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及体现
1.自然生态教育型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是一种景观设计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生态学的理念成为现今社会最为流行的景观设计思想。通过生态设计重建、改造和恢复了大量的生态景观,使公众生活于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生态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景观设计学对社会的最大贡献之一。
2.环保教育型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环境保护的含义非常广泛,凡是对环境质量有所促进的都可以是环境保护的范畴。运用景观设计方式使环境保护的意识得以体现,对公众进行广泛的环保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途径。
3.道德提升教育型景观设计
促进公众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道德提升教育型景观包括促进公众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互助,建立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尊重,建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等。景观设计应该体现这种互助精神。无障碍设计则是专门针对弱势群体进行的关爱设计,通过精心设计使弱势群体能够同样使用景观空间,对公众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体现社会互助友爱的精神,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道德提升教育型景观设计的主题及体现
4.创新教育型景观设计
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活动。创新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活动,是人类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一种表现。通过设计激发创新的景观和活动类型使景观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7.8生态设计成功案例
7.8.1绿荫下的红飘带
秦皇岛市汤河公园“红飘带”入选了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康德纳特斯旅行家》4月号评出的“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成为和英国温布利大球场等著名生态建筑齐名的国际景观。该项目还曾荣获了“2007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综合设计荣誉奖”,并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1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
1.汤河沿岸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汤河沿岸地区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和自然条件限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很差。汤河带状公园二期地处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水资源污染,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资源需求与资源承载力矛盾突出。
(2)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可达性和可使用性差。同时,由于人流复杂,空间无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死角,场地对城市居民存在安全隐患,治安也亟待加强。
(3)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目前,居民对这一地带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原有方式使用,如放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其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猎采等。同时,沿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房地产开发,城市扩张正在威胁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雕塑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因此,及时规范和引导汤河沿岸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2.开发措施
“绿荫里的红飘带”就是用最少的人工和投入,将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脏、乱、差的河流廊道,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地,使其在生态场景中生动地展开。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其的功能需求,就是汤河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和科普教育。对汤河公园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和生境。汤河带状公园二期工程设计要求严格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严格保护现有植被,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河道的硬化,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塌方河岸,采用生物护堤措施;在此基础上丰富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地。
(2)最少的人工干预。旧建筑和构筑物得以保留和利用,其中包括专类植物园区内利用料厂的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保留西岸水塔作观景塔;对泵房进行改造利用,使其成为环境艺术元素;灌渠改造成为线形的种植台;保留防洪丁坝(广泛使用的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河岸不受水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淘刷破坏),将其利用成为植物的种植台。这些构筑物及其遗址的保留和利用,为公园增添了多种意味。
(3)整合多种生态功能。公园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了一条绵延600多米的红色飘带,它整合了多种城市功能: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坐椅;与灯光结合,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结合,成为一条指示线。整个设计使这一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有安全隐患、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
(4)采用整治自然河道防洪措施的生态途径。河岸容易遭受严重洪水侵蚀的区域用网箱结构加固,整个设计没有改变其余的河岸。汤河公园将具有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与生态理念融为一体,同时为乡土物种提供了一个栖息地,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景观,为休闲活动提供了场所。汤河公园采用了一种保护河岸和生态恢复区域未开发地的新途径,而这正是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常被忽略的。
(5)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整个公园内基本不考虑机动车通行,车行路主要利用外部城市规划路,场地内主要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自行车道主要穿越在林间,两侧种植狼尾草带,蜿蜒曲折,形成独特的林地景观体验廊道。东岸自行车道兼顾消防通道的作用;人行道主要分为两级,贯穿场地南北,联系滨水栈道。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利用目前城市空间扩展的契机,建立方便生活、工作与休闲的绿色步道及非自行车道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8.2化腐朽为神奇: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和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了对节约型城市绿地设计概念的理解。
1.保留:尊重场地自然与人文印迹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和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10多株古榕,同时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大量的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