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古墨
清代制墨名家胡开文制,共12锭。墨锭正面图画,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谣谚为题材,立十二生肖之意,如苏武牧羊、伯乐相马、嫦娥奔月(兔)、李密挂角(牛)、叶公好龙、闻鸡起舞等,背面题赞,字体各异。全套墨锭,风格古朴,独以神韵见长。墨模为清末刻模大师王绥之的作品,刻工精细,匠心独运,堪称胡开文墨鼎盛时期的精品。
地球形墨
“地球墨”是民国初年,安徽休城(休宁)胡开文第六代店主胡洪椿(1893年—1961年)时生产的。1910年的胡洪椿接手请人代管理的休城胡开文,以年轻人对外来事物强烈的吸收能力创制了“地球墨”,并获得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的优等奖状。1915年正值胡开文墨业创业150周年,胡洪椿聘请著名墨模雕刻师刘体泉,高级墨工曹观录参照民国初年出版的世界两半球图及当时的地球仪,仿制成后来参展于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地球墨”。该墨是油烟墨,通体饰金,呈厚厚的扁圆状,中部略凸,厚约1.3厘米,边缘略薄,厚度仅1厘米,稳重厚实又不失圆形球状。该墨的重量是365克,直径12.2厘米。墨的款式设计大胆,别具一格,造形构思新颖,是收藏的佳品。该墨也因其形似地球,并按当时的世界两半球图及地球仪设计,故曰“地球墨”。“地球墨”的墨面绘有清晰的经线和纬线,并标有“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亚非利加”(非洲)、“亚美利加”(北美洲)、“南亚美利加”(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没有南极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标在南极洲附近)等五大洋,以及一些知名国家的国名。1915年,“地球墨”被选为中国代表队的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览,并荣获金奖,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这枚“地球墨”代表着中国制墨史上崭新的一页,也是见证中国走向世界以及与世博会渊源关系的珍贵文物。事实上,另一个令它广受世人喜爱的原因,则是由于它代表了一种超前的意识,一种渴望认知世界、与世界交流的意识。不得不说的是,在此墨问世的1915年,清王朝虽已灭亡,但中国并没有摆脱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禁锢,许多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天圆地方”的神话中。地球墨的诞生便有着引领中国有识之士走出国门,认识世界的力量,其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一段渴望自强的情感。
1986年,应日本泛亚细亚文化中心之邀,安徽省博物馆在日本举办“中国胡开文古墨展”。“地球墨”随之东渡日本展出,引起了日本友人的注意和兴趣,被誉为真正的“中国瑰宝”。
秦权墨
胡开文制,直径15.2厘米,高11厘米,厚1.1厘米,权形。权面小篆阴识铭文,填金,并附两江总督端方后记楷书16行,权内壁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监造”。
秦权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法定衡器。此墨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显示出中国清代的制墨已由实用品扩展为绝妙的工艺品。
八宝奇珍墨
胡开文制,八锭一套,造型各异。按自右而左、先上后下的顺序分别为:
碑形墨,长10.8厘米,宽3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阴文填金篆书“湘阴左氏藏墨”六字款。背面镌刻“有虞十二章”图。墨侧阴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断木形墨,长11厘米,宽3.4厘米,厚0.9厘米。墨通体卷云纹装饰,上下两端填金断木轮纹式。正面阴文填金隶书“湘阴左式珍藏”。背面填金阳文卷云纹三轮。墨侧楷书阴文“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亚形墨,长11.8厘米,宽3.8厘米,厚1.1厘米。墨通体卷云纹装饰。正面阴文填金行书“湘阴左氏珍藏”。背面钤篆书“香”字印,下端填金双龙戏球图样,墨侧阴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宝瓶形墨,长10.1厘米,宽4.5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阴文填金隶书体“玉壶冰”3字,宝瓶颈部填金楷书“湘阴左氏”,瓶盖以描金宝莲花衬托佛光纹装饰。侧墨阴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古编钟形墨,长8厘米,宽4.1厘米,厚0.6厘米。墨正面描金仿古编钟纹样,双螭纹蒲牢图,中间阴文填金篆书“左氏珍藏”四字。
碑形墨,长13厘米,宽3.2厘米,厚1厘米。墨上一龙飞腾,正面头尾相接,通体龙缠碑图样,上下端均以如意纹装饰。正面阴文填金楷书“湘阴左式藏烟”。墨侧阴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舌形墨,长9.9厘米,宽3.8厘米,厚0.9厘米。墨正面阳文描金双龙戏球图。背面描金四连宝相花边装饰,中央阴文描金隶书“湘阴左氏藏烟”字样,墨侧阳文楷书“徽州休城胡开文造”。
碑形墨,长11.7厘米,宽3.2厘米,厚1厘米。墨正面双龙戏珠纹装饰。背面周边描金线,中央阴文填金楷书“湘阴左式珍藏”。
寿星墨
高21.5厘米。
寿星左手执卷,右手持拐杖,傍依一鹿。底部有山石、灵芝等。底有“徽州屯镇老胡开文监制”楷书款。
胡开文墨庄是清代中、晚期制作徽墨的著名墨肆,寿星墨为其所制集锦墨之—。鹿与寿星为民间艺术喜用的题材,因“鹿”与“禄”谐音,象征福、禄、寿,表示良好的祝愿。以此类题材所制的集锦墨,雅俗共赏,颇受人们的喜爱。
御制耕织图墨
清康熙年间曹素功制。
全套墨共47锭,每锭5.5厘米10.8厘米,共两匣分装。
一匣贮24锭,除一锭为椭圆形外,其它皆为长方形,大小不等,第一锭墨一面漱金折带纹为边框,中央直书阴文填金楷字“御制耕织图诗”,上嵌一小珍珠,另一面为描金银龙纹。剩余的23锭样式相似,均为正面图案,背面漱金康熙御诗,图案主要反映了浸种、耕作、布秧、初秧等图景,表现了耕作的一套工作流程。
另一匣贮23锭,墨面、墨形与上匣相仿,内容为养蚕织布的场景,如浴蚕、采桑、上簇等,背面也是漱金康熙御诗,其中“成衣”一方墨的边侧有“曹素功谨制”五字款。
此套墨摹雕焦秉贞的《耕织图》,反映水稻种植与蚕桑纺织的生产过程,每墨为一道工序,另有填金楷书名称,形象逼真,通俗易懂,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的耕织技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此套墨,墨模精致,墨质细腻,墨理坚莹,分装两个黑漆描金的龙纹漆盒,威龙腾跃,栩栩如生,为清初御制集锦墨的翘楚。此套御制耕织图墨成套完整留存于世的极为少见。
龙门氏天府御香墨
龙门氏天府御香墨,长11.8厘米,宽4厘米,厚1.4厘米。
墨牛舌形,两条雕龙蟠绕墨体。墨额饰朵云,云纹下阴文隶书“天府”、“御香”;墨之一面左下方阴文楷书“龙门氏”。饰纹、题识皆施金、蓝、朱彩,华贵富丽。
经考证,龙门氏系清代第一任徽州知府。传世墨中署有顺治年款或可间接确定为顺治的寥寥无几,此墨因而愈显珍贵。
天府御香墨为明代旧有墨式,明《方氏墨谱》收录。此墨造型浑厚,龙纹形态及雕刻中浑圆的刀法无不展现明墨的风韵,这说明清代开国之初制墨尚处于沿袭前代的状态。
乐志图墨
清雍正叶公侣制,长7厘米,宽1.8厘米,厚0.7厘米。
墨长方形,墨面填金楷书“乐志图”三字,下题阳文楷书“歙叶公侣监制”款,墨背雕饰螭纹,墨侧题阳文楷书“雍正乙巳年夏月”。
此墨制于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时值雍正皇帝继位不久,正着手肃清政敌。“乐志”典出庄子《南华经》,其中赞伯夷、叔齐“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制墨者以“乐志图”为铭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韬晦自守的心态。
菊香膏墨
汪心农制,高9厘米,宽1.5厘米,厚0.8厘米,墨长方形,顶端弧圆。一面阴文填蓝楷书“菊香膏”3字,上方嵌米珠一粒;另一面阴文填蓝楷书“乾隆辛亥心农制”七字款。
此墨是汪心农套墨之一,共8锭,同装一黑漆长方匣内。据《窳叟墨录》中记载:“汪心农榖,得明季阿胶一大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制墨。”用菊花香的阿胶所制成之墨,就是菊香膏墨。到嘉庆中期,菊香膏胶料已尽,也再无人制此墨了,因此更显珍贵。
御笔题画诗墨
一套9笏,按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为:
沈周画茄菜诗墨,直径10.4厘米,厚1.5厘米;
吴历画山水诗墨,长15.8厘米,宽8.4厘米,厚1.4厘米;
王蒙画林壑云泉诗墨,直径12厘米,厚1.5厘米;
王蒙画竹趣图画诗墨,长14.1厘米,宽7.1厘米,厚1.5厘米;
黄荃画花鸟诗墨,长11.8厘米,宽11.8厘米,厚1.5厘米;
文徵明画松石画诗墨,长14.6厘米,宽7.6厘米,厚1.4厘米;
王宠画山水诗墨,长16.5厘米,宽7.9厘米,厚1.4厘米;
王绂画山水画诗墨,长11.6厘米,厚1.5厘米;
方壶画叶菜图画诗墨,直径9.9厘米,厚1.5厘米。
每笏正面为名画,背面是御题诗。墨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有花瓣形、长方形、圆形、正八边形等。其中年代最早的画是五代后蜀黄荃(903年—965年)的《杏花文禽图》,其中还有元末明初王蒙的两幅画《林壑云泉图》和《竹趣图》,其余的为元代方壶,明代王绂、沈周、文徵明、王宠,清代吴历的作品。乾隆帝的题诗或以诗论画,或借题发挥。题诗有五言、七言,有律诗、绝句。诗后分别钤以“乾隆”、“畿暇怡情”、“畿暇临池”、“得佳趣”、“乾隆宸翰”等印,均为乾隆帝之闲章。
乾隆皇帝对绘画兴趣浓厚,亦有一定的造诣。他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名画,对其中的精品还赋诗以志。这套墨的制作,是从弘历题诗的名画中精选出8位画家的9幅佳作,由雕墨家依照数尺长的画卷,微缩雕刻在几寸长的墨模上再制成墨,以纯熟的技艺表现出原画的意境。
此套墨质地优良,墨模雕刻精细,是套墨中的稀世珍品。
巴慰祖石鼓墨
清乾隆,直径4厘米,高3厘米。清宫旧藏。
墨仿唐朝初年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出土的石鼓形制成,故有此名。墨共10锭,通体漆衣装饰,按天干编序号排列,鼓两面分别摹刻大篆鼓文和楷书释文,癸字号墨锭铭文末楷书署“乾隆甲辰三月歙巴慰祖缩临”。墨十锭共装盛于黑漆匣内,匣盖填金题“石鼓墨”。
石鼓墨始现于清代,显然是受金石考据学盛行的学风影响而作,清乾隆朝便有数套石鼓御墨流传。巴慰祖署名于此墨,既不冠以“臣”字,也不谦加“恭”字,说明此套石鼓墨是其为自娱而制。
海水龙纹砚式墨
清乾隆年间制,长13.5厘米,宽6.8厘米,厚1.8厘米。
墨制成砚式。上方雕双龙戏水图,龙纹贴金。墨边框饰阳起夔龙。墨背刻阳文隶书御题七言诗句:
固因磨墨有陶泓,砚也何来即墨卿。
新样非关夸巧手,别裁可识寓思情。
必偕出处犹为远,相忘主宾莫与争。
声应气求求应在,研来合相只天成。
后题“刘源者,康熙初年间人也。内府藏所制博古墨,有以砚为式者,因题句。”并署“乾隆庚寅仲春月上浣御题”,钤“比得”、“朗润”闲章,左、右边框上分别刻填金楷书“遂初堂藏墨”、“大清乾隆年制”。
此锭为仿刘源砚式御墨制成,为乾隆朝成套御墨中的一锭。庚寅年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此时乾隆已经皇帝弘历年高60岁。
御制四库文阁诗墨
套墨5锭,形状各异。
中央为一圆形十二辰墨,直径7.6厘米,厚1.6厘米。正面中心描金圆圈内为螭纹,纹饰中央篆书“御制”二字,圈外一周楷书十二地支名,再外环以楷书乾隆帝御制七言诗。背面雕十二生肖。
上边为一磬形墨,长15.6厘米,宽4.9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渊阁诗。背面镌刻文渊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渊阁墨”。
左边一长方云头形墨,长13.8厘米,宽6.2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津阁诗。背面镌刻文津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津阁墨”。
右边一牛舌形墨,长13厘米,宽5.8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源阁诗。背面镌刻文源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源阁墨”。
下边一扇形墨,长15厘米,宽4.9厘米,厚1.9厘米。正面楷书御题文溯阁诗。背面镌刻文溯阁图景。右侧面阳文楷书“文溯阁墨”。
后四锭墨正面的御题诗后均有“臣彭元瑞敬书”字样,墨左侧面均有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套墨色黝黑,墨质细腻,其正面御题诗均为描金小楷,背面所雕亭台楼阁画面纹路清晰,为难得一见的御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