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
1.理解导游口才的语言特征。
技能培养:
1.掌握导游口才的语言技巧。
2.练习导游词的创作。
知识渊博,经验老道乃导游口才之基础;见景生情,联想丰富乃导游口才之特色;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乃导游口才之艺术;注重文化性,常识性,趣味性为导游口才训练之目标。导游员的基本工作分两大类,即讲解与服务。所谓讲解,是指导游员在陪同旅游者旅行、游览途中所做的介绍、交谈和问题解答等导游活动,以及在参观游览现场所做的介绍和讲解,包括向旅游者讲解城市概况、地方风情以及沿途各旅游景点等导游活动,当然也包括介绍客人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所谓服务,即向客人提供围绕旅游六要素方面的服务及处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第一节导游口才概述
导游口才具体体现在导游讲解服务上,这是导游员语言能力的体现,具体包括对语言的静态化和动态化处理。前者是导游语言的音量、音调、语速和体态表达以及如何发挥语言本身的穿透力,后者则是指导游员对语言的驾驭以及如何增强讲解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导游讲解服务是导游员最重要的服务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讲解服务是导游服务的灵魂。常言说,“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就是针对此提出的。因为,讲解服务能够给旅游者带来知识享受和美感享受,而这两种享受才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真正目的。导游员要用语言和客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增进相互的了解;要表达主人方的热情好客,传播民族文化,讲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之美,离开了优美的语言是办不到的。
一、导游讲解口才的重要性
导游讲解在导游服务中占主导地位。无论导游服务方式多么多样化、高科技化,图文声像导游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便于携带保存的优势,同实地导游讲解相比,仍将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起着减轻导游员负担,辅导实地导游讲解的作用。实地导游讲解方式不仅不会被图文声像导游方式所替代,而且将永远在导游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一)导游讲解是一种双向循环运动过程的传播类型
旅游者来自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出游的想法和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会直接表达出来,有的人比较含蓄,还有的人可能缄默不言。单纯依靠图文声像这种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介绍旅游景点,不可能满足具有不同社会背景和出游目的旅游者的需要。导游员可以通过观察旅游者的举止,同旅游者进行交谈,了解不同旅游者的想法和出游目的,然后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在对参观游览的景物进行必要的介绍的同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这绝不是图文声像导游服务所能办到的。
(二)现场导游讲解可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
导游员在对参观游览的景物进行介绍和讲解时,旅游者中有的会专心致志的听讲,有的人则心不在焉,有的人还会借题发挥,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情况都需要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沉着应付,妥善处理。一方面在不降低导游服务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满足那些确实想了解参观游览地景物知识的旅游者的需要,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调动那些对游览地不感兴趣的旅游者的游兴,对提出古怪问题的旅游者做必要的解释,以活跃整个旅游气氛。此类复杂情况也并非现代科技导游手段可以做到的。
(三)现场导游讲解具有激发性
旅游,是客源地的人们到旅游目的地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接触来了解目的地的人民,实现不同国度、地域、民族之间的人际交往,建立友谊。导游员,是旅游者首先接触而且接触时间最长的目的地居民,导游员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及讲解方式都会给旅游者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通过导游员的介绍和讲解,旅游者不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与其相处时间较长的导游员,还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情感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虽然这种友谊不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对旅游者和导游员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这同样是高科技导游方式难以做到的。
二、导游口才的语言特征
导游工作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己职业特点的行业语言——导游语言。导游语言是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讲解景点、表达感情、与客人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生动活泼的、清爽雅洁的口头语。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导游讲解,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在导游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导游员这样说,大家刚来此地,对本地情况不了解,我给各位讲一下本地的情况。或“我给各位说一下”,甚或“我告诉你们”等,这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许多客人年纪比我们大,知识比我们多,用这种老师对学生,以上对下的口吻来讲话是不合适的。在致欢迎词、讲解概况后,有的导游员说,“如果你们有什么地方不清楚的,可以向我提出来。”这是把责任往客人那儿推,为什么不可以换一种说法:“我给各位介绍一下”,“如果我有什么讲的不清楚的地方,请各位不吝指教”。意思虽然差不多,但平等、谦虚、严己的态度便凸现出来了。由于口气有了变化,与客人的关系就易于融洽,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内容和形式是互为表里的,“宾客至上”应当表现在时时、处处,包括在语言上都要表现出来。导游工作要求导游员具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而正确、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语言特征:
(一)正确无误
正确,是指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内容正确无误,逻辑性强。这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是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通过导游活动,导游员向旅游者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审美信息。在这一活动中,“正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游语言的科学性越强,越能吸引旅游者的注意,越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导游员也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导游语言的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游讲解的内容必须言之有据,正确无误,切忌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即使是神话传说也应有所本源,不得信口开河,而且须与游览景点有紧密联系。
2.语音、语调、语法、用词造句正确,外语导游员要避免家乡音和汉语语法的影响。
3.敬语和谦语有助于传达友谊和感情,但应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也要适合自己的身份。东西方的成语、谚语,名人名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提高导游讲解的品味,使导游员的谈吐显得高雅,令旅游者产生好感。但要正确、完整、恰倒好处,使用俚语要谨慎,一定要了解其正确意义及使用场合。不要滥用高级形容词。
正确,首先是语言要规范,要合于语法,用词要正确,注意褒贬、不同场合和分寸感;事实要清楚、正确,不张冠李戴,更不能随意杜撰、信口开河。所谓清楚,指语言要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不结结巴巴,语速不快不慢,音量要适应不同环境,别太大也别太小,尤其在使用麦克风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噪音;语言纯正,注意抑扬顿挫和讲解内容的关系。优美的语言语调、清爽雅洁而大方的谈吐、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对客人和景点的一片情深,有了这些就容易博得客人的好感,使人愿听、爱听。
案例1:1989年秋冬之际,一个台湾旅行团乘包机取道香港到重庆,原定上午到达,次日乘船游览三峡。因天气原因,当天重庆的参观项目被迫全部取消。过关检查后已是午夜了。该团领队率先出来,心急火燎地找到全陪、地陪,说团队中有一部分重庆籍客人,还有一部分人在重庆住过八九年,现在参观项目全部取消,客人情绪很坏。希望全陪、地陪通力合作,能设法改变一下客人的情绪。上车后,地陪例行向客人问候,致欢迎词。因心绪不佳,人又困乏,客人反应冷淡。这时,地陪话题一转,说:
中国俗话说“好事多磨”嘛。各位昼思夜想地盼了40年,到了家门口却还要等上十几个小时。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不能自由行动,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要到1997年7月1日以后这种局面才会改变。宋代诗人陈师道描写游子归家的心情说:“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说“归近不可忍”是对的,大家不是很急吗?“错误!链接无效。”就不那么贴切了。怎么会忘得掉自己的故乡,忘得掉家乡的亲人、年节的风俗和生我们、养我们的这块土地?台湾有一支歌,叫《我的家在大陆上》,各位唱了40年,今天终于唱回家了。在自己的家里,要唱就唱,要笑就笑,要哭就哭。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大家就尽情地唱吧,笑吧!在此,我谨以家乡亲人的名义,祝贺大家终于回——家——了……一番充满温情的、拉家常的话语。尤其是一字一顿、提高音量的“回家了”三个字,点燃了客人心中的火,赢得了客人发自内心的掌声,沮丧的心情一扫而空。客人自发地唱起了《我的家在大陆上》。歌声、笑声、欷歔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静静的夜空。语音语调的正确,声调的抑扬顿挫,发自内心的亲情的话语,使客人确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提高导游员的语言修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要深刻理解,二要善于表达。前者是指导游员对自己所要讲解的知识,如城市概况、旅游景点、民俗风情等要充分地了解。理解得越深,越能心中有数,讲起来便可以尽情挥洒,游刃有余。如果自己都不了解,那就只好边讲边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是“以己昏昏,使人昏昏”。后者是指错误!链接无效。要善于用语言去架设一条通往客人心灵的桥梁。英国弗·培根说:“逻辑修辞使人能言善辩。”我们的解说一定要有逻辑性,由此及彼,内表及里。一定要注意修辞,注意导游技巧。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逐步办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导游员要在讲解中审时度势,了解客人的需求,根据时间、场景、客人心理和需求,删去那些繁枝赘叶,把客人最需要了解的东西介绍给他们。然后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提示景点的妙处,让旅客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获得美的享受。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导游员讲得越多越好。老子说:“多则惑,少则得。”有的导游员一上车就喋喋不休地讲,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没讲深、讲透,甚至讲了一些客人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结果把自己和游客都搞得很疲惫,吃力不讨好,不受客人欢迎。要知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节奏的:久立者思坐,久卧者思起;两山之间有一谷,两波之间有一伏。有劳有逸,劳错误!链接无效。结合,这是人之常情。导游员一定要善于用眼睛去洞察客人的情绪,随时调整自己的讲解,使讲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自然,许多导游员都经历了一开始讲不出、讲不多、以后又收不住的过程。“行于当可行,止于不可不止”,希望新导游员们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最根本的一条,我们还必须明白,客人花钱来旅游,是来买享受的,不是来买难受的。希望有更多的导游员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能够设身处地、触景生情,为客人作出繁简得当、修短合度的精彩讲解。
(二)准确清楚
一说到准确,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数字的准确。在导游口才里面,准确应当包含下面几层意思。
1.身份、场景的准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性的产业。导游员的职业责任就是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尽力地为客人服务。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在言谈举止中对客人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甚至颐指气使。从而平等相待,细心体察,对客人和颜悦色,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一些人做了许多年的导游,始终就没搞明白,领队、全陪、地陪同客人讲话,口气应不应当有差别,有什么差别?领队从一组团出发直到散团都和客人在一起,他全面代表客人的利益,十分注意维护组团社的信誉和客人的权益,与客人语言相通,感情相通。客人依赖他,信任他,有什么问题愿意找他反映和陈述。全陪从客人一入境就和他们在一起,与客人多日相处,感情亦近。对国内客人来说,全陪和领队的地位相同。因此在客人中的信任度较高,感情较近,讲话就可以亲切一些,随和一些。如果领队、全陪用地陪的口气来讲话,就显得生分了。反之,如果地陪用全陪的口气来讲话,就有拉关系之嫌。即便是同一地陪,在客人刚抵达时和客人要离开时,也应有所差异。接团时要热情、自然、尽职尽责,帮助客人安排好吃、住、行,尽快消除陌生感和隔离感。当客人要离开时,随着一两天感情的日近,就要着力营造气氛,让客人产生一种依恋感(当然,讲解、服务都要过硬)。即便同是定点导游,室内和室外也有细微的差异。在室内,噪音小,历史文物丰厚的文化积淀要求我们的讲解员(或导游)要有更多的书卷气,有时还不妨略“文”一点。而室外,因游人多,干扰大,导游员的讲解就要更趋于生动、活泼、幽默。不然,客人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达不到预期的导游效果。凡此种种,都需要悉心体察,才能恰如其分的把握这种分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