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产习俗
新疆牧区塔塔尔人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均为个体经营的私有经济。塔塔尔族经营畜牧业历史悠久,素有养羊、养牛、养马的习惯。经营农业,则是自改革开放后实行定居以来才起步的个体经济。
一、畜牧业
塔塔尔人把天然草场作为畜牧业的生产基地,把天然草场分为春草场、夏草场、秋草场、冬草场4类,一年之内,按季节转场4次。每次转场,都驮着毡房、器具,驱赶着羊群、牛群、马群,选择水草丰美的草场进行放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游牧生活。塔塔尔族的畜牧业,分为养羊业、养牛业、养马业。
(一)养羊业
以大量繁殖新疆细毛羊和阿尔泰大尾羊为主。
新疆细毛羊是经过对新疆绵羊进行杂交改良而育成的毛肉兼用型的新品种。其特点是适应性强,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态环境,具有长途采食的能力;合群性强,繁殖率高等品性。产肉量高和产毛量高是其优良品质的突出特点,以成年母羊为例,一次净毛产量可达3公斤,净肉产量可达20公斤。因此,塔塔尔牧民采用着“夏季和秋季分群放牧,各季分群饲养”的管理方法,从而保持了新疆细毛羊的典型特征,提高了养殖细毛羊的经济效益。
新疆阿尔泰羊是新疆原始羊系之一种,也叫阿尔泰大尾羊,属肉脂兼用型的粗毛羊。具有体质健壮、适应性强、耐粗饲、增膘快、产肉多等特点。以成年公羊为例,平均活羊体重为95公斤,年净产毛量为2公斤。羊羔具有早熟特性,以三岁半公羊为例,宰杀后的净肉产量可达130公斤。因此,塔塔尔牧民商品肉的生产均以阿尔泰大尾羊为主。为了保持阿尔泰大尾羊这一产肉量高的典型特征,他们坚持着“自群繁殖,四季放牧”的传统经营方式。
塔塔尔人有喜爱羊羔的风俗,把羊羔看得非常珍贵,称做“小宝贝”。因此,忌讳不尊重羊羔行为的发生。每年春季的产羔时机,气温较低。羊羔生下来后,赶快把羊羔身躯裹入棉被,进行人工饲养。每天都有专人定时定量地喂牛奶,使其长得快、长得结实。当羊羔在棉被里取暖保温的时候,或者离开棉被能站立的时候,无论是大人、小孩,无论是男性、女性,都不能从羊羔身上跨越而过。若发生类似行为,无论是谁,他(她)必须受到众人严厉的批评。
塔塔尔牧民有“骟阉羊羔”的风俗。塔塔尔牧民的羊群,以户为单位,至少由300只组成。每群羊每年产羔至少280只。每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是骟羊时机。在有限的时间里,骟阉大批量的羊羔,是一项工作量大的专项活动,具有一定的民俗特点。先是由塔塔尔居民点的长老推举民间兽医充当骟羊能手,派他到各家各户说明来意。主人对来宾热情接待,表示十分感谢。此时,由长老带领在座的众人祈祷,求真主使每只羊羔都能成活,体壮而膘肥。
在进行骟阉手术之前,在主人的认真推荐下,先从羔群中挑选鼻梁隆起、颈部略长、胸部阔厚、耳大下垂、股部肌肉丰满、四肢高大、体态端正、蹄小坚实的公羊,留做种羊。当选定2~3只公羊,由民间兽医交给主人时,主人必须在公羊颈部系上红色布条,以示区别和祝贺。
(二)养牛业
养牛是塔塔尔族的习俗之一。因此,养牛业在塔塔尔族中分布很广。塔塔尔人深知牛肉和牛奶营养价值高,同时深知新疆土种牛的乳质好,蛋白含量高,味道纯正而香甜。因此,以养殖乳肉兼用式的新疆褐牛为民族习惯。但饲养方式有所不同。散居于广大牧区的塔塔尔牧民,主要是在天然草场放牧;散居于各大城市的塔塔尔市民,主要是棚圈喂养。城市塔塔尔人的养牛业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消费经济。每户人家在各自的庭院里设有牛圈或牛棚,利用人工饲料和青贮饲料,常年喂养2头至3头奶牛,所生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只供家庭本身食用,不向市场出售。牧区塔塔尔人的养牛业是一种以生产肉牛为目的的畜牧经济,经过一定时期的草场放牧,将大批量的成年肉牛向市场出售,以增加经济收入。
(三)养马业
分布于广大牧区的塔塔尔牧民都有养马的习俗。他们养马,以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一是专门饲养和驯化少量的走马。二是专门饲养产肉、产乳性能好的役马。其经营方式也不同,前者以舍饲圈喂为主,后者以粗放为主。
塔塔尔人驯化走马以骑乘需要而所为。每年初春,要从役用马的马群里挑选眼大有神、关节清晰、胸廓发达、四肢端正、毛色美观、行走速度快而平稳的公驹,进行单独饲养,专门驯化,使其养成“擅走对侧步法”的习惯,久而久之,变成有名的走马。当塔塔尔人骑乘走马走亲访友时,在众人面前感到无比体面和自豪。塔塔尔人经营役马,除将马奶作食料外,主要是向市场出售批量的活马,以增加收入。
(四)养鹅业
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俄罗斯、汉、锡伯、达斡尔等族都有养草鹅、灰鹅、雁鹅的习惯。塔塔尔族的习惯是专门养大白鹅,不养其他品种的鹅。在改革开放以前,塔塔尔族中就有不少养鹅专业户。
大白鹅不同于其他品种的鹅。它全身羽毛纯白,腿长个高,嘴呈扁平椭圆形,头上有额疱,颈部较长,成年鹅可以飞10米至100米高,10公里远。每天飞到草场上吃草,早出晚归,在空中飞翔时,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合群性好,记忆力强,不会丢失。
大白鹅适应性很强,既能抗零下40℃的严寒,又能耐40℃的高温;既能在河流、湖泊沿岸的水域饲养,又能在天然草地旱养。凡在草场放牧,自由采食的鹅,每天回家宿于窝内之前,要给予少量补饲。
养鹅业在塔塔尔族中很普遍。牧区塔塔尔人一家一户养鹅20~30只,其中公鹅3只,以草原放牧为主;居住在城市的塔塔尔人,一家一户养鹅6~8只,其中公鹅一只,在庭院里的水渠旁边或小型水池中饲养,起着看守门户的重要作用,若陌生人进入庭院,将受到一群白鹅的包围。群起而示威的白鹅,有的高声鸣叫,有的要鹐人,使人寸步难行,只有待主人前来“说情”“解围”,才能摆脱白鹅的“牵制”。
塔塔尔人养鹅有独特的经验。成年白鹅只在春季的繁殖季节产蛋,3月、4月为产蛋盛期,每隔一天产蛋一枚,年产蛋量只有25枚左右。鹅蛋不食用,全部用以孵化。当母鹅产完最后一枚蛋时,便开始抱窝孵化。为避免鹅蛋遭受损失,从第二枚蛋开始,每生一枚蛋,取出一枚,窝中只保留一枚蛋,待母鹅腹部羽毛脱落,卧窝不起时,将存起来的鹅蛋送还窝内,一般不超过15枚,孵化期为30天。母鹅在卧窝孵化期间,给以嫩草、菜叶、麦麸合成的饲料,每隔一天喂一次,还要保持圈内安静、干燥、光线暗淡,气温在5℃以上。
塔塔尔人除将少部分鹅肉留作冬季食用外,大部分作商品出售。为了提高成年鹅(8月龄鹅)的产肉量,幼鹅经过8个月的饲养,到11月上旬便开始育肥。育肥期为15天左右,圈内用木板或土块垒砌育肥栏,限制其活动,让鹅自由采食,11月下旬,等到膘肥体壮、声音嘶哑、行动迟缓时,即可屠宰,放入冷仓。平均每只鹅净肉可达8公斤,油1公斤。此外,鹅绒也是主要产品之一,平均每只鹅产净绒250克。鹅绒轻而柔软,能防潮保温,是制作高级羽绒服、羽绒被褥、羽绒枕头的重要原料,颇受国际市场欢迎。
塔塔尔人有观赏长鹅驯化幼鹅飞翔的习俗。每年的三四月,母鹅和公鹅带领幼鹅步入天然草场觅食,由近及远。到9月份,幼鹅羽毛丰满,翼翅坚实,活动量日渐增加,不断地展翅跳跃时,老鹅便开始给小鹅教飞翔的本领。教小鹅飞翔,需要经过15天。每天中午到草场席地而坐的观众,看到老鹅飞起来,又降落,在空中大声鸣叫,急促幼鹅迎头起飞,幼鹅刚刚飞起不久又落地……幼鹅终于展翅高飞,无不欢声喝彩。
(五)养鸡业
饲养火鸡是塔塔尔族传统养殖的生产项目之一,是塔塔尔族农牧民和城市居民普遍从事的生产行业。
火鸡的饲养,按季节不同,采用春季、夏季、秋季草地放养和冬季圈养两种方式。草地放养时每群火鸡有近百只,有专人管理。每天日出时赶到草地放养,日落时赶回鸡圈过夜。火鸡进入草地后散开自由觅食牧草,特爱吃蝗虫以及黄花茅、黄毛蕊花之类的牧草,不吃牧马豆属野草。约15天,喂一次用粉碎了的玉米粉搅拌的精料,以补充营养。
火鸡的冬季圈养,也就是育肥饲养。育肥期为12天,在这12天内,不喂草料,只喂精料。选用精料,无论是玉米或是糜子(黍),都要粉碎后与储存的野生荨麻草搅拌成复合饲料,方可喂食。当火鸡渴时,不供水,而是放一盆雪块,迫使其用雪块解渴。火鸡吃雪块越多,自然吃精料越多,肥得越快,在12天内即可达到育肥标准。一般每只体重达到15公斤方可宰杀,经脱毛、冲洗干净后,制成冻鸡产品或熏鸡产品。这两种产品都是塔塔尔族副业生产的特色产品。
二、农业
(一)大田耕作
当前,塔塔尔人的农业已发展为灌溉农业。新疆塔塔尔人从事农业生产始于改革开放后。位于博格达高峰冰山脚下的奇台大泉塔塔尔民族乡的塔塔尔人原来只从事畜牧业。自改革开放实行了定居后,才有一部分劳力开始务农。
大泉塔塔尔乡是土地肥沃、牧草丰美、宜耕宜牧的好地方。塔塔尔人定居以后,在山前辽阔的大平原建立了居民点,开垦了荒地,修筑了水渠,引雪山水灌溉。学习汉族农民的生产经验,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小麦、玉米、大蒜、油菜籽等农作物。
大泉塔塔尔民族乡的塔塔尔人既是牧民又是农民。实行农牧结合以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除青年人出门放牧外,其余的劳动力在家务农。他们注重对农业的投入。引进优良籽种,使用化肥,请机耕队代耕,所需费用基本来自牧业收入。每年春耕之前,都要将籽种和化肥准备充足。播种期一到,在头一年秋垦好的土地上,用播种机播种。留在垦区的人,在夏季和秋季投入田间管理。到了秋末,全年的农作物收获全部入仓。
塔塔尔人定居以后,虽然是小型聚居区,但他们继承了长期以来与汉族农民友好相处的优良传统。与汉族交朋友已是塔塔尔青年人的习俗,每个塔塔尔农户,在汉族村庄都有自己的朋友,平时来往密切,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在农忙季节,汉族朋友宁愿放弃自己的农活,也要到塔塔尔朋友的大田里传授新技术、好经验,指导实际操作。每年的夏季,也有不少塔塔尔中年人到汉族朋友的田间地头,与汉族朋友共同劳动,边学边干,学习灌溉、除草、施肥、打农药、打场的成功经验。塔塔尔人所采用的“农药拌种技术”“大蒜的栽培、收获、保存技术”“小麦和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油菜籽收割、碾晒、保存技术”都是汉族朋友传授的,这种富有实际内容的“交朋友习俗”在继续发展。塔塔尔族民歌唱道:
我亲爱的汉族朋友哟!
你们善良又厚道。
教我们开渠灌良田,
教我们播种又除草,
教我们收割又打场,
增产丰收效益好。
平等团结如一家,
友谊硕果谱新章,
脱贫致富生活好,
普天同庆祖国茂。
(二)园林业
塔塔尔族善于经营园林,每户塔塔尔居民的庭院里都设有果园,其面积都在5亩左右。塔塔尔族经营的果园以种植各种果树为主,其中“红蒙派斯”“斯托诺维”“夏立蒙”等树种,实属当代新疆优良品种。
塔塔尔族经营园林业具有独特的习俗。为了预防果树受风沙和冷空气侵袭,在果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一般种植4行白桦树或槭树,也有种灌木的。距林带2米左右挖掘深沟,以防止林带的根系向园内伸展,与果树争水争肥。果园四周均栽植两行野梅树,以作围墙。果园内划有小区,小区之间的道路两侧栽种海棠树。
塔塔尔族有培育树苗的传统技术。每个果园里设有苗圃,其面积不超过0.5亩。树苗是用海棠种子做砧木,经过嫁接培育出来的。砧木种子的播种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播种在土壤解冻后的4月上旬,秋季在11月上旬。平均0.5亩地的播种量为250克~300克,播种深度为1.5厘米。春季播种后,待砧木苗出土以前,地表覆盖腐熟的马粪或锯末,以便保持土壤的墒度。砧木苗在整个生长阶段,沾水4次~6次,追肥2次。砧木苗高达30厘米~40厘米时,开始摘心,以促使苗木的生长。嫁接一般在春、夏、秋三季进行。嫁接时,在距地面5厘米左右的砧木茎部,横纵各一刀,深达木顶部,成“T”形状,然后把接穗削去1.5厘米,成角形的芽片,插入切口,用树皮、马莲或麻片绑紧,露出叶柄即可。秋季嫁接的接芽当年培土越冬,次年初春出土后剪除砧干;春季嫁接后成活的接芽要在解绑时及时剪除砧干。嫁接苗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施肥一次。幼苗在生长期,沾水6次,9月上旬停水,每次沾水后及时耕除草,促使树苗健壮生长。
塔塔尔人经营园林业,对果树园土壤的管理很重视,采用了施基肥和施肥的科学方法。每年4月中旬和9月下旬施基肥,将有机肥料和磷肥混合使用。每年施肥两次。第一次在开花前,以施磷肥和钾肥为主;第二次在6月中旬或7月上旬,以施氮肥为主,加少量磷肥。每年灌水5次到6次,包括越冬水。一般采用沟灌或漫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