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18500000016

第16章 耍手段拒南行

1912年2月11日,袁世凯打电报给孙中山等,通告清帝退位。电报全文如下:

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同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现在统一组织,至重且繁,世凯极愿南行,畅聆大教,共谋进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如林须加部署,而东北人心未尽一致,稍有动摇,牵涉全国,诸君皆洞鉴时局,必能谅此苦衷。至共和建设重要问题,诸公研究有素,成竹在胸,应如何协商统一组织之法,尚希迅即见教。袁世凯真。

这就是袁世凯表示态度的“真”电。根据南北协议,清帝退位后,袁必须表示态度拥护共和,孙中山才将总统的地位让出来。袁认为他所应办的事情现在都已办到,下一步就看南方如何改选临时总统,如何实现南北统一了。

根据临时政府组织法,民国政府设于南京,因此临时总统改选后,袁必须到南京来就职。但袁不愿离开他所控制的北京,单人匹马到南京就职。他又拿不出理由公开地提出来,于是在电报中用了许多威胁性的口吻,说什么“北方秩序尚未安定”啦,“北京军队需要有人统率”啦,“东北局势尚在动荡不定之中”啦,借以表示他不是不肯离开北京,而是为了顾全大局,暂时不能离开。

从2月13日起,袁即借口“政府机关不容一日中断”,将清内阁改组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全班人马不动,各部大臣一律改称各部首领,袁本人则以“本全权”的名义照会各国驻华公使,通告政权变更。同一时期,他又用这个政府的名义,对内发号施令。可是,南京明明有一个临时政府。清政府倒台后,政权统一于南京临时政府,怎么能说“政府机关中断”了呢?在南京临时政府之外另立一个北京临时政府,这就是制造“两个政权同时并存”,根本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两个临时政府,究竟哪一个是合法的呢?大家知道,南京临时政府是民主革命的产物,根据革命军各省代表会议用选举的方式产生的;而北京临时政府是根据清朝皇帝的委任产生的。一个推翻君主制度的共和政府,怎么能够根据被推翻了的君主的命令而产生呢?这岂不是荒天下之大唐吗?

事实上,袁是用两面手法来进行这笔政治交易的,对南方说的是这一套,对北方说的是那一套。2月13日,他又有密电致北方各省督抚,全文如下:

世凯卧病三年,无心问世,朝旨敦促,迭辞不获。自督师以洎入朝,抱定君宪宗旨。乃大势推移,内外向逼,东南区域既皆瓦解,西北各省时复响应。资政院及各咨议局并商学各界均主不以兵力平乱。又库储奇绌,借款为难,械不能购,兵不能增,以致汉口复而海军继变,汉阳克而南京旋失。江海之权亡,财赋之源竭。虽设法激励将士,取消山东独立,规复山西省垣,力保陕洛,收抚大同一带,勉为支撑,北方赖以粗安,而潮流激烈,到处灌输,民党散布京津,时谋举动,土匪又所在蜂起,分兵布置,防不胜防。重以六国调停,以尊重人道,息战和商为请。不得已始有代表讨论之行,继有公决国体之诏。磋商多日,迄无成议,迁延愈久,险象环生。外人以商务、赔款,时有责言,会匪、土匪焚掠淫杀,均以大局未定,难于剿办。近则库伦、伊犁、呼伦各处纷告独立,西藏变动屡见。内多糜烂之祸,外动干涉之机,民军时复分道北攻,齐豫则警报频来,徐颍又援师莫继。兵饷多方凑发,异常竭蹶,年内非有百万不克度岁,而军心动摇,政见变迁,若再相持,转瞬春融冰泮,民军北来,欲战不能,欲和不及,非但生灵涂炭,必至京师震惊,何以安宫廷而保陵庙,何以全皇族而活旗民!世凯遭此困难,祈死不得,求去不允,与惟德等私忱窃叹,辄至相向泣下。近者各国驻使、各埠商团、各处议会、各省军队、各省督抚纷纷来电,咸以人心趋向共和,断难逆遏,事机危迫,呼吸存亡,与其为城下盟,后患不堪设想,何若恩出自上,早日宣布共和,俾君上不失尊荣,国民乐为酬报;并责以不应以两宫及北方生命财产为孤注,侥幸一战,不虑万全。慈宫亲贵鉴观大势,默察舆论,迭次召集会议,均主万无可战之理。世凯等复屡荷慈谕,谆谆以保全宗庙陵寝及两宫安全相训勉,并谓万不可以激成种族之惨祸。闻命惴栗,惧不能副,心力既竭,计无复之,只得以国家为前提,以安上全下为目的,以多数舆论为从违。当奉慈旨,与民军先商优礼皇室暨待遇满、蒙、回、藏等条件。此实朝廷两害取轻、万不得已之苦衷。果能双方同意,和平解决,皇室既可安享尊荣,为前代所未有,而满、蒙、回、藏世爵,各旗俸饷,均可照旧,不致停废,以视决裂之后受祸不测者,其安危苦乐殆不可同日而语。磋商数四,朝廷比较利害,斟酌定议,遂有今日之局。诸公热心求治,伟略匡时,渴望和平,定征同意。惟于此中原委,或尚未知其详,用敢略述奉达,伏乞亮察。袁世凯、胡惟德、赵秉钧、绍英、唐景崇、王士珍、谭学衡、沈家本、熙彦、梁士诒、达寿同叩宥。

这个电报是打给北方顽固派和旧官僚的,跟前面打给南方的电报对比,语气判若两人。一个电报盛称“共和为世界最良的国体”,一个电报说他早就“抱定君主立宪宗旨”;一个电报用北方军事实力威胁南方,一个电报用南方的革命声势威胁北方。后面这个电报,他把停战议和的动机分别推给外国人、各省当局、议会、军队和商团,与他完全无关,又把承认退位的责任全部推给清朝太后,而他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接受的。这真是鬼话连篇,胡说八道,随心所欲,信手涂鸦。但是,其中也讲了几句真心话,例如他所反映的全国人民反对封建王朝的声势不可抵挡,以及北方军队没有力量撑持残局等等,倒都是有凭有据的。

根据这些情况,如果南方敢于坚持斗争,敢于夺取最后胜利,封建王朝和反动军阀是可以被彻底地打倒的。但是,当时领导革命的同盟会,由对袁的妥协进一步发展到对清室的妥协,同意了所谓优待清室的条例,仍许其保持帝号,以致形成了“国内之国”,留下了国内外反动派利用这个傀儡发动政变和制造两个中国的祸根。清帝退位后,同盟会上层领导认为革命大功已经告成,大家欢欣鼓舞。在接到袁世凯表示态度电报的当天,即2月13日,孙中山履行诺言向临时参议院提请辞职,并且荐袁自代。咨文中提出了袁世凯继任总统必须遵守的三个条件:(1)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已由各省代表会议决定,不得更改;(2)新总统必须亲到南京受任,本大总统始行解职;(3)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

关于第一条,曾经引起不少争论。黎元洪通电主张以武昌为首都,理由是武昌为全国首义之区,而且地处南北中心,建都最为适宜。立宪派则认为帝国主义各国在北京建有公使馆,又在《辛丑条约》中取得了在北京、天津至山海关沿铁路线通至海口的驻军权,如果迁都南京,恐怕他们不会答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维持旧都的好。同盟会也有人附和此议。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再将定都问题提付讨论,竟又变更前议,改定仍以北京为首都。孙中山一面咨请复议,一面多方解释,才十分勉强地维持了定都南京的原案。

关于第二条,政府既在南京,新总统当然要到南京来就职,不必另行讨论。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一条,临时约法正在开快车起草,留待下文补述。以上三个条件,第一、第二两条应当并为一条,实际上只有两条。孙中山之所以提出这两个条件,是因为他处在军阀、政客、官僚和革命妥协派的重重包围之中,不能不履行诺言让出总统,否则别人会骂他贪图权位,不顾大局。但他又察觉到袁世凯是个推行实力政治的个人野心家,想用调虎离山之计,叫他离开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北京,来到革命势力控制下的新都南京来,同时又把临时约法作为一道紧箍咒套在他头上,以制约其野心,使之不能不走上法制的轨道。显而易见,这两个条件是对袁而设的两道防线。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他所得的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还多一票。更奇怪的是,临时参议院在通告改选总统的电报中,把新当选的总统说成是“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把袁捧上了三十三重天,而把孙中山的第一届临时总统撇在一边。

孙中山曾于13日发出电报,请袁推荐一人主持北方事务,自己则到南京来就职;并且明白地告诉他,共和政府不能由倒台皇帝的委任而产生。孙中山的意思是:你要做总统就只能到南京来就职,你的那个非驴非马的北京临时政府是站不住脚的。隔了两天,袁有一电回答如下:

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各省都督鉴:清帝辞位,自应速谋统一以定危局,此时间不容发,实为唯一要图,民国存亡,胥关于是。顷接孙大总统电开,提出辞表,推荐鄙人,嘱速来宁,并举人自代,电知临时政府,畀以镇安北方全局各等因。世凯德薄能鲜,何敢肩此重任!南行之愿,真电业已声明,然暂时羁绊在此,实为北方危机隐伏,全国半数之生命财产,万难恝置,非因清帝委任也。孙大总统来电所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极为正确。现在北方各省军队暨全蒙代表皆以函电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惟总未遽组织者,特虑南北意见因此而生,统一愈难,实非国家之福。若专为个人职任计,舍北而南,则实有无穷窒碍。北方军民意见尚多分歧,隐患实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滋长;北京外交团向以凯离此为虑,屡经言及;奉江两省时有动摇;外蒙各盟迭来警告。内讧外患,递引互牵,若因凯一去,变端立见,殊非爱国救世之素志。若举人自代,实无措置各方面适宜之人。然长此不能统一,外人无可承认,险象环集,大局益危。反复思维,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退居。盖就民设之政府,民举之总统而谋统一,其事较便。今日之事,惟有由南京政府将北方各省及各军队妥筹接收以后,世凯立即退归田里,为共和之国民。当未接收以前,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总之,共和既定之后,当以爱国为前提,决不欲以大总统问题酿成南北分歧之局,致滋渔人分裂之祸。已请唐君绍仪代达此意,赴宁协商。特以区区之怀,电达聪听,惟亮察之为幸!袁世凯咸。

这时,总统业已到手,袁对孙中山用以制约他的第一个条件不能再装聋作哑而置之不理了。他首先用南北统一的大题目反将孙中山一军。理由是清帝虽然退位,但是,如果南北仍然保持对峙之局,则民主革命仍然没有完成,战争仍然不能避免,这是南方妥协派提心吊胆的一件事情。孙中山说,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这是天经地义之谈,无法加以反驳。于是他用“北方各省推戴”来赖掉清帝的委任,并且硬说没有进行什么组织。请问:北方军队和蒙古代表怎么能够选举全国总统,这种权力是谁赋予的,这难道不是古今中外的奇谈怪论吗?事实摆得非常清楚,根据清帝的委任而自称“临时政府首领”的是他,一面备文通告外交团,一面对内行使政府职权的也是他,怎么能够赖得掉而说“未遽组织”呢?接下去,他又用北方军人、外国人和倒台皇帝的联合势力威胁南方,拒绝南下就职。其意若曰:“你们骗我到南京去就赤手空拳的总统,我是不会上你们的当的。如果你们硬要这么干,我就撒手不干总统了,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接收北方军队,而军权仍在我手,你们其奈我何!”

袁在咸电中说他不想干了,而事实上就在2月15日这一天,他在北京老实不客气地改称“新举临时大总统”,而不再用清帝委任的“临时政府首领”或北方推举的“临时大总统”那些不合法的名义了。他暗中冷笑:“我的总统是你们选出来的,这该不能骂我是非法总统了吧!”幸而当时没有人跟他打笔墨官司,没有人进一步剥开他的画皮。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向他问道:“孙中山尚未解除总统的职务,新旧总统尚未举行交替手续,一个未就职的总统,怎么能够行使总统的职权,这难道不是南北两个临时政府同时并存的怪现象吗?”如此说来,袁的那个临时政府,当然仍是非法的。

袁世凯大耍无赖,使孙中山不由得不生起气来。他在南京坚决表示:“新总统一日不南下就职,则本大总统一日不能解职!”

南方妥协派害怕把问题闹僵,主张派人到北京说服袁南下就职。2月15日,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魏宸组、钮永建五人为专使,到北京迎接袁南下就职。

此时袁又转念一想,如果坚持不南下就职,孙中山不肯下台,则夜长梦多,可能形势的发展对他不利。于是他又换一套手法来应付这个问题。

2月25日南方五专使到达北京时,袁下令打开中华门迎接他们入城。这是迎接国宾的一种极其隆重的礼节,袁用这种礼节迎接五专使,大家认为,这是“南北一家”的好气象。

袁在接见五专使时,绝口不再提不肯南行的话,相反,他满面堆下诚恳之色,跟专使们商量南行的路线;他说他打算由京汉路南下先到武汉见黎副总统一面,然后换乘江轮到南京。大家认为,南京政府派了五个大员前往奉迎,他的面子十足,不好意思再推下去了。

同类推荐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本书是在台湾和台湾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焦点的时刻出版的一部有关蒋介石、宋美龄及其他台湾高层人物在内的传记作品。作者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记述了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及台湾“第一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介绍了其后辈目前各自的境遇;书中也记录了台湾高层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的内幕,介绍了蒋介石和蒋介石之后的台湾和台湾问题。本书自1999年8月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好评。根据各方要求,我们对书稿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增加,以使其更加完善。
  •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诺贝尔(最富有的实业科学家)》讲述了,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曾拥有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将其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热门推荐
  • 我在公费谈恋爱

    我在公费谈恋爱

    作为天道系统的一名实习员工,代柯必须通过完成一百件穿越任务才能转正。但是有谁能告诉她,她只不过是想要完成任务而已,这突如其来的恋爱是怎么回事?某人:“所以……谈恋爱吗?”代柯:我算是是在公费谈恋爱吗?
  • 浮生纪念馆

    浮生纪念馆

    您好啊,欢迎光临本店,本店提供封存记忆和剥离记忆等两种服务,不知您……又需要哪一种?…… 注意:本文不是甜文也不是虐文,偶尔会有点小甜,偶尔也会有点苦涩…… …… 陌路啊,你写的文怎么都这么伤感呢,这是我们温柔的评价…… 嘛,我也想知道,要不你们告诉我呗…… 就这样,喜欢别忘了评论加关注,双击666,呸,推荐票……
  • 我就是暗裔

    我就是暗裔

    自己编写的暗裔故事,海航故事,探险故事,班德尔城故事。
  • 爱情面前谁怕谁

    爱情面前谁怕谁

    该书讲述余小渔、罗美琪、安叶、佟童四个不同年龄女孩的经历,展开一幅幅都市女性百态图。故事以生活为基础,辐射职场,折射家庭。当四位女主角经历了不同的情感挣扎、婚里婚外后,终于感悟,任何附着在爱情上的额外条件都是一道道枷锁...
  • 星月奇侠传

    星月奇侠传

    星月是两柄绝世的宝剑,也是两个绝世而独立、憾动江湖的传奇!天狼郡主是武林中令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魔中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貌与心计堪称天下无双的女子,不但覆灭了搅得江湖二十多年动荡难安的乾坤教,还轻而易举地便瓦解了苦心谋划多年才决定起兵叛乱的安化王一军,平定了安化王之乱,名博天下的一剑知寒仅仅以自己的一柄寒月宝剑便在西北铸就了一道抵御外侮的钢铁屏障,是江湖多年以来侠义道的希望之所在,然而,爱上仇家之女,选择背婚而逃,在断送了自己拥有的一切之后,他最终的决定却是向自己深爱的人刺出了致命的一剑!江湖中最负盛名的少年英雄不但迷恋妖孽,且投身伺魔,诛杀义军首领,甚至闯入皇城刺杀皇帝,这,岂能称侠?
  • 梨花经雪风情上

    梨花经雪风情上

    有些人,遇见一次就够了一次,遇见一生就好了
  • 皇运当头

    皇运当头

    本诚心礼佛,以修来世,却意外回到了小时候。面对危难,力有不逮,毅然将这天赐的人生,交付恩人安排。有爹没娘的孩子,靠不了天,靠不了地,未知的一切,全靠自己去努力。PS:小尼姑重生多彩日子。*******************************求推荐!求收藏!
  • 九世一梦

    九世一梦

    耽美文,放心入坑。替你修复身躯!替你召回魂魄!替你蛮下禁法!替你踏遍山河!因一场意外,云知安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又遇到了人生的莫逆之交,两人联手探索万年前的真相,掀起早已被隐藏的秘密。轮回九世,生死相依,却道原是一场空。
  • 美丽英文:那些震撼世界的声音

    美丽英文:那些震撼世界的声音

    《美丽英文:那些震撼世界的声音》精选的演讲题材涉猎广泛,涵盖政治领袖、商界大亨、科技先锋、艺术大师和娱乐名人等,每篇均配以名人介绍;它们有的慷慨激昂,震彻心扉;有的幽默诙谐,意蕴深切;有的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 玄关铭

    玄关铭

    武道颠峰宝器,玄关铭,具通天之术,开辟异空间半位面之威能。少年林寂无意中获玄天传承,立武道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