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纵观我国政策性金融职能的演变,总是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不断相适应的,而经济政策的调整又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现结合宁夏实际,谈谈对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的思考。
一、从宁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看,农业发展银行有了拓展业务的空间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起始是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搞好企业自身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最终改革目标是粮食购销市场化。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伴随着粮改的步伐而专门履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职能。实际上“只支持一家企业,只办理一笔贷款”。粮改5年来,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粮油收购资金基本达到封闭运行;二是分山区、川区,分品种,逐年取消了保护价收购和定购(2004年全部取消)政策,放开市场、放开经营、放开价格、允许多渠道经营,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基本市场化;三是国有粮购销企业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四是建立和完善了中央和省级储备粮油垂直管理体系,实行了经营和储备分开;五是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和补贴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向粮食储备与粮食生产环节补贴;六是企业“三老”包袱问题(老库存粮食、老人员分流、老挂账)基本或正在有效解决;七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开始面向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农发行业务重点只有储备贷款和退耕还林(草)粮贷款。主要的保护价粮敞开收购政策被市场化政策代替,为农发行拓展业务提供了空间。
二、从宁夏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看,对农发行支持西部开发和退耕还林(草)后续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区自20002003年累计退耕还林(草)266万亩,累计补助粮食45800万公斤,加上2003年全区封山禁牧,退牧还草460万亩,补助陈化粮饲料1705万公斤,两项合计补助的粮食占200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的15%,总库存的近45%。根据2002年全区有关统计资料分析预测,2003年,宁夏累计退耕还林(草)面积达到266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产量33180万公斤,同时需要增加兑付补助粮食26600万公斤。这一减一增,两项合计59780万公斤,占宁夏2002年全区粮食总产的20%。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我区粮食市场构成重大影响。而且由于耕地的减少,将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60多万人。我区退耕还林(草)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8县,其主要贫困人口也分布在这里。退耕还林(草)后,除移民搬迁部分人口外,还要“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培植和发展后续支柱产业是当务之急。目前山区发展的潜在优势和适合扶持的后续产业,如:养殖业、淀粉加工业、林果业、药材种植业、羊绒加工业、特色小杂粮种植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等,都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提出了客观要求。因此应根据南部山区实际,大力扶持后续产业,帮助农民增收。
三、我区粮食安全问题,对农发行提出了支持保障要求
我区属于粮食产销平衡省区之一。人均产粮500公斤左右。随着山区退耕面积的扩大,川区因黄河限水被迫休耕和轮耕的出现,将影响到我区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如,今年宁夏川区市县因黄河水限量而压减种植面积达70万亩(水稻30万亩、小麦40万亩),减少产量达24000万公斤以上,加之前文所述退耕还林(草)面积的扩大,全区粮食生产能力将下降到人均430公斤左右。粮食的生产能力、储备规模、规范有序的市场流通等,构筑了粮食的安全。首先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藏粮于田,藏粮于民”。其次要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再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粮食交易市场,依法形成规范的粮食流通秩序。这些方面都需要农发行政策性信贷资金保证。
四、“三农”的根本问题是有效投入不够,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强力支撑
由于农业投入周期长、风险大、相比较效益低,没有政策的倾斜,再好的规划、项目也难以实施。长期以来,“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而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风险大、回报率低。工农剪刀差、城乡差别、东西部差距等问题的症结必须从加大有效投入解决。“三农”问题呼唤国家政策性金融的强力支撑。
五、农发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界定
目前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并构成了农村金融体系。近些年来,由于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利润为目标,以风险防范为前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城乡界限,以存款论势力,以优良客户贷款做取向,金融产品营销多样化,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价值取向均以追逐利润、规避风险为目标,支农的职能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农行目前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合经营,即:商业银行政策化,政策性业务商业化,另一方面,背负政策性经营负担,既影响商业化经营,又不能专门履行政策性金融业务。为此,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必须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和优势互补出发,以支持“三农”为政策目标,以风险防范为经营目标。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引导和吸引各项农业投入,保护农民利益,扶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业务范围界定:1.支持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粮、棉、油、肉等)贷款。2.农业可持续发展(治沙、林业、土地开发、节水灌溉等)贷款。3.农业科技贷款。4.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5.农副产品加工贷款。6.粮食批发市场贷款。7.退耕还林(草)粮食调销贷款。
8.西部开发贷款。9.扶贫贷款。10.农村城镇建设贷款。贷款对象择定:农发行以“农字”号龙头企业、公司、基地等实体作为贷款对象。农村金融机构分工:农业银行应以盘活存量搞经营,以增加金融产品开拓市场,参与商业银行竞争;农村信用社则以农户小额贷款为主,以农业生产费用贷款为主,开展委托代理扶贫等。从而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