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0100000019

第19章 《孟子》的哲学思想(5)

孟子说,一个人要干件事情,是有一种力量在驱使他;就是不干,也是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他。干与不干,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我不能和鲁侯遇合,是由于天命。臧家的那个小子,他怎么能使我不和鲁侯相遇合呢?孟子的说法,就是承认天命对人事的主宰。他还在《离娄上》中说: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第七章)

孟子认为,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时候,道德低下的人为道德高的人所役使,才能低下的为才能高的所役使;政治黑暗的时候,力量小的为力量大的所役使,势力弱的为势力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上天决定的。顺从天意的就能生存,违背天意的就会灭亡。

孟子还有君权天授的思想。如《万章上》有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第五章)

孟子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天子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能由天子授给人,而应由上天根据百姓的意愿来授给人。舜能够继承尧的天子之位,是由于舜深得民心。天从民意,因此上天把天下授给舜。他还在《万章上》中指出: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推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推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第六章)

孟子认为,禹的儿子启得到天下,不是禹传给他的,而是他得到人民的拥护,是天授给他的。而尧、舜的儿子不贤,益的为相时间短,所以他们没有得到天下,但为相时间的长短,儿子贤与不贤,都是由天意决定的。

孟子还提出了“正命”之说。如他在《尽心上》中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第二章)

他认为,无一不是命运,但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这里的“正命”是指宇宙的永恒法则。这些法则即是对封建仁义礼智的抽象,又称天道。人能自觉认识天命,遵守道德规范就算是知道“正命”。

孟子认为,有作为有成就的人物,总是在艰难曲折的奋斗过程中成长的,受得起考验才能担当“大任”。他在《告子下》中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第十五章)

舜从田野之中兴起的,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提举出来的,胶鬲从鱼盐的工作中被提举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的手里被释放而提举出来的,孙叔敖从海边被提举出来的,百里奚从买卖场所被提举出来的。所以上天要把重大使命加给某个人,一定要先折磨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困乏他的身子,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愿,以此来震动他的心灵,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在平时所不能具有的才干。

孟子还教人要努力修养仁义忠信等上天赋予的爵位。他在《告子上》中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第十六章)

孟子认为,有上天赋予的爵位,有人赋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倦地好善,这就是上天赋予的爵位;公卿大夫,这就是人赋予的爵位。古时候的人修养上天赋予的爵位,而人赋予的爵位就随之而来了。现在的人修养上天赋予的爵位,以此来索取人赋予的爵位,已经得到了人赋予的爵位,就放弃天赋予的爵位,这就太糊涂了,最终也一定要丧失人赋予的爵位。在这里,孟子强调天爵比人爵更尊贵,不要得人爵而弃天爵。

孟子还指出,能否称王于天下,除了实行仁政以外,还得看天意如何。他在《梁惠王下》中说: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第十四章)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君实行仁政,即使他本人没有称王于天下,他的后世子孙一定有称王于天下的。有德之君创立功业,传之子孙,正是为了后代子孙可以继承。至于能否成功,那就要看天意如何了。在孟子看来,人做事应尽自己的力量,至于是否成功,那还是由天来决定的,人是作不得主的。他还在《公孙丑下》中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第十三章)

孟子认为,王者的兴起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每五百年一定有一位推行王道的圣王出现,也一定会产生辅佐圣王的贤人。就如尧、舜、禹、汤、文、武等圣王,皋陶、稷、契、伊尹、太公望等著名贤人,都是“天命”所决定的。

第五节关于处世论

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一位大师,他严于律己,最重气节,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他的处世哲学也是以“性善论”作为根据的。主要表现在“出处去就”和“辞让取与”两个方面。先谈谈“出处去就”。

孟子在《离娄下》中曾谈论了贤者在盛世和乱世中应该持有的处世态度。他说: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第二十九章)

禹、稷处于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于天下大乱的时代,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碗饭,一瓢水,别人都受不了那种苦生活,他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对此事评论说: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同上)

孟子认为,禹、稷和颜回处世的态度虽有所不同,但道理却一样。禹、稷处在太平盛世,政治理想得到实现,所以他们才能够那样积极地为百姓办事。假如禹、稷和颜子互换地位,颜子也会三过家门不进去,禹、稷也会自得其乐,这就是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中所说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管处于盛世或乱世,圣贤所持的态度都是积极的。

孟子还指出,君子急于做官,但应该坚持走正道去做官。他曾在《滕文公下》中回答了周霄的问话: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第三章)

孟子用父母为儿子找妻室、为女儿找婆家这样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比喻,说明君子急于做官而又不轻易去做官,做官必须走正道的道理。君子是不肯同流合污的,就如《尽心下》载: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第十八章)

《论语·卫灵公》载有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在从陈国到蔡国去的途中,因故受到包围,断粮七天。孔子受困,并不是孔子本人有什么过失引起的。而是因为陈、蔡两国的君臣不贤,孔子不愿与他们结交的缘故。

孟子评论事情都是以“道”为准则的。《滕文公下》就有一段他与彭更的对话: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第四章)

彭更问孟子说,您的后面跟随的车子几十辆,跟随的人员几百名,从这个诸侯国吃到那个诸侯国,不也太过分了吗?孟子回答说,如果不合理,就一碗饭也不可以接受;如果合理,舜接受了尧的天下,都不以为过分,你以为过分了吗?他认为,推行仁义之道的士人对社会做出的功绩最大,所以士人受到优厚的待遇并不算过分。在评论人物上,孟子也是以道为标准的。如《公孙丑上》载: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第一章)

曾西尊崇子路,因为子路是孔子的门徒,主张行仁政。曾西羞与管仲相比,因为管仲实行霸道,不行仁政,虽然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曾西也认为那样的功绩十分卑微。孟子认为公孙丑把他和管仲相比是不应该的,因为孟子主张实行王道,反对行霸道。

孟子认为,君主想见贤人但不可用召唤的形式,而应合乎礼节。他在《万章上》中说: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第七章)

孟子认为,召唤老百姓要用全幅红绸做的曲柄旗,召唤士用有铃铛的旗,如唤大夫才用有羽毛的旗。用召唤士人的旗帜去召唤老百姓,老百姓难道敢去吗?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去召唤贤人呢?这是不合乎礼的,贤人当然不能应召去觐见。孟子还打一个比方说,君主想见贤人却不遵循正当的礼节,就如同是想请他进来却把门关闭一样,当然不可能见到贤人。

因此,孟子主张严格按礼法办事,决不屈从权贵。他在《滕文公下》中说: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且子过矣;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也。(第一章)

孟子反对从利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果只考虑利,那么作小的让步以获取较大利益的事可以做,作大的让步以获取较小的利益的事也是可以做的。孟子还认为,本身邪恶不正的人,是不可能使别人正直的。他知道,假如自己不遵循礼法办事,那是不可能使别人按礼法办事的。这表现了孟子严格依礼法行事,决不屈从权贵的精神。

孟子还谈及能成大事业的君主应当尊贤敬士,有德有才的贤臣应当守道自重。如《公孙丑下》中载: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第二章)

这一段文字是写齐王想见孟子,但又不愿降低身份先去看望孟子,所以托病召孟子来朝见自己。孟子听了使者的话而知道齐王摆架子,所以托病不去朝见齐王。第二天孟子却去东郭氏家里吊丧,故意让人们知道他昨天是托病不上朝的。他这种做法受到了公孙丑、孟仲子、景丑等人的责备。孟子引用曾子的话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同上)

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不能依靠财富和爵位去轻视行仁守义的贤臣。而行仁守义的贤臣也不要在拥有财富和爵位的君主面前轻贱自己,应该守道自重。孟子还说: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同上)

孟子分析了商汤和齐桓公之所以大有作为,能够称王称霸于天下,就是因为能够虚心向大臣学习。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尤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于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显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丛书应势而生。
  • 秦腔名家

    秦腔名家

    陕西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我极赞同王绍猷先生的论点。他在《秦腔记闻》里对秦腔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他说:“考诸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上可为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
  •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思想课堂-自然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解释+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热门推荐
  • 九幽大陆之天帝觉醒

    九幽大陆之天帝觉醒

    他们说苏家小少爷长的那叫一个绝啊!他们说苏家小少爷和他姆父一样是整个彼岸绝无仅有的彼岸体幽冥身!他们说今天苏家小少爷要走了,彼岸岸头的都是来送行的这一别不知何时归来他们说苏家小少爷过得很好,还当了姆父,今天准备回来了他们说苏家小少爷和他的情郎在整个九幽闯下一片天地他们说苏家小少爷最后成了九幽天后!!!
  • 我能召唤历史猛将

    我能召唤历史猛将

    当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危机的时候,主角张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去保护自己最爱的人,去捍卫自己的领地,一切的原因都在张扬获得了神奇的系统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古系江湖游

    古系江湖游

    很喜欢古龙先生笔下的江湖,看很多同人。自己心痒,决定写一个自己笔下的古系江湖。
  • 尘封的谎言

    尘封的谎言

    上官兮木由于自己能从内心感情来演奏的独特的钢琴风格被誉“创世神”。但由于8岁那年父亲的车祸之后,便感受不到内心的情感。演奏风格也像是机械一般没有感情,在遇见小提琴手宫崎熏之后,生活发生了改变……
  • 时间精品店

    时间精品店

    你想回到过去吗?你想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你见过未来吗?你当然没有,这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似真似假的故事……
  • 恭贺殿下喜提太子妃

    恭贺殿下喜提太子妃

    陈梦玲本是一名大学高材生,谁知同学聚会结束回家的路上,竟发生车祸昏迷不醒,再睁开眼时,她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面对这个架空的世界,一边是苦追她十年的青梅竹马,一边是高冷的太子,她会怎么应对呢,欢迎观看《穿越之吾家有女不愁嫁》
  • 白日梦之王者归来

    白日梦之王者归来

    事情的开端是一个模糊的梦,然后就再也没有醒过,谁也不知道这个梦有多长,现实就是梦境,梦境也是现实,彼此交织在一起。也许有一天我突然惊醒,不知道还会不会像现在一样会心一笑。不论怎样,我还是那个爱做梦的青年,百变人生,元来如此。(注:正确的写法是原来如此,但是我坚持元来如此,因为对我来说这才是正确的写法,也只有我可以这样写,知道原因后你的嘴角会上扬)
  • 浅浅一笑很倾辰辰

    浅浅一笑很倾辰辰

    为了完成一个亡灵的心愿,他来到人类世界,而突然的消失,她闯入另一个世界,只为了对他说一句“谢谢你”。
  • 白夜双城

    白夜双城

    白城大街的十字路口有两座地标建筑,东街是一间二层高的红绳馆,馆名曰一线牵,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何须月老结连理,自有姻缘戏恋人。西街是一处二层高的茶楼,楼名曰沁馨园,门前贴着一副对联:坐酌泠泠水一杯,看煎瑟瑟尘茶人。
  • 快穿:黑化男主何弃疗

    快穿:黑化男主何弃疗

    未婚夫背叛,妹妹陷害,一代影后该何去何从?天降系统,是阴谋还是命运?表面上单纯/孤傲/高冷/纯情的世界女主,为何都是心机girl?套路太多表示无爱了。没关系,咱有金手指…再说了不就是拆cp嘛,不就是作死嘛,有什么难度。你来一对我拆一对,你来两对我拆一双!拆完了咱就去作死-.-从此,某女踏上了一边拆cp一边打脸啪啪啪的路程。并遇见了真(蛇)爱(精)天(病)使?腹黑总裁√邪魅尸皇√无敌大boss√冰山校草√修仙大触√硫氰化钾??这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