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1200000025

第25章 城市突击:从小城镇到城乡一体化(1)

1998年夏天,杭州着名的九里松古道旁的一家酒店,中共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正在听取省有关部门汇报和展开深入讨论。

这天,在听取建设厅汇报后,很自然地开始讨论城市化战略问题。起草组成员以40岁左右的处级和厅局级干部为主,大都力主实施城市化战略。

当时担任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黄勇说,城市化的实质是优化要素布局,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浙江人多地少,只有走城市化道路,才能既节约耕地,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与前些天一样,坐在会议室东墙北端,这时他深思着、平缓地插话说,“按这个说法,倒是可以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轻轻一句话,为起草组定下基调。就在九里松这家酒店,两天后,起草组专门请来了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专题研究城市化问题。就这样,在后来形成的报告初稿的头几稿中,出现了推进城市化的提法。

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到这时已有20个年头,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331元,达到1998年的11394元(按当年汇率中间价,为1376美元),已经到了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转折关头。

然而,就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一个多月前,在下发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党代会报告初稿中,“城市化”这个词却消失了。

浙江在1998年提出推进城市化,虽不能说有多么艰难,但至少从这一提法的出现、消失,到后来正式提出的戏剧性变化中可以看出,这确实是浙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浙江实施城市化战略顺应了客观发展趋势。在以1998年为中间时点的7年内,浙江的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约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反映了一种典型的突击式的发展。

一、逆城市化和紧闭城门

改革开放前,浙江和全国一样,实行高度严格的户籍制度,不仅城门紧闭,而且不得不从城市向农村大批转移人口。这其实并不是一种观念决定的发展模式,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城市缺少发展活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然而这种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的做法,却左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思路,以至出现了谈城色变的“恐城症”。笔者一位老领导20多年前曾以讥讽的口吻说那些力主城市化的人,说这些人书生气十足,哪来那么多钱搞城市化?正是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下,城市建设得不到应有重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被紧紧卡住,发展战略上没有城市化的应有地位,农民只能“就地闹革命”,生产要素空间布局长期难以优化。

(一)繁荣的市井社会

浙江自东汉期间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以来,经济发展超越中国北方地区,与苏州等地一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杭州在北宋初,按当时风流才子柳永的说法,已是“参差十万人家”,以每户5人计,已经是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了,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而欧洲中世纪时的名城,佛罗伦萨、热那亚等,也不过数万人口而已。南宋初年,全国号称大都市的有40个,浙江就占了23个。元朝时杭州的繁荣,令《马可波罗游记》用了两章、13页多的篇幅,描写“雄伟壮丽的京师(杭州)”,而叙述苏州等地往往只用一页篇幅。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方圆170公里,有1.2万座桥梁、10个大广场或市场、12个用途比较广泛和普遍的手工业、160万户人家、3万多驻兵。

尽管后人认为这一描述颇有“水分”,但确实也可看出杭州的繁华。

明清时期,浙江各地市镇数量显着增加。根据陈国灿的研究,明中后期,浙江各地有市镇310个(缺台州、严州和处州三府数据),到了清中后期,则增加到727个(增加了台州、严州和处州三府数据),即使存在着数据口径不一致问题,增加幅度也是非常大的。

城市发展水平和密度,是经济发展与地形地貌的函数。这从陈国灿对于浙江一带市镇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清中后期,市镇密度最高的是杭州府,平均每46.3平方公里就有1个市镇,这一带是平原水网地带,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从而市镇密度也较高。市镇密度最低的是严州府,即浙江西部的新安江流域一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山区比重较大,平均每750平方公里才有1个市镇。上述两者的市镇密度差距,高达10余倍。

(二)逆城市化

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夕,浙江城市化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这也是经济原因使然,并不是观念决定的。

改革开放前,浙江在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情况下,还有大量财政上缴任务,因此,实际很可能存在着全省人口增长快于省内可用物质财富增长的问题。

1953年至1978年,全省GDP平均每年仅增长4.9%,比全国同期的5.8%还低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口增长率则高达2.0%。而在1978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27.5亿元,支出却只有17.4亿元,至少从账面看上缴达10.1亿元,占全省GDP的8.2%。另外,浙江当时屈指可数的一些大企业,如新安江水电站等,都是中央直属企业,同时金融机构的利润也全额上缴,因此省内创造的物质财富,有相当部分并不归省内使用。

在省内可用的物质财富增长甚至还低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浙江的城市还怎么能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呢?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逆城市化,而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社会倒退。

根据李建中分析,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浙江曾出现过两个逆城市化时期。一次是由于“大跃进”导致的重大损失,1961-1965年,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城镇人口连续5年负增长,5年共计减少165.3万人。全省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22.4%下降到14.3%,只相当于浙江1957年的城市化水平。另一次是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停滞,不得不再一次大幅减少城市人口,还美其名曰“支边支农,上山下乡”,城市化水平在这12年中大多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1970年仅13.0%,倒退到了1953年的水平。

(三)紧闭城门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紧闭城市大门。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批农民进入金华城区,中共浙江省委立即下发文件,要求当时的金华地委制止这种倾向。

当然,促使紧闭城市大门的一些因素,还可以归结为当时实施的指令性计划的经济体制。人是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实施计划经济首先就是要对人的经济社会活动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计划当局的各种偏好,于是人的流动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一项重要的控制内容。

而且,当时整个国民经济严重缺少发展活力,于是不得不对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计划配给。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当局更是缺少选择,即使他们能够生产一部分工业品,但是对于粮食及其他不能生产的工业品,则必须仰仗上一级计划部门安排,而安排通常总是不足的。因此,为了满足现有城市人口生活需要,他们也只能作出紧闭城门的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一些地处三线的工厂和有关研究机构迁入杭州的要求,杭州市一位分管的副市长明确表示反对。笔者当时正在杭州市调研,这位副市长对调查组说,进来的那些工厂和机构的隶属关系都不在杭州,贡献十分有限,市里却要解决他们的粮食、蔬菜、工业品等供应,还要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这位副市长的结论是,杭州市实在是很难安排这些工厂机构进杭,因为这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账。

当年建设秦山核电厂,也有类似的故事。核电厂所在地的海盐县的县长,是笔者的一位朋友,他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笔者办公室抱怨说,核电厂对海盐县的利益很少,而仅仅为了解决电厂子女就学,县财政就要多支付好几百万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在新疆也听到过类似的故事。由乌鲁木齐往哈萨克斯坦的北疆铁路,曾规划在天山北坡下的乌苏县城设站,当地因利益较少,没有积极配合。结果,这个车站设到了距乌苏数十公里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31团驻地,这就是现在的奎屯市。

这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恐城症”,深深地影响着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尽管浙江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在谈及城市化时,最多也只是羞羞答答地说“城镇化”。

二、自下而上的“造城运动”

就像改革起步于农村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城市化进程也可以说是从农村起步的。就在浙江的城市缺少足够活力的同时,农村却由于改革迅猛推进,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再加上浙江人口高度密集,因此尽管并没有实施城市化或城镇化战略,但却形成了众多小城镇迅猛发展的事实,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一大批县城(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和原地级市的城区也逐渐恢复活力,一场事实上的城市化运动已经在浙江大地展开。

(一)浙江最早的小城镇调研报告

浙江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较早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工业开始集聚,市面开始热络,长期被忽视的城镇建设开始受到重视。这些可以从笔者1981年进行的小城镇调查中看到。

镇,可是改革开放以后,再去当地调研时却发现,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喧哗,商店冷清,行人稀少,集镇的规模也大大缩小。胡耀邦对此十分感慨,提出应该积极发展小城镇,恢复小城镇往日的繁华。

这个故事给了笔者深刻印象。1981年初,领导安排工作,我不假思索地说,进行小城镇调研。之所以选择宁波市区边上的鄞县,即现在的鄞州区,是因为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印象当中,这里的小城镇比较密集。由此形成的《鄞县农村集镇建设的调查》一文,经当时的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后,刊登在1981年5月9日《浙江日报》一版头条,这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公开发表的关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调查报告。

鄞县当时共有农村集镇18个,其中建制镇5个,已经出现了工业集聚倾向。据当时笔者对姜山、邱隘、莫枝、横溪和鄞江5镇的统计,1980年工业总产值6250万元,占全县26.9%;利润1950万元,占全县31.7%。姜山镇当时已有1.3万人,有县、区、社办企业26家,全镇1980年工业总产值2400元,职工5000多人。

恢复了传统活力的农村也表现出了对于服务业的旺盛需求。鄞县农村集镇的服务业,如饮食店、照相馆、服装加工、钟表修理等,当时也有初步发展。各种店家和服务小组比较多。如邱隘镇仅6000余人口,当时有3家饮食店,2家照相店,2家副食品商店,1家地方产品门市部,2家百(杂)货商店,1个有30多名职工、包括服装加工、修锅补铁,刻字等多种行业的综合厂,1个泥木修理组,还有薪炭、肉店、熟食、水产、理发等小店,以及42个个体摊贩等,市面较为繁荣,群众生活比较方便。但在前几年,这儿并没有这样分布密集的商业服务网点。拍张照片,要跑近20里路;吃碗馄饨,非要到独此一家的国营饮食店去不可。

(二)乡镇企业加市场

乡镇企业加市场,是小城镇恢复活力、崭露头角的一个主要发展模式。

鄞县小城镇之所以变化较大,就是得益于乡镇企业和集体、个体商业发展较快。

鄞县是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地区,1980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2.8亿元,名列全省第一。而在个体工商业方面,至1980年底,全县18个农村集镇批准设立了个体工商业548户,另外还有300多个卖棒冰的个体摊贩。经济繁荣催生了对于集镇建设的需求。邱隘、姜山、莫枝、鄞江和横溪5个建制乡镇企业+市场+小城镇,形成“三位一体”互为促进的发展模式。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一些“能人”利用其所掌握的人脉关系,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同时由于浙江人口稠密,多数地方都具有信息快捷、交通方便的较好条件,乡镇企业很快在各地星罗棋布地展开。

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产品的销售,创办初期主要依靠其与城里企业的合作,以及利用原有的国合商业系统,随之出现了百万供销员闯天下的局面,但这显然还是难以适应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于是最早是在温州,一大批专业市场应运而生,环杭州湾一带则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批专业市场也快速发展起来,这就强化了乡镇企业的销售,促使乡镇企业加快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加快了乡镇企业发展。

到了1997年,也就是浙江提出城市化战略的前一年,小城镇已经成为乡镇企业和市场的集聚地。根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截至1997年底,浙江897个建制镇,镇区人口447万,只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2.5%。然而,镇区非农企业有4.5万家,占全省农村非农企业的33.6%;镇区非农从业人员168.2万人,占全省的农村非农企业从业人员的35.9%。这些建制镇有2234个集贸市场,平均每个建制镇有2.5个,差不多占了当年全省市场数的一半。

同类推荐
  • 破冰

    破冰

    在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防控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是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作者在对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中应该特别注意的6个风险。其中包括:总体债务水平提高隐含的潜在风险;产能过剩加大的企业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所造成的还本付利风险;网上银行与虚拟货币可能造成的风险;财政金融问题交织出现的综合风险。应该说,这6个风险的确是制约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金融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者据此所提的一些具体看法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
  • 金融风暴(上)

    金融风暴(上)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存在一次方法上的转型,这种转型伴随着实证科学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的介入。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我直观的把握逐步让位于对人的客观观察和实证检验。
  •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介绍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港口的主要动力和相应的政策背景,探讨中国港口城市的四个关系,研究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个别港口城市的发展,回顾和评论国家政策与体制对于港口城市发展的作用。
  • 中海化学:新国企的创造性实践

    中海化学:新国企的创造性实践

    本书是一本关于新国企的解读之作!新国企,是2003年以来经济学界对于一批具有股权清晰、管理规范、战略清楚之特点的新型国有企业的评价,其代表者包括中国移动、中国海油等。而中海化学则是中国海油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并且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其独有的内涵让人眼前一亮。本书正是通过对中海化学独特的使命感、系统化的战略设计、从海南到全国的成长路线图、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手段、大胆而前卫的管理创新理念、整合文化的有机行程、核心团队的领导力展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观察,力图让读者在有趣的故事、严肃的论理、深刻的剖析中获得一些对于国有企业使命和管理理念的新认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穷与游

    穷与游

    因为一个棋局,少年踏上了征途。“我是个好人,我要拯救世界!”漫长的岁月,他见过无数的人山海变迁,唯一没变的只有容颜孤独相伴,冷眼旁观这是个瞎眼乞丐一路向东的故事,后来他回到了起点,最后他葬于那里,长眠魂土,三尺之下。
  • 乌龙打工仔

    乌龙打工仔

    办公室小职员一名,年纪二十八,集万千人类坏毛病于一身的一个家伙,但也有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闪现过,不至于坏到拉去回炉重造~
  •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回到上海之誓不低头

    ——打败胡雪岩————脚踩上海滩——想知道“肥海少”是如何将这十个字演绎得完美无暇,呈现给我们晚清上海的原色和生命的本真!让我们在黑暗中看见深远处的光明和寻找光明的顽强力量。
  • 修冥

    修冥

    冥界,又称阴界阴间。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要以实力为尊。就连这里的判官阎王也要遵守这样的法则。当然如果你还留恋人间的生活可以去转生。实力和暴力是这里的主流,在冥界生存的“人”都有一套修炼法决《冥决》所有人都一样。冥界的普通权利还是以阎王及城主为主的,他们也要修炼也有欲望的可是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成女主的恶毒皇姐

    重生后,阿鱼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活下去!原男主无情无欲,她得攻略他续命……原女主柔弱白莲,她得利用她前进……原男配们多情,那就不要怪她利用他们的情达成目的!什么?前未婚夫、病娇太监、疯批小皇帝们连翻登场?不怕!她有特殊海王技巧,翻车?不存在的!她是地狱中的彼岸花,黎明前会盛放!ps:海王日常,CP沈之行,一个关于救赎与学习爱的故事
  • 梧叶落君心

    梧叶落君心

    世人皆知,梧桐代表着忠贞的爱情,可是却不知梧桐也代表着孤独和离别,或许白梧和萧颀之间一开始就注定着结束。“阿梧,希望下辈子我还能找到你,爱上你,弥补我这辈子犯下的错。”“萧疏桐,你想的美,我以我的鲜血起誓,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和你永不相见!”
  • 亚健康食疗小方

    亚健康食疗小方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家庭采用。本书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解析准确,文字通畅,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亚健康人群及其家属阅读和选用,也可作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城乡医护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三生石前看三生

    三生石前看三生

    寒风将烧寒雪遗物的灰烬慢慢吹散,陈浩站起身走到桥栏边,平静地看着桥下黑洞洞地河面:寒雪,再等我十几个小时,我杀了郑辉他们就来和你团聚,再也不分开!“陈浩。”陈浩忽听背后有人叫他,惊得猛回头、见身后站着一位身穿汉服、白发束顶、手拄一棵枯树枝的老人,见这老人像有几百岁的样子,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陈浩拧了一下自己,有疼的感觉。老人:“你不在梦中。”陈浩:“老人家,您是谁?”老人:“我是寒雪的天祖——风信子。”陈浩:“您老是人是仙?”老人摇摇头:“我是一个古老的游魂。”陈浩小心翼翼地问:“天祖,您知道寒雪的魂在哪里吗?老人:“寒雪没死,她是洪荒之巅第四代君主,我把她带回洪荒之巅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