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78400000011

第11章 道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这种处世态度,其作用和影响具有双重性。从积极的方面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它告诉人们做事做人不要走极端;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这就是使人不敢出人头地,销蚀人的锐气和进取精神。

老子根据“少私寡欲”提出四条处世之道。

第一,功遂身退。中国历来不少名士都把功遂身退作为保全自己的有效法宝。西汉李固说: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

宋代欧阳修《渔家傲》云: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范蠡、文种是越王勾践的两位大臣,越王勾践在他们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终于灭吴称霸。范蠡称上将军后,他深知“功遂身退”的道理,自以为大名之下,难于久居,主动辞去官职,乘舟浮海而行,安度晚年,老死于陶。当范蠡辞官时给文种一信,劝诫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于何不去?

文种由于贪恋富贵不肯离去,终遭杀身之祸。

第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三,治人事人莫吝啬。

第四,君子之交淡如水。

老子崇俭思想的影响,早已凝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败教训时,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宋代司马光针对当时奢侈的流俗,告诫儿子司马康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正如老子所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正是道家“少私寡欲”的写照。

五、“绝圣弃智”、“涤除玄鉴”的认识方法

由于老子讲的“道”是形而上、不可言说的,它超感觉、超时空、没有具体规定性,但又不得不说。人离不开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世界,老子由此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碰到的语言问题在《易经》的卦象、卦意,卦辞关系中也存在。对于这种语言困境,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言不尽意”,“得意忘象”的理论。

所以,在对超越的“道”和具体事物的认识上,方法截然不同。道是“玄而又玄”、超感觉、超理性的,不是通过“为学”这种途径认识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对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对于具体事物的知识学习越多,对“道”的认识就越少。所以,只能通过“绝圣弃智”、“无知”、“无欲”,“致虚极,守静笃”,涤除内心杂念,使内心清明幽静,犹如明镜,明照一切,以这种“涤除玄鉴”的认识方法,才能把握“道”。即在内心澄明的情况下,认识时通过直觉与体验,和光同尘,与道合为一体,达到所谓“玄同”的精神境界,即精神与宇宙合一,天人合一。这种直觉的认识方法,在后来的禅宗思想中,得以发扬光大。

第三节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在哲学倾向上是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他将老子的“天道观”加以继承,但亦有发挥;将老子的“无为而治”发展为“无为不治”;在人生哲学上,主张逍遥无为,追求内在精神的自由。最具思想特色的是相对主义认识论和逍遥人生哲学。

一、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与孟子同时代。

战国时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漆园吏”,家境贫穷,曾“往贷粟于监河侯”,靠打草鞋等维持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楚威王慕其才,以千金聘请庄子做宰相,他坚辞不去,终身不出,过着隐居的生活。庄子与惠施是好友。

庄子学问渊博,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他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丰富的想像、多彩的文字之中。除哲学外,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后世哲学、文学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可称之为散文哲学家,类似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尼采。

《庄子》一书保存了庄子的思想。该书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部分,寓深刻哲理于生动具体的文学形象之中,以形象思维表达理论思维,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内篇为庄子本人作品,外篇为庄子学生或其后学作品。《庄子》上承《老子》,下启《淮南子》。魏晋时期,玄学家把向秀、郭象注的《庄子》、《老子》与《周易》合称“三玄”,即三本最重要的玄学着作。

在唐代,《庄子》作为道家重要典籍,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对禅宗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明清之际,金圣叹称《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与《离骚》、《史记》、《杜诗》、《西厢》、《水浒》合称“六才子书”。庄子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司马迁、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等都十分喜爱《庄子》,并从中汲取营养。诗人李白称赞《庄子》“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庄子》一书体裁大致有三:寓言、重言、卮言。寓言是寄托寓意的言论;重言是借重先哲的观点言论;卮言是无心之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明代陆西星说:一部《南华经》,止有三等说话,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寓言者,意在于此,寄言于彼也。重言者,假借古人,以自重其言也。寓言如大鹏、社树之类。卮言者,旧说有味之言,可以饮人,看来只是酒间曼衍之说。寓言意在言外,卮言味在言内,重言征在言先。

庄子哲学思想在唐宋以后,对中国文人的人生哲学、文学均有很深刻的影响。后代文学大师,如李白、苏轼、曹雪芹、鲁迅对其评价极高。

二、对老子道德论的发展

(一)自本自根,先天地生

宇宙万物从何而来?这是具有“究天人之际”传统的道家学派向来关心的问题。老子认为是“道”,庄子也认为如此,但他对老子的“天道观”又加以发挥、创新。庄子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道”,以及“道”和“物”关系做了详细论证。

《庄子·知北游》记载: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比天地更早产生的物体吗?产生“物”的东西不是“物”,“物”的产生不能在“物”之前,而这个产生“物”的“非物”中又包含着“物”。在庄子时代,这是一个思辨水平很高的逻辑推论。庄子认为,包括天地在内的东西都是“物”,“物”之前必有一个产生“物”的东西,但它不能是“物”;否则的话,“物”还是“物”,就无所谓产生“物”。它若不能是“物”,那就是“非物”,这个“非物”,也就是“道”。

(二)无成无毁,无所不在

在“道”和“物”的派生关系上,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在“道”派生“万物”这点上,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因为道是“物物者”,是生成“物”的“非物”。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又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既是逻辑上万物的终极原因,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庄子·知北游》中有一段对话: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壁”。曰:“何其愈甚邪?”庄子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让他指出一个地方来,庄子说在蝼蚁、稊稗、瓦甓、屎尿里面。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呢?庄子指出他所问的,本来就不在实质上。监督市场的人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认为是越往下腿踩越明白。除非你不肯定指明,“道”是不离物的。最高的“道”是这样,表现“道”的言论也是这样。周、遍、咸三者,异名而同质,所指的意思是一样的,文殊而旨一。庄子在道物关系中所讲的这些思想,和宋代理学家所讲的理气关系、道器关系,已处于同一水平上。

“道”在万物之中,但“道”高于“物”,万物有成有毁,“道”却无成无毁。从“道”分出来的每一具体事物都是不全的,庄子称之为“偏”;而“道”则不然,是绝对的“全”,是大全。庄子举例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琴声只是表现了声音的一部分,但遗漏的声音却更多,可说是挂一漏万。如果弹琴者不去弹琴,不发出任何声音,却也不会失去任何声音。“道”就似这无声之琴,无“成”无“亏”,无所偏失,而具体事物好比某一支曲子,某一些声音,必然有“亏”有“毁”,必然有偏失,这也是道物关系的一个方面。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相对主义是庄周思想的核心。它的形成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阶级矛盾尖锐激烈,是非、生死、祸福、善恶等矛盾对立和转化,使不少人感到事物瞬息万变,而庄周则从消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矛盾和人们的苦闷。他认为,一切都无稳定性,都无相对确定的标准。他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消极方面加以发展:老子讲对立面之间的转化,但没讲转化的条件,庄子抓住这一点,将之发展为相对主义。

《齐物论》主张齐物我、齐生死、齐是非、齐大小、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走向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一)万事万物无差别

“物无非是,物无非彼”,“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万物无不是“这个”,无不是“那个”,“那个”是因为“这个”,“这个”也就是因为“那个”。

因其所大而大之,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万物莫不小。

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桅憰怪,道通为一。

(二)万物变化莫测,无稳定性

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三)是非莫辨

既然万事万物没有差别,没有任何稳定性,因此庄子主张在主观上,人也就不必有主观的判别和断定。他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周通过寓言故事来加以说明。

喂猴人给猴子香蕉,当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时,“众狙皆怒”,当置换一下时,猴子高兴同意了。庄子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混沌被凿七窍而死。倏与忽想使混沌有认识,反害了它。毛嫱、丽姬之美色,人皆所然,但鱼、鸟、麋鹿不识。那么,人、鸟、鱼、麋鹿“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所以庄周主张泯灭是非、取消认识。

《老子》第五十六章指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庄子·知北游》中一段话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它说: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所以人应顺应效仿自然,即无知识又无欲望,任凭无意识、无目的而又合乎规律的客观过程自然运行,这才合乎“道”。在庄子认识论中,“物”与“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大小、高下、生命之长短、事物之功用、美丑、善恶、贵贱等都同样。

从“物”的观点来看,大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遥羊角而上九万里”,而斥鴳笑之曰:“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持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从物观之,万事万物莫不存在差异。

从“道”的观点来看,则不然。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之;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万事万物都是具体的,都有具体的规定性,都属于“偏”,因而是有差别的。但事物都有其自然本性,都体现了无所不在的“道”。就其而言,“万物皆一”。庄子举例: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橘怪,道通为一。

同类推荐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热门推荐
  • 江湖七浪子

    江湖七浪子

    故事精彩万分,悬念高低起伏,七个漂泊江湖的浪子,七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数百个各色各异的人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一段简单的江湖恩仇,导引出千百段迷离复杂的武林之事,恩怨何时了,情爱何时绝,正宗传统武侠传奇。
  • 直播超能力

    直播超能力

    愚蠢的人类啊,你们以为魔法什么的都是幻想么?是时候告诉你们什么是真正的魔法了!——某网络写手(虽然它自称为某魔法文明的神)好好好,我知道所谓的魔法确实是很科学的东西了,但是能不能先把这月的钱给我结了?——莫毅,也就是一直在喊着求推荐求打赏求推荐的那个。(本书以科学的方式写给具有超能力天赋的小朋友,前提是你有天赋——Moi魔裔)
  • 在一起就是好时光

    在一起就是好时光

    空窗几年的鹿苗苗在弟弟的生日会上,对比她小五岁的李余一见钟情.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我暗恋的人正好也暗恋我.年龄差5岁又怎么样,所有的人都反对又怎么样,反正和你在一起,对我来说就是好时光.
  • 天启之星辰

    天启之星辰

    强者之路残酷无比,犹如万人过独木桥,只有一人方能到达彼岸,而剩下的只能成为皑皑白骨。拥有星辰之眼的天启,就算无法登上那独木桥又如何?我定要从哪皑皑白骨上踏过,走上世界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魅三王子恋上妖魅三公主

    邪魅三王子恋上妖魅三公主

    风吹不走他们身上的霸气,也同样吹不走她们身上的傲气,那么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红信封黑信封

    红信封黑信封

    消失的证据,看不见的凶手,离奇失踪的尸体,没有凶器的命案。不管你是谁,一定要找到你!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
  • 王十七的快乐生活

    王十七的快乐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王十七”在经过校园的锻炼社会的磨砺是被磨去了棱角还是我继续率性洒脱呢!
  • 带着游戏去旅行

    带着游戏去旅行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带着最熟悉的游戏穿越了!你会做些什么?是逍遥自在,还是想成为最最有权利地位之人?
  • 龙宫密恋

    龙宫密恋

    不就是在公园睡着了嘛,醒来就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what?我是一个刚死的皇后,还是被皇上掐死的,好吧,算我倒霉,但是皇上不是不喜欢皇后的嘛,为啥还死皮赖脸的跟着我。还有我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天下第一神兽是我的宠物,原道仙人是我的师傅,看我怎么把天下合五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