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700000017

第17章 我理想中的僧教育(1)

我出家两三年后,就进入佛学院,此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佛学院。从求学到教学,到现在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也许是因为生活在佛学院的关系,平时总会思考一些佛教教育的问题,似乎蛮有心得的。可是这次要写这篇文章,左思右想总是不得要领。原因在哪里?是不是现有的佛教教育模式有着太多的问题,才使得我不知从何下手呢?

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素质教育,看来社会上也不满意现有的教育模式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佛教有着非常优秀的教育制度。社会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实佛教早就提倡了,确切地说:佛教就是一种素质教育。佛教教育的目的,是要我们凡人断烦恼、开智慧,成佛做祖。把凡夫改造成圣贤,这是何等的素质教育!

遗憾的是,清末民初以来,佛教教育也和中国的传统教育一样,接受了西方学院式的教育,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生存技能为目的,背离了东方传统以做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许多佛教院校也和社会上的大学一样,成为纯粹传授知识的场所。许多青年僧人通过佛学院的几年学习,往往信仰淡化、道心退堕,甚至还俗回到社会;而许多佛学院毕业的学僧,在教界也往往口碑不佳,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能说不能行”啊,“高不成低不就”啊。

佛学院承担着续佛慧命的责任,我们要培养的是宗教家,其行为足以为人天楷模。假如品行太差,就连社会一般人的素养都比不上,何以化导社会呢?所以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是要倡导素质教育。未来的佛教教育应该以提升人的素质为重点。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有品学兼优的老师引导

佛教的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而是在传授做人的方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做为一个佛学院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具有某个学科的知识、足以引导学生去从事某个学科的研究就了事,同时在做人方面也应该是个成功者。当然这里的成功,主要是从品行、修养上来说的。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新的知识在不断地涌现,但这些知识大多与做人无关。而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一样,都重视做人,也可以说都是做人的学问。不久前我在苏州就举办过几天的讲座,谈学佛与做人。沿着这样一个主题,我思考了一下,发现整个佛教所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

好的老师应具有良好的品行,是生活的艺术家,物质追求淡泊,高度关怀现实社会人生,内心宁静,行为洒脱,一言一行都足以为人典范。做人的教育,是建立在老师品行的基础上的,缺乏良好的师资,想要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那是很难的。

在做人的教育中,老师的人格魅力或感召力,是培养造就品学兼优人才的重要因素。一个缺乏德行的老师,在讲台上宣扬道德的意义,本身就具有讽刺的意味。其言教能否影响学生,可想而知也。相反,品行高尚的老师,其人格就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一言一行,都会产生无形的教化作用。一位有德的高僧,有时只要往那个地方一坐,也能让一个十恶不赦之徒生起善心。

二、生活在大自然的环境里

古德说:“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郁郁黄花尽是般若。”老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古代许多禅者隐士都喜欢生活在水边林下。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智者们,也都喜欢把他们的学生带到大自然去教学,从而培养出许多贤哲之士。而我们的佛陀也是坐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不是在现代化的教室里。

现代的教育大多局限在教室、实验室里,虽然培养出许多各个专业的人才,但身心健全的很少很少。他们只会做学问,只会赚钱,但不会做人,不会生活。对人生的认识惊人的无知。你看日本奥姆真理教的信徒,都是些高级知识分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育的失败之处。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儿子。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觉得很紧张,一旦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就觉得放松、自在。诸位知道,科学的灵感和修行上的顿悟,从哪里来的?从放松中来。幽默是智慧的火花,幽默也是在人最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出现。人处于竞争强烈的社会,名利得失之心会日益增强,而大自然能使人的名利之心淡泊下来。今天的社会,红尘滚滚,人心躁动不安,回归大自然能使人宁静。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在大自然中,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听到鸟的语言、闻到花的芳香。可以独自在林中漫步,坐在岩石上沉思,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跑到溪边戏水。适当的种些农作物、水果,老师要经常带着学生劳动,或游山玩水,在自由轻松的自然环境中,思考、讨论宇宙人生的问题。

三、生活条件要简朴

东西方宗教都有关于禁欲的思想,宋明理学也有“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禁欲、灭欲虽然不现实,但也说明人类意识到了欲望的过患。佛经称我们这个世界是欲界,人类都生活在强烈的欲望中,由占有而攀比,由攀比而竞争,在欲望的鼓动下,整个社会都疯狂了。人们只知一味地去追求物欲,并在追求物欲中迷失了自己。

在这里我想起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同时我也想起了佛陀告诫弟子们“少欲知足”的修身之道。欲乐与法乐往往不能并存,两者之间你崇尚什么?你希望学生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在教育期间就应该开始培养。

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意识到了没有,今天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不知要早熟了多少倍。你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接触,他说的话会让你大吃一惊。他关心的东西,他的世故和成年人简直没什么两样。在丰子恺漫画中描写的小孩,在这世界上越来越不容易找到了。这当然是社会环境造成的,社会太复杂了,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人自然也变得复杂了。

我们希望我们所培养的人,永远保有儿童的纯真,这就需要来创造一种简朴的生活环境。在物质生活上简单,在人际关系上真诚、和谐,他们不必为和人相处而烦扰,不会在衣食住上挑剔,这样才能把整个身心放在对佛法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上,这样才会拥有一颗纯洁而又宁静的心灵。

四、有适当的空闲时间自由思考

经商忙,从政忙,读书更忙。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中学生高考前的复习,大学年轻教师为职称的奋斗,老教授为带动某个领域的研究而努力。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今天社会的知识,比起两千年前又不知增长了百千万倍了。我感觉知识就像太平洋的波涛,人类早就被自己制造出来的知识给淹没了。

任何一个学科,从产生到流传就出现了许多相关著作,后人对这些原著的研究,又出现许多成果,每年每月都会在杂志上出现很多很多的论文。佛教的理论自从被西方学者纳入学术研究范围后,也成了一种纯学术。在日本,佛教和物理学、文学一样,是被当作专门的学科去研究。

佛教成了佛教学,佛法几乎就死掉了。把佛学当做学术来研究之后,佛学就成了一种专门供人研究的学问。许多研究佛学的人便忘记了佛陀创立佛教的最初意义——佛教是为改善现实人生服务的。许多学者的研究很少会考虑到佛教契理契机的问题。为了研究一个领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看资料上,整个身心都陷入错综复杂的资料堆中,终日案牍劳形,身心疲惫不堪。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佛方式,但那是和做人没有关系的方式。

真正的学问,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悟,要用心去体会;不为应付什么,心中不能有任何成见,观念中不能有任何框框套套;是自由的、自发的。因此对一个领域的学习,除了掌握一些该学科必要的知识,读几本经典性的原著之外,应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对该学科的重要问题作自由的思考。

我觉得治学应该像做人一样,要简明。知识使人复杂,智慧使人单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像个图书馆一样,给人感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张开嘴巴就不断冒出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要有智慧,能过滤吸收,像胃肠一样,只吸收那些对自己生命真正有用的东西,每天把多余的通通都排泄掉,丝毫不要留在体内,造成生命的负担。

五、基于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怀

任何一种学问都有他自身关心的对象、解决的问题。研究佛教,首先应该知道佛教关心什么。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误区,诸如神秘化、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学术化等,使得佛教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民国年间,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虽然带有针对性,却不是他老人家开创的,因为佛法本来就是属于人生的。佛教以人为本,佛陀基于对人生的困惑发心出家、修道,由人而成佛。说法四十九年也基本上着眼解决现实人生的痛苦。因此佛教本来就是属于人生的。以佛法的智慧,解决社会人生的问题,关心现实人生,这才是佛教的本位。

今天的世界,可能比以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问题都要多得多。如何以佛法的智慧解决现实社会人生的问题,正是当今佛教徒应该思考的,也是佛教在新世纪应该发挥的作用。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人类对宇宙人生的困惑、人类心理健康、社会人际关系、环保、毒品泛滥、道德重建、世界和平等问题,根据以往的思考,我觉得佛教都有极好的解决方式。

佛教从创立以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为解决各个时期的社会问题,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今天港台地区的佛教,在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关怀上,已经以其独特的方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如举办各种讲座,传播佛法,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创立慈善基金会,救济贫困。针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正确的认识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是今天佛教徒的使命和任务。

佛教教育,不应停留在纯哲理的思考或纯学术的研究,应该结合现实社会人生,从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出发,去学习、思考和研究。从对自身生命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推己及人,关怀社会大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养成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六、从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养成高尚人格

讲到人格,似乎让人觉得陌生。这一概念是不是过时了呢?现代人崇尚的是事业上的成就,比如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情人有几个、去过哪些国家等等,似乎只有这样才风光,在社会上才受人尊敬。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也都在倡导:人,应该有高尚的人格。

一个人人格的养成是无始以来的积累。通常人们是随着自己的习性在生活,因而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格。比如不健康的人格是不好的生活环境、自身的错误观念、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缘造成的。佛法讲因缘,人格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的,是因缘和合的,是长期养成的。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因缘,就能养成什么样的人格。

教育如果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那么局限在教室里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是为做人服务,局限在教室里显然是行不通的。知识可以从教室里学习,但人格必须通过如法的生活来训练。如法的生活,是一种通往真理的生活;如法的生活,是一种让生命安祥、自在的生活;如法的生活,是养成人格完善的生活。如法的生活,是绝对健康的生活。

可是平常的人们,有着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缺陷,整个社会充满着贪嗔痴,每个人几乎都是一堆烦恼的组合。以孔子的修养,都要活到七十岁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何况凡人呢!佛经上说:修道如一人与一万人战。可见一个人想要克服自身的烦恼,是何等艰难的事啊!

教育培养人才,应该创造一种如法的生活环境。除了上面说到自然的环境、简朴的生活以及下面将要说到的树立人生的正见等以外,戒律的生活,是为人类获得完善人格、趋向解脱自在而设立的一种最佳的生活方式。依戒律建立起来的僧团生活,法律平等、财富均衡、思想统一。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快乐之源

    快乐之源

    全书从世界的现状、佛教的理论、信仰的力量以及如何修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阐释了佛法具有的诸多功能以及佛教在心灵励志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追述了佛教的历史,介绍了佛教的门派,详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教理,并从佛教徒的角度谈及了自己对于当今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部兼具知识性与可读性的佛学读物。
热门推荐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
  • 怕是锦鲤精吧

    怕是锦鲤精吧

    一朝穿书成为恶毒女配,姜南为了不让自己太早领盒饭,努力让自己减少存在感。美男、绝世武功、倾城容貌都是浮云,只有美食才是生命的真谛。谁知?姜南被迫接受了bug般的武学天赋、随后开启了异次元的美食天赋。作为原文作者的姜南大大咆哮了,这剧情走向超过预期了喂,这已经是实时真人秀了!
  • 无敌师尊奶爸

    无敌师尊奶爸

    七年前,秦平被青阳老道带上山,要求他教出一百个神级徒弟才能出山。七年后,秦平归来,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可爱到爆的女儿,不仅如此,那些反派背后的大佬似乎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 某明星揭面

    某明星揭面

    穿越到低维世界,张余本想找到那个女孩儿守护一份平淡,奈何,现实不允许啊!于是。他自导自演了《霸王别姬》、《让子弹飞》、《钢铁侠》、《复联》……他唱作了《吻别》、《东风破》、》《贝加尔湖畔》、《平凡之路》……他制作了《歌手》、《极挑》、《跑男》、《王牌》、《吐槽》……他还……若问浮华?我是顶点!
  • 病榻王爷有毒王妃

    病榻王爷有毒王妃

    自己本是一个来自21世纪的普通女孩,却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她没有一般穿越女有本事,也没有她们聪明,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孩偏偏重生在了一个受尽欺凌的女孩身上,她爹不疼,又没娘爱,哥哥姐姐还时时刻刻的想要自己的性命,一次偶然机会她被毒谷谷主所救,他虽有妖艳俊美的容貌可心却是冰冷狠厉,因为早就发现她体质特殊,他助她修炼,就是为了利用她的体质炼制毒药,直到她成为了人人敬而远之的毒美人的时候,却遇到了谪仙似又常年病榻的腹黑王爷。。。。。。。
  • 魂都在我心

    魂都在我心

    成为穿梭者接受任务,在各个世界中完成历世选择,熬炼灵魂,铸就熬魂简。
  • 当冷魅公主遇上爱情

    当冷魅公主遇上爱情

    【文已弃,勿看】暂无……待思路整理好之后再写吧。相信晴天是读者们点进来就是了!
  • 大佬的腹黑小宝贝

    大佬的腹黑小宝贝

    女主的复仇之路漫漫,男主不离不弃帮助女主(甜文)女主有两副面孔,一是在外边,而是在里边。人狠话不多的代表。女主有很多兄弟,都甘愿为她出生入死…
  • 重生之嫡女倾天下

    重生之嫡女倾天下

    一次任务中被伙伴背叛,杀死。一把斩月,将她带入一个陌生的世界,灵魂附在了相府嫡女身上,说她是嫡女,可是又不像,“这破烂的小屋是相府的猪圈吗?”母亲早逝,父亲不爱,后母姐妹齐迫害。“有什么招数尽管使出来吧,怕诡计怕陷害就不是我萧芷芸了。”重生之后的她,铅华褪尽,光芒四射……让退了她婚约的太子后悔不以,让冷面杀神动心不以,非她不娶。“芸儿,让我伴你一生可好?”“一生一世一双人你能给我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