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王佛像:为吐蕃后期赞普赤热巴巾出资制作的佛像,所用材质多为白黄合金铜(白理玛),偶有使用红、紫合金铜。这个时期的佛像,其工艺师多为印度工匠,故其艺术风格与同期的印度艺术风格十分接近,不过比印度的作品显得丰满,姿势更显灵活生动。在工艺手法上有其特点,就是在佛像的细部加以银或紫铜镶嵌,有些像的瞳孔嵌以白银,或以紫铜作眼白,有些金刚像,以紫铜雕造舌头。
藏传佛教的供奉器物和法器中,许多是金属物品,不少器物不仅仅是宗教器物,而且是精美的艺术品,如酥油灯、净水瓶、八吉祥等。佛教法器以铜、铁制品为多,如金刚、金刚铃、火焰刀等。
(二)金属铸造技术
金属铸造的工艺品有佛像、酥油灯、法器、供器、大锅等。铸造的金属材料有金、银、铜。铸造方法一般采用失蜡法和模具法,在藏区,普遍使用模具法。
(三)青稞酒酿造技术
藏族在酿造青稞酒时,先把青稞洗净煮熟,再拌上酒曲,装入容器使之发酵出酒。初次兑水出的酒叫头酒,再兑水就依序叫二道和三道;有的人还把头酒装进瓦罐或酒坛,放入冰糖严加密封,藏入地窖或埋在地下,几个月或几年后取饮,醇香味美有如冰冻的蜜酒。藏族男女都爱饮青稞酒,在藏族节日里的聚会活动上,是“无酒不成筵席”,在一般社会交往场合,往往也要喝酒。男子们会把豪饮当作剽悍、豪迈、血性的标志,但妇女特别是年轻姑娘,多数并不嗜酒。其实,对于藏族,酒已不再是酒,而是礼仪的载体,文化的象征。如迎宾送客时,藏民全家会排列门前,向来客敬献哈达和酒,客人双手接酒,并要用无名指蘸点酒往空中抛弹三下,以敬天祭神,接着三口一杯喝完,同时,藏民会边唱边跳,热情相劝。在青稞酒中,印刻的是藏族人民热情待客的笑脸,传承的是藏族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酒文化。
第六节民间体育
藏族传统体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藏族人民中十分普及,是老人、小孩、妇女等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以活动场地为标准,可分为地面体育活动和水上体育活动;以普及范围为标准,可分为民间体育活动和寺院体育活动;以功能为标准,可分为日常娱乐体育活动和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以活动难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普通体育活动和民间杂艺,等等。在不同的分类中,难免出现活动内容的交叉,但主要可以从地面和水上两个方面入手,对藏族传统体育内容进行梳理。
一、地面体育活动
在藏族灿烂纷呈的传统体育活动中,以下这些项目是普及度较高,传承度较广的。
跑马射箭:据藏文《五部遗教》载吐蕃时期跑马射箭运动就已出现了,活动范围逐渐扩及后藏的江孜、拉萨、羌塘、贡布以及整个藏族人民聚居的地区。每逢藏族的重大节日,都要举行跑马射箭活动。骑手们在比赛场内纵横驰骋,有的在跑马射箭,有的在狂奔的马上俯身拾哈达、骑射。最有名的赛马射箭是当雄草原的当姆吉仁,它不仅是一个体育比赛活动,更是一个物资交流会,拉萨、山南等地的农牧民会带上农牧产品过来聚会。
抱石头:即举重,多见于农牧区。藏族举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赛制规范化的过程:从不分重量级别到有级别划分,从单纯抱石头到举皮带(内装砂子),从主观判定胜利到客观标准测量,抱石头比赛越来越规范。1982年,西藏自治区召开的第四届民族体育运动会,已将抱石头列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藏式拔河:主要有大象拔河、格吞和奔牛3种形式,虽具体规则不同,但内容异曲同工。藏式拔河在藏区的开展极为普遍,一到节假日就会举行比赛,而且平时在农牧闲暇时,人们也会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
牦牛赛:牦牛赛活动是藏族人民在利用牦牛作生产、运输工具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相传,唐初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到青海玉树时,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就有赛牦牛的活动。赛牦牛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育活动,需要人和牦牛的默契配合,以最短时间通过终点的牦牛获胜,获胜牦牛还会受到嘉奖。比赛培养骑士们勇敢顽强和拼搏奋进的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
藏式摔跤:藏式摔跤是一种以摔、跌、掼、扑等技巧战胜对方的传统体育运动。藏民为了与残酷的自然界作斗争,必须练就自卫和生存的技能,摔跤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另外,摔跤运动在藏族妇女中也十分普及。从小孩到中年妇女,都十分喜好这项运动,尤其在草原地区,牧区草地是天然的摔跤场。
抛掷运动——古朵:即抛石头运动,最初是作为牧民放牧和驱赶虎豹豺狼的防御功能出现的。它主要以投掷的远近来衡量最终的胜负,对考验参赛者的爆发力和力量,有很强的竞争性。一般来说,“古朵”打出的距离为二三百米,最远有五百多米的。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古朵”运动经过改编、完善,已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水上体育活动
藏族人民集中生活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澜沧江和尼洋河等流域,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水上活动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藏民间的水上体育活动,主要有:
游泳:在藏史文献和寺院壁画中,均有对游泳运动的描述。西藏各地发掘出的史前人类遗址基本都在大河滩边,如昌都卡若遗址就位于澜沧江与卡若水交汇的三角形台地上。当时人们为了生存,猎射各种动物时就要想办法涉水渡河,而游泳就成为一种必需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才能使原始藏民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所以,在古代西藏,人们十分重视游泳运动,并把其作为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
牛皮船竞渡:西藏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因而牛皮船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其中,以拉萨河和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制作最为精良。船工用木桨划船,可以摆渡、运输和捕鱼。他们常用牛皮船比较技术、力量和速度,逐渐形成了牛皮船竞渡这种独特的水上运动项目。
滑冰:西藏有千湖之称,河流众多,一到冬天,到处都是天然冰场,这给藏民创造了天然的滑冰环境。其中,儿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是这一体育运动的主力军。冰上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滑冰,一种是滑“冰船”。前者可以分为助跑正面滑、倒滑、蹲滑、个人滑、多人组成一条长龙滑等;而后者是用大块的冰块制成冰船,在湖的冰面上,人居其上,以木为篙,撑之滑行。滑冰是冬季藏民们最爱的体育运动。
第七节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通常竞争性小,强度小,娱乐性较强,目的在于释放压力和娱乐身心。民间游戏的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儿童和成人也有不同的游戏方式。除了民众皆可玩耍的一般性的生活竞技游戏外,民间游戏还应包括民间杂艺。
跳跃:分跳远和跳高两种。跳远有3种类型:一是立定跳远,二是从高跳下,三是借木板弹力跳远以决胜负的。跳高主要是要求藏民在高远结合的基础上跨越障碍,障碍物通常是栅栏、大石等。
秋千:又做“秋千”,川、康、甘农区每逢大年立木为架作秋千,妇女儿童多好之。
跳方桌:四川藏族青年喜跳方桌之戏,其法以手撑越过或二人互相追捕。
摔柴花子:这一项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藏族婚俗,一种是日常娱乐。在婚俗中,当男方的迎亲队伍到达新娘的村寨时,新娘的伙伴们会对新郎及其伙伴泼水,并且姑娘们会每4个一起,将一位新郎的伙伴高高抬起,摔到柴上,直到男客求饶为止。而日常生活中,藏民们喜欢4人抬起一张牛皮,且将一人置于皮上,以反复抛接为乐。
地绷子:两人面对面坐于地上,将双腿伸直足掌相抵,而后两人四只手共同握住一根棍子,相互拉扯较力。一人若将棍子抢夺过来,或者使对方臀部离地,则获胜。
捡石子:俗称“抓石子儿”,女孩善玩,通常在三四个人中进行,用5个石子作为工具。每个人依次完成游戏规定的九道耍石工序,最先完成的获胜。这种游戏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更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能增强运动协调能力,锻炼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踢毽子:踢毽子通常分为单踢、对踢和分组踢等几种形式,踢法由易到难、由头到脚,旋转跳跃。一般有踢、剥、盘、剪、抗、蹲、落、肘打、跳、凑和窝转等动作。比赛中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不能犯规,达到要求的获胜。
藏族的民间游戏多种多样,此外还有赛跑、拿鼎、头手倒立等。
此外,藏族民间的儿童游戏也丰富多彩,如猜谜语、找牛犊、老虎捉羊、找羊毛球、抓羊骨头、狼吃羊、打毛蛋、石头游戏等都是藏族儿童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这些游戏寓教于乐,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开发智力,锻炼灵活反应的能力。
第八节民间歌舞
藏族自古以来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高山峡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和矫健的体魄;独特的农牧文化和劳动生活又造就了藏族即兴歌舞的热情和情致。歌舞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佛的景仰。本章将从民间说唱和民间舞蹈两方面入手,对藏族民间歌舞艺术进行一个提纲挈领的描述。
一、民间说唱
说唱艺术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藏族人民习惯于通过说唱来艺术地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表现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藏族地区,说唱艺术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岭仲即格萨尔说唱
岭仲,在语言上堪称一座藏语语汇的宝库。通过夹叙夹唱的方式来表现大量的唱段,并广泛采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鲁”体民歌形式。另外,岭仲集中了大量的藏族谚语和生动的比喻,增强了其趣味性,提高了识记程度。
(二)仲和仲鲁
仲和仲鲁是民间说唱的另一主要形式,包括以口头流传为主的民间故事、直接来自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有关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典故等。
(三)古尔鲁
即道歌说唱。早在敦煌文献中就有对布德贡杰时期的古尔鲁的记载,随着佛教传入西藏,佛教徒们开始利用“古尔鲁”宣传教义,特别是自从噶举派的玛尔巴、米拉日巴等以来,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古尔鲁广为流传。“古尔鲁”对噶举派教义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堆巴和谐巴
堆巴和谐巴,也即“赞词祝颂”,在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谐巴说唱分单口和群口,除了一些固定唱段之外,一般都是由说唱者即兴创作。堆巴也是同时期常见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二者的内容十分丰富,祝词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韵文优美流畅、朗诵形式富有激情。
(五)“百”
百是古代藏族士兵征战壮威歌,对战前和战中士气的鼓舞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喇嘛玛尼
喇嘛玛尼产生于藏戏出现以前,因与宗教关系密切,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反映出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其来源于宗教仪式中的酬鬼娱神等各类节目,有自己说唱书目和独特的表演程式。
(七)折嘎
一般由手持五色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的民间艺人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的表演。通常,他们会在新年佳节或喜庆盛会之际,上门为别人诵唱祝词。
(八)扎年弹唱
使用扎年琴伴奏的说唱形式,被称为扎年弹唱。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最为着名。藏区不同地区之间演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弹奏风格上各有不同。
(九)夏
从藏语字面可理解为“对唱歌谣”,是在新年、婚礼、搬新房、望果节等庆典时,由至少两人相向对吟、对诵或对唱对歌的一种说唱艺术。
(十)藏语相声
与西藏历史悠久的说笑话和喜剧丑角表演的传统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曲艺品种。
总之,民间说唱是藏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在节庆典礼或仪式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作用。
二、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两大类,广场自娱性舞蹈主要有谐、卓、果谐等;表演性舞蹈主要包括堆谐、热巴、囊玛等。从流传的区域看,果谐、堆谐、朗玛谐等主要流传于雅鲁藏布江流域,谐、卓等主要流传在金沙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