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这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和丰厚的礼物,女方要准备好茶酒饭等,盛情款待。双方代表进入正厅依次入座后,主人家端上“切玛”敬茶酒。求婚之家献上礼物,特别向家母送上一块“帮典”,用来作为母亲养育女儿之“奶钱”。之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放在高脚盘内,由证人高声朗读,另一证人认真核对。念毕,证人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婚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接着两家父母向证人献哈达,表示谢意。举行订婚仪式时,青年男女都不参加,只是家人出席。仪式结束后,女方家宴请宾客,欢聚一天,傍晚男方家离开时,女方家向每位来客献一条哈达。
三、举行婚礼
男方家请星相师卜算黄道吉日以确定婚期(藏语“念孜”)。举行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和首饰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穿戴。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且怀孕的、打扮考究的供新娘乘骑的母马,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着又将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出门时,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
马队启程,领队的应是属相最好的(一般都请星相师),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拿着九宫八卦图,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娘家随侍新娘出嫁的随从。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认为是不吉利,婚后要请僧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随行人员高唱“谐青”(大歌),新娘则要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成“苈”符号。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新娘到夫家门前,先喝三口酥油茶再下马,脚要踩在撒有青稞和茶叶的地上。新郎母亲提着一桶牛奶欢迎新娘。新娘用左手中指浸奶水,向天弹洒几点,表示感谢神灵后,由新郎给新娘献上哈达,方能迎新娘进门。
传统的进门仪式十分繁琐,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唱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进门后,首先要向家族护法神祈拜。而后新娘要坐在新郎身旁和双方亲属围坐一起会餐、互送礼物。参加婚礼的亲友们也献哈达、送礼品,以表示祝福。然后一对新人上房屋顶层,由喇嘛诵经,祈求家神庇护新娘。当屋顶竖立起一杆经幡时,新娘家的代表即庄严地宣布,从此,新娘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婚礼一般都要举行5~15天,具体要根据家族经济状况来决定。在举行婚礼的几天里,也有特别亲近的亲戚或朋友包下婚礼中某一天的全部支出。婚礼的几天里都请有专人跳藏戏唱歌助兴。
四、婚后
婚后的第一天,新娘与新郎要很早起床,在守护家神前拜神祈祷。婚后的第一个月,新娘不得出入公婆的住房,1个月后,公婆正式召见新婚夫妇,从此新娘就可随便出入公婆住房了。
新婚满3个月或6个月后,新娘(或新郎)得偕同配偶返回自己家族小住一段时间,返家的时间必须经高僧择定吉日,并通知女方(或男方)家族作迎接准备。回门的当天,新婚夫妇与父母一同带上随仆及丰厚的礼品前往,女方(或男方)家族在宅院门前也要画好“永仲”,摆设各种谷物、茶叶等生活用品迎接。一般情况父母在家等候,派强佐在宅院外迎接至室内,两家父母互献哈达,敬酥油茶和“切玛”,并相互祝贺。新娘和新郎要在家族护法神前祈拜祷告。至此,婚配的全部过程即告结束。
第九节丧葬习俗
天葬是藏族最普遍的丧葬习俗,除此之外还有水葬、火葬、土葬等其他的丧葬习俗。藏族对死亡的理解,对死者遗体的处理,也都定格在物质的范畴,葬俗也成为物质论意识的折射。也就是说,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藏族丧葬文化的物质论意识。常言道人生无常,人死后,人们对亡者表示同情和哀悼,纷纷念经祈祷,并积极参与各种祭祀活动,以示对死者亲属的慰藉,悼念活动一般进行49天。据《中阴得度》记载,这49天称为“中阴”,即从断气到投胎转世需要的时间。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分别叫“临终”“实相”“投生”,代表中阴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人们最大的担忧是灵魂进入三恶道中,成为受尽煎熬的饿鬼,或供人奴役的畜生,或被打进地狱,经历最恐惧的灵肉之苦。为了解脱这种结局,唯有向佛陀表达心迹,即通过供养诵经,驱除不净污垢和避免鬼怪妖魔的打扰,积累善业,取得功德,顺利渡过苦海,达到彼岸。通常念诵的经文为救度亡灵之经,还有“白伞盖母禳解法”,《解脱经》自然是不能疏漏的。
一旦观察出亡人临近断气,则适时换上干净的、早已缝制好的衬衣衬裤。另准备好一件没有装饰、颜色朴素(以黑为主)、新缝制或洗得干净的布衫(或氆氇褐衫,或自织的粗褐衫均可)作为遮盖。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殉葬品,包括其生前穿过的衣物、配饰、用具及其他喜爱物,以免留恋分神,灵魂难以逃脱。
据考古工作者在山南、林芝、阿里等地区发现的墓群和考古普查工作中收集的材料,西藏的墓葬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丧葬礼仪隆重,葬后还有定期的祭祀活动。
一、土葬
西藏地区相当久远的葬法。藏文史籍记载,吐蕃止贡赞普之子茹拉杰为其父建造了“第一座陵墓”。到了吐蕃王朝建立以后,入吐蕃的唐朝使者沿途所见“山多柏坡,皆丘墓”。又据《西藏王统记》载,止贡赞普尸体出殡时,有苯教巫师参与主持。藏族原始苯教留存至今的大量丧葬仪规的材料说明,藏族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起源也很早。至吐蕃王朝,已基本形成丧葬祭祀的整套规则,正如《旧唐书·吐蕃传》所言:“其赞普死……乃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词祭之所。”以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并成为藏族普遍信奉的宗教,丧葬形式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塔葬、天葬、火葬这些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丧葬仪式。同时,藏族对固有的丧葬方式——土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土葬本来是藏族原始固有的葬俗。但在盛行天葬以后,西藏人民则改变了认识,以为土葬是最坏的一种葬法。一般适用于麻风、炭疽、天花等传染病患者,或者强盗、杀人犯、被刀杀死者等。西藏和平解放前法律不允许他们天葬或水葬,只允许挖坑埋进土里,意思是灭其根种。土葬之俗,主要在四川甘孜和阿坝两自治州部分地区流行。德格县城一带葬地比较固定,葬坑为深约1.5米的圆锥形,下略撒五谷,尸用布包裹,尸呈面西而坐式放入坑内,接着用土打紧填埋,不能垒坟堆,上面放一块刻有咒经的玛尼石,插上经幡,葬仪即告结束。白玉河坡一带,尸体下坑后,上面用几块白石垒成坟头,上插一块木牌,当地藏语叫“巴卡”(防鬼灵牌)。道孚一带则喜用一种穴式上葬,即不朝下挖坑。而是在土壁上横挖一坑。木棺横推入坑,外面用石块砌好洞口,再用泥糊平整。有的画一牛或羊的头像,上面弄点白灰,插一根经幡。
二、天葬
西藏地区以天葬最为普遍。藏族称天葬为“恰多”,即鹫(藏族习惯称为鹫鹰)。天葬有天葬场,各地有各地的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场。司葬者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耙,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司祭者用哨声呼来鹫,按照骨和肉顺序喂食,直到吞食净尽。炉霍勒宗四部地区,天葬台边有根木桩,尸运至后,解绳脱衣,将尸体面朝下背朝天放于尸台上,将绳子把四肢分别捆于木桩上,最先割下脑袋,再按刀法划割,待鹫吃完肉后,再将骨头和头一块砸碎,拌上糌粑酥油等,一并饲鹫。
三、水葬
水葬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整尸抛入江河之中,甘孜雅江扎巴地区奉行此俗。一般是两人送葬,将尸体背至水深急流之处抛入江中,并在入水处熏烧点糌粑,葬仪即告结束。雅江日依一带,人死后马上在腰际砍一刀,然后头脚相叠捆好,放人背篼之中,口上搭一黑布。当天由一人背去丢入河中。其二是将尸体肢解后再投入江河中。甘孜德格龚垭地区的水葬习俗,其出殡多在夜晚,葬地选在水势呈海螺纹旋绕的水域,送葬地有一木墩,尸体首先被置于墩上,用斧按关节从上到下肢解,砍一块抛一块,最后连砍斧、尸袋及四周血土一并投入河中。甘孜绒坝岔在水葬时,肢解尸体讲究尸的放置,男的卧式置,女的仰面置。而巴塘南区的普圾一带,解肢不能粘铁,只能以加工后的木刀、石斧施行。藏南林区,也多半将尸体肢解后抛入江河。
水葬,在康区民间比较盛行。在前、后藏地区,多认为水葬卑贱,只有乞丐、病人、赤贫或患传染病者才去水葬。
四、火葬
火葬在卫藏地区过去一般多在高僧和贵族中进行。一般程序是:人死后,尸体捆成坐姿,固定在木架上,抬到火葬场,把尸体放在垒成交叉状的柴堆上,然后四周用柴相撑。请来的僧人面对尸坐,念经祈祷死者灵魂被天堂之神接受,同时在柴堆上洒油点火。焚尸完毕,捡起骨头灰烬,带到高山之巅顺风播撒,或者撒在江河之中,让流水带走。在藏东各地及四川藏族地区也普遍盛行火葬。在新都桥一带视火葬为圣葬,葬式也很特别。人死后由几位长者擦洗尸身,把四肢交叉叠起,五官中塞入酥油,然后用白布将尸体缠裹,死者头布画上“苈”符号,左胸画6个星星、9支弓箭、1条鱼、1个牛头、1个羊头。再把尸体置于堂屋地板上,请喇嘛念3天经。火葬时给死者准备五谷和糖类一起火化。另外还要准备161根小木棍、39个麦面小饼和39个酥油包,用作烧祭神灵和饿鬼。
五、塔葬
藏族大活佛基本施行塔葬。一些活佛是尸体火化后,把骨灰存入灵塔;也有些活佛圆寂后,尸体经过脱水后被直接泥塑成佛像。有名望的大活佛圆寂后,则用盐抹尸脱水,然后涂上香料等贵重药物,用绸麻将全身包裹,砌葬在塔中,以永久保存。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各种,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如达赖、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灵塔建成后分别存放在各寺院里。
藏族幼儿夭亡,一般不举行葬礼,而是把尸体放在陶罐之内,盖好扔进江河之中;也有的把陶罐长期存放于库房之内。
藏区的个别边远地区还有石棺葬和崖葬的习俗,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十节禁忌习俗
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有独特的风俗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坐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最忌吃狗肉,凡盛过这些肉类的器具便不再使用。他们认为吃这些动物的肉不洁净,有罪孽,死后不得解脱。有些地区也不吃鱼。牧人对马的偏爱之情,带有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色彩。他们认为马是路神的象征,不吃它的肉,不挤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藏族人在不做饭时,禁忌用脚蹬灶台或坐在灶台上。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认为客人不懂礼貌,瞧不起他。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不熟悉的男女忌在一个碗内揉糌粑和吃糌粑。碗杯等器具禁止扣着放置,因为只有过世者的碗杯才扣着放置。
藏历年初一,忌讳扫地,不能吃带馅的食品,不准哭泣、骂人、吵架,不准说“空”“没有”“病”“痛”“死”“杀”“穷”“不要”“倒霉”等不吉利的话,认为这样会预兆全年不吉祥。过年期间不得向别人借东西,怕招致全年不富裕。
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牧区冬宰时牧人心疼那些牲畜,不忍心下手。所以西部屠宰法是用大针从背部刺入内脏,尽量减轻被宰羊的痛苦;中部牧区则用绳子缠绑羊嘴,让它窒息而死。牧人认为人动刀宰杀是不可取的残酷行为。反对捕杀野生动物。
禁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巴掌。妇女不能在人面前抖裙子,认为那样做会给对方带来不幸。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翻越高山顶时,不能出声,否则会招致风雪、冰雹。
不能把骨头扔到火中,认为这样做会招来鬼怪。忌在家中吹口哨,因为只有送鬼时才吹口哨。家有病人,禁人来访。晚上忌讳往外倒垃圾。天黑后,白色的东西不能拿出家外,避免财气外流。亲属去世后,49天内忌办喜事、唱歌跳舞,以便让亡灵安静地升上天堂。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