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新闻写作这一角度来看,公司动态报道与一般的经济动态消息写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公司经营形势分析需要把客观报道方法和主观报道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并要有较强的宏观意识。不能只就公司的经营状况分析公司的经营形势,而应把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总体状况结合进来分析,这样才具有指导性。公司财务状况分析重要的是应有深度,有专业思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看不到实质。公司故事写作关键是要有讲故事的意识,要能够把一些看似很平常的素材组织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写作中,悬念手法、强烈对比手法、卖关子手法、故意丢下包袱手法等要大胆运用。有了故事,报道就有了吸引力,而这是写作公司故事的关键。公司故事的标题往往也很重要,它是吸引读者注意的关节点。应大胆调度语言,使其体现故事悬念。例文5—6《温州小裁缝“不走寻常路”走成服装业首富》这个公司故事,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该文标题,借用一句国人皆知的广告语“不走回头路”,并用“小裁缝”和“服装业首富”这两个词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温州小裁缝走成服装业首富”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何况还“不走寻常路”。这种对广告语巧妙的调用使人直接就把公司和美特斯邦威联系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文章内容看,各段的材料平平淡淡,但关键就在于作者把它串联成一个故事,一个小裁缝发家成亿万富翁的故事,这就使报道有了吸引力。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七、深度证券报道的写作
证券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写作,与其他深度经济报道写作方法基本相同。而深度经济报道与一般深度报道的写法也没有太大的差异,其主要区别为:一是在调查方法上和资料、数据的收集方法上,深度经济报道更注重统计调查和经济数据库查询收集,而一般深度报道更注重实地调查和一般背景资料的收集查询;二是在写作中,深度经济报道需要更多地运用解读方法和平民化的报道取向,而一般深度报道则不需要刻意追求这种独特的手段和取向。这应当是我们的清醒认识。
与其他新闻相较,深度报道最重要的特点是应当体现出“深度”。如何才能体现出经济报道的深度呢?
第一,采访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基础
一篇深度报道是否有“深度”,首先体现在采访方面。记者要写好深度报道,首先应在采访上下足工夫。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其同样也是深度报道“深度”的构建基础。采访的第一要务是亲临事件第一现场和直接采访事件当事人,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但往往仅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够的。对要准备写作深度报道的记者而言,还需要亲临事件所涉及的其他现场,采访事件的其他知情人,采访有关该事件的其他单位,采访有关该事件的政府管理机构,了解有关新闻事实的背景。在深度报道写作中,我们通常还应当更进一步要求,记者不应当只停留在事件现场和其他相关方面的采访阶段,还应当利用各种现代查询技术和查询手段,广泛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如利用以前报道过的资料,到图书馆、资料库、档案室、互联网上去搜索、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等。总之,应当把能够利用的采访和搜索查询手段全部利用起来。重庆晨报的记者陈兵在《新闻发现关键一步——采访线的设置》一文中将其划分为核心圈采访、外围圈采访和背景圈采访。13其目的就是要指导记者从各个层面来获得材料,了解更多的信息。总之,通过采访,我们应当获得有关新闻事件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多种材料,掌握有关该事件的微观、中观、宏观各个层面新闻事实和有关背景。在深度报道中,记者手中掌握材料的多寡以及材料是否已经包括了应当包括的上述各个层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材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基础。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其采访总是非常深入,其材料总是异常丰富的。例如,成都某报日前发表了一篇司机缴罚款难的深度报道。该报道记者先获得了新闻热线的报料,采访了典型个案唐师傅,采访了因缴不上罚款一大群司机大闹银行的案例,同时记者又亲身到多家银行实地调查体验,采访多名排长队缴罚款的司机,采访“银托”,采访多名银行柜台工作人员,采访银行基层领导和分行领导,采访交管部门,查阅银行布点的历史总体情况、其间的变化和现实总体情况,每月交通罚款的历史总体情况、其间的变化和现实总体情况,其他城市面临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正是因为做了这样深厚而广泛的采访,才使记者掌握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该报道才能从多个层面反映出司机缴罚款在成都的确很难,不仅给司机带来了很多不便,使司机因延误缴罚款面临巨大的压力,交管部门和银行同时也面临着巨大压力,银行工作人员也有很多苦恼,目前交管部门和银行已提出了多套解决方案的立体情况。
第二,信息内容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建筑材料
一篇深度报道是否有“深度”,其次体现在新闻事实的信息内容方面。新闻是靠事实来说话的,没有充足、深厚、丰富的事实信息内容做材料,新闻是没有说服力的。深度报道的“深”,主要是事实信息内容的“深”。事实不仅应当包括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过程、发展、结果等这些基本信息内容,而且应当包括环境、条件、政策、法律、背景、原因、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内容。深度报道应包含海一样的信息内容,应成为极有深度的信息的海洋。从横的方向看,应当既有典型事实信息,又要有一般层面上的事实信息,还要有宏观总体层面上的事实信息。即微观、中观、宏观各个层面的新闻事实信息都能够得到反映。尤其是宏观总体层面上的事实信息更不可少。从纵的方向看,应当既有现在的新闻事实信息,又要有历史的和未来的事实信息,即与此新闻事实相关的其他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信息。使读者能够从纵向了解事实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能够体察感知到将来的趋势。从立体的方向看,还应当包括环境、条件、政策、法律、背景、原因、历史等多方面与此新闻事实发生各种关联的信息内容。深度报道在上述信息内容上的“深”和“厚”,是使深度报道表现出思想内容具有“深度”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上述信息内容上的“深”和“厚”,才能使记者能够把多种材料整合为有机的整体,关注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性”,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呈现给受众,而不仅仅是给观众呈现“本质的瞬间”;才能使记者能够注重事件与事件、背景与背景、事件与相关背景之间的联系,将新闻事件放到各个层次的背景中去表现它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才能使记者抓住新闻事件的历史,瞄准新闻事件的未来以说明新闻事件的现在,剖析现实与历史的因果关系,关注新闻事件现实的走向。例如,《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透视高尔夫之怪》,就具有上述新闻事实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厚度。该报道不仅有高尔夫球场个案信息,有高尔夫球场一般面上的信息,还有全局的信息——全国共有176座高尔夫球场,80%处于亏损状态;有历史信息——1984年,我国大陆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在广东中山三乡建成,有丰富的现实信息——恶性循环:高投入——高税收——高消费——高亏损,激化矛盾,圈占良田,还有未来的信息——将来应归口管理;另外还有政策、法律、管理、原因、开发商意图、政府行为等各种角度、各个层面的信息。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新闻事实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厚度,才使该深度报道令读者感觉很具有“深度”。
第三,思想认识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灵魂
深度报道的采访做得再扎实,信息内容再丰厚,没有记者独到的思想认识做灵魂,深度报道也“活”不起来。记者独到的思想认识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灵魂。一篇深度报道是否有“深度”,离开了记者的思想认识是绝对不行的。深度报道要体现出“深”,应选择别人从来没有注意到的角度进行报道,应提出具有较深认识程度的思想内涵。深度报道的思想认识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是陈旧的话题。深度报道不是一般的报道现象,而是深入到事物内部和各个侧面,全方位地去透视矛盾、分析矛盾,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涵,反映事件的深层意义。深度报道贵在“深”,贵在能揭示事物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把事情的本质点透。同时还在于能突破事物的本质深度和范围限制,把它引申到更广阔的空间,反映更深更多的内涵。深度报道与一般客观报道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内容的侧重点上。客观报道通常只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只解决让受众“知其然”的问题。深度报道则大多强调多层次、综合地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描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解决受众“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优秀的深度报道的“深度”往往体现为思想认识方面的层层深入:从表层拓展向深层;从事件拓展向认知;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深度报道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层层深入把读者带入理性世界,启发了读者的理智,使读者从理性层次上认识到新闻事实背后的深层意义。喻国明教授认为,深度报道“深”就深在以现实问题的解释分析为核心,为呈“点”状分布的有关新闻事实,编织出一个正确地确定其社会位置的经纬坐标系来;“深”就深在“新闻解读”的方式上,把新闻传播中的事实信息与理性信息贯通起来,用解读主体的理性探索、思想诉求,发掘出人们想象不到的信息;深度报道让大众传播的文本意义具有厚度、深度和力度,广大受众由此跨入理性世界,获得新闻题材的深层意义。这个看法是正确的。《透视高尔夫之怪》这篇报道就很有思想认识深度。它不仅细致具体地描述了高尔夫球场个案、全局、历史、现状的情况:高投入——高税收——高消费——高亏损,形成恶性循环,激化矛盾,圈占良田,即使这样,各地仍然在不断的新建;而且剖析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企业醉翁之意不在酒,为圈地,政府为政绩;同时揭示了病根——占地千亩不用国家批;并开出了解药——归口管理。这篇报道使读者对高尔夫怪象达到了很高的理性认识深度。
第四,表达方式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技术手段
我们知道,客观报道通常排斥记者的主观倾向,强调客观记录,忠实地再现事实的原貌,深度报道则大多强调多层次、综合地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及新闻事件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描述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深度报道中,通常不排斥记者的主观倾向。即不排斥记者的认识、判断、分析、解释、评述、预测、建议、对策等主观意见。因为深度报道兼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特点。在深度报道写作中,不仅要用大量充足、深厚、丰富的客观新闻事实来说话,而且更注重记者的判断、分析、解释、评述、预测等主观表达。甚至我们可以说,没有记者主观认识判断和主观分析、解释、评述、预测的深度报道不是一篇好的深度报道。表达方式正是构建深度报道的“深度”的技术手段。深度报道所体现的正是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事实与价值的深刻认识。在深度报道写作中,记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材料占有、现场感受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调动各种表达手段,提出自己的主观意见,把自己独到的思想认识充分的表现出来。
八、炒股纪实及其他
炒股纪实及其他证券新闻,是证券新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这类新闻写法相对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