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小说
一、《勋努达美》
朵喀夏仲·才仁旺阶着。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名叫勋努达美的王子的爱情故事。勋努达美体貌伟俊,文武全才。到成婚的年龄时,便派使者前往另一邦国求娶公主益雯玛为妻,但因国王赛登已将女儿许嫁给邻国王子哈列皮琼,不愿背约,故予拒绝。勋努达美又派大臣斯巴勋努假冒自己与大臣邦阔前去直接向益雯玛求婚。益雯玛久闻勋努达美盛名,早已倾心,不愿嫁给纨绔子弟哈列皮琼,但摄于父母之命,不敢违抗,乃至“勋努达美”亲来求爱,正合心愿,便决然跟斯巴逃奔勋努达美。哈列王子闻知勋努达美求婚之事后,心恐有变,即派大臣前来迎娶益雯玛,途中恰与益雯玛等相遇。益雯玛虽女扮男装得以混过盘问,却不料被邦阔泄露了机密,并协助对方将益雯玛和斯巴等捉去。见了哈列父子,益雯玛伪称自己系被抢劫,又托言年幼,请求暂缓结婚,哈列父子首肯。斯巴也假意投降,取得信任,做了王子的近臣。之后,斯巴设计杀死了叛臣邦阔,又设计使哈列搜索百姓的武器、木料、门梯等,烧炭炼钢,铸造无敌宝甲。同时又设计把王宫前巩固的堡垒拆除,斯巴破坏之功告成,即盗马逃走。适逢勋努达美领兵来救,经过激烈战斗,哈列等战败被擒,赛登请降。勋努达美与益雯玛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勋努达美回国后,为父王的新王妃载杜梅朵所嫉,因生厌离。又觉自己为益雯玛而兴兵杀人,造孽非轻,深以为悔,顿萌出家修行之念。于是,延请高僧讲法,广放布施,遣哈列父子复国。后益雯玛回家看望父母时,勋努达美只身走入山林,精修苦行。斯巴将国政移交哈列父子,回来时,听说勋努达美出走,便追踪找去,共同修行。益雯玛回来得知详情,无限悲痛,乃不避艰险,决然走入山林,找寻勋努达美。最后,勋努达美修行得道,偕益雯玛和斯巴回到家乡,宣扬佛法,得到人们无上的崇敬和信仰。
《勋努达美》是藏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脱胎于传记文学,并借鉴了佛经文学中“本生经”的艺术手法和素材。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鲜明的文学创作意识,从而使作家文学从历史着述、传记文学和哲学典章的范畴中分离出来,迈上了纯文学的道路。
二、《郑宛达瓦》
作者达普巴·罗桑登白坚赞,又名阿旺·罗卓嘉措,是18世纪西藏达普寺的第四代活佛,出生于西藏娘保甲地方(今工布江达县的桃保果村)。全书共分9章,故事梗概是:从前,印度婆罗那斯国国王娶了扎蔺达拉城的公主玛德玛哈尼做王后。这位王后贤惠仁慈,虔信佛法,自幼就拜智麦班登喇嘛为师。不久王后就生了一位王子,取名曲吉尕哇(意为“法之所喜”),国王夫妇对王子爱如珍宝,选良臣益西增做其侍臣。但此事引起了大臣严谢的嫉妒,他挑唆怂恿国王将益西增撤职,让自己的儿子拉尕阿那做了王子的侍臣。大臣达玛和达牟对此深感不满,他们与益西增商量好誓除此贼,不料为严谢事先侦知,于是在国王面前污蔑他们3人谋国篡位。国王不问真假,就把3人发配到边远地区。后来3人在王后和王子的帮助下,逃到王后娘家——扎蔺达拉城,投奔智麦班登喇嘛修学,待机返国。
不久王后病逝,王子娶赛玛桑为夫人。奸臣严谢之子拉尕阿那勾结王妃索日苏尼阴谋篡夺王位。一天,王子同他出游时,俩人把自己的灵魂迁入到两只死杜鹃尸体内,飞到河对岸森林内观赏风景。拉尕阿那偷偷飞回,把自己的灵魂迁入王子的躯壳,又将自己的躯壳扔进河中流走,回到宫中谎说拉尕阿那落水身亡。于是他假借躯壳,僭居王位,一改过去王子之所为,对百姓暴虐无道,对佛法也很粗暴。王子的夫人赛玛桑潜出宫墙到深山寻找王子真实灵魂所寄的鸟兽,途中遇见了比丘,自己也出家为尼。王子被骗后,只好依杜鹃的身体留在林中,十分凄苦。后来遇见一只神鸟为他解说因果,传授静修之法,并给他取法名叫郑宛达瓦,从此他在森林里为众鸟布道说法,打消了返回王宫的念头。郑宛达瓦在林中说法,遇见了智麦班登喇嘛,得到更高的修习之果。智麦班登喇嘛命一名叫俄旦的杜鹃灵魂,前往王宫迁入王子的躯体,将假王子的灵魂逐出。俄旦做了王子后,将过去被流放的良臣接回国来辅佐国政。郑宛达瓦就在林中为鸟兽说法,终其一生,成了正果。
《郑宛达瓦》是一部演绎佛教人生哲学的喻世小说,“因缘果报”的宿命论思想贯穿故事。但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郑宛达瓦及以良臣、王妃等为代表的善的一方与拉尕阿那及其父亲为代表的恶的一方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昔日西藏社会的黑暗,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彼此残杀的真实场景。就作品的艺术性来看,故事写得有始有终,脉络交代清楚,情节比较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刻画得比较鲜明突出,富有个性。还有不少地方是通过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迁室夺舍”法的运用,在故事开展、进行和终结时,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作者还善于对自然景物大胆地加以夸张描述,借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总之,《郑宛达瓦》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有比较明显的戏剧作品的影子,尤其借鉴了佛本生经的一些情节和手法,使整部作品有着很浓重的佛教色彩。
三、《茶酒仙女》
着者奔仲巴·才旦益希,生卒年不详,后藏巴朗县人,17世纪末第巴桑吉嘉措当政时,曾做过小官,后回家着书授徒,是位正直、善于观察问题,且在藏文上很有造诣的学者。一生着作很多,除了《茶酒仙女》外,还有《德噶格言》、《梦仙女》、《夜猫子辩论》、《奔仲书信》等。
小说采取拟人的撰写方法,描写了茶酒两位仙女之间的精彩辩论。在巴恰囊哇城,国王在班觉伦珠殿大宴群臣的宴会上,怕大家喝酒过多有伤身体,就准备了很多茶。这时,酒仙女德丹堆孜就向国王夸耀自己的光荣历史和饮酒的好处,并认为茶是从汉地引来的,也没做好事,要国王把茶抛弃。而茶仙女喜饶卓玛述说自己的来历及饮茶好处,揭露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罪过,让国王抛弃酒。茶酒二仙女展开辩论,她们互相指责,夸耀自己、贬低对方。最后茶酒二仙女请求国王公断。国王就用世俗因果缘起一一分析二仙女所讲述的历史及所举事例,辨其真伪,也都各有功过。茶酒二者皆为人们所需,但都要适量,并批评她们抬高自己、打击对方的做法,要她们和平友好相处。茶酒之争终于圆满解决,最后高歌欢舞而终。
《茶酒仙女》以散文为主,前部分有少许韵文,仍属散韵结合体,全书采用辩论和判决形式,将茶酒二仙女拟人化,通过辩论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地讲述了很多神话、传说、故事等,使文字活泼风趣,并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此外,此书在写作上突破了藏族传统的书写格式,开头没有“颂辞”,末尾没有“祷辞”。一开始就直接讲述引起茶酒之争的环境,进入正文本身。
《敦煌变文集》上卷三中有一篇汉文的《茶酒论》,内容也是茶酒各自夸功,互相攻击,争执不下,最后由水出来调停,说明水的功绩最大。这与藏文《茶酒仙女》主题相同,结构与情节发展也大体相似。但二者的具体内容、所举事例皆不同,各自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文少而藏文多。但从产生的时间上分析,汉文产生于前,藏文出之在后,所以,《茶酒仙女》很可能是在借鉴《茶酒论》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部具有藏族特色的寓言体小说。
四、《猴鸟故事》
关于此书的作者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主要有4种不同的观点:(1)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年)时期的噶仲协噶岭巴;(2)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1856~1875年);(3)六世班禅罗桑班丹益西(1738~1780年);(4)多仁·丹增班觉。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资料证明作者是谁,但多仁·丹增班觉撰写的可能性很大。
《猴鸟故事》主要讲述在一座大山上,猴子、鸟和各种野兽本来各有居所、和平共处,可是有几只顽皮的猴子却无故侵入鸟类的草坪,纵情吃喝玩乐。百鸟见了,就派白松鸡到猴子那里去交涉,抗议他们的入侵。不料猴子却不讲道理,也派出代表进行狡辩,因而使纠纷扩大化。鸟类为了保卫领土,便又派鹦鹉、白松鸡向猴子提出警告:“要是不讲道理就以武力解决。”猴子们表面强硬,内实畏惧,便请兔子和公鸡出面调停。结果鸟类让出三分之一的草地给猴子,作为鸟类在猴子领土上的——树林中自由栖息和觅食的交换条件。从此,各守疆域,相安无事。
这篇以动物为比喻的寓言体小说,语言生动活泼,情节委婉曲折。全书采用散文和诗歌相间的“混合体”(说唱体)写作方法,诗文多为7音节句,也有8音节,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在藏区流传很广。
第六节翻译文学
一、《尸语故事》
最初源于印度的《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是集录本,没有具体作者,但藏语《尸语故事》的一些本子的书目里明确标为印度龙树大师所着。《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的大概内容是:健日王为酬谢一名出家人每天送他一枚包着宝石的果子,答应出家人把一具尸体搬到祭坛上。当健日王搬着尸首往回走时,尸首便给他讲故事。讲完故事,又给他提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当国王说话回答时,死尸便回到了火葬场。如此来而复往,共24次。最后,国王被难住了,没有回答问题。僵尸便告诉国王,出家人要害国王,于是国王回去杀了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