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以上中西水彩画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画家的水彩画艺术语言特征,主要表现在外在形式和材料方面, 但他们并没有失去各自本体的艺术语言表现。可见, 作为有志于水彩画创作的画家, 一定要学习和借鉴其他艺术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拓宽自身的艺术语言表现领域,以加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并借助水彩画这一表现形式来展示自己内在的心灵情感。
三 关于水彩画的表现技法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所说的独特构图、画面形式整体、构思、意境、形象刻画与风格等问题都会涉及到绘画技法表现。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离不开技法表现。这里所说的技法是指绘画的技术能力和方法,技法表现是艺术语言表现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技法的运用必须体现一定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英国著名美学家哈得罗奥斯本曾明确提出“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技法表现是有动机和目的的,然而它最普遍和最持久的作用,一直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 这告诉我们,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作为视觉语言,“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的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27](27)因为艺术语言表现是建立在艺术是人们为了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的理论基础上,其价值蕴涵着其特有的意义。毕加索说:“我注意到,绘画有自身的价值,不在于对事物的如是描写。……人们不能光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而必须首先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在我这里,一幅画是多次破坏的结果……每一次当艺术家毁弃一个美的发展时,他并不是真心的压抑它,而是把它改造、紧凑,使它更本质些。”[28](28)
不同历史时代, 就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不同的艺术创造表现方法,在水彩画的创作中,除了需要综合其他艺术语言表现能力和方法外,还需要水彩画保持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表现能力和技法。水彩画是强调“水”与“色”的运用的绘画形式,因其对水的性能的充分运用和尽情发挥,形成了其他画种所不易做到的水色韵味。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水彩画的独特的表现技法。
(一)淡彩法
淡彩画是水彩画最原始的方法。早期的淡彩画,是作为西方画家写生或创作前,打草稿练习之用的工具。其表现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作为画面构图、上色层次、图像造型、动作比例的记录。先用硬笔、铅笔、石墨作出轮廓的线描,再画上阴影而成素描关系之后,调上水彩辅助表现。淡淡的色彩加上底面线条的勾勒,画面呈现出一种明朗、轻快、概括、滋润的艺术效果。对淡彩画有深入研究,并留下许多优秀作品的画家,当数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他不仅是油画家、版画家,同时也是水彩画的先驱,他既可以用概括性的淡彩法,又可以用不透明水彩画法表现对象。其代表作品有《草地》等。另一位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波依斯也是运用淡彩法的高手。
(二)没骨法
沒骨法,是中国画中的一种运笔表现方法,有些类似渲染法与结合缝合法的表现。中国画的运笔技巧,在精神上与水彩画所讲究的笔触技术有相似之处。水彩画讲究笔触的运用,它以最简单的勾勒,以掺入水分之多少来控制色彩透明度以及浓淡干湿的变化,表现对象的形体及颜色层次,中国画沒骨法的原则亦在于此。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差异,在于用笔,中国画用笔中,强调“写”字,“写”即“骨法用笔”之意。沒骨法依据中国特有的毛笔工具而生,毛笔的结构及功用多样,且优越于水彩画笔,因而才导致沒骨法的多样性及巧妙应用,这点恰恰是西方水彩画无法企及的,这也造就了中国水彩画与西方水彩画的民族地域特色。
显然,水彩画的创作表现技法应借鉴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是以线为表现语言的绘画,其表现技法工整而细致,作画步骤是先勾后染,色彩绚丽,并富有装饰趣味。水彩画中的表现技法也是先勾出轮廓线,然后用水彩色进行塑造的,尽管同样地用水用色用线,然而水彩画中的线条与中国画线条是有所区别的。水彩画中的线条所注重的已不是轮廓的自身,而是在光线的意念中来进行线的表现。水彩画中的线条把明暗光影融入线中,把光影中原本比较宽的背光面有意进行压缩,变成线的形式,成为水彩画里线的依凭。
如何把中国画技法融入西方水彩画艺术中,以形成中国特色的水彩画,是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著名水彩画大师王肇民先生在这一点上作了探索。纵观其水彩画创作作品,既富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又有着西方油画色彩那种厚重的视觉冲击力,别具一格。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黄增炎的水彩画作品《同心协力》,以纪念碑式的构图、雕塑般的造型、油画般的色彩表现画面, 让人产生深刻的记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展铜奖作品《高原记忆》,画风粗犷、坚韧、有力,艺术表现力非常深厚,画面上青烟缭绕,牧笛悠悠,这种优美恬淡的绝色风景,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四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观念的变化与水彩画工具材料的更新和技法的多样化,水彩画将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面貌。尽管如此,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仍然没有拓展到它的极限,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去探讨。就绘画中的色彩而言,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从色彩从属于自然物象到色彩脱离客观对象,到色彩是完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研究,艺术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应纵观传统的绘画艺术语言表现,横览当今世界绘画色彩的新气象,通过借鉴其他画种色彩语言,不断丰富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让水彩画艺术的特殊表现力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发挥,创造出一种其他的绘画艺术所达不到的水彩画特定的艺术语言。
[1] (1)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30页。
[2] (2) 吴廷玉,胡凌著:《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2页。
[3] (3)宗白华著:《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03页。
[4] (4)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5]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6] (6) 张安治:《中国画发展史纲要》,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年,第8页。
[7] (7) 转引葛路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31—32页。
[8] (8) 万俊人:《全球化的另一面》,《读书》,2000年第1期,第6页。
[9] (9) 万俊人:《全球化的另一面》,《读书》,2000年第1期,第6页。
[10] (10) [德]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1823—18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24页。
[11] (11) 转引葛路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117—118页。
[12] (12) 转引葛路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118页。
[13] (13) 见《徐悲鸿致刘勃舒书,1947》,转引廖静文著:《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本)》山东画报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272页。
[14] (14) 宗白华著:《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15] (15) [德]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1823—18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37页。
[16] (16) [德]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1823—18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37页。
[17] (17) [法]罗丹口述,葛赛尔记,沈琪译,吴作人校:《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3页。
[18] (18) 见郭味蕖:《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手稿)》,转引刘曦林著:《郭味蕖传》,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59—60页。
[19] (19) [德]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1823—1832)》,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97页。
[20] (20) 散见于清代石涛著:《画谱》,上海美术出版社,1961年。
[21] (21) 散见于清代石涛著:《画谱》,上海美术出版社,1961年
[22] (22) 散见于清代石涛著:《画谱》,上海美术出版社,1961年。
[23] (23) 散见于清代石涛著:《画谱》,上海美术出版社,1961年。
[24] (24) 转引薛永年:《海派巨擘任伯年的生平与艺术—代序》,.载《任伯年(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7页。
[25] (25) 《柯罗——艺术家·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第80页。
[26] (26) 宗白华著:《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9页。
[27] (27)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页。
[28] (28) 瓦尔特:《欧洲现代画派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第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