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于推动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的进程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软件产业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技术和理念变革,呈现网络化、服务化、全球化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蓬勃发展。中国通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承接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正在日益成为能够向世界提供IT服务资源的重要国家,毋庸置疑,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力地增强了行业参与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国内一些着名的IT企业已经用行动探索出一条创新的新思路:通过发展外包,积极向国外的同行取经,学习前沿技术,领悟创新机制,开发创新产品,以求自我积累,实现自主创新,利用跨国公司的创新技术和全球经验,发展成为一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
另一方面,对跨国公司而言,实现“本土化”、“合作共赢”是经过多年探索而找到的发展方向,因此跨国企业加快了本地化步伐,逐渐适应了分享知识与经验的新角色,移植创模式,分享创经验,提供实质性资金或技术支持,推动建立起软件产业的生态链,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其中国同行们提升了创新能力。总之,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带动了合作,合作共赢助力了创新。
二、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推动”:首先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稳步发展,2005年以总量2.23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四,但是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日益受到资源的制约、环境的束缚。软件和信息服务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完全吻合的,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其次,推动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中国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结构偏硬,2005年软件产业占信息产业之比仅11.2%,缺少了“核心”内在软件的支撑,脱离了软件、硬件的协同配套,硬件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就难以实现健康合理的发展。第三是推动行业的快速融合与渗透。软件正在成为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企业的运营模式,改变着各行业的发展定式。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可以有力地推动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随着软件产业向基础产业、传统产业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三、有利于带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对中国相对落后的服务贸易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一直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是我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障碍。2005年中国以1.4万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但服务贸易却相对滞后,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82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占外贸总额比例为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可以有效拉动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从而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在本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高度重视软件领域的国际合作。2006年4月1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时,专程参观了微软公司总部;2006年5月2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德国SAP集团与中国东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仪式。
中国政府对软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寄予了厚望!
当前,全球软件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有关机构估计,今后5~10年,国际软件市场发展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3%以上,在交易模式、产品类型上也呈现新动向、新趋势。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出口能力,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着增强。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了3900亿元,同比增长40.3%,软件出口35.9亿美元。同时,企业实力大幅度提升。目前,通过CMM5(能力成熟度最高级认证)评估的软件企业已经达到30多家,增长迅速。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将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先导和突破,带动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商务部将重点做好5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部门协作。软件产业涉及多个部门,产业链的完备和提升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协作与配合。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整合政策资源,优化政策环境,培育软件市场,改进管理模式,抓住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根据软件出口和外包的价值链,从投融资、信贷、保险、统计、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人员出入境等环节入手,加快发展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中国软件交易会由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办、中国贸促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就是部门协作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二,强化工作支撑。商务部将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促进出口工作体系,密切掌握产业动态,关注企业需求,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现有6家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服务与管理,指导建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合、软件出口联盟指导中心、知识产权咨询中心等。积极推进“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的认定,启动“新兴服务贸易示范区”的建设,争取“十一五”
期间建成15家软件出口创新墓地、10家新兴服务贸易示范区。扶持包含跨国企业、本土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企业在内的500家重点联系企业,建立定期信息交流机制。
第三,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的实际,扩大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规模,支持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实质性战略协作关系,学习、积累专业领域的技术与经验,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奠定基础,为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发展作出努力。推动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既发展品牌外包,又着眼于长远开发自主品牌软件。实施标准战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鼓励外商投资软件产业,在华设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这不仅仅是我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更是中国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商务部已经着手开始在全国建立“保护知识产权评估预警和举报投诉工作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第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扩大国际交往尤其必要。与条件成熟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探讨设立“软件合作工作组”,制定合作发展规划,协商解决重大问题。搭建软件交流的国际平台,立足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新格局,对国内软件业展会和论坛明确重点,合理布局,构建“东西互动、南北呼应”的态势。加强与国际性知名展览、论坛和会议的交流,与国际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国家级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权威论坛,打造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品牌,树立中国软件业的整体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