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家经济政策
国家对运输业实行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等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价格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为扶植运输业,在以上诸方面均实行优惠政策。例如,目前我国对运输业所征营业税是第三产业中最低的,其税率仅为3%。从运输价格的理论构成看,包括运输成本、利润和营业税3部分。如果营业税率较低,在运输成本和利润不变的情况下,运输价格可随之降低。因此,对运输业实行的优惠税率政策有利于稳定运输价格并促进运输业的发展。
5.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影响运输价格水平的竞争因素有运输速度、货物的完好程度,以及是否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以运输速度为例,若相同起讫地的货物运输可采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此时运输速度较慢的运输方式只能实行较低的运价。就货主而言,它增加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和因货物逾期、丧失市场机会而造成的市场销售损失。与运输速度较快的那一种运输方式相比,其理论降价幅度为上述两项费用之和。
5.4.3运输价格的结构形式
运输价格的结构形式,是指按货物运输距离的差别制定的运输价格或按运输线路制定的运输价格。一般前者称为距离运价或里程运价形式,后者称为线路运价或航线运价形式。
1.距离运价
距离运价是根据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而制定的价格。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定运价的形式:
均衡里程运价和递远递减运价。
1)均衡里程运价
均衡里程运价指对同一货物而言,货物运价率(即每吨货物运价)的增加与运输距离的增加呈正比关系,也即每吨千米运价不论其运输距离的长短均为一不变值。
公路货物运价之所以采用均衡里程运价形式,主要是因为公路货物运输成本的变化与运输距离的变化有内在的联系。即其运输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与运输距离的增加(或减少)基本成正比。因此,均衡里程运价能较好地反映成本的变化。公路货物运输按其营运过程,成本由3部分组成:始发地作业成本、途中行驶成本和终止地作业成本。
由于汽车的装载量一般都较小,故始发地、终止地作业成本占全部运输成本的比例很小,在长途运输中尤其如此,而在全部运输成本中占绝大部分的是行驶成本,如燃料消耗、折旧费、人员工资、管理费用、保险费、税费等,这些费用与运输时间的长短基本呈正比关系。而同一辆汽车的运输速度是基本固定的,这样,运输距离的长短与运输时间的多少也基本呈正比关系。其结果是,行驶成本的增减与运输距离的长短就有相同的正比关系。这就为采用均衡里程运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在实际制定运价时,考虑到短途运输中始发地、终止地作业成本的实际支出,另加一项“吨次费”,作为公路货物运价的组成部分。但它在基本运价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认为我国公路运输货物运价基本上是采用均衡里程运价形式。
2)递远递减运价
递远递减运价是指对同一货物而言,货物运价率即每吨货物运价虽然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但并不成正比增加,致使每吨千米货物运价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相应逐渐降低。所谓“递远递减”,是针对每吨千米运价随运输距离增加而相应减少而言的。
递远递减运价被广泛使用于我国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中。水路和铁路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的载重量比汽车大得多,故而在始发地、终止地发生的作业成本也较大。例如,同样在港(站)停留1小时,船舶和火车发生的折旧费较汽车大得多,这样,在分析单位运输成本运输距离的变化时,这部分费用则不能忽略,在短途运输中尤其如此。由于无论在长距离还是短距离运输中,若港(站)的作业条件一样,作为统一运输工具在始发地、终止地的作业成本没有改变,因此,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每吨千米的停泊成本(发生在水路运输)或停驶成本(发生在铁路运输)会随之下降,最终使每吨千米运输成本也随之下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单位运输成本的“递远递减”。为使运价能适应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变化关系,故而在水路和铁路运输中采用递远递减运价。
2.线路运价
线路运价是指按运输线路或航线不同分别确定的货物运价。它被广泛使用于国际海运和航空货物运输中。
如前所述,我们之所以采用距离运价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它能较好地适应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变化的规律。但也应该看到距离运价有其不足的方面:①单位运输成本的递远递减规律,应以运输条件相同或基本相同作为前提条件,即运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否则距离运价便丧失了制定基础;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物运价的形成除运输成本外,还受运输供求关系、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以运输成本为基础的距离运价有时在实际中无法实践。由于国际海运和航空货物运输线路一般都较长,而每条线路的自然条件和运输条件千差万别,即使运输距离相同,其发生的运输成本却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北大西洋航线与太平洋航线的船舶运输不能相提并论。此外,各线路的运输供求关系、竞争状况及社会、政治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只有按不同线路(或航线)分别确定运价才更符合实际。
本章小结
运输单据是交接货物、处理索赔与理赔,以及向银行结算货款或进行议付的重要单据,是托运人同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契约,有的还是物权凭证。
货运合同指承运人将托运人交付的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托运人为此支付运费的合同。它一般是由托运人提出要约,承运人作出同意运输的承诺后成立。
货物运输保险是以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作为保险标的,当保险标的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灾难事故造成被保险货物的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业务。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基本责任、特定责任、除外责任和责任起讫。
运输价格是运输企业对特定货物或旅客所提供的运输劳务的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运输价格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距离运价和线路运价两种。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1.海运提单是( )收到货物后,签发给( )的货物收据。
A.承运人或其代理人
B.托运人
C.收货人
D.港口
2.海运提单上可能载有( )。
A.签单日
B.装船日
C.开船日
D.到货日3.制定货物运输合同的原则是( )。
A.合法性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协商一致原则
D.有偿性原则
4.在保险索赔工作中被保险人要做好( )。
A.损失通知
B.向有关方面提出索赔
C.合理的施救、整理措施
D.备妥索赔单证
5.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基本险别包括( )。
A.平安险
B.水渍险
C.一切险
D.附加险
6.运输价格的特征为( )。
A.是劳务价格
B.是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
C.受运输距离和线路的影响
D.有复杂的比价关系
7.公路货物运输营运过程的成本有( )。
A.始发地作业成本
B.途中行驶成本
C.终止地作业成本
D.装卸搬运成本
8.形成运输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 )。
A.运输成本
B.运输供求关系
C.运输市场结构模式
D.国家经济政策
二、判断题
1.货物运单填记的重量应该包括货物包装的重量。( )
2.托运单、货票是承、托双方划清责任的原始依据。( )
3.提单作为货物收据的法律效力,在不同的当事人之间不尽相同。( )
4.提单的空白背书,是指在提单背面不作任何背书。( )
5.货运到目的地后,包装完整无损而内装货物短损,承运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
6.货物运输合同不涉及收货人的权利和义务。( )
三、简答题
1.货运单据主要有哪些?有何作用?
2.简述货物运输合同的含义和特征。
3.货物运输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4.简述货物运输合同订立的原则和程序。
5.简述货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6.运输保险业务如何办理?
7.海上货物运输保险、陆上货物运输保险和航空货物运输保险分别有哪些险别?
8.运输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运输价格的结构有哪些形式?
案例分析
某远洋运输公司的“顺昌”号货轮满载货物驶离上海港。开航不久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被划了一道长达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A舱的所有钢材并及时组织人员堵塞裂缝,但无效果。为使船舶能继续航行,船长请来拯救队施救,共支出5万美元施救费。船修好后继续航行,不久又遭遇恶劣天气,入侵海水使B舱底层货物严重受损,甲板上的2000箱货物也被风浪卷入海里。
思考题:
1.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有何区别?
2.试分析上述货物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
3.投保何种险别,保险公司能给予赔偿?
实训
调查本地运输物流企业及运输市场,了解本地运输市场货物运输单据的使用情况、运输价格情况、运输保险情况和运输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