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对艺术设计专业色彩的再认识和教学的思考
在色彩的训练和教学中,对基础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关系重大。以下就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谈谈我们对色彩的再认识和教学的思考。
(一)处理好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
设计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颜色组合、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较之写生色彩,更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对比,强调平面化表现,主观性较强;而写生色彩也考虑物象固有色因素、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物象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关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还相互联系。无论是写生色彩还是设计色彩,都各有特长又有局限性,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训练中,不能彼此分割,应相互渗透,或有必要设置两种色彩训练课程。这样,有可能使学生更能体会色彩,加深对色彩认识,为下一步色彩设计意识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帮助。对于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来说,色彩理论知识的讲授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绘画素质一般要弱些,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色彩表现,必须从色彩的理论知识入手,正如伊顿说的:“如果你能不知不觉地创作出色彩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找色彩知识。”[8](9)
(二)实施单一的色彩课训练
把作画各重要步骤作最彻底的基础训练,这就像学习游泳,可分别学水中呼吸、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的单一训练,最后综合训练一样,色彩教学也如此。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安排色彩课程,例如可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纯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构图训练可让学生进行版面编排,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表现色彩的对象,学会把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尝试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调子的体验,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纯度训练可以与明度训练同时进行,在降低色彩纯度的基础上,强调明度变化,区分由纯度差带来的色彩空间视觉感受;调子训练可让学生同时集中画几组不同色调的小色彩稿,“应该将色彩和谐的概念从主观态度的领域移入客观原则的领域。”因为“和谐包含着力量的平衡与对称。”[9](9)通过以上分题训练,不但更容易把握各种不同的色调协调关系,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悟性”思维与色彩联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色彩设计的表现的意识。
(三)注重色彩教学中设计意识及创意色彩的培养
创意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训练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与设计最为贴近的训练内容。创意色彩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受、理解、研究、创新,是绘画技艺和图形语言两方面的延伸,其创意思路成为很重要的激发手段,并服务于艺术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必须强调的是对“色彩”概念的再理解,让学生明确“对色彩的驾驭是对关系的把握和对自然力量的控制。另外,色彩可改变情绪,画家要善于利用色彩表现细微的差别。”[10](10)使学生搞清楚色彩是一个系统、关联、互动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从自然色彩的认知,发展到主观色彩的心理显现,进而抵达纯色彩的象征与生理感互动过程。色彩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写实性”的“客观地再现对象”的一种表现能力,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应该强调“主观意识的艺术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设计创作的独立性”。
(四)强化主观色彩的表现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色彩课程训练,已对自然的再现色彩有所了解,而对纯色彩的抽象化认识甚少的问题,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主观色彩的训练与研究。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所画的和谐的色彩结合,都代表着各自的主观意见。这就是主观色彩。”[11](11)主观色彩的表现一般情况是以快题为主,以想象的形式,只表现学生对色彩的抽象感觉。当然,色彩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理解、训练的过程,要对色彩表现的抽象语言有较透彻的认识,还得从具象形态出发,探讨物体在自然光下的色彩变化,从中发现物象色与光的规律。待学生在取得色彩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强化对主观色彩课题的研究。
三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路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为切入点来展开。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把视知经验加以发展、整理,把学生对于自然世界的视觉经验化为美的条件,使学生能用色彩特有的审美思维形式去体悟与之相对应的操作技法形式,激发学生把自己的意象以及感应,化为视觉的形与色,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
目前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大多采用美术学院传统的以写实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太过于依赖复制自然,使自然形态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发挥。事实上,作为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仅仅依靠传统的训练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它必须依托工科院校的学科背景,依据工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优势及特点,打破传统色彩教学的思维束缚,这样才能在色彩的教学中,构建起作为设计的色彩教学新模式,从而以创造性的画面显现学生设计思维的创造力。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式,来训练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意识。
(一)结构联想
当我们写生时,注意到一朵花或一棵树时,它与一座哥特式建筑结构有相似的视幻觉感。前者是体积不大的小道具,小对象,但是它的外表结构与色彩却不简单。通过对很小造型的分析,可以揭示万事万物的结构与色彩的共同特征,这表明了图像色彩对感觉产生了心理上的作用,因而它对设计创作带来了影响深远的创意作用。在创意色彩教学中探讨这种思路,扩大形象的多元内涵,使这种思维方式衍生为表现图形,就可以对色彩的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续与无续
从某种意义来说,物体的表面及结构肌理可以造成图像的幻觉,引起人们心理对色彩的感应作用,从而产生视觉联想,在图像上出现有续与无续的关系。贡布里希曾描述道,达·芬奇“只需将一块饱蘸颜料的海绵向墙上一抛,就留下一块色迹,从中能得到一帧漂亮的风景”。当然,这种方法用于激发我们对设计色彩的创意,同样有很大的作用。
(三)特性相联
这种方法是把两种事物(对象)中的某一特性或特点,按需要相联系,用重叠、组合、替换等手段造型。这种方法必须是,你的造型目的与两者之间,这一特征正好相结合,并且能巧妙地结合、联想。如在写生少女人物形象时,可以把人物的鼻子和头部与蜗牛的形象特点相联系,巧妙地结合相联,产生重叠造型。特性相联的思维训练形式,带有“异想天开”或“胡思乱想”的色彩意向,但正是这种思维方法,对于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色彩设计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作用。
(四)局部放大与组合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教师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意灵感,追求创意色彩效果,完全可以不考虑整体的作画原则,也不必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步骤去作画。让学生从局部开始表现对象,有时会取得特殊的效果。而采取局部放大与组合的手法,进行色彩写生,更会取得视觉的强大冲击力。另外,如结构与重构、无中生有、综合表现等训练方法,对学生今后进行专业色彩设计,也将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在整个色彩的教学中,教师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往教师的角色主要局限在“授业”、“解惑”的领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的主导地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教学关系中,学生对学习的主动需求,将处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有能力放弃来自“师者”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学习时的重要引导和支持。教师必须思考教学改革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色彩的教学要有针对性。
四 设计意识在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的作用
在印象主义确立的色彩语言元素中,最突出的是对自己艺术语言的改变,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莫奈抱着描绘光与色的明确目的,注重色彩语言特征而不是题材本身,他要使作品充满生命力,通过色彩表现生命的韵律。而后期的印象主义、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等对色彩的研究和探索,有别于古典大师们对传统的色彩以明暗手法造型的单一模式,他们在色彩表现中,带有更加明显的设计意识。他们主张对自然景物分解,而后重新组构,强调设计整合后的结构、色块和体面关系,将自然的景物转化为和谐的色彩,设计第二自然的色彩。从色彩的表现手法中看,画面简洁、明快,讲究构图。在画面构成的风格上,运用了许多设计的因素。简而言之,艺术家都在寻找自身色彩语言的形式,以提高综合处理色彩语言的能力。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我们应该借鉴印象主义等艺术家对于色彩研究的成果,从对色彩表现的认识上,通过对形和色的分解以及重新设计和整合,运用色彩来表现设计图形。如用色彩来表达由宗教、民俗、政治、经济等因素组成的符号图形等。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他的理性形式是符号,人就生活于其符号化活动的圈子里,其文化是符号形成的统一体”。色彩的表现意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体现。“形象符号特征论”的源头,是运用色彩意图传达某种明确的艺术语言,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性意义的元素,成为一种表意语。这正是艺术语言发展的重要依据。
艺术设计学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对视觉设计语言基本元素的理解来进行的。它是以感性、丰富的客观物象为出发点,以个人主观意念为表现目的,培养的重点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重在提高主观驾驭色彩的能力。如果在色彩教学中仅单方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描绘技能是不够的。作为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只有通过有目的色彩训练,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培养设计意识,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色彩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色彩的创造力。设计意识的培养是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色彩的再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广泛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有利于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设计意识的培养将伴随学生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色彩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一门综合的、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要求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色彩知识,而且还要充分地发挥运用色彩表现的设计意识。因而,在色彩的教学中,通过从色彩语言规律出发,以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设计意识思维,设计色彩教学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基础优势。
五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注重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等能力与其他心理、表现技能相结合的训练。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指引和行之有效的专业训练,才能真正在色彩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于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尤其要依据工科院校强势的工科背景,积极探索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的特色,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去表现设计思想的综合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12](12)
重在创新,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以实验室为依托,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是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重要主张。它是对理工科高校长期以来重“理”轻“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实验”的概念模糊,实验课程的理解肤浅,实验教学完全套用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难以把握实验课程教学的尺度及评价标准,学生也无法适应实验课程的教学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改革中,体现了一种共识,即必须“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具有目的性的教学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 2 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
一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概念的界定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概念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院校传统的“实验”概念,其“实验”的概念至少包括实操、实验、实习及实训四种形式。
实操,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了解设备操作的基础上,能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可视、可触的立体造型的实体制作出来的操作形式。
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已有的材料性能进行验证,对新型材料性能进行试验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