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快节奏工作,慢节奏生活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又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较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且忙碌的生活所导致的疲劳,看似细小轻微,但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又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较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且忙碌的生活所导致的疲劳,看似细小轻微,但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
陈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营销主管,每年的销售任务都很重,同行业竞争又特别激烈。他说自己都快成了“空中飞人”了,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地出差,没有节假日,有时候午饭都没时间坐下来吃,常常是边走边吃边思考。最近他经常感到胸闷不舒服,刚开始没有太在意,后来,情况更加严重,出现气短、心跳加快、出虚汗等现象,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冠心病。
黎先生,从事宣传工作十几年,繁重的工作总是需要他在五分钟内审阅一份文件,半小时内写一篇稿子。有时候半夜一点了还在赶稿子,节假日也不能休息,因为还有好多事需要他去做,他觉得自己和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里流水线上的工人差不多。几年下来,工作业绩上去了,职位和薪水也提升了,但是血压也跟着高了,随之而来的还有糖尿病。
生活中,像陈先生、黎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由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身不由己地过着超速的日子。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各种疾病缠上身来不说,整个心灵都被日益繁重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淹没了。人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工作,累了、倦了、病了也要坚持,因为他们害怕一旦慢下来、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那么以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在这种思想的控制下,人的精神处于越来越紧张的状态。受压抑的感情冲突未能得到宣泄时,就会在肉体上出现疲劳症状,甚至引起心理的扭曲变态,导致心理疲劳。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弹性疲乏,势必造成精神上的崩溃。
长期从事快节奏的工作,人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如烦躁不安、精神倦怠、失眠多梦等神经症状,以及心悸、胸闷、筋骨酸痛、四肢乏力、腰酸腿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其他症状,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疾病。可以说快节奏工作的人永远在寻找“奶酪”,但永远无法跷起二郎腿享受“奶酪”。
其实,压力最大的是那些中级的管理阶层,在单位是中坚,在家里是支柱,既要投身于市场竞争,又要解决家庭琐事,他们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甘于平凡的平常心。他们不甘落后,白手起家,担负着家人的厚望,拿着不菲但总送到商家口袋里的工资,忙于拼命,身不由己,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们没有及时排解,导致身心负担加重,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低下,最终导致各种疾病。
既然人生的痛苦大多来自于人的内心,那么,为何人的心总是不能保持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而注定要为尘事所扰呢?人的不自量力的追求和抗拒、不知满足的伸展和征服、傲慢、怨尤及疑惧,是造成内心失衡的主要原因。心中有太多这般外物的负累而不能主动将其放下,自然步履维艰。
第二节 莫成为生活的旁观者
我们的忙碌,总是有一个目标的,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其本质都是一种名叫“幸福”的东西。要感受快乐,就不要让自己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要让自己进入到幸福的情景里去。无论是苦难还是幸事,我们去感受、去改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体悟人生的价值和自己存在的根本。
特里的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上,年近四十的他有三个孩子,他是一家之主。每天下班回家,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要烦我了,我已经很累了。”这天也一样。于是一如既往,妻子安静地做饭去了。几个孩子看见他回来了,一个一个轮流叫过一声爸爸,然后纷纷跑开,自顾自地玩耍去了。
特里又辛苦了一天。他板着脸坐在小椅子上,不知道该做什么。他已经忘却如何说一个笑话,也不会去扮鬼脸。孩子们在一边自己玩得很开心,没有谁来打扰他。妻子做好饭菜会叫他的。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一幅幸福的画面,还有什么不满足?他应该非常满足了。可是,一种很空虚、很寂寞的感觉升了起来,在特里的胸口回荡。在他回到自己的家后却发现,他用所有的一切撑起的一个充满甜蜜欢笑的家居然与他如此保持着距离。虽然这种距离不是刻意造成的,毕竟亲人之间没人喜欢距离,但它确实存在。
他相信成年以后,那些孩子会对他们的父亲无比爱戴、感激与尊敬,因为他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只是现在这一刻,孩子们在母亲那里玩耍着、笑着。米饭端了上来,乳白的鲫鱼汤飘着鲜美的香味,小炒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那是一种甜蜜而温暖的氛围,他身在其中,却格格不入,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默默吃完饭,孤单地回到卧室。他的眼角有些潮湿的痕迹。是谁的错?应该怪谁?特里没有向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追究什么,只是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门打开的时候,他张开怀抱,微笑着,对孩子们说:“爸爸回来了。大家都过来,让我抱一抱。”结果,他的孩子们欢快地向他跑来了。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认为,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幸福就是要用心去生活,而不是做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其实在生活中小小的改变都可以让我们如沐春风般地感受到幸福,如同故事中爸爸的那一个拥抱。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不会因你富有而慷慨,也不会因你贫穷而吝啬,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用爱去经营。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小草纤弱的身体从地里冒出来,用怯生生的眼光打量这个热闹的世界。“唉,我们小草在这个世上是多么渺小啊!简直微不足道,就连一只蚂蚁也可以欺负我们!”小草有点儿伤感地说。一片即将凋零的树叶说:“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小草奇怪地问:“我有福?”树叶说:“我们树叶每日身居高位随风飘摇,却在秋日变得枯黄而坠落。你愿意用你的生命来换取我的高位吗?”“不愿意!我想活呢!”小草说。即将枯萎的鲜花问小草:“你愿意用你的绿色换取鲜花开放的那一刻辉煌吗?”“不愿意!绿色是我们小草的精神寄托。没有绿色,小草怎么能叫做小草呢?”小草说。山顶的孤柏问小草:“要不,我们来换个位置,你到山顶来享受百年孤独和无友的痛苦,我到成百上千的小草中去感受那集体的力量。”“我不要。”小草回过头去,不知什么时候,它发现它的身后冒出成千上万的小草,它们手拉手构成一片绿的世界。“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拥有这么多令人羡慕的东西,却因为身份卑微而妄自菲薄,真是不该呀!”小草感叹道。身份卑微的尘世中人啊,何不学学小草呢?
我们常因自己是尘世中的微小分子而自卑不已,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快乐和幸福。幸福是一碗汤,你得趁热喝。
第三节 让生活充满积极的意义
什么是活着?其实生存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我们自身赋予生存的。活着的理由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是否想让生存具有何种意义,全在于你的选择。所以,我们恋爱,我们结婚,我们工作,我们人际交往,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忙得有意义,忙得让自己幸福。
快乐、爱、激情和幸福感都应该存在于你的内心,再从你的内心世界发射出来,通过你身边的人和事反馈于你,让你产生美好的感觉。我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产生幸福感,那是因为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我们想要活着。即使生活中有诸多不利环境,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将它们一个个全部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态度和反应方式,从中去寻找积极因素,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让生活充满意义,并由此获得幸福。
有位青年,厌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只是无聊和痛苦。为寻求刺激,青年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活动规则是,一个人待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5千克的水,时间为整整5个昼夜。第一天,青年颇觉刺激。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有点向往起平日里的无忧无虑来。他想起了乡下的老爸爸不远千里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和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他想起了终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宝贝儿子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同事曾经给自己买过的一份工作餐……渐渐地,他后悔起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到了第三天,他几乎要饿昏过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便坚持了下来。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以及极大的恐惧中反思过去,向往未来。他责骂自己竟然忘记了爸爸的生日;他遗憾妻子分娩之时未尽照料义务;他后悔听信流言与好友分道扬镳……他这才觉出需要他努力弥补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此时,泪流满面的他发现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他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间。青年扶着石壁蹒跚着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五天来,他一直用心在说一句话,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
平淡的生活让青年人倍感厌倦,为寻求刺激,他参加体验极限的活动。在活动中,青年人开始怀念以前的日子,尤其是面临死亡的考验,他的求生欲望极为强烈。当活动结束后,他在心理默默地说着:“认真地活着,就是生活的意义,就是幸福”。
第四节 甘愿第二是一种睿智
生活中,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只注意远方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那就会白白错过近在咫尺的良辰美景。甘愿做成功背后的第二名,不忙着急功近利地爬到首位,需要的是一种睿智。
1968年,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因“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而名留青史,成为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而,当时登陆月球的,除了阿姆斯特朗之外,还有他的队友奥德伦。
两人只有一步之差,结果却隔了千里之远,阿姆斯特朗以踏上外星球的第一人闻名于世,奥德伦却默默无名,知道他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在庆功宴上,当人们为这一创举感到骄傲不已时,一名记者突然问奥德伦:“阿姆斯特朗先下了太空舱,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
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奥德伦,看他怎么回答。
奥德伦神情自若,微笑道:“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面时,我可是最先走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了一阵笑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并且热烈的掌声持续了1分钟之久。
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感到苦恼,能享受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也说过:“假如一个人只是希望幸福,这很容易达到。然而,我们总是希望比其他人幸福,这就是困难所在,因为一般人坚信其他人比自己幸福。”
拥有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懂得珍惜幸福,却一点儿也不简单。得不到的,不一定最好。对于豁达者而言,第二名、第三名同样幸福。其实做什么事情,都不一定要分出高下,拼个你死我活。生活,需要的是一种睿智,既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但凡一件事情,是否能够做得到、做得好,不但要看努力,还要看努力的程度。如果足够勤奋,足够努力,老天也终究会眷顾你的。也许战争中需要斗出个输赢,但是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与人争高下。在与人发生争执时,要懂得忍让,其实第二名也可以活得高兴、活得洒脱。
第五节 共享财富,让生活更愉悦
从很多有钱人的创富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很多有钱人都有与人分享财富的习惯。他们对社会的回报也不计其数,在他们看来,金钱只是一些符号,只有把它们用于制造社会大多数人的快乐时,自己的快乐才能真正实现。在人生的繁忙后得到的财富,如果懂得与社会共享,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快乐。
在世界各国的商人中,越是富有的商人越是有社会意识。他们最愿意用捐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财富与人分享,创造更多的快乐和财富。比尔·盖茨就是一个以捐赠的方式来分享财富的典型代表。
有时候,一个小型但很重要的公益活动能引起比尔·盖茨的注意。在人口仅有270人的内布拉斯加州格伦维尔村里,居民收集汽水罐并且举办运动比赛,设法募集两万美元的资金,把一个学校运动场改建为公园。募款委员会也请求比尔·盖茨及其他有钱人捐款,并解释说,格伦维尔村的儿童需要一个聚会场所,并且希望帮助解决好吸毒和酗酒方面的问题。比尔·盖茨寄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附带一封信,说明他通常不回应向他要钱的请求,可是委员会的解释令他感动。
比尔·盖茨写道:“这些问题不再是大城市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逐渐成为乡村社区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
图书馆通常因比尔·盖茨慈善捐助而受益。他捐出1200万美元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一座法学院图书馆,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
比尔·盖茨与梅琳达·比尔·盖茨设立了比尔·盖茨图书馆基金会,计划捐出比尔·盖茨自掏腰包的价值两亿美元的微软软件,给美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那笔4亿美元的捐赠,若加上微软已出资1500万美元赞助的线上图书馆计划,比尔·盖茨慷慨的捐赠将接近安德鲁·卡内革的赠款。卡内革赠款4120万美元用于兴建新的图书馆。如果以1997年的币值计算,卡内革的赠款相当于5.05亿美元。
1997年,比尔·盖茨捐给图书馆的钱居美国国内之首,甚至超过任何个人捐赠者,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在内。他相信,公共图书馆是奠定美国社会与民主的重要机构。他希望填补介于有门路取用重要信息的人与没有门路的人之间的鸿沟。
老比尔·盖茨管理大约3亿美元的威廉·比尔·盖茨三世基金会。比尔·盖茨三世说,在他去世前,会把他95%的财产捐出去。“花钱花得有智慧,和赚钱一样难。有意义地捐钱,将是我后半生主要的事情——假如那时我还有很多钱能捐出去的话。”
“最后,我会把财产的大部分,以捐赠的方式反馈给我信赖的精神、文化事业,如教育和人口稳定。这将是一件很让人愉悦的事情。”
一个人的富有应当与他能放手出去多少事物成正比,善待财富,好好地利用财富,让它发挥其应尽的义务。让金钱在流通中实现它的最大价值。对许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来说,比单纯地聚敛财富更让他感到开怀的是大量的慈善捐助。他不单单是支持慈善事业,还是这方面的改革者。
虽然对于他一次次的慷慨资助,世人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他的确成了慈善事业的一块奠基石。
第六节 人生一刻,便是人间至境
习惯了幸福,就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然后不知不觉中怠慢了它。忙着用眼睛去寻求幸福,却不知道幸福其实就在身边,意识不到,所以就不可能感恩已经身处的人世间最美的至境。
幸福如酒,有时我们沉醉其中,其实也是昏睡其中。爱情打盹的时候,往往就是你习惯了幸福,熟悉了爱人,也是爱情最危险的段落,因为精力不集中;最容易出车祸的地方,往往不在险峻的山路,而多在风景迷人的平原高速路上。
周日午后,杨玲有些无聊,陷在沙发里翻阅家庭相册,在看到一张与先生的合影时,忍不住笑了,190cm的他肩上背着一个极不协调的女包,那是她的挎包。突然,她有些心疼,然后回忆起两人第一次上街的情景,那是一条著名的大街。两人初次见面,微笑,还没有握手,他就第一时间主动地把她手里包接过去,很自然地挂在自己的肩上,仿佛义不容辞,这是他留给杨玲的第一印象;但是结婚后,她怎么就渐渐忘记了这个生动的历史镜头,更惭愧的是,从那以后,只要两人在一起,所有的包都是他主动揽下,而她早已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了,忽略了这些爱的细节,当然也就没有了感动,只有习惯。
当晚,杨玲在博客里写了篇日记,检讨内心那可怕的“麻木”,对爱和幸福的麻木,她说:“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也忘得快。”自从前年买了轿车后,杨玲也荒芜了与爱人一起挤公车的那些美好温暖的记忆了,上下班就没了从前彼此搂着的“挤”和“靠”着的热了!
第二天,刚好是“世界无车日”,号召大家停止开车一天,特别是公务员要带头。结果公交车爆满,每一车都“挤挤”一堂。“觉醒”的杨玲,早早地与外号190的先生携手在路边车站等车,他们的单位是在同一路线上,之前都是丈夫190开车送她。今天双双一起同甘共苦等公车,杨玲才发觉,很久没有“仰望”高高的他了,平常坐在先生右侧,她的风景也似乎是右侧车窗外的美,而很少仔细领略190那张专注、认真而温柔的脸……
眼看快要迟到了,他们兵分两路,杨玲化险为夷从前门上车,190则灵机一动从后门上车,才艰难地挤上同一辆公车;上车后,杨玲一直在找后面的190,因为他长得高,所以能看到他,而他看正在四处张望,寻找太太,眼神里写满焦急,杨玲心头一热,久违的感动,终于又回到心头。
就这样,每过一站她就往后挪一个位置,同时看到先生190也往前一点点挪。经过7站,两人终于在中门抱在一起了,好像久别重逢,甚至有破镜重圆的惊喜,这时他们也正好到站下车了。
这个拥抱让杨玲终生难忘。幸福是需要紧紧抱住的,而且常抱常新,它就像一把刀一样,不用就钝了、锈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不断地忙碌,甚至奔命,追逐的是世俗的需要,而非心灵的需求。富可敌国的人,未必找到了快乐;权倾一方的人,未必寻觅到了幸福。快乐和幸福,说到底,不是金钱和权力,只是心底里的一种安闲与宁静。
有一首民歌唱道:“你眼前有的景,你没有看;你手头有的福,你没有享。”我们多少人,在人生的这一刻,不正活在这人世间最美的至境中吗?可是,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感受到了这一点呢?于是,多少眼前的美景被辜负了,多少手头的幸福白白地流逝了。
第七节 体会生活细微处的满足与快乐
幸福并非是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后的满足,因为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俗世中,正因如此,幸福的真谛就是发于真性情。其实,能够忙碌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由此得到的小小快乐即是幸福。这种幸福简单而不花哨,真实而不虚浮,看得见摸得着。
其实正如国家征战不过是在一亩三分地上做的小孩游戏而已,与苍茫宇宙相比,渺小而不堪用,没有任何意义,照此说来,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想要一番作为,这固然不错,但同时却又失去了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乐趣,所谓幸福的滋味也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幸福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人生终极理想,也不是某种特权。就像我们垂钓于江河,但见水波连连;躺身于绿野,望云彩之飘摇。幸福亦是如此,很多人以为香车宝马,美人锦食伴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抑或闲趣于江湖,抚琴弄箫,不亦快哉?这当然是美好而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我们也看到,这种“欲”过于庞大,让人不易消化,他需要人们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放弃一些原本宝贵的东西,比如时间,比如爱好,比如简单的人际关系。当这些同样美好的事物逐渐被我们丢弃时候,我们还能体会到生活细微处的满足与快乐吗?没有这些小小的满足与快乐,幸福又从何而得呢?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年轻人,他想追求幸福,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于是经人指引,找到了智者。当智者了解了年轻人的来意后,交给他一把盛满水的汤匙。年轻人不明白智者的意思,便向他请教,智者并没说什么,只让这个年轻人拿着装满水的汤匙外出游走一回,路上看到有什么风景回来告诉智者就行。年轻人端着汤勺边走边看,他经过热闹的集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欣赏到悦目的景色,还有一个个如花似玉的美丽女子。年轻人将这些景物一个不落地记在心底,下午,他回到了智者的家中。年轻人滔滔不绝地向智者讲述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当他说完后,发现手中的汤匙早已滴水未剩。智者让他再去外面走一圈,这一次,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呵护汤匙,唯恐汤匙里的水流到外面。当他回来时,发现汤匙里的水虽然还在,但是脑子里面却是一片空白空。这时候,智者对年轻人说道:“幸福就是你欣赏了美景的同时也守住了这匙中的水。”
智者的话令人深省,我们的美景在哪里,我们的水又是什么?实际上,美景一如美酒佳肴、旖旎风光,每时每刻都在挑拨着我们无穷的欲望,而那汤匙里的水,才是我们内心的归宿。
第八节 品味生活的“缓慢美学”
中国香港一位知名的女作家说过,品味生活,在于抓住生活的空隙。一些不经意间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带来许多欢乐。生活的意义,正如一杯清茶,谁都能体会到它的清苦,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香醇。不要总觉得事忙就一定会成为一个贵人,从而让自己忽略了生活中存在的太多的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要试着让自己慢下来,让自己开始沉淀……
也许你会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哪儿有资本慢下来啊?其实不然,“慢生活”并非让你放弃自我、无所事事,它与物质的富有程度也没有多大关系。“慢生活”中的“慢”,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当“慢人”的好时候,只要你运用得当,做个有品位、有资本的“慢人”绝不是什么难事,更不是什么坏事。
埃玛·盖茨博士是美国大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中在各种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中有许多发明和发现。
盖茨博士的个人生活证实,他锻炼脑力和体力的方法可以培养健康的身体并促进心智的灵活。他思考问题非常全面。
拿破仑·希尔曾带着介绍信前往盖茨博士的实验室去见他。当希尔到达时,盖茨博士的秘书告诉他说:“很抱歉,这时候我不能打扰盖茨博士。”
“要过多久才能见到他呢?”希尔问。
“我不知道,恐怕要三个小时。”她回答。
“那么你能告诉我原因吗?”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说:“他正在静坐冥想。”
希尔忍不住笑了:“那是什么意思啊,静坐冥想?”
她笑了一下说:“最好还是请盖茨博士自己来解释。我真的不知道要多久,如果你愿意等,我们很欢迎;如果你想以后再来,我可以留意,看看能不能帮您约一个时间。”
于是希尔决定留下来,而且他也发觉这个等待是多么的有价值。下面是希尔所描述的情形:
“当盖茨博士终于走进房间里时,他的秘书给我们介绍,我开玩笑地把他所说的话告诉他,在他看过介绍信以后高兴地说:‘你想不想看看我静坐冥想的地方,并且了解是怎么做的?’”
于是他领我到一个隔音的房间去,这个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简朴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白纸簿、几支铅笔,以及一个可以开关电灯的按钮。
“从谈话中我慢慢得知,盖茨博士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走到这个房间来,关上房门坐下,熄灭灯光,让全部心思进入深沉的集中状态。他就这样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求自己的潜意识给他一个解答。等整个思路比较清晰明了时,他就会立刻抓紧时间把它记录下来。”
埃玛·盖茨博士曾经把别的发明家努力过却没有成功的发明重新研究,使它尽善尽美,因而获得了200多种专利权。他能够给它们加上那些欠缺的部分,即另外的一点东西。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只有放慢脚步才能找到生活的美,才能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发现新的深度。漫步在幽深的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透过林荫,怀着一种悠闲的心情细数阳光洒在地上碎石般的条纹,或者闭上眼睛,感受扑面而来的淡淡花香。仰天长望,几朵白云在轻轻地飘;哼一首无名的小曲,默念一首小诗。这些都会让你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之美。
“慢”,生活和工作之间的一个美丽的平衡点;慢生活,一种有条不紊、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慢”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诱惑,虽然你会损失金钱,但你却丰富了生命。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忘了停下脚步来考虑这个根本的问题,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忙着赚钱,却很少有人去规划一个值得拥有的生命。
当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每天忙来忙去,我到底在忙什么?我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研究发现,约有93%的人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究竟要到哪里去,如同水面上的浮萍一样,糊里糊涂地过一生。他们的生活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忙、盲、茫”。
生活好像一盏灯,把脚步放慢一些,灯就被点着了,点亮的灯会照亮生活中原本十分平凡的瞬间。而那些太过实际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看不到生活中最精彩动人的细节。慢下来,细心欣赏一朵花的盛开,沉醉于一阵微风掠过,细想人生百味,咀嚼生活点滴,是何其简约和透彻的事情。
第九节 把家庭打造成一个温馨小窝
把家庭打造成世界上最温馨的小窝,是两个人组建家庭后最应该去忙的事情。忙碌于家庭氛围的营造永远比忙碌于物质上的拥有更有价值和意义。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呢?
首先,让对方感到身心彻底的放松。“家庭对你的丈夫和小孩具有什么意义,这就要看你的表现了。”克里福特·R·亚当斯博士在《妇女家庭》杂志的专栏“如何创造婚姻幸福”里写道,“丈夫和小孩当然也有责任,但是,决定性的影响就要看你创造出来的环境,你所培养出来的气氛,以及最重要的——你所呈现出来的榜样。”回家时,有一种放松和舒心的感觉,就是最好的氛围。
就好比说,许多女人都想做好妻子,但是有时候男人在家里得不到休息和放松,因为他的太太是个要求太高的妻子或母亲。她的孩子不可以把朋友带回家——小孩子们可能会弄脏她一尘不染的地板;她的丈夫不可以在家里抽烟——可能会使窗帘沾上烟味;如果她的丈夫看完一本书或报纸,就必须准确地放回原处。这样的家和处处限制的牢狱又有什么分别呢?
然后,保持舒适和整洁。对大部分的人来说,他们宁愿住在一间收拾整洁的帐篷里,也不愿住在凌乱不堪的漂亮豪宅里。那些吃饭没有一定的规律,或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上顿饭用过的碗还泡在水槽里没洗,卫生间散发着一股异味,卧室里一片狼藉等现象,足以使人宁愿跑到外边去。对人来说,除了自己的散漫凌乱可以忍受外,似乎没有办法忍受家庭的不整洁。
因此,要获取幸福,家庭氛围的舒适度是让彼此留恋的一个有效砝码,无论对方离得多远,两人的心总会牵挂着那个温暖的家。
第十节 “沙漏哲学”释放都市压力
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面对每天的忙碌生活,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如职场上的“谁与争锋”,爱情上的“金枝欲孽”,剩男剩女遭遇的家庭的“催婚战斗”,一幕幕演绎着的“蚁居”、“房奴”,还有一出出的“闭门教子”……我们有着太多的生活和太多生活所带来的阴郁。
其实,压力是一种常态,但不会与压力相处的人就会打破这种状态,而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陷入崩溃的边缘。如何与压力相处,关键是承受者的心态和耐力。所以,与其在压力来临时诅咒它,不如从自身做起,改观心态,增强承受力,更要向沙漏学习怎样把压力一点一滴地释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米诺肩负着沉重的任务,他每天花很长的时间在收发室里,努力整理在战争中死伤和失踪者的最新纪录。源源不断的情报接踵而来,收发室的人员必须分秒必争地处理,一丁点的小错误都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米诺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中,小心翼翼地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在压力和疲劳的袭击之下,米诺患了结肠痉挛症。身体上的病痛使他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从此一蹶不振,又担心自己是否能撑到战争结束,活着回去见他的家人。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下,米诺整个人瘦了34磅。他想自己就要垮了,几乎已经不奢望会有痊愈的一天。身心的煎熬,米诺终于不支倒地,住进了医院。
军医了解他的状况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米诺,你身体上的疾病没什么大不了,真正的问题出在你的心里。我希望你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有平均而且缓慢的速度,除了弄坏它,你跟我没办法让很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是一大堆的工作等着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
医生的忠告给了米诺很大的启发,从那天起,他就一直奉行着这种“沙漏哲学”,即使问题如成千上万的沙子般涌到面前,米诺也能沉着应对,不再杞人忧天。他反复告诫自己:“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没过多久,米诺的身体便恢复正常了,从此,他也学会了如何从容不迫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了。
人没有一万只手,不能把所有的事情一次解决,那么又何必一次为那么多事情而烦恼呢?不能即时改变的事,你再怎么担心忧虑,也只是空想而已,事情并不能马上解决;你应该试着一件一件慢慢来,全心全意把眼前的这件事做好。
人生在世,必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当你学会调整自己,让压力一点一滴而来时,它就会不断推动着你前进。
第十一节 没有时间去忧虑
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需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像是海洋深处不受侵扰的安静中心,无视海面兴起的惊涛骇浪,安然地享受自己宁静的天地。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太紧张而对生活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需要修建一座内心的恬静房子,适当地让自己放松和休息,它的功用就像消除心理压力的一间厢房一样,可消除你的张力、忧虑、压力、迫力与拉力,使你清新焕发,让你犹如在平常日子的世界里,更充分地准备应付第二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几天,有人说杜鲁门总统比以前任何一位总统更能负荷总统职务的压力与紧张,认为职务带来的很多难题并没有使他“衰老”或吞蚀他的活力,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杜鲁门的回答是:“我的心里有个掩蔽的散兵坑。”他又说,像一位战士退进散兵坑以求掩蔽、休息、静养一样,他也定时地退入自己的心理散兵坑,不让任何事情打扰他。
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恬静的中心,从不受外扰移动,像轮轴的数学中心点一般,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
哲学家马卡斯·奥里欧斯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如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是在你自己手里的。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我敢肯定地说,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
没有时间去忧虑,这正是丘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十八个小时的时候所说的。当别人问他是不是为那么重的责任而忧虑时,他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
查尔斯·柯特林在发明汽车的自动点火器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情形。
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公司,最近才退休。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谷仓里堆稻草的地方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都得靠他太太教钢琴所赚来的一千五百美金维持。后来,他又去用他的人寿保险作为抵押借了五百美金。我问过他太太,在那段时期她是不是很忧虑。“是的,”她回答说,“我担心得睡不着,可是柯特林先生一点也不担心。他整天埋头在工作里,没有时间去忧虑。”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经谈到“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所找到的平静”。平静为什么会在那儿找到呢?因为在图书馆和实验室的人,通常都埋头在他们的工作里,不会为他们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这种“奢侈”。
为什么“让自己忙着”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够把忧虑赶出去呢?因为有这么一个定理,这是心理学上所发现的最基本的一条定理,即不论这个人多么聪明,人类的思想,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假定你现在靠坐在椅子上,闭起双眼,试着在同一个时间去想自由女神和你明天早上打算做什么事情。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从你的情感上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不可能既激动、热诚地想去做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因为忧虑而拖累下来。在同一时间里,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赶出去,也就是这么简单的发现,使得军方的心理治疗专家们,能够在战时创造这一类的奇迹。
所以,如果有一天,空虚、寂寞、痛苦的情绪敲响了你的心门,或者是已经走进你内心的客厅,那么,你大声地对它们说:“对不起,我现在很忙。”然后去干你的事,它们会知趣地走开。
第十二节 平衡心灵的秤杆
人们在社会上要面临太多的问题,忙碌在发现、遭遇和解决问题的途中,于是,在对人对己的相应比较中,就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
心理失衡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生活中时有发生。大凡遇到竞聘落选、家人争吵、被人误解讥讽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会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变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沉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躁、轻率、偏颇和愚蠢等难以自抑的行为。这虽然是心理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但是它的行为却具有破坏性。
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心理补偿”。综观古今中外的强者,其成功之秘诀就包括善于调节心理的失衡状态,通过心理补偿逐渐恢复平衡,直至增加建设性的心理能量。
有人打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人好似一架天平,左边是心理补偿功能,右边是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加重补偿功能的砝码而达到心理平衡,你就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了时间和精力,信心百倍地去从事那些有待你完成的任务,并有充分的乐趣去享受人生。
那么,应该如何去加重自己心理补偿的砝码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自我评价与需求的满足状态而变化的。所以,人要学会随时正确评价自己。有的青少年就是由于自我评价得不到肯定,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此时又未能进行必要的反思,调整自我与客观之间的距离,因而心境始终处于郁闷或怨恨状态,甚至悲观厌世,最后走上绝路。由此可见,人一定要学会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当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劝慰和说服自己。不要为平淡而缺少活力的生活而遗憾。遗憾是生活中的“添加剂”,它为生活增添了发愤改变与追求的动力,使人不安于现状,永远有进步和发展的余地。生活中处处有遗憾,然而处处又有希望,希望安慰着遗憾,而遗憾又充实了希望。正如法国作家大仲马所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没有遗憾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为了能有自知之明,常常需要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因此,经常与别人交流思想,依靠友人的帮助,是求得心理补偿的有效手段。
其次,必须意识到你所遇到的烦恼是生活中难免的。心理补偿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之上的。人都有七情六欲,遇到不痛快的事自然不会麻木不仁。没有理智的人喜欢抱怨、发牢骚,到处辩解、诉苦,好像这样就能摆脱痛苦。其实往往是白花时间,现实还是现实。明智的人勇于承认现实,既不幻想挫折和苦恼会突然消失,也不追悔当初该如何如何,而是想到不顺心的事别人也常遇到,并非是老天跟你过不去。这样你就会减少心理压力,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客观地对事情做个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次,在挫折面前要适当用点“精神胜利法”,即所谓“阿Q精神”,这有助于我们在逆境中进行心理补偿。例如,实验失败了,要想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若被人误解或诽谤,不妨想想“在骂声中成长”的道理。
最后,在做心理补偿时也要注意,自我宽慰不等于放任自流和为错误辩解。一个真正的达观者,往往是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最无情的批判者,是敢于严格要求自己的进取者,是乐于向自我挑战的人。
记住雨果的话:“笑就是阳光,它能驱逐人们脸上的冬日。”
第十三节 烦恼有时需要说出来
当你感到自己的心灵因为生活的忙碌而疲惫时,当你觉得内心有完全疏导不出的压力时,当你觉得人生的重担都压在自己的肩膀上时,你可以尝试用嘴巴倾泻你的烦恼。
朋友之间,不只是要分享快乐,更重要的,还要分担烦恼和忧愁,这才是友谊的真诚和珍贵之处,不要把满腔心事都憋在心里,自己一个人默默吞咽,这种感觉很苦、很闷。烦恼需要倾诉,有些事情说出来就好了,心情其实只是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发泄的出口。
找一个信任的朋友,给他(她)打电话,约他(她)出来,就说想找他(她)聊聊天。诉说烦恼不一定非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像这样才能营造某种气氛似的。其实不然,放松心态,平静地娓娓道来,烦恼也如涓涓细流,从你的口中慢慢流出。不然,如山洪暴发一般,会在顷刻之间决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不但让你自己无法平静,可能也会吓着身边的朋友。跟朋友诉说的时候,不要顾及太多,如果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那你的烦恼只会永远在你内心深处,无法走出。
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你要用心倾听,并要诚恳地接受,不要顽固偏执地坚守着那份苦恼,否则也就失去了倾诉的价值。倾诉不是为了把烦恼倒给别人,然后两个人一起把烦恼一分为二地分担,而是为了让烦恼化为云烟,消失在九霄云外,这才是倾诉的目的和初衷。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倾诉,是缓解压抑情绪的重要手段。当一个人被心理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如果有人真诚而耐心地来听他的倾诉,他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谓“一吐为快”正是这个道理。对此,现代心理学中有“心理呕吐”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倾听不仅能使听者真正理解一个人,对于倾诉者来说,也有奇特的效果,心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会感觉到他终于被人理解了,内心有一种欣慰之感进而使压抑感得到缓解,心理上似乎感到一种解脱,还会产生某种感激之情,愿意谈出更多的心里话,这便是转变的开始。一个人若能从混乱的思绪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原来以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