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揉大椎清经络,小儿远离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遍及世界各地,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病情大多越重,甚至发生窒息危及生命。由于此病病程一般较长,可拖延3个月之久,故称“百日咳”,但孩子患病后就可终身免疫。
学会推拿,百日咳不难治
对于“百日咳”,具体的经络推拿基本手法为:补脾经、补肾经各30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200次。清肺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100次。排六腑200次。反复挤捏膻中穴处的肌肉,以局部发红为止。按揉孩子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孩了俯卧,家长用全掌横擦肩胛骨内侧缘,以透热为度。按揉大椎、肺俞、定喘穴各1分钟。
百日咳初期常有感冒症状,可用以上手法加推攒竹1分钟;揉太阳穴1分钟;拿风池1分钟;拿肩井1分钟。若是咳嗽期,可用基本手法加揉鱼际300次,运内八卦100次。若是恢复期,可用基本手法加按中脘5分钟,按揉足三坐穴1分钟,横擦背部1分钟。
百日咳伴其他病,各有应对良方
很多孩子在患百日咳的同时,也往往伴有感冒及脾肺气虚等病症,所以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手”。
1.百日咳且患有风热感冒的孩子,通常会出现高热、面赤、咽红等症状。治疗手法应在上文基本手法的基础上,加清肺经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曲池、合谷各1分钟。
2.百日咳且患有风寒感冒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发热、怕冷、头痛、无汗、全身酸痛等症状。治疗手法应在上文基本手法的基础上,加推三关穴300次;拿风池、合谷各1分钟;横擦胸部1分钟。
3.百日咳且患有脾肺气虚的孩子,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咳声无力、疲倦乏力、大便溏稀等症状。治疗手法应在上文基本手法的基础上,加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按揉脾俞、肺俞、胃俞穴各1分钟;按中脘穴3分钟;捏脊3遍。
预防百日咳,百白破三联疫苗不能少
要想预防孩子百日咳,各位父母应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带其到相关机构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DPT)。此疫苗连续三针,每针间隔30~56天,1.5岁加强,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同时,在百日咳流行的冬春季节,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保持孩子心情舒畅,注意营养和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点揉大椎推穴位,哮喘宝宝睡得香
有些孩子一出生就张着小嘴喘气,气急、咳嗽、还发出像吹笛子的声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先天性哮喘;有些孩子,虽然出生时无哮喘症状,但由于后天因素,开始时打几个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然后就开始呼吸不畅,即后天患哮喘。其实,小儿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加剧,故患儿常常睡不好,严重时还会出现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四肢发凉、颈部静脉怒张等,甚至危及生命。
哮喘有三类,妙方有三种
哮喘主要可分为虚喘、寒喘及热喘三种类型。其经络推拿的基本手法为:家长用掌根横擦孩子肩胛骨内侧部位,持续操作3分钟。用大拇指点揉大椎、肺俞各1分钟。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提拿双侧肩井穴10次。家长用双手指腹以任脉为中线,自天突穴起从上而下渐渐向两侧分推至整个胸部,持续2分钟,然后擦胸部1分钟。用中指点揉天突、膻中穴各1分钟。家长用掌心在孩子肚脐处摩动2分钟。最后分推腹阴阳50次,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患有虚喘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口唇发紫、咳痰无力、声低气短、舌淡,一活动就喘得厉害。对此,可用上文基本手法加补脾经200次;补肾经200次;按揉关元、三阴交穴各1分钟;揉脾俞、肾俞各2分钟。
患有寒喘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喉中有哮鸣声,面色苍白、怕寒无汗、咳痰稀白,喜欢喝热饮,小便颜色清。对此,可用上文基本手法加推三关穴300次;点揉合谷、风池穴各1分钟;分推肩胛骨100次。
患有热喘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喉中有呜呜如吼的声音,发热面红、舌红、苔薄黄、咳痰黄稠,喜欢喝冷饮,小便黄,便秘等。对此,可用基本手法加清大肠100次;推六腑200次;点揉丰隆穴2分钟。
早发现早治疗,事半功倍
由于哮喘患儿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治疗作用越大;反之,治疗起来就越费力。所以,父母平时就要多留意孩子,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父母平时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注意营养,加强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孩子被其他患儿传染。
推拿颈椎,让爱学习的孩子摆脱头痛、视疲劳
很多青少年由于课业负担繁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写字,有些孩子刻苦到挑灯夜战,再加上电脑对孩子生活世界的充溢,使孩子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不适,随之而来还有头痛、头晕。这些病症,即使去了医院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吃止痛药也只能应一时之需,而且时间久了还会有很多副作用,不仅令孩子们痛苦,也令很多家长烦恼。
用眼过度,头痛、头晕必上身
就所有孩子而言,眼睛用久了自然会疲劳,于是眼睛周围、眼睛内部、枕部、太阳穴等和眼睛有密切关系的部位一阵阵地跳痛,头痛、头晕自然就找上门来。对此,家长可通过对孩子进行颈椎推拿进行治疗。
应急止痛方案
如果只是暂时止痛,可以通过推拿孩子的第2颈椎二侧(所谓二侧,指距离棘突约1~3厘米部位)进行解决。具体操作是:家长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拇指放在孩子的第2颈椎和枕骨之间,即从二侧到三侧(所谓三侧,指距离棘突约3~6厘米部位)之间僵硬的部位。让孩子的头部稍稍后仰,把孩子身体稍微向前上方推,拇指轻轻按压其颈部。由于这种头痛多为一边的眼睛疲劳引起,所以推拿时应重点推拿疲劳的一边,对于剧烈头痛是个不错的暂时止痛方法。
除根止痛方案
若想从根本上祛除孩子由眼部疲劳引起的头痛或头晕,家长可通过推拿孩子第2颈椎三侧进行解决。具体操作是:家长把大拇指轻轻放在孩子的第2颈椎三侧僵硬部位,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孩子的头稍稍后仰,并且把孩子的身体稍微向前上方推。在伴随有肩部酸痛的情况下,家长应轻轻按孩子第1胸椎、第2胸椎、第3胸椎的三侧僵硬的部位,这样会使孩子舒服一些。这些部位都在孩子肩胛骨的内侧,第2颈椎及第1胸椎、第2胸椎、第3胸椎是和眼睛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部位。
捏捏脊背百病消,孩子脾胃健康一劳永逸
任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厌食、便秘、腹泻等脾胃肠道疾患,但如果每次出现一些小毛病就带孩子去医院打针吃药,不仅折腾大人,对孩子来说也很痛苦。那么,各位爸爸妈妈不妨学习一下小儿推拿中的捏脊疗法,这样平时在家里就可以亲手为孩子治病了,也不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操作简单易行。
捏脊就等于“捏积”
所谓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疗法的常见方法之一,古时因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等脾胃疾病而被称为“捏积”。此法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通过刺激孩子身体上的某些经脉和腧穴等,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及调整脏腑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科疾病,如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营养不良等的治疗。
治疗厌食、便秘、腹泻、肺炎,脊背各有药方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及背部俞穴等。具体操作为:在孩子脊柱处,即背脊正中线,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连续地挟起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整个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捏拿完毕再揉按肾俞穴。
对于厌食的患儿,捏脊时重提大肠俞、胃俞、脾俞,捏脊后按揉基本操作中的各穴及中脘、天枢穴及足三里。
对于便秘的患儿,捏脊时重提大肠俞、胃俞、肝俞,捏脊后按揉气海、关元、足三里。
对于腹泻的患儿,捏脊时重提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捏脊后按揉中脘、上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此外,此法对小儿肺炎等呼吸系统病症同样有效,可在捏脊时重提肾俞、肺俞、风门,捏脊后按揉中府、膻中。
家庭捏脊,六大注意事项
在给孩子进行捏脊的过程中,有些注意事项家长不可忽视:
1.不宜在孩子饱餐或饭后立即使用本疗法,应让孩子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孩子脊柱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疖肿、皮肤病患儿忌用本疗法。
3.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避免孩子受凉。
4.孩子发高烧或有出血倾向时慎用本疗法。
5.由于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故对婴幼儿可选用“捏五提一”法或单捏不提法,避免提捏太重。
6.对于头部和面部患有目红赤、面红烦急、鼻腔红赤、痒涩羞明、牙龈溃烂、牙齿松动、面黄肌瘦、唇红烦渴、惊悸咬牙等明显症状的患儿,可捏风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