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51

第51章

第二,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比较“火”,有些老师认为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的、核心的东西,但是,这就出现了两个技术性的疑问:一是这部手稿为什么没写完,是马克思认为没必要写完,还是由于逻辑上的原因写不下去了?抑或还有其他原因?二是马克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发表它,是因为没有写完吗?还有,作者没有发表的东西能算是其真实意思的表达么?

第三,关于反思“教科书体系”的问题,我觉得,很多学者都很排斥它,但却没能指出这个体系根本性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远不止教条主义,还涉及各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错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血的教训)。我们没人否认这个体系是个很精密的、很有说服力的体系,但是,为什么如此理性的东西引出了像“肃反”、****一样的疯狂?把这个体系简单的抛在一边是不能战胜它的。我似懂非懂地读了《从黑格尔到尼采》的前言,其中谈过类似的问题,意思大概是说,过度理性化导致了虚无主义,您觉得这个提法能解释教科书体系的错误吗?我想,这跟黑格尔说的科学必须能证伪,能解释一切的理论必为伪科学的思想有共通之处,是这样么?

“大一”学生能提出上述问题,难能可贵。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过去三十年来的进展,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热点、难点和疑点,就是基于这些问题。现在,几乎没有哪个专家再来讨论它们,似乎早已得到解决,或者不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中学政治课本中的哲学“常识”二十多年不曾变化,步入大学课堂的年青人不能不惊讶地发现,大学里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一些基本的观点上和高中课本大相径庭。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的学说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称呼,但这些称呼能否称得上严格的“命名”,是值得探究的。针对不同的理论对象和社会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一系列的理论思考,思想重心不断发生游移,由此,他们对自己学说的“自称”就不能不具有暂时性。何况,他们不曾对这些称呼做过严格的、系统的解说。是苏联人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一个命名和框架。在从事这个工作时,他们征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塑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而系统的外观。泛泛而论,他们的工作并非一无是处,马克思和恩格斯那么多的著述除了极个别的专家、学者能逐一阅读,广大的群众难得接触片言只语,有了教科书,事情就简单多了,人们很容易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BC.

1978年后,“教科书体系”受到质疑,原因首先在于,它所参与和适应的时代无法再延续下去了。苏东在变革,中国在寻求新的道路,这些都要求理论方面的调整与转换。哲学是一切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论的转型有待于哲学的自我反思。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各个共产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依附于哲学观?同样的哲学观,可以为不同的政策提供注释。且不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是否具有单一的逻辑,我们曾经习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非“一块整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失误,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这个或那个哲学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上的庸俗和粗陋是一回事,现实政策的失误是另外一回事,即使二者有契合之处,也不应把前者视作后者的直接源头。

但是应当承认,苏联人的体系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在于证明苏联革命的合法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启发了俄国人发动十月革命,之后,苏联人要在理论上彻底证明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就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弄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们不一定有意歪曲和扭曲,只是从他们的现实需要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丰富的语义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超过这个空间,就成为“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且不说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思想家被忽略和排斥,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一些论说,隐去他们的名字,也会被视作“异端”。由此,马克思主义就被凝固、僵化为放之四海而皆准、无需进一步发展的教条。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普遍批评苏联模式的教科书体系忽视了实践的首要地位,矛头所向是“唯物论”。在既有的体系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似乎完美地糅为一体,其中也有实践的位置,但它能做什么呢?只能在实践中把握规律、体现规律而已。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冲突,就是实践和物质、主体性和客观性、意志论和宿命论的冲突。辩证唯物主义隐含的思想路线,是历史有既定的目标和航程,实践唯物主义述说的则是人要不断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前者以为我们在基本的方向上不用再思考了,后者强调的是我们始终需要思考社会、历史和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常也称作“巴黎手稿”,它受到推崇,就在于它的实践唯物主义倾向。大多数实践唯物主义的倡导者都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视作主要的文本,其实,相对于“巴黎手稿”,这二者已经从主体性转向客观性了。“巴黎手稿”不曾完成的原因在于马克思思想前行的迅速,他没有耐心和工夫来写了;马克思生前不曾出版它,是因为把它当作过程性的东西,类似于笔记的东西。其中的很多说法属于“批注”,即兴的思想火花,包括对他人思想的发挥,也有自己的原创。或许马克思自己后来不太看重“巴黎手稿”,但我们把马克思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时,寻求其明确的、一以贯之的观点固然应当,但更有价值的工作,还是体会其思想的爆发力和冲击性。在马克思的卷宗中,“巴黎手稿”是为数不多的富有青春活力的文本。一些学者之所以予以高度评价,是希望从中引出另外一种思路和线索。如果说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呈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资本论》呈现的是实践唯物主义,那么,现在从“巴黎手稿”开始,表明了这样一种探索:马克思之后的“显性”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巴黎手稿”的“隐形”牵扯?当这样来思考时,研究者的心态不难揣测,就是期待“另一个”马克思的诞生。

至于理性,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启蒙往往和理性联系在一起,启蒙理性是惯用的术语,当代神学则把启蒙理性等同于科学理性,提出在此之外,还有更大的、更原初的理性。20世纪上半叶,匈牙利的卢卡奇撰写了《理性的毁灭》,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福柯出版《规训与惩罚》,讨论的都是理性及其命运,运思大相径庭。《从黑格尔到尼采》也是一家之言。这本书很重要,但过于艰深,以后再谈吧。

解释比喻:马克思对哲学的态度

“哲学和对现实世界的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就像****和性爱的关系一样。”这个话够雷人吧?很多年前我似乎看到过,不曾注意,前两天出现在一个学生的文章中,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话,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翻阅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62页:

须要“把哲学搁在一旁”,须要跳出哲学的圈子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去研究现实。关于这一点,文献中有大量的材料,当然,哲学家们并不知道……哲学和对现实世界的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就像****和性爱的关系一样。

全面地解读这段话乃至《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需要时间和精力,这里只想泛泛谈论马克思的哲学态度,以及对目前流行的“马克思哲学”一词的浅见。

马克思认真地研习过哲学,并以《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撰写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在论文中提出,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只是一般自然和经验意义上的,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则与伦理学联系起来,以快乐为导向,彰显了“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哲学给马克思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的追寻。“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理论精神应当转化为实践力量,要求哲学走出自身,直面“尘世的现实”,这是“哲学的内在规定性和世界历史性”,“哲学的生活道路”也就获得“集中表现”。

哲学的世界化意味着世界的哲学化,哲学向外丧失自身的过程就是实现自身的过程,哲学正是在克服对立的外在性的过程中,使世界变得更加合理,从而体现自我意识作为自由精神的实践力量。哲学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这种相互作用,达成双向的改变:“这些个别的自我意识始终具有一个双刃的要求:其中一面针对着世界,另一面针对着哲学本身……这些自我意识把世界从非哲学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就是把它们自己从作为一定的体系束缚它们的哲学中解放出来。”从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明确得出:哲学不能自我封闭,必须面向现实;现实必须接受哲学的洗礼,不能限于非哲学的混沌之中。

1844年后,马克思对哲学的态度发生变化,不再论述哲学和世界的双向转化,而是在哲学和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之间,推崇后者,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性爱”,是人和现实世界之间真实的、确实的关联。人和世界的关系有很多种,有哲学的、文学的、史学的,有理论的和实践的。就哲学和其他人文研究而言,马克思应当更赞赏哲学;但就哲学和社会科学而言,马克思1845年断然走向“实证科学”了。马克思想当然地以为,实证科学就是普通人对世界的研究方式。

当马克思把哲学和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世界对立起来时,他是把抽象和具体相对立,理论和生活相对立。马克思并不绝对地排斥哲学。如同性爱不可能的时候,****是一种尽管无奈、但却有用的替代,在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不可能的时候,哲学也是一种尽管无奈、但却有用的替代。因为有用,所以必要。所以,到《资本论》时期,马克思也会不时提及黑格尔,承认自己是这条“死狗”的学生。引申一下,或可说,他依然是哲学的学生,至少偶尔也不得不类似****地“哲学”一下。

在我少年时代的读物中,对****大加贬斥,似乎是一种很低级、很丑恶的行为,导致精神萎靡,不思进取。而今,专家们大都承认,****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宣泄。所谓****,不过是个体的自慰行为,即使有了正常的、满意的性爱,自慰也没有完全退出。以此类推,即使作为普通人对现实世界有了客观的、科学的研究,哲学也不可或缺。医学专家或许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能证明先有性爱后有****,先有普通人对世界的研究后有哲学却无需论证。哲学的出现是否是历史的必然固然值得讨论,但哲学毕竟诞生了,在人之为人的历史时刻就诞生了。

如同****算不得过错和罪恶一样,哲学也没有什么罪恶。我甚至觉得,马克思把哲学比喻为****,具有更大的讽喻意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教化,包括哲学的教化,随着文化知识的增多,我们越来越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对待现实了,“前理论”、“前哲学”、“前意识形态”的纯真和朴素不复存在,无论是否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是哲学家。如此一来,即使是两个人的性爱也宛若独自的****,为教科书上的观念所俘虏,人们在性爱中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词藻和概念,而遗忘了真实的对象。

马克思没有抛弃哲学,他只是说,哲学是有问题的,哲学是存在问题的,哲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造成了另外的问题,所以需要“把哲学搁在一旁”。这是暂时的、临时的搁置,尽力而为、勉为其难的搁置。已经“被哲学”,已经“哲学化”,岂能简单地、轻而易举地搁置?在把哲学搁置一旁的同时,也就把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一类的东西操持在手中了。没有哲学,就会有其他的“某某学”,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只能是一种美妙的构想。假若果真有“普通人”存在,他不会“研究”现实,他只是“在世”而已。

马克思没有抛弃哲学,但并不能由此得出“马克思哲学”的合法性,相反,依据马克思对哲学的态度,“马克思哲学”这个术语意味着马克思的学说作为哲学是有问题的,是存在问题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造成了另外的问题。“马克思哲学”一词的倡导者想必忽略了这一点。可马克思的确说了,哲学和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类似****和性爱的关系,那么,马克思哲学和作为普通人去研究现实类似于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个真问题,值得高调谈论马克思哲学的学者认真思考,给出一个答案。

“专业文献”课程

早上7点,就坐在电脑前填写“专业文献”课程大纲。这是秋季学期为博士生开设的新课,教研室让我负责,教务就说了,先填写新开课申请,附加课程大纲。前天通知,今天提交。

同类推荐
  • 你要好好的

    你要好好的

    2019年苑子文全新个人作品集重磅上市,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你找到自己,冯唐、桐华诚意推荐;图书附录20个苑子文亲答疑问,希望这些回答可以帮你找到前行的力量。我们好像总是在不满,在遗憾,在后悔,在做错决定后才知道自己错了。可是别太难过,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考场上把每一道题都选对,与其对往事耿耿于怀,不如为明天多做一些改变,抛弃世俗的眼光,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你要相信,你也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可以给予陌生人善意与光明。你要相信,短暂的失败是为了迎接新的起点,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你要相信,你最珍贵,总有人连你的缺点都觉得可爱迷人。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 我最亲爱的

    我最亲爱的

    一位名场阅历销年华,每天在最紧张的新闻媒体前线调兵遣将,早识人间哀乐,心事颇有的中年父亲,带着一对古灵精怪,花样百出,黏时让你烦,不理时让你忧的青春女儿。一个屋檐下,三人如何互动过活?“西瓜你个芭乐咧”,看过女儿的“宇宙无敌成绩单”后,父亲这样说。“鸟咧?”染着一头黄发,如今整天只想跟男孩子打篮球的女儿如此回答。自认每天过着惊险生活的老爸,不禁想念起不过几年之前,还爱看鸟爱画画,成天爱黏跟老爸团团转,一身灵气的同一个女儿。怎么会这样?shorttimepassing而已,到底Wherehavealltheflowersgone?
  •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台湾知名背包客蓝白拖,用一种笨拙而传统的方式,花一年时间与自己的读者通信,请他们说出自己关于旅行,关于生活的困惑,认真一一回信。从一百多封往来信件中选出七十七封,集结成这本在冬日里暖心的问答式随笔集。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梦江湖行

    一梦江湖行

    世家门阀,陆地神仙,亡国余孽,关外狼烟。难得春秋大一统,太平盛世不太平。少年挎剑出京都,万里河山江湖行。
  • 佛魔道儒

    佛魔道儒

    少年意外背负使命,前往异界,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屠戮万雄,斩尽天骄,踏破世家,登顶巅峰,走出属于自己的毁灭之路!新书仙侠《通灵拳皇》已签约上架,书荒的朋友可以搜索点击阅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帝首席的纯情老婆

    黑帝首席的纯情老婆

    他是暗夜帝国的黑帝,亦是呼风唤雨的总裁。她是落魄的富家千金。当他遇到她,他们的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因为她的双眼,和她在一起,本以为是替代品,可谁能告诉他,为何看到她悲伤离去,自己却悲伤逆流成河。她遇到他,本以为是今生最大的幸福,没想到,她居然是替身,当正主回来才发现,他的心里从来不曾有她。多次伤害,多次欺骗,多次背叛,终于由爱生恨。既然不能相爱,那便独自离去。几年后,当她再次回到这里,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
  • 胭脂魅惑

    胭脂魅惑

    一个农村出生的小伙子孤身来到城市里来求学,面对着那些形色的挑拨,禁不住诱惑,意外的被学校开除,可是却被抹着胭脂的美女姐姐妹妹们的照顾,日子也不在孤单了,可是麻烦却出现了。
  • 七零娇妻有空间

    七零娇妻有空间

    重生的林竹玖,年龄十八岁,家里穷哈哈。人设太差,揭不开锅,食不果腹,环境太差,苦逼说不出话。还好技能满分,还自带空间与预言能力。看谁不爽就瞄谁,见谁嘚瑟就让她摔断腿!只要做事稳当,咱就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走的宽广。丑小鸭蜕变美天鹅。撩男神,小娇妻发家致富忙。
  • 李义山诗集注

    李义山诗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帝国建立在火与剑之上

    为什么!我会穿越到二百年前的欧洲!因为你的愿望就是要来这里啊。为什么!这个世界的将军都这么强悍!因为各个时代的最强者都在这里哦。那我怎么办!我身为一个小国的国王征服不了他们啊!没关系没关系,身为穿越者,最擅长的就是改变历史不是么。哦?有道理,那么,我就来改变一下历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