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录》
刘晨、阮肇
刘晨和阮肇是剡县人。东汉永平十五年,刘晨与阮肇一起进入天台山采药。在回家的时候,两人迷了路。他们在崇山峻岭中来回寻索,饥渴难耐,只得以树上的桃子充饥,以山涧的清泉止渴。山涧里,溪流淙淙。突然从上游漂来一个水杯,里面盛有胡麻饭。见此情形,刘晨和阮肇非常高兴,“看来不远处有人家了。”于是他们翻过高山,趟过涧水。又过了一座山,他们在溪边碰见两个女子,美艳异常。那两女子看见他们手中拿着水杯,相对莞尔一笑,“刘、阮二郎,你们为什么这么晚才过来呢?”刘晨和阮肇感到非常奇怪,她们怎么知道自己的姓名呢?两位女子的表情非常自然,好像他们相识已经很久了,当即就请他们回家。来到家中,装饰华丽,十分温馨。两位女子吩咐侍女准备饭菜,不一会,端上味美可口的胡麻饭和山羊干肉。酒醉饭饱之后,歌舞作乐。夜色深沉,刘晨与阮肇就地留宿,美女作陪。
这个地方长年都是桃红李白,草长莺飞,空气温润,气候宜人。然而,刘、阮二人在逍遥了半年之后,竟然心生归意。两位美人苦苦挽留,诸多不舍,但是刘晨和阮肇去意已决。美人安排了许多仙女踏歌送行,依依惜别,并且为他们一一指示归路。等到两人回到故里,家乡早已败落,断壁残垣,满目萧然。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就在他们逍遥度日的时候,人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世代。刘、阮二位的家世已经传到第七代,曾孙们听说远祖进入深山采药,以后再没有回来。真是沧海桑田!西晋太康八年,世人已经不知道刘晨、阮肇二人的行踪所在。后来林概的《越中诗》,提到这个故事:“绣被歌残人竟远,桃花源静客忘归。”
见于《剡录》卷三《仙道》《四明志》
夏黄公
夏黄公,会稽郡鄞县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公为了躲避战乱,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一齐隐匿山中,并称为“商山四皓”。汉高祖刘邦久闻四皓大名,屡次请他们出山为官,都被拒绝。
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有意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改立太子,关系甚大,当朝大臣纷纷谏阻,甚至有人以死抗旨。但是刘邦心意坚决,很难更改。这个时候吕后和太子听从张良的计策,以重礼延请夏黄公。太子的诚意起了作用,夏黄公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三人走出大山,来到京城。
有一次,高祖父子一起饮宴,有四位老人服侍太子,周旋左右。只见他们年过八十,须眉皓白,衣冠伟丽,神采照人。高祖感到奇怪,忙问是谁,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高祖大惊。“朕曾诚心相邀,历时数载,而你们逃避不从,今天为什么不请自至呢?”四人回答说:“陛下轻视士人,动辄辱骂,我等岂是贪图富贵之人?故而守义不屈。我们听说太子是仁爱之人,忠孝纯谨,礼贤下士。志节之士,多愿拥戴,所以我们一起来做太子的宾客。”刘邦知道朝臣大多拥护太子,今又有四位大贤辅佐,就放弃了废黜太子的念头。“那么就拜望诸公用心调教太子,千万不要生有二心!”四皓为高祖祝寿之后,起身离去。高祖望着他们的背影,对戚夫人说:“我本欲改立太子,但是你看,连这样深隐不出的贤人都拥护太子,可见他是如何的深得人心。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改动。吕氏到底还是要成为皇太后,主宰你的命运啊!”戚夫人大失所望,愁容凄惨。高祖说:“你为我伴舞,我欲楚歌一曲。”歌词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戚夫人此时早已泣不成声,悲痛欲绝,高祖亦觉兴味索然,懊恼不止,只得离席而去。刘盈的太子之位,最终没有变动,多赖“商山四皓”之力。高祖崩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见于《四明志》卷八《叙人上》
张齐芳
张齐芳,是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张齐芳曾经官至中书郎,但是他无意于仕宦,辞官退隐,来到句章境内的灵山,享受采药深山、独钓溪水的生活。张齐芳这种不乐功名、恬淡寡营的品格,深得时人敬重,于是他们用张意将军的称号为灵山命名,叫做骠骑山,并为张齐芳建立祠庙,祭祀不断。
见于《四明志》卷八《叙人上》
董黯
董黯,字叔达,西汉武帝时期江都国丞相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有病,胃口不好,唯独喜欢句章的溪水。溪流离家较远,往返不便,汲引困难。为了方便母亲喝溪水,董黯就在溪边上盖了一间房子,用板车运送。在这样悉心的照料下,董母的病最后得到痊愈。
董黯有个邻居叫王寄,王寄的母亲听到董黯尽心奉养的事,非常羡慕。有一次,她用董黯的事迹激励王寄,希望他能见贤思齐。王寄看到母亲对自己不满,而董母总是称扬自己的儿子,心里非常恼怒。于是他趁董黯出门,把董母给羞辱了一顿。董黯得知以后,恨之入骨。母亲去世,董黯极度悲伤,守孝过毁,形容憔悴。虽然不作声扬,但是董黯暗下决心,枕戈以待。后来他终于抓住机会,果断出击,把王寄的头颅砍下来放到母亲坟前,用以祭奠。完事之后,董黯将自己绑缚起来,向当地官府自首。案件逐级上报,一直送到皇帝那里。汉和帝念其孝心,法外特赦,非但不计罪责,反而对其孝行予以表彰。后来,朝廷又征召他为郎中,但是他没有应征。
董黯的事迹广为流传,所以后人把那条溪水叫做慈溪,以董孝作为乡的名称。虞翻对董黯非常赞许,认为董黯对于母亲,生时尽心养护,符合孝子的准则;母亲死后,守丧尽哀,悲悼过毁,超逾时人;母亲冤死,不计安危,为母报仇,光明磊落,天下钦敬,海内闻名。
见于《四明志》卷八《叙人上》
王修
王修,句章人。汉顺帝时,王修为扬州从事。军人哗变,攻杀历阳太守伊曜。王修奋不顾身,带领众人冲入敌营,夺出伊曜尸首,以礼安葬。当时的人都钦佩他,视为义士。《会稽典录》说他“委身受命,垂声来世”。
见于《四明志》卷八《叙人上》
阚泽
阚泽,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人。家里世代务农,而阚泽喜爱学习。但是家中贫穷,没有学资,阚泽便常常受雇替人抄书,以此换来纸笔费用。抄书一遍,他也将所抄之书诵读完毕。后来,阚泽被推举为孝廉,授官钱塘县长,升为郴县县令。孙权任骠骑将军,征他补西曹掾。
见于《四明志》卷八《叙人上》《咸淳临安志》
诸葛琮
诸葛琮,会稽郡余杭人,为人品德高尚,颇有才能。东汉时期,曾经担任河间太守,生时住在断山,死后安葬山旁。万历《杭州府志》称其“以贤德称”。
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十二《人物三》
孙钟
孙钟,富春人,为人非常孝顺。孙钟以种瓜为业,阳平山上那个叫做瓜田的地方,就是他当年劳动的场所。有一天,三个容貌俊美的青年男子忽然来到瓜地,给孙钟送瓜。孙钟纳闷,不知何事,那三个人说:“我们是上天专管世人寿命的司命郎,你的孝道感动了天帝,所以我们特来此地。”司命郎用手指了指眼前的山地,对孙钟说:“这个地方作为墓地非常好。”司命郎的话被孙钟记在心里,后来他果真就葬在那个地方。坟墓之上,常有紫色云气萦绕,周围数里的人们都能看见。人们常说这紫色的云气是吉祥之气,孙氏的后代看来要发达了。孙钟就是破虏将军孙坚的祖先。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十二《人物三》
张俨
张俨,东汉时会稽余杭人。好学深思,德行出众,不贪慕荣利富贵。张俨自己开垦菜园种葫芦,把卖葫芦所得的钱,用来建桥,方便乡亲。后人把他建造的桥叫做葫芦桥。
见于《咸淳临安志》卷六十二《人物三》《延祐四明志》
任光
任光,字景升,会稽郡贸阝县人。任光曾任县主簿,当时海盗猖獗,危害百姓。贸阝县县令朱嘉率领人马迎战海贼,不幸被乱箭射伤。盗贼冲到朱嘉身前,举刀要砍。这个时候,任光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县令。朱嘉最终幸免于难,任光却英勇战死。朱嘉厚葬任光,并且为他守丧尽礼。《会稽典录》说任光“身当白刃,济君于难”。
见于《延祐四明志》卷四《先贤》万历《金华府志》
颜乌
颜乌,乌伤人,对待父母非常孝敬。父亲去世,颜乌负土成坟。天上的乌鸦,纷纷飞来,用嘴衔泥,帮着筑坟。鸟喙在啄泥时磨破,流出殷红的鲜血,所以用乌伤来为县命名。
见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五《人物》
杨乔
杨乔,本来是河东郡人。他的高祖父杨茂跟从光武帝南征北战,加官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杨茂一直留在京城,至建武中,才前往封地。杨氏在乌伤封地传承三代,后来因为有罪,封地被朝廷征回,杨氏后代则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杨乔的父亲杨扶,字圣仪,做过武源县令,升迁为交趾刺史,颇有政绩。杨乔在朝廷任尚书,外表俊美,经常对政事发表直言不讳的意见。杨乔曾经推荐孟尝忠于职守,政绩卓异。窦武向皇帝推荐张稜和杨乔等人文质彬彬,明是非,识大体。汉桓帝非常喜欢杨乔的气度与才学,下诏将公主许配给他。杨乔坚决拒绝,但是皇帝心意已定,他只好绝食。持续了七天,杨乔去世。
见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五《人物》
张敦
张敦,字伯仁,浦江人。汉朝的时候,张敦曾经担任过诸暨县令。当时,海盗两百多人上岸抢夺掳掠,极大地扰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张敦率领官吏和民众,戮力抗击,终于平定了海盗之祸。后来,张敦转任重泉县令,政教出众,百姓从化。张敦最后官至车骑大将军。见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五《人物》
杨扶
杨扶,字圣仪。会稽郡浦江县人。杨扶曾为武源县令,为政仁爱,体恤民情。当时的人们,为他编了一首歌谣:“杨圣仪,政多奇。”官至交州刺史。
见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五《人物》
骆俊
骆俊,字孝远,会稽义乌人,曾被举为孝廉,补尚书郎,迁为陈留相。当时袁术冒称帝号,盗贼乘势起事,骆俊讲求武备,保卫边境,贼众不敢侵犯。百姓安居乐业,年岁收成可观,仓囷充盈。汉末天下扰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独陈留国在骆俊的治理下,幸免于难,不受兵燹、饥荒之苦。相邻郡县的百姓携妻抱子前来逃难,骆俊尽力赈济,很多人因此幸免于死。如果有人生了孩子,骆俊会额外多送一些粮米肉食。人们非常感激骆俊的救助,新生的孩子多以骆为姓氏,以此表示对他再生之恩的感戴。
后来,袁术军队的粮草用度不足,派遣使者到陈留请求资助。骆俊大义凛然,拒绝了袁术的请求。这让袁术大为震怒,于是他派兵偷袭陈留,杀了骆俊。
见于万历《金华府志》卷十五《人物》万历《绍兴府志》
丁复
丁复,会稽山阴人。汉高祖刘邦起事之初,丁复即以越将的身份跟随反秦。刘邦入关,驻守霸上,丁复时为楼烦将。项羽分封诸侯,他跟随刘邦前往汉中。汉王后来还定三秦,他隶属周吕侯吕泽,一同挥师东向。在彭城这个地方,他打败了项羽手下的大将龙且,升为大司马。又因为在兵家必争的叶地打败了项羽,刘邦拜丁复为将军,封忠臣侯,食禄七千八百户。
天下安定,汉高祖评定功勋,有十八人建立大功,其中丁复排在十七位。高帝十九年,丁复去世,谥号为敬。其子趮侯丁宁继承侯爵。丁宁在高后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丁安城承袭爵位。孝景帝二年,丁安城有罪,爵位被免除。汉宣帝元康四年,临沂公士丁赐是丁复的曾孙,他得到朝廷恩待,免除赋税和劳役。
见于万历《绍兴府志》卷三十六《王侯》
张买
张买,越人,曾为汉高祖骑将军。吕太后元年四月丙寅,以中大夫身份封为南宫侯。
见于万历《绍兴府志》卷三十六《王侯》
颜驷
颜驷,西汉时任郎官。有一次,汉武帝到郎署视察,见到颜驷须眉皓白,在年轻的同僚中显得异常刺眼。汉武帝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侍从皇上左右的?为何如此苍老,还没有升迁呢?”颜驷回答道:“臣下在汉文帝时期开始担任郎官,但是汉文帝喜欢文臣,而在下好武;汉景帝喜欢容貌俊秀的大臣,而在下长相丑陋;而今陛下即位了,喜欢年少有为的人,而在下却已经老了。”武帝被他的经历感动,当天就拔擢他为会稽都尉。
见于万历《绍兴府志》卷三十七《名宦》
任延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更始元年,任延担任会稽都尉,代理太守管理会稽郡事务。任延此时年仅十九岁,迎接他的官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代理太守竟然如此年轻。任延上任之后,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静泊无为”,维护现状,保持制度的连续性。这个时候,他唯一用力去做的一件事,是让手下人去祭祀春秋时期的贤人季札。
任延主持会稽事务期间,天下刚刚稳定,南北交通阻隔,许多逃避战乱的中原士人尚未来得及返回北方,因此会稽境内实际上多有贤人滞留。任延常以师友之礼对待这些士人,非常敬重。当时,品行高洁之士如董子仪、严子陵等人都曾经得到过任延的礼遇。任延对待下属,同样宽厚慈爱,遇到有的掾吏比较贫穷,他就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进行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