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大吉之相
天安门前的石狮子怒目圆瞪、凶相毕露,但是每一个前来造访的男女老少都不会惧怕,反而觉得亲切可爱、憨态可掬。人们来到天安门前都要想尽方法与狮子亲密接触,最常见的是与其合影;调皮的年轻人则要趁警卫不注意,用手摸一下。一位青岛市郊的石刻农民,20世纪60年代来到天安门前,顷刻被石狮的精美工艺所吸引,并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从此他以仿雕天安门石狮为生,且生意红火。现在他的儿子已经接过雕刀,成为新一代天安门石狮仿雕者。
狮子原产于非洲、亚洲,古代中国并没有野生狮子,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凶悍的巨兽情有独钟呢?
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就已经能见到狮子的形象。东汉时,章帝(刘炟)章和元年(86年),亚洲西部的一个古国(伊朗高原东北部)——安息国王阿萨息斯一世,就曾把是狮子作为贡品献给章帝刘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活狮子。
真正使狮子流行的还是佛教的传入和盛行,狮子在佛教徒心中是高贵、至尊的灵兽。之后,狮子在中国又和龙的传说附会在一起:龙生九子,九子都不成龙。其中第八子叫“狻猊”,貌似狮子。由于是龙之子,狮子的身价倍增,也成为中华民族崇信的神灵了。
石狮子雕刻艺术也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其相貌也就有了印度文化特征。四川雅安县的高颐墓前有一对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距今已近两千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
古代不仅宫殿、府第、陵寝,少不了石狮子的护佑,就连一般民宅往往也要请来心仪的灵兽蹲守左右,这一风俗一直传延至今。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建于1189年,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雕刻着玲珑活泼、姿态各异的石狮子502尊(1976年数据),最小的仅有几厘米,成为世界雕刻史上难以复制的经典。
在人们看来,石狮子不仅是装饰艺术品,还可以辟邪纳吉、彰显权贵。不可否认的是,石狮子长盛不衰,说明佛教思想已经深植中国。
天安门前的石狮子是中国难以计数的石狮子中知名度最高的。
这对雕刻于明朝永乐年间,拥有500多年历史的石狮子高2.2米。左边的雄狮子脚踏绣球,俗称“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象征着帝王的威严统治终会统一寰宇;右边的雌狮子用左爪在戏弄小狮子,象征着子孙昌盛,人才辈出。两座狮子都有着广阔的前额,卷曲的鬃毛,撅起的鼻子,张开的大嘴。用中国星相学对比,这是一幅完美的大吉相。其健壮的筋骨,圆阔的肌肉,则给人以征服一切的力量。身上披挂的彩带与铃铛,使“百兽之王”威武中不乏和善、幽默和人的灵性。细心的人会发现,东边的狮子头有点向东歪,而眼睛却像西看;西边的狮子,头有点向西歪,眼睛向东看。它们都是双目圆睁,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天安门前面的御道。
近600年的岁月遑遑逝去,石狮子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兴衰更替,眼中多少血雨腥风,但依然威武不可欺,依然似怒似吼地呼号着。有了这对石狮的忠诚信守,就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的未来满怀信心。
2.人民大会堂:建筑面积总和超过故宫
一卷永远年轻的档案
还是先看看人民大会堂的简历吧。
名称:人民大会堂;
地点: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
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外廓: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
面积: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
……
人民大会堂的档案是浩繁的,它诞生于人民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仅仅懂得建筑语言是读不懂这份档案的,它包容进属于那个时代独有的国内外时局和政治,同样是独有的民情民愿;它在建筑史上并没有显着位置,但它的建筑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孤例;它的成功建造,让人骄傲,却使后人难以效仿。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描述人民大会堂,或许会留下这样的文字:
国际背景:苏联、东欧国家和西方国家相继对中国进行封锁;
国内背景:“大跃进”如火如荼;
政治意义: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献礼,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
指导思想:敢想、敢说、敢做;
建设模式: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
建设体制:尽举国之力;
建设工期:10个月。
那时,中央最高领导就是工程总指挥,规划局、建设局都成了执行机构;现场研究、现场拍板,是最高效、最能清除官僚主义的决策模式;只要需要,全国的人、财、物都可以随时调用。
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赫鲁晓夫,听说中国要建设人民大会堂,摇着脑袋断言:“那根本不可能!”一年后他不得不闭上嘴巴认输。
1958年9月10日各路人马汇集京城,人民大会堂设计图纸仅40天就完成了7稿,于10月20日最终敲定。这是个只有神仙附体才能创造出的奇迹。而这些设计“神人”大都成长于新中国,既无资历又无经验,是一张张无任何炫目色彩的白纸。在那个年月,拼命干工作是既得不到名又得不到利的,那是个崇尚集体主义、崇尚无私奉献的年月,一个人唯有用崇高的精神武装自己,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科学的“精神胜利法”,在当时确实为共和国书写了传奇。
从人民大会堂档案中首先读到的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一种要冲破封锁,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当代建筑中西合璧的经典,很长时间它都是北京城市改造的楷模。中央领导一开始就指示,外国建筑中只要好的东西都可以采用。为此,人民大会堂整体建筑大胆采用了“五段式”平顶,其间又用廊柱贯穿,显然这种建筑风格来自西方,特别是古希腊。
不可否认,廊柱式建筑流动着朝气蓬勃和晴朗清爽的气韵,像是一个追风少年站在广场上。体态庞大的人民大会堂是不宜采用大屋顶的,不仅超大的屋顶会压得人喘不过气,也会淹没天安门的宏伟。人民大会堂并非全盘西化的产物,那平顶屋檐的花饰则源自民族的传承,而万人礼堂、宴会厅等等室内建筑则处处会感受到中国风的吹拂。
从人民大会堂有关建筑风格的档案章节中,可以读到那时人们的思想并不保守,胸怀足够宽广,尽管那是个亟须民族气节、张扬民族个性的特殊时段。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人民大会堂和博物馆应该建成中国古典群落式建筑,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成为一个整体。他们不赞成中西混搭,认为过多的现代建筑稀释了古都风貌。他们以法国卢浮宫为例,同样居于首都市中心,这座历经800年的王室建筑,虽然几经改扩建,风格依旧,只在入口处加建了一个玻璃金字塔,算是现代建筑语言,但远远无法遮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辉煌,那是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的杰作。
人民大会堂的档案属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每一页都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今天读来,许多章节都可圈可点。岁月也不能使之蒙尘,这是一卷永远年轻的档案。
人民大会堂工程造就的不仅是高楼大厦,还有一代才俊。这个特殊而又万众瞩目的平台,是为书写史诗和传奇而搭建的。
李瑞环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在工地上他是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来时默默无闻,工程竣工时变成了叱咤风云、享誉全国的人物。
新中国刚成立时,他随父亲从河北宝坻农村来到北京,进了第三建筑公司当木工。李瑞环干活不仅拼命,更重要的是有智慧。他创造了木工简易计算尺和角度尺,对“放大样”的技术革新,不仅节省了制造真实模型的原材料,也降低了风险,使功效大为提高。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青年鲁班》,就是以他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的。
在工地上与李瑞环并驾齐驱的还有张百发,不过张百发是钢筋工。十分凑巧,他们同出一县,同年进京,又同年跨入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的大门。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的夫人不仅同姓还是同名。“多面手”是张百发声名鹊起的缘由,他刚刚从北京展览馆(那时叫苏联展览馆)转战而来,在那里组建了北京也是中国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他是带着赫赫战功来到人民大会堂工地的,“学百发,赶百发,一夜要超过张百发”成了工地上最具号召力的口号。李、张二人还展开友好竞赛,掀起工地上一波又一波“多、快、好、省”的浪潮。
时势造英雄。此后,两人相继走入政坛:李瑞环最终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张百发成为北京市常务副市长。他们都有着农民的质朴与工人的豪爽。李瑞环的一些名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上山下水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他讥讽光说不练的干部“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只有唱功,没有做工”。张百发则经常深入乡间居里,为百姓解决水电不通、暖气不热的难题,亚运会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他带头扣罚自己一个月的工资。
李瑞环、张百发是从人民大会堂的工地走来,没有最初严酷的灸烤和锻打,他们也不会成为特殊的“钢材”。
陶宗震走进人民大会堂工地纯属偶然,他那时还是不到30岁的毛头小伙。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连续几稿都没能过关,中央领导要求调一批思想新锐的年轻人。陶宗震是梁思成的学生,刚刚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当他跻身这个平台,一种宏伟庄严而又明朗开阔的气韵,在心中不停地翻滚;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的名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撞击着他的灵感,“五段式”建筑辅以“千步廊”的联接,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陶宗震获得设计方案评比第一名,人民大会堂的最终样式正是脱胎于他的设计。
没有陶宗震,人民大会堂或许是另一个模样;没有人民大会堂,陶宗震或许一生都很平庸。之后的陶宗震平步青云,成为建设部高级规划师,负责主持国家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有时,机遇比才华和勤奋更重要。
那一天属于他
2006年6月19日,注定是人民大会堂难以忘怀的日子。世界着名物理学家霍金在万人礼堂举行《宇宙的起源》专题讲演。
时年64岁的霍金因患肌肉萎缩症,已不能行走、说话。他在演讲中只能通过眼球转动,选择智能轮椅车上显示出的单词,再经发声器合成声音,传播给大家。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学家,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有着“宇宙之王”的称誉。20世纪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向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移民,才能避免灭绝。
霍金的到来无疑是中国科学界的重磅事件,许多学生自费坐飞机赶到北京一睹大师风采。当天听取讲演的有6000多人,创造了国际物理史学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
当霍金被智能轮椅推上讲台的时候,全场起立,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数百名听众顷刻涌到讲台下给霍金拍照,使讲演会无法进行。
在人民大会堂,霍金受到的追捧超过了文艺明星,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Can you hear me?”(你们能听到我说话么?)“Yes.”一句机器合成的声音和台下上千听众的回复,揭开了霍金演讲的序幕。从人类的传说到宇宙起源,又从亚里士多德、康德讲到哲学家对宇宙时间开端的讨论,最后回到了他演讲的主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整个演讲过程约45分钟。
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世纪科学伟人不同凡响的风采,也聆听了他那睿智、深邃而新颖的科学新论。
可以这样说,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天属于霍金。
1960年4月15日,小×还是北京八中初三学生,这一天恰巧是他的生日。他被校方挑选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欢迎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贺义雄的文艺演出会。小×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身为文学爱好者的他,满腹词汇都顿时消失,只有八个字永远留在了脑海里:宏伟阔大,金碧辉煌。他坐在三楼,穹顶上的满天星斗似乎举手可摘,像是置身魔幻世界。舞台离他很远,但一切都清晰可见。民歌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时而飘渺悠远,时而热情似火,他小小的心灵几乎被这悦耳的歌声凝固住了;他头一次看京剧演出,尽管自始至终都没弄清楚《虹桥赠珠》的剧情,但悠长委婉的唱腔却直沁心底,特别是刀马旦的武功让人如醉如痴。他还一时无法厘清这门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但此后成了京剧的忠诚粉丝。
尽管以后小×无数次来到过人民大会堂,但第一次的所有细节都像刀刻般留在脑海。
1960年4月15日那一天,人民大会堂属于小×。
这是全国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最后一天,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按惯例将在金色大厅举办记者招待会。由于是总理任期最后一次在这里面对记者,两个半小时前所有的座位都被记者们“占领”,“长枪大炮”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