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写出一本成功的史书,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史识。即正确的历史观点和见解;二要有史才。即编纂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三要有史学。即掌握丰富的史料,学识渊博;四要有史笔。即具有秉笔直书、直白实录的精神。这四个条件,对我这个史学爱好者来讲,可以说四者皆知一点、皆不俱备。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方家学,向里手问,边学、边问、边实践。我坚信:“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因此,我在撰写《晋都曲沃》的全程中,从谋划、准备到撰写、付梓,始终坚持了“集众思,广众益”,不耻下问。凡事皆有一个谋划经过,有一个准备过程,有一个实施阶段,有一个博采群谋,有一个领导支持等五个阶段。我撰写《晋沃曲沃》也毫无例外,同样经历了上述这五个阶段:
谋划经过。我谋划写《晋都曲沃》,发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初,与县文物局长孙永和,志同道合者秦国枢,一块讨论一块研究,写出了《晋都曲沃》讨论稿。这个讨论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许多热心的同志,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意和修改意见。当时,由于史料不足,一切皆不俱备,也只好搁浅放置了下来。这一放,就放到了2008年。直到2009年,在曲沃晋文化研究会会长雷涛的提议下,又开始谋划了起来。他在谋划中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我帮助很大。
准备过程。准备,有史料准备,物质准备,精神准备。这些准备,绝不是一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众之所助,虽弱必强”。在史料上,吾得到了众多学者和仁人志士的帮助;在物质上,得到了县政协副主席沈玉民、县晋文化研究会的支持;在精神准备上,得到了县人大主任李德斌、县政协主席薛经伟的鼓励和勉力。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准备过程中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实施阶段。《晋都曲沃》的撰写和实施,是由我“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力”来完成的。我懂得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我为撰写《晋都曲沃》,殚精竭虑,昼思夜想,起早贪黑,熬过许多不眠之夜。我又懂得“凡事豫则立”。每当写一个章节,我都必历三步:第一步,翻阅史书,掌握史料;第二步,认真构思,写好提纲;第三步,据史直书,写好要写的章节。这三步,花了我三、四百个日日夜夜,才写出了《晋都曲沃》初稿。
博采群谋。古人云:“已之见有限,众之智无穷。”为了广开言路,博采群谋,雷涛同志出了个好主意,他主张把《晋都曲沃》初稿,选登在《晋文化研究上》,以开众人之口,广听众人之言,博采众人之智,而后修改、完善初稿,争取出一本令广大读者喜读乐看的,且能为人所接受的历史科普读物。
领导支持。领导的支持,是事情成功的关键。《晋都曲沃》这次之所以能顺利完稿,成功出版,是和省、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明、陈长禄关怀支持分不开的;是和中共曲沃县委书记杨治平同志关心、关爱、指导、支持、鼎力相助分不开的,完全可以说《晋都曲沃》,是领导与同志们关爱和支持下,绽放出的奇皅,结出的硕果。
借此,《晋都曲沃》出版付梓之际,谨向关心支持我的领导、专家、学者、同仁、朋友致以由衷的感谢!
景元祥2010年10月于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