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会展教育院校呈快速发展态势,有数据表明,会展专业学生在校总人数的增幅已经超出了会展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需求。会展教育院校培养会展专业学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会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问题,也就是说,从会展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能理想地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如何让每个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能以高素质、高水平的状态顺利经过社会的检验,进入专业岗位,成为我国会展院校与会展教育需共同思考并面对的课题。
10.1会展学科竞赛对提升专业能力的作用
中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会展理念、会展技能以及会展支撑环境都顺应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会展教育相比其他应用型学科,其自身特点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会展教育要匹配动态的市场变化来实现。会展活动有大量工作需以创意与集体协作来完成。比如一项新会展项目的创意,就通常需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认证阶段;二是中期概念策划与服务策划阶段;三是后期策划项目的合成阶段。中间需经历很多环节。会展行业对会展教育提出复合型知识要求,期望会展教育在不同知识背景与技能的相互配合以及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下实现与会展市场需求的匹配。因此,以往传统方式的“井底之蛙”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符合会展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提出了会展人才培养需“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12字培养方针,在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改革的同时,坚持以参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10.1.1会展专业综合性技能培养的需要
在会展教育的实践中,会展专业教师发现校内的会展专业学生是具有分散性特点的群体,各自能力不一,很难进行符合会展专业需求的综合性技能的培养。以会展项目策划为例,一个能付诸实施的会展项目,需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能力优化组合,提出符合实际运作的创意与可行性方案,最终被会展企业认可。会展教育的目标也就是围绕会展专业的知识点,紧扣会展环节所需的技能点,最终达到知识点与技能点的完美结合,全面达到会展教育与市场匹配的目标。
10.1.2通过参赛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在德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运行得非常好,但在我国却因为种种原因很难有效推进。因此,会展专业学生在无法模拟较强会展环境的实践机会情况下,专业学生的技能也只能更多的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鼓励与形成会展教育过程中的参赛提升专业技能的机制,对提高整体会展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参赛过程中实际也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10.1.3参赛机制的建立符合会展教育院校的课程要求
尽管很多会展教育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会展项目策划课程并根据课程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通过分配学生的不同角色与团队合作开展会展项目的模拟策划与组织。但由于在校的学习环境中,会展专业学生往往因受到其他课程时间或学分要求的限制,平均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而忽略了会展专业所需的大量技能训练。因此,建立与鼓励会展专业学生在参赛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不仅可以使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参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符合会展专业的课程和能力提升的要求。
10.1.4参赛可让专业学生更贴近市场需求
根据历届会展专业学生毕业的情况来看,虽然市场所提供与会展专业关联性强的行业非常多,但实际上会展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并不高。一是会展产业的入行门槛相对其他产业较低;二是会展企业往往对会展专业毕业学生会有在短时间内为会展企业创造有效价值的预期;三是也存在会展专业毕业生在行业经验、策划技能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训练,技能不够等因素。因此,不少会展企业不愿意招用会展专业的学生并提供关键性岗位,而通过组织学生参赛,可让会展专业学生贴近市场需求。
10.1.5参赛促进学生深化专业知识,享受参赛过程
有参展经历的学生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参赛“真的很辛苦!”无论是个人或团队都要出很多的方案,特别是临近截稿,学生甚至要连续通宵N个晚上来完善作品。作品提交后,参赛学生再回头看经历过的路程,大多会感觉在经历不断“纠结”的过程中深化了专业知识,学会成长,获得成就感,真正地感到参赛的过程是一个受益匪浅“自我成长”的过程。
10.1.6参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分享与担当
会展策划项目从构思到设计,需经过不少环节,并经反复修订最后敲定,这无疑是一个团队磨合的过程。不少学生在参赛前,个人主张强烈,意见相左,因坚持己见而引发吵架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在团队合作的进程中,学生开始学会“合作”、“妥协”与“分享”,学生逐步意识到作品的成功凝结了团队成员集体的智慧和汗水,融入到作品的是每个个体的闪光点,正是因为思想的碰撞才成就了出彩的作品,因此,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要学会分享与担当。
10.1.7推进教师向教练的角色转换,改善师生关系
不少学生经历参赛过程后,感受深刻:认为老师的陪伴成了学生坚持到最后的最大精神支柱。参赛的整个过程学生在与指导老师的相处中,结下很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不仅与指导老师近距离接触,聆听专业老师的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遭遇困难时,指导老师的“教练”角色就得以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在发现问题时,还不断地传授方法,使学生能从容面对挑战。学生在老师和团队的陪伴下,做事变得更有责任感、肯吃苦,彻底一改因遭遇困难而萌生退缩的坏习惯。
10.2会展教育与学科竞赛的相互关系
浙大城市学院在开办会展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与调整会展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及模拟社会环境的方式,提倡以“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教育思路,推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正符合了这一教育理念。浙大城市学院对参赛必要性基于以下的考虑。
10.2.1会展教育需激发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与专业思维能力
现行会展专业教学模式所体现的种种不足,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创新与专业思维能力不足。“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产生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会展专业的自身特点,会展教育的成功需体现在激发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主观动力上。会展专业本身是一个交叉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会展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策划与组织。创新能力是现代会展的核心和生命线。它不仅直接决定了会展项目的品牌价值,同时也将影响会展教育与会展市场的有效匹配,会展企业特别关心现行的会展教育是否能培养出“会展策划”大师,因为创新能力是会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会展教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必须始终重视创意,没有创意,也就没有一流的原创性会展项目。
对会展教学而言,创意来源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有创新与专业思维能力,能根据我国会展产业的特征,将会展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紧密结合并综合表现出来,在解决会展组织过程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的同时,需解决人与事的关系。因为一项出色的会展策划不只是新颖独特的概念设计,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们带来文化价值的影响,即是否能通过会展项目将会展的概念策划与服务的理念凝结在一起。同时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扎实的实践基础,会展专业学生如果前期不注重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面向社会就业时就将很难实现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创新。“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专业的会展学科竞赛来带动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创新专业思维能力,促进会展教育的发展,也为我国会展业储备了新生力量。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教育实践,证明该模式活力十足。
10.2.2会展学科竞赛纳入教学计划符合专业学习的教学要求
“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教学实践是组织会展专业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会展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组织各种比赛是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与会展专业教学计划密切相关。浙大城市学院组织会展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的学科竞赛项目有三种:
1.由学生组织策划、管理与实施的校内学科竞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会展策划大赛”已举办两届,基本特点:(1)教师做好教练工作,由会展专业老师做教练,出基本思路;(2)学生做好项目管理,组织学生团队进行筹划与组织,分阶段、分目标地实施;(3)学校做好服务与支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给予决策支持、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4)鼓励社会参与赛事,由会展行业、企业专家与管理者参与大赛评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互动。
2.参与由地方行业协会举办的会展策划大赛
“2011中博杯浙江省会展策划大赛”,该大赛的特点是:(1)行业协会与学校结合,由浙江省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主办,由我院参与组织协办会展大赛策划全过程;(2)行业协会与企业结合,由全省会展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并赞助;(3)校企同台竞技,全省90%以上开设会展专业的学校及大中型会展企业积极参与,首届策划大赛参与人数达524名,参赛项目达104项;(4)评委组织合理,评审的评委组成是差额人选,由行业专家与教育专家共同组成,但行业专家在额度上始终多于教育专家。
3.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全国性会展策划大赛
“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该赛事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会展》杂志社共同组织与承办,凸显以下特点:(1)主办单位权威,由政府与行业协会主办,《中国会展》专业性媒体承办;(2)评委的专业性,评委由政府与会展企业界知名专家组成;(3)会展企业的积极参与,多家知名会展企业积极赞助比赛,并为比赛提供详尽的相关准备与要求;(4)会展参赛项目与类别的多样性,该大赛没有特设会展项目的策划命题,全面激发会展专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0.2.3“项目驱动、以赛促教”落实在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上
“项目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强调其实现的过程,具体需落实在会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上。在学校举办的会展策划大赛以“请进来”的方式,接受政府、协会及会展企业对会展教学的效果与成果的评价;而参与社会特别是行业组织或专业机构常设的各种应用性比较强的比赛,是实现会展教育“走出去”的构想,通过公开参赛,与社会各方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与学习,从而使会展教育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会展专业是一个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会展教育的结果需与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匹配,要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会展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体现在行业认同度与行业外认同度这两个方面。行业认同度是需要符合行业的内在要求,行业外认同,也就是说要符合社会的各方利益。只有在提高社会认同度方面下决心,花力气,才有可能有利于形成会展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达到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赛事的组织与鼓励学生参赛时,均需将会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社会认同度考虑在内。参加赛事不仅是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会展知识、展示会展技能的平台,同时赛事也为各会展教育院校提供了一次显示会展教学水平的机会。浙大城市学院参加2009“首届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
“首届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于2009年7月在成都成功举办。共有15所参赛院校以“2010成都某大型会展经贸活动”为主题,模拟会展的筹备工作,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围绕中心主题撰写会展活动策划方案,并在现场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方案进行讲解。
“第二届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于2010年7月在义乌举行,该届策划大赛报名参赛的会展院校达30余家,参赛学生470余人。大赛充分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特邀政府、行业协会、业界专家及人民网、网易、新浪网等知名媒体在现场参与并进行报道。浙大城市学院选送的“懒人展”项目在108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浙大城市学院参赛团队荣获该赛事最高奖项一等奖。
通过组织会展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大大提高学校会展专业办学的知名度,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也随之大幅度地提高。实践证明,“项目驱动、以赛促教”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实现社会效益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