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发展到明代,其配方、制作工艺,大多已定制、公开。松烟、油烟并举;“桐油烟”、“漆烟”被广泛采用;徽墨普遍加入麝香、冰片、金箔等10多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墨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精工制作和墨面的创意、设计以及产品的包装、装璜创新上。各种质地、规格的墨品不断涌现,诸多历史画题、名家典故不断化为墨面的雕刻内容。徽墨已从单纯的文房用品、书写材料,进入了“实用兼欣赏”的工艺美术品行列。
各制墨名家为了争夺市场,挖空心思,频出新招,所制墨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嘉靖年间的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年间的程君房、方于鲁、汪春元、叶立卿等,都是在激烈竞争中相继兴起、各树一帜的代表人物。这时期徽墨不仅质量精良,而且墨的图式、墨印的雕刻,也各尽其美,达到历史的新高。如程君房制的“玄元灵气”墨,董其昌赞赏说,“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与程君房同时驰名墨坛的当推方于鲁。方氏精制了一种“九玄三极墨”,被誉为“前无古人”的佳品,声誉已经“传九州,达两都,列东壁,陈尚方”。在此期间,富有装饰性的成套丛墨——集锦墨也开始出现。装墨的墨盒也非常精致,有从东南亚进口的楠木、红木等珍贵材料制作的木匣,还有螺钿镶嵌的漆匣。各种制墨的专著也纷纷涌现。
竞争促使了徽墨的发展,尤其是印版的雕刻、墨品的装璜,或为名家绘图、或为高手刻版、或为巧手制盒,把制墨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辉煌的时代,使徽墨超越了文房用品的范围。明代很多著名的画家参与了墨式的绘图,著名的刻工参与了墨印的雕刻,其中画家有丁云鹏、吴廷羽、俞仲康等人;雕刻家有黄鏻、黄应泰、黄应道、黄德时、黄德懋等人。这样,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徽墨便形成了歙、休、婺三大派。最终形成了徽墨的三大流派——歙县墨、休宁墨、婺源墨。三大派各以自己的优势,分摊了墨业市场的份额,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并垄断了全国的墨业市场。
歙县墨特点是摹古隽雅烟细胶清,多出贡墨及名家托造墨。歙(县)派,因地处徽州府府治所在地歙县,历朝贡墨、达官显贵用墨几乎为其包揽,产品端庄儒雅,烟细胶清,重香料、重包装。以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潘一驹、曹素功为领军人物。
休宁墨特点是绚丽精致,饰金髹彩。用漆皮,多套墨,集锦墨为望族所爱。墨品代表有汪中山的“太玄十种”墨;叶玄卿的“太乙玄灵”墨;邵梅之的“禹碑释文墨”;吴天章的“龙宝十友”墨。
婺源墨特点是“朴实少文”,多具民间艺术风格。为百姓及小知识分子所欢迎。主题多为“御赐金莲”、“龙门”、“虎溪三笑”、“八仙庆寿”、“八蛮进宝”。墨品代表有詹云鹏、詹衡襄、詹致、詹成圭和詹子云等。
徽墨三足鼎立,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给后人留下了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神品、妙品,大大丰富了中国墨文化的内涵,使中国墨成为世界艺苑中独具魅力的一朵奇葩。
在明代的徽墨大家中当数歙县的程君房(名大约),世称“墨妖”。他既讲究墨的配方,又注重墨印的雕刻以及墨品的设计、装璜(匣子),并有《程氏墨苑》行世。其弟程君芳(原名士芳)也制墨,是万历间的高手。他们制的墨,其墨印大多出自徽派著名刻工黄璘、黄应泰之手,因而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程氏墨苑》也出自二黄之手,该书被郑振铎誉为“此国宝也,人间恐无第二本”。方于鲁是大约的徒弟,歙县岩寺人,曾与程君芳展开激烈的竞争,并刊有《方氏墨谱》与程氏抗衡,由是也促成了《程氏墨苑》的问世。方氏还以自己的诗作,参与了这场竞争。商场如战场,显示了明代徽墨业竞争之激烈。
徽墨发展到清代,先后出现了“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徽墨业中的一代翘楚。
曹素功,歙县岩寺人,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秀才,十七年(1660年)贡生。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顶承吴叔大的铺子,并将吴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相传康熙帝南巡时,他献的佳墨颇得赏识,康熙帝特赐“紫玉光”,一时名声大振,紫玉光成了曹墨的第一品牌。他著有《曹氏墨林》。其后裔(长子永锡,孙西侯、雨侯,曾孙阶立、鹤亭,六世孙献淮、尧千、德酬、引泉,七世孙毓东、佑桩,八世孙云崕,九世孙端友……)皆制墨,历经13代未曾中断。乾隆年间曹素功墨肆迁苏州,咸丰十年再迁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其墨肆与胡开文合并为上海墨厂。
汪近圣紧跟其后,以制集锦墨著称;“其雕镂之工,装式之巧,无不备美”,更以他的次子汪惟高应诏入清廷内务府教习制墨而名声大振。
汪节庵,歙县信行人,名宣礼,字蓉坞。墨肆名“函璞斋”,设在岩寺。清乾隆中期崭露头角,为乾隆、嘉庆年间徽州制墨业的名家。汪节庵墨品常被一些高官大吏选作贡品,有“江南大吏,多献方物。入选之墨,必用汪氏”之说。清代学者阮元评说:“在今名第一者,为节庵汪氏”。其名墨有“兰陵氏书画墨”、“新安大好山水”、“青麟髓”等。
“胡开文”是清代四大家中的最后一家,也是徽墨业中集大成的一家,同时又是把徽墨推向世界的第一家。
清代制墨业有4个特点:
一是把始创于明朝的仿古墨生产发扬光大并推向一个新高。清代的集锦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创历代之最;
二是文人自制收藏墨成为雅事和时尚,自制墨的人数、墨种之多,也创历史之最;
三是发明了不用研磨的墨汁,堪称中国制墨史上的一次革新;
四是精品墨走向世界并获得好评。1915年胡开文后裔制“地球墨”、“南极生辉墨”,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为中国徽墨争得了荣誉。
清代制墨业在咸丰年间、鸦片战争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是由于国内战争、民生凋蔽,加之帝国主义的入侵,制墨所用的漆和桐油被大量掠夺出口,严重阻碍了制墨业的发展。
民国年间,徽墨则在社会动荡和外来书写工具(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的冲击下,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1956年,分别在屯溪、歙县成立了徽州墨厂和歙县徽墨厂;绩溪县则成立了墨业生产合作社;泾县的文化用品厂稍后也恢复生产徽墨,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了新生。广大制墨工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革新,工艺精益求精,品种日新月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代,绩溪的制墨业有了快速发展,厂家主要集中在上庄、华阳两镇。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又将墨锭制成各种形态并施以五彩,嵌在锦匣当中,供人们鉴赏珍藏,成为我国又一高雅的工艺美术品。
第三节徽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制墨原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的粉末状物质,古称“炱”、“烟炱”、“松烟”。现称“烟煤”,化工学名“炭黑”,含炭90%至99%。生产徽墨用的炭黑有:松烟、油烟、漆烟或工业炭黑。松烟,以黄山松烟为佳。油烟,以桐油炼制的为佳。漆烟,古时用松枝蘸漆渣炼烟,今用桐油掺入部分漆炼制。常见的辅助材料有胶、药物、添加剂等。胶是墨的粘合剂,赖以成型发彩。制墨多用牛皮胶,常见入墨的药物有自然麝香、大梅片、公丁香等数十味。入药配伍,以烟煤种类、制作季节、水质、使用对象、销地气候等条件酌定,用药得当,能增光助色,添香固体;不得当则适得其反。常见的添加剂有金箔、银箔、珍珠粉等,起增光助色作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徽墨的制作过程相当讲究,程序大致可分为:
第一是采松。在著名的产松地选取古老的松枝,截成小段,削掉签刺,让它发火均匀。
第二是造窑。用木板作顶,每两板相连处,用泥土把它封密,窑留有气孔和取烟的小门。
第三是发火。取松枝三五枝作一堆,把它点燃。
第四是取烟。等到窑冷了,就可以从小门进去扫烟了。烟分前、中、后三等,后面是最好的,中间的次一等,前边的最差。烟是越轻越好,古人区分烟的优劣,只用手指一按就可以知道。凡是指头一落烟就飞起的是好烟,因为这证明烟细而轻。
第五是和胶:即将胶注入石臼中,再按欲制之墨的配比要求,将其他原配料放入石臼之中搅拌均匀。
第六是杵捣:即二人各执一擅木之杵用力捣之,捣时,若干燥粘杵,可反复洒放药汁,直至捣透捣匀为止。墨有不厌万捣之说。
第七是翻打:即将杵捣后的原料,放在墨墩上用六磅锤翻打。中档墨翻打8次,高档墨递次增加,每打一次谓之一折,每折24锤。
第八是分餜:即将翻打好的墨餜,按所制墨的大小称准重量、分成小餜,在恒温板上搓成墨丸嵌入墨模。
第九是坐压:即将已经入模之墨置于坐担之下,以墨工自身的重量将其压实。
第十是脱模:即待坐压后的墨冷却定型后,将墨从模中取出,冷却的时间长短视时令的不同而定,夏季长于冬季。
第十一是修边:即将脱模之墨逐一修边,使其初具品相。
第十二是翻晾:即将修边后的墨送入晾墨场翻晾。翻晾忌阳光直射,忌风大直吹,忌温度失恒,忌湿度太大。
第十三是水洗抛光:即将晾干之墨用湿布拭洗、用蜡抛光。
此外有描金、装盒等工艺,这些是非必经工序。
现代徽墨的制作工艺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手工制法,但是,为了节省劳动力,也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机械。主要的流程有3个:原料加工、成坯定形和后期加工。
(一)原料加工
1.炼烟。炼制松烟的烟窑就山势斜卧于山坡,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古时还有立窑,高丈余,肚大口小,上覆五斗瓮,今不用。古时炼制油烟的烟房需密闭不透风,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覆一瓷碗,烟熏在碗里。现代用点烟机炼烟。炼烟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灰。烟灰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徽墨的品质,所以,炼烟非常重要。一般制墨的烟灰有两种:桐油烟和松烟。徽墨的创始人奚超父子就以黄山松烧而为烟,用以制墨,成为誉满天下的徽墨。但是现代,通常使用桐油炼烟,我们就以桐油为例,介绍一下炼烟的方法。炼烟使用的桐油,均采于海拔1600米左右,并且生长3年以上的油桐树果实压榨而成。炼烟时,将桐油倒入储油桶中,储油桶位于燃烧器顶部,由于重力,储油桶中的桐油会自动流进燃烧器中,经过不完全燃烧,升起的烟雾经过收集管回收,就变成了黑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制作徽墨使用的烟灰。再由工人收集到袋子中,就完成了炼烟工作。在炼烟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为了收集到更多的烟灰,桐油必须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所以,一定要控制火候。炼好的烟中,会掺有一些杂质,必须经过清洗才能使用。
2.洗烟。首先,在准备好的缸里注入清水,水位不宜超过缸体的2/3,不然会使烟灰溢出缸外。然后,在缸顶放一个细箩筛,将烟灰倒在筛子中,用手揉搓,使一些板结的烟灰变成粉末状,烟灰粉末穿过筛眼落入缸中,不能落下去的杂质就留在了箩筛中,倒掉就可以了。接下来,用竹棍在缸中搅拌,搅拌是为了让烟灰与缸中的清水充分地融合。然后,静置24小时。静置的过程,也是杂质沉淀的过程,由于杂质比烟灰重,会沉积到缸底,那么,处于表层的就是无杂质的烟灰了。将清洗过的烟灰放到阴凉处,自然阴干后就可以使用了。介绍了烟灰的提炼和清洗方法后,我们来说说制作徽墨的另一个原料——胶的熬制方法。
3.熬胶。制作徽墨一般使用骨胶,传统的熬胶方法为土灶熬制,现今,一般使用蒸汽锅熬胶。具体方法为:将骨胶原料倒入锅中,再加入温度为30至40摄氏度的温水,胶料与水的比例为1∶20。然后,用竹片搅拌,当胶料相互粘和时,开启锅炉的阀门,将蒸气引入。然后,向锅炉中添加燃料,保持温度,熬胶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骨胶熬制6至8小时后,就变成了熔融的状态,胶就熬好了。接下来,就可以拌料了。好胶有一定的透明性,呈老黄色,不能发白或发黑,更不能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