跪像,背上插标,书写“通贼犯官知府胡元炜”“犯人县役徐怀义”,江忠源的铜像用手指着他们,姿势和神态都做怒骂状。
不久之后,民间就有了神秘的传闻。故事中说,太平军进城几个月,突然无故惊退。当时大风扬沙,空中出现无数阴兵——来自阴间的武装力量,那地方正是江公祠的所在。
江忠源的灵魂不止一次出现在传说中,帮助他生前所在的阵营。他的爱将钱玉贵在一次战斗中赤膊上阵,勇悍无前,孤身深入太平军阵内,夜间迷了道路,江大帅忽然出现,为他指点路径,使他得以返回军营。
咸丰将江忠源追赠总督,赐给他“忠烈”称号,照总督阵亡例赐恤,赏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褒扬三代,入祀昭忠祠,并在湖南、江西和庐州为他建祠。
咸丰把失去荩臣江忠源的账算到了舒兴阿头上,说他拥兵自卫,坐误事机。又一名满人大臣在这场战争中被年轻的皇帝革职,饬令带罪自效。舒兴阿虽然在咸丰接管的前朝大臣中算不上最恶劣的一类,但咸丰也没冤枉他。他所犯的错误听起来并不严重,无非是自己治军无能,却还要摆摆老资格,不肯把兵借给下级官员指挥。但这个错误的后果十分严重,致使庐州在官军大兵压境时丢失,还让朝廷损失了咸丰初年最杰出的一位汉人大员。
江忠源生前对和春的推许左右了咸丰对于安徽的人事安排。咸丰下旨,将城外各路官军一万多人全部交给和春指挥。咸丰珍惜江忠源所部,令和春赶紧收集,不许听之涣散。江忠浚收集的部队也归和春指挥。咸丰又令琦善和向荣向安徽派兵增援。琦善从扬州军营拨兵四千名,派萨炳阿管带,向荣拨兵一千名,派秦定三管带,即日驰赴安徽,统归和春调遣。
胡以晃和曾添养攻占庐州,剪除了一名湘军大帅,被太平天国视为一次极大的胜利。十二月二十日中午,四十一岁的胡以晃被显赫的仪仗队簇拥着,在敲锣打鼓声中,坐在八台大轿上,从大东门进驻庐州。
太平军进入庐州后曾将城内男女编组入馆。胡以晃进城后,立即传令安民。他让市民们手持令箭,由太平军战士打锣,大声喊叫:“合肥新兄弟们听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愿拜降就拜降,不愿拜降就叫本馆大人放回,倘不放就到丞相衙门去告。”
捷报传到天京,洪秀全和杨秀清十分高兴,封胡以晃为护国侯,不久改封护天侯。他奉命驻守庐州,经营安徽北部,打通南北粮道。
胡元炜的情况也有必要交代一下。庐州百姓听说他私通太平军,在城破时一起涌到府衙,杀了他的全家。胡元炜被太平军收下,叫他挑水做饭,然后给了一个官职,据说让他到了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