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76400000016

第16章 林淡秋与欧洲进步文学翻译

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西行漫记》等作品迄今依然记忆犹新。这些作品的译者,便是集革命活动与文学活动于一身的林淡秋先生。他所翻译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的新生》和合译的《西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和《华北前线》等,也曾广为流传,对于“孤岛”和国统区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线,了解根据地和八路军的战斗生活,都起过很大的作用。

第一节 林淡秋的翻译活动

林淡秋(1906-1981),原名林泽荣,笔名林彬、应冰子、应服群、肖颂明,三门县蒲西乡小蒲村人。

192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攻读英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大学被封闭,与柔石等在宁海中学义务教书。1928年初南下广州,以中山大学旁听生名义,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阅读五四以来新文学着作。半年后返回,进上海艺术大学英文系。当年冬,因支持德租界电车工人罢工,被羁押周余。获释后,至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兼该校图书部主任。1930年春回上海,与柔石等同为革命奔波,从事文学活动。

1931年,林淡秋翻译的挪威作家包以尔的长篇小说《大饥饿》(中华书局,1931)得以出版,书前所撰写的“译序”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介绍。

1933年,他翻译的苏联作家潘菲洛夫所着的长篇小说《布罗斯基》(正午书局,1933;华夏书店,1947)得以出版。同时,自1933年起,林淡秋开始发表小说、散文与评论。同年,参加中共领导的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他由“社联”转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常务委员、组织部长。1936年春,由胡乔木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左联时期,他的文学生涯,主要是翻译欧洲进步文学和苏联小说。从1935年翻译出版美国作家卡奔德所着《智利与阿根廷》

(商务印书馆)起,短短几年间,他坚持不懈,努力翻译进步文学作品,其中主要的译着有挪威作家包以尔的长篇小说《大饥饿》(中华书局,1936)、英国作家韦尔斯的《韦尔斯自传》(光明书局,1936)、英国作家勃脱兰的报告文学《中国的新生》(文缘出版社,1939)和《华北前线》(文缘出版社,1939)、苏联作家兹拉托戈洛瓦等着的苏联长篇电影小说《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此外还有《丹麦短篇小说选》(商务印书馆,1937)等译着,收有《牧羊姑娘和扫烟囱的青年》、《皇家之客》、《阴山》等短篇小说。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他翻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在西班牙前线》。翻译这部书的目的在于,以异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激励中国读者的抗日热忱。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淡秋和少部分党内外作家转入“租界”,坚持斗争。他先是与梅益、杨帆等创办《上海人报》。不久,在夏衍创办的《译报》做编译工作,创办《新中国文艺》、《奔流》等刊物,与于伶、满涛等主编《文学与戏剧》。1938年秋,还与梅益、戴平万、杨帆等编辑百万字的群众性报告文学集《上海一日》。

1942年春,奉命转移至新四军根据地与游击区,先后任《知识青年》主编、《滨海报》社长与《苏中报》、《抗敌报》的总编辑。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时代日报》任主编,兼管副刊《新文学》。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

上海解放后,林淡秋历任《解放日报》编委兼驻京办事处主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文艺部主任。出版小说集《散荒》、随笔集《业余漫笔》。1958年以后,他先后担任杭州大学副校长、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浙江省文联主席等职,为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浙江省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同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 林淡秋与苏联及东北欧文学

林淡秋的翻译成就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完成的,而且较为集中在苏联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翻译方面。因为就我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局面而言,苏联与东北欧文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林淡秋所翻译的苏联和东北欧的文学作品,成就非常突出。他所翻译的东北欧文学作品,包括《丹麦短篇小说选》、挪威作家包以尔的《大饥饿》等;他所翻译的苏联的文学作品,包括潘菲洛夫所着的长篇小说《布罗斯基》(正午书局,1933)、罗曼诺夫的长篇小说《一个妇人的信》(光明书局,1934)、罗蒂洛夫的长篇小说《巧克力》(熔炉书屋,1936)、兹拉托戈洛瓦等着的苏联长篇电影小说《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卡达耶夫所着的长篇小说《时间呀,前进!》(新知书店,1943)等多种。

首先,他所选择翻译的作品,大多以思想性取胜,富有教育意义。如挪威作家约翰·包以尔1916年写的长篇小说《大饥饿》,便表现了挪威作家所特有的“挪威文学的共同精神,在于热烈地攻击现实社会一切传统的衣钵”。(《〈大饥饿〉译者序》)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穷铁匠,在生活的磨难中,他受尽了一次次的打击,但他“却不因此而厌世,依然坚忍不拔地活下去,依然和命运相决斗”。(《〈大饥饿〉译者序》)这充分说明,“人类伟大的根芽终不因此而消灭”。(《〈大饥饿〉译者序》)这部小说之所以感染着读者,就是因为这种毫不气馁的精神,尽管处于困境,尽管暂时受到盲目的命运的捉弄,但是,我们心中依然有着能够发扬光大的一丝火星:我的朋友,我渐渐地领悟了依然还有一点东西存留着的。

我的内部还有一点不能屈服的小小的火星,它开始独自闪耀起来……我仿佛被领回初生的时候去,一种永生的意在我的内心浮涌起来,说道:让这儿亮着吧!就是这种意志在我的内心渐渐长成了,使我坚强起来。

我明白了盲目的命运怎样可以剥削我们的一切,扫夺我们的一切,然而毕竟还有一点东西留在我们的内部,这种东西,天地间没有什么可以剥夺得了的。我们的躯体是要死亡的,我们的灵魂是要消灭的,然而我们的内部还留省一点火星,它是谐和的永生的根芽,也是世界和上帝共通的光辉。

那时我知道了自己在最得意时代所渴求的,不是学问,不是荣誉,不是财富,也不是想做牧师或机器的大创造家,都不是,朋友,却是要建造一所神庙,不是那种祷告用的礼拜堂,也不是供忏悔用的罪人诉泣用的教堂,而是一所伟大的人类精神的庙堂,在这里,我们可在一首圣歌中高举我们的灵魂,作为献给上帝的礼物。其次,林淡秋深知“洋为中用”的道理,他所选译的作品,大多能对我国读者产生深刻的启迪意义。如长篇小说《大饥饿》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不只是作者所描写的欧战时期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而且就当时的中国而言,也有现实的意义和活跃的生命力。“小说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跟现实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对于正在苦难中斗争的中国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无疑都是有鼓舞作用的。”再如苏联作家卡达耶夫所着的长篇小说《时间呀,前进!》是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描写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何在乌拉尔草原上建造一个钢铁基地。这在我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建我们的家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我国50年代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起着一种“预言”和“预演”的作用。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30多岁的工程师,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工人们一起,经常牢记斯大林的教导:“人们有时间: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

同志们!……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这种明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对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已经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来说,其启迪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最后,林淡秋的译文,准确流畅,无论是陈述事实还是景色描写,都显得字句洗练,既保持了原文的风采,又容易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如景色描写:月亮升起来了。繁星灿烂地闪亮。雪是苍白的。伏尔加河是一片荒凉。它是黑暗的,依旧靠在古老的大礼拜堂旁边。

霜浓且脆,在脚下嚓喇作响。再如《时间呀,前进!》中关于时间在疾驰而去,一切都在迅速变化的陈述:无论你到哪儿去,都不可能一直走,总得东弯西拐,大兜圈子。这里没有老路。……昨天开拓出来的小路,今天就走不通了。昨天有土堆隆起的地方,今天却是一个坑了,昨天还是一个坑的地方,今天又有砖墙打那儿穿过去了。然而,正是这些朴素的语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林淡秋的译文以真切的、简洁的、规范的然而又富有活力的笔触,传达着原文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与此相一致的特有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

    本稿件并非要釜底抽薪,去探讨人权和隐私等跟告密相关的问题,只是希望通过讲述告密史上一些人和事来让人们欣赏一下,这些古代肮脏的幽灵到底给他们自己和历史带来了什么,他们那种为告密而不要脸,甚至是不要命的“勇敢行为”是怎么修炼成的。
  •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

    《瞭望之路: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课题组于2005年8月出版了《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调查报告之后,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课题终于完稿,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一成果呈献出来,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但却是我们对理论和实践作了认真思考的成果,是我们真实的见解,可以说课题组的师生,是以一颗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无限热爱和赤诚的心来对待这一课题研究的,希望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应有的作用。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热门推荐
  • 呆呆小娘子(摆平小娘子之三)

    呆呆小娘子(摆平小娘子之三)

    [花雨授权]这个笨到不会抓痒的小妞说,他为了救她而受伤,所以她要以身相许!?拜托!好……很好……既然她如此渴望将军夫人的位置,他就让她坐坐看,到时,她可别摔得屁股开花呀……
  • 穿越之异世寻爱

    穿越之异世寻爱

    她是一名普通的胖子,一朝穿越,她成了文武双全的将军府大小姐。只是,老天,为什么还是胖子!谁说胖子没人爱的,她才不信,文采武功信手拈来,哼,看她如何在异世寻觅真爱,携手江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找未知的你

    寻找未知的你

    樱花树下有你和我独一无二的时光樱花树下你永远是我的
  • 慕慕林中雨

    慕慕林中雨

    前生今世的恋爱,仙和妖的奇幻斗争。墨林为了等白慕轩等了上千年,二人能否冲破记忆枷锁,再续前缘
  • 吸引力法则(上)

    吸引力法则(上)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自然法则,它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接收你的思想,然后以生命体验的方式,把这些思想回放给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运用吸引力法则,你就会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它在发挥作用时,不仅所有美好的事物会被吸引过来,那些不太美好甚至丑恶、有害的事物也会被吸引过来。如何只吸引好的、摒弃没用的和有害的事物?这正是你能从本书中学到的秘密。只要你能把书中的这些法则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你就能改变一切。
  • 二货,还我大神

    二货,还我大神

    古灵精怪直爽豪迈智商有待提高偶尔还有点缺心眼的楚瑶叶在花花江湖混得风生水起,可谓悠哉乐哉爽哉酷哉。直至那一天的降临,她的世界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悲惨至极的变化......男神结婚了,大神求婚了,她被闪婚了...好吧,从此就开启了跟大神斗智斗勇,恶语相向,双贱合璧,贞操无下限的时代。......只不过...谁能大发慈悲把这个正在妻奴路上蹦跶正欢的二货拖走哈,不要留情,不要犹豫,不要迷倒,赶紧立即马上!!
  •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OL之阿狸的爱

    LOL之阿狸的爱

    在竹林迷踪的附近,是一个神秘的镇子,镇子面朝大海,两面环山。而山的另一边,自然保护区过就是繁华的大都市。阿狸,召唤师峡谷产物,一个生存了上千年的狐妖。齐天,都市名门之子,一个商业界人人敬畏冷血人物。当他遇上她,会如何?
  • 只有你安全地占据我心

    只有你安全地占据我心

    只有你安全的占据我心,我才能稳稳的闭住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