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0500000049

第49章 从道家思想范式看古典价值论美学(12)

庄子的思想,是否来源于老子,在其论述中,并没有明显的痕迹,可能由于孔门之后,特别推崇“子曰诗云”,而其他各家各派,并不是特别尊崇先师的言论。如果说,老子庄子同属原始道家思想,那么,他们的思想充满了对道的体认,并不是简单的师承关系;庄周思想自身的创造性,确实要大于思想的继承性,特别是庄周所创造的寓言形象,确实比道德反思更富有思想批判力量。与此同时,在他的思想对话中,儒家向清虚得道的道家宗师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即道家的通脱达观与儒家的愚昧鲁莽,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是庄周书留给我们的丰富性想象。“庄周书”,由内篇、外篇和杂篇所构成,历来论者喜议论哪些篇章为庄周原作,其实,这易于判断,也殊难判断。可以肯定,寓言叙事法与思想对话法,属于庄周思想的原创性方法。“寓言叙事法”,即通过叙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道家的思想价值观念清晰地予以呈现;“思想对话法”,则通过两组人物之间的对话,让优胜组表达道家的思想,让劣势组表达儒家的思想,从而对儒家价值观进行深刻否定。因此,在我看来,庄周书内篇,严谨完整,更重视其文学性与哲学性的统一,而外篇和杂篇,则更重视哲学性的深度,因而,内篇、外篇和杂篇,构成混然统一的思想整体,彼此之间相互映照,甚至可以说,外篇和杂篇中的一些精彩篇章,其哲学性表达比内篇更具思想影响力。因此,不能以庄周原作与庄周后学之作,来判断庄周书诸篇章的高下,甚至人为地构成庄周书内在的思想分裂。

庄周书的基本价值立场是明确的,即自然之道乃万物之本,是万物之宗师;在《人间世》中,庄周说得很明白:“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在《大宗师》中,庄周进一步说:“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通过这些表述,可以看到:“与天为徒”,是庄周思想的核心,如何“与天为徒”?这就需要心斋、虚静、澡雪精神、破执、扫除一切陋见,特别是要破除儒家的圣人观和功利观。其实,生死、荣衰、祸福,皆是相对的,庄周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怀疑习俗的陈见,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世俗真理;只要加以怀疑,就可以看出俗世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虚妄之处。

首先,“与天为徒”,就是要崇“道”。在《大宗师》中,庄周通过女偊之口指出:“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在《大宗师》中,庄周还论道:“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在《天道》篇中,借老子之口说:“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乎其不可测也。形德仁义,神之未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为之累。天下奋,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这里,“与天为徒”,就是强调自然的优先性,从自然万物中体验生命的秘密。向天地学习,向自然学习,即通过伟大的自然来确立人生的价值立法。

其次,天地之德与天地之和,乃“至乐无乐”。在《天道》篇中,庄周指出:“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饶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周进而说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魄)不崇,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变。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民,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这里,自然之道的神秘广大,构成了生命的神圣信仰,把生命的审美德性完全说透了!

第三,庄周书处处以寓言叙述和思想对话言明:虚静无为,道通天地之理,就建立了庄周的基本价值立场。就生命有为而言,他采取怀疑主义的态度来反思。鲲鹏展翅九万里,蜩与学鸠对此,这就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也就是说,不要用自己的价值标尺去判断他者,其实,你根本不理解他者的伟大深邃。世上万事万物,皆各有其性,各有其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尺,所以,用仁义和圣人有为的标尺去判断世界,就会使世界充满争斗,从而使世界陷入混乱。在《齐物论》中,庄周曰:“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是因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祸,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庄周书,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人生观察方式,提供了大量人生体验之事例,极具形象性,也极具思想说服力。然而,也应看到,庄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观,以庄周所论,无法构建完整的人生世界与审美世界。世界之为世界,既有天地之法则,又有生物之法则。既然物物皆有法则,那么,人作为无数物的聚合,亦应有自己的法则。人的法则,就在于人性具有丰富多样性,有善性,亦有恶性,有静性,亦有动性,有超越性,亦有世俗性。庄周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庄子所构建的世界,是为了纠弊,也是为了敞开心胸,构建更为博大顺遂之世界,如流水之喻,包容乃大。庄周之世界,立足于心灵幻象,万物齐平,故而,批判否定解构多于建构肯定认同。庄周的世界,是艺术家的世界,庄周书,亦是艺术家的圣经,但庄周书不是好的政治学,他也没有构建出自由的政治生活与理想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评定庄周思想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基于此,应重点分析庄周书否定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4.4.3剽剥儒家与孔门价值观解构的道家智慧

在庄周书中,庄子及庄子后学的主要思想任务,就是批判孔子乃至孔门儒学思想的荒诞性与危害性。在寓言叙事和思想对话中,庄周的思想,有许多方面,涉及“老孔对话”,孔子虚心向老子请教,而老子则教之以虚心无为或乐生得道之理。庄子的虚构,并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一定基础的。虽然,孔门学说在当时之世并不见重视,但是,孔门思想在当时社会极有影响力,君主虽不重视孔子,但孔子的思想,乃西周思想之集大成。

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在俗世生活之基础上建立的古典价值观之一。在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影响极大,孔子成为后世之宗师,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因为他的思想,符合世俗社会或现实社会的要求。也许因为孔门学说影响极大,孔子学说及孔门弟子基本上垄断了当时的教育,或者说,在战国诸侯之中,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略,几乎都是孔学之教材。诗书礼乐易,是古老的文化遗产,是西周文明高度发达之象征,这些经典,本来就有巨大的影响力;孔子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这整理之功极大。一方面承继了传统,承续了道德;另一方面又奠定了思想价值基础,符合社会发展和政治秩序的需要。孔门学说,以仁爱教育为根本为宗旨,发挥巨大影响是必然的。孔门学说,是历史继承的学说,是文化综合的学说,是保护西周文明的实践,因而,孔门学说,理应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孔门学说影响巨大,对孔门学说的批判,也就成了诸子百家的重要目标。

在历史的想象中,老子并没有批判孔门学说,但是,从老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到,老子学说高于孔门学说一筹,以孔子谦虚好学包容综合之精神,向老聃问学也具有可信性。问题在于:“孔子向老聃问学”,老聃只问孔子学说的大要,并不了解孔门学说的实际和全部。也就是说,在道家那里,孔门学说并没有多少新的创造性的东西;孔门学说的核心在于“仁义”,所以,老子只就“仁义”质问并进行思想价值否定。其实,孔门学说,更多的方面是历史地继承了西周礼乐文明价值观,保护了历史的合理性的文化遗产。对于这一工作的价值,老子并未评价,老子学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虚静无为,可以解决社会冲突和人世争端,而孔门学说的仁义和敬爱理论,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和争端。从个体自由意义上说,道家学说,显然,比原始儒家学说更具说服力。问题在于:仅仅解决个体自由和快乐还不够,社会的秩序和人所组成的集团生活,必然会产生矛盾。

社会进步的法则,是由个体走向社会的联合,而不是社会的联合向个体回归。道家学说,确实能解决个体自由问题,但根本不能解决社会公正有序问题。因此,从社会公正有序而言,儒家学说显然要优于道家学说,而从个体快乐与自由而言,道家学说显然要高于儒家学说。在面对道家学说有关个体生命自由方面的价值畅想和价值准则时,孔子确实提不出反对的意见,倘若从社会公正而言,儒家学说显然更具建设性,也更具务实精神。也许正是由于儒家学说畅行于世,道家学说处于边缘,因而,强调孔子向老聃问学就极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周书中的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对话,孔门子弟问学求教于道家仙人,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老子可以这样读

    老子可以这样读

    谁能使浑浊的环境静下来,慢慢变清?谁能使安顿的心灵动起来,产生新的追求?能这样做的人,不追求完美,正因为不追求完美,才能不断创新,我们需要在安静中沉淀,在沉淀中创新。花点时间,读读本书,会减少几分失落,多几分淡定。这个社会,没有人不求人,也没有人不被人求。你求人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而人求你呢?事情会难办吗?所以,通常办事,是要想办法转换关系,转换角色,让你求人转变成人求你。人与人的相处,有时会很难,有时会很简单,由难变易,需要智慧。要想寻找这种智慧,读读本书,它会告诉我们和光同尘,处事有道。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十二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1.《南怀瑾讲演录》一书,汇集了南怀瑾先生2004年以来在上海、海南等地所作的五次演讲。其内容既涵盖了对文明走向和文化教育的深刻体察,也对当下新兴媒体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2.《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资深讲师,长期致力于有关学习与变革的研究。2003年至2006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曾四次拜访南怀瑾先生,共同探讨参禅修持、生命认知等人生问题。一问一答间尽显东西两位智者通融的人生态度,也显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一书是南怀瑾先生于2005年专门针对青年出家僧众有关研习佛法的讲演。其内容包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研习和体悟佛法的正确途径、佛法实证的精髓等多方面内容。4.《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一书是南先生于2006年回答其学友胡松年先生关于生死问题的记录。全书超越了宗教思想的限制,以更为广泛的生命变化历程,结合最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使读者了解了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死观。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热门推荐
  • 致自己的过去

    致自己的过去

    你真的要离开了吗?你要抛弃我了吗?我舍不得忘记你,你不愿住在我的心里吗?
  • 妖皇的极品女人

    妖皇的极品女人

    这是一场盛大的PK!论家世:她是豪华的穿三代,他是尊贵的小王子。论智谋:他有十年谋定,万事俱备;她有两分零八秒的预见能力,直接叫他樯橹间灰飞烟灭。论不幸:她是一出生,娘就变成个植物人,爹直接化身为中国版希刺克利夫,把快乐建立在她的痛苦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千骨之雪萌穿越奇缘

    花千骨之雪萌穿越奇缘

    雪萌穿越到了古代,意外碰见了杀阡陌,与他相爱
  • 顾世浮萍

    顾世浮萍

    这不光描写青春也不光讲述商业战场。这里有的是阴谋和交易,到了现在成了一团拨不开的浓雾。最大的人性考验是金钱和名利,在这个浮躁的城市,又有多少人站在云端俯瞰,又有多少人卑微像浮萍一般活着。女主白瑛在经历幼时父亲坐牢母亲改嫁,男友分手,祖母去世,乐队支离破碎等等残酷现实后,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进入顾家,寄人篱下和自己许久不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失忆了,醒来后只记得18岁以前的事情,为什么身上有伤疤,身边所有人的陌生眼神和一丝丝憎恶,让她突然不安,想要知道那空白的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糖橙蜜饯

    糖橙蜜饯

    宋医生:“哪里不舒服?”唐同学伸出小拇指,“这里被针扎了一下,可疼了。”宋医生:“疼,还笑得出来?“唐同学:“我一看到你就心花怒发,高兴得合不拢嘴。”宋医生:“真疼的话就去皮外科,这里是脑科,脑子没进水,没被门夹就请绕道!“唐同学:”一见到你,就感觉全身在冒粉红泡泡,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呀?“宋医生:”看来应该去看精神科。“唐同学:”我眼睛一睁,满眼都是你,眼睛一闭,脑海全是你,这是恋爱的征兆么?“宋医生:”这应该是快精神分裂的症状!唐同学:“那应该怎么治呀?是不是和你在一起就不治而愈了呀?”宋医生:“精神科在四楼,左转,下一位!”唐同学:“你......”追夫路漫漫,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穷追不舍,就等着接招吧,休想逃过我的五指山!唐一:我这辈子不用吃糖了,因为有你,每天像泡在蜜罐里似的,太甜了!宋晨晨:唐一,你是我一生的甜蜜!
  •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直系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军阀史:直系

    对比当时日暮途穷的皖系和仍然在成长期的奉系,直系可以说是满手好牌、最佳配置。毋庸置疑的是,早期的直系军阀是以“长江三督”和曹锟为基础形成的,其真正到达DENGFENG,是在冯国璋去职之后,“长江三督”与曹氏联手,公推曹锟成为直系盟主。当时的直系北拥京畿机要之地、南辖江南富庶之乡,那真是要枪有枪、要饷有饷,更关键的是,曹锟手底下还有个一等一的打手:吴佩孚。直系虽然一直很强大,却从未真正像皖系那样主宰民国的政局。直系更像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开始是陪着袁世凯,后来是陪着段祺瑞,再后来又是陪着张作霖,多少有点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意味,或许这就是好孩子的命运:考试门门一百分,却未必能当上班长。
  • 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

    青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奥秘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战胜自己要懂得心理学、洞察人心要懂得心理学、成功人生2010-3-1、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甜美爱情要懂得心理学、幸福生活要懂得心理学、快乐工作要懂得心理学等。
  • 异世封天

    异世封天

    手掌上方则为天,翻手覆云则为地。我若要有,天不可无。我若要无,天不许有!暗夜宫内门天才弟子,因修炼走火入魔,经脉爆炸,时空穿梭,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苏炎带着他的金手指“玄天宝玉”来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万族林立,诸圣争霸,神奇莫测的无尽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
  • 天凤魔陆

    天凤魔陆

    水火不相容龙凤本天敌龙喜水凤火焰顺应星球法则造就龙凤大陆当龙站在世界顶端人只是被奴役对象而凤站在生灵高处所有低等生物则被圈养不一样的异界大陆千万年对立战争造就白骨山造就魔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