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计划的内容包括车辆类型及区分年初、年末及全年平均数,各季节车辆增减数量、标记吨位等,它是反映运输企业在计划期内营运车辆数及其参数变化情况的主要指标。
车辆计划所确定的车辆数能否完全满足运输量计划的要求,与车辆运用效率有直接关系。
同等数量、同样类型的车辆,运用情况不同,效率发挥有高低,完成的工作量不会相等。
3.车辆运用计划
车辆运用计划是计划期内全部营运车辆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计划,它由车辆的各项运用效率指标组成,是平衡运力与运量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车辆运用计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的值。各指标的确定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可行、先进而有弹性的原则,使车辆在时间、速度、行程、载重量和动力5个方面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还要充分考虑市场供求关系、企业经营方针、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等因素。
编制车辆运用计划有逆编法和顺编法两种方法。
1)逆编法
逆编法是以“需要”为出发点,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应该达到的水平,从而保证完成既定的运输工作量。必须经过反复测算,保证其有完成的可能;同时,也应避免受运输计划的过度约束,而抑制运输生产能力的合理发挥。
2)顺编法
顺编法是根据车辆生产率计算的顺序,从确定各项车辆运用效率的质量指标开始,逐项计算各项数量指标,如工作车日数、总行程、载运行程吨位千米、总行程吨位千米,最后计算出运输工作量,也就是以“可能”为出发点来确定可能完成的运输工作量。
与运输量计划对照,符合运输量计划的要求,即可确定各项数值,编制车辆运用计划。
如果不符合运输量计划要求,尤其是低于运输量计划时,则要调整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直到两者基本相等,才能据以编制车辆运用计划。经过反复调整各项车辆运用效率指标,且各项运用效率指标的计划值已达到可能的最高程度,计算的运输工作量还不能达到运输计划要求,就应削减运输计划或增加营运车辆。
4.车辆运行作业计划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是运输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运输计划虽然按年、季、月安排了生产任务,但它只是粗略的、提纲性的生产目标,不可能对运输生产的细节作出细微的安排。所以,必须制订车辆运行作业计划,以便实现具体的运输生产过程。
1)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含义和任务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是为完成运输计划、实现具体运输过程而编制的运输作业性质的计划。它具体规定了每一辆汽车(列车)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运输任务和应达到的运输效率等指标。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主要任务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把企业基层车队、车站、车间及有关职能部门有机地组织起来,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②不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企业按日、按期均衡地完成运输任务。
2)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类型
按运行时间的长短分,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有以下4种类型。
(1)长期运行作业计划。长期运行作业计划周期分为半个月、一个月、一旬、一周不等,适用于运输路线、起讫和停靠地点、运输量、货物类型等都比较固定的运输业务的车辆运行作业计划。长期运行作业计划的作业质量高,可对发放班次、时间、沿途作业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虽然编制工作量大,但每次编制完成后,在一定时期内则比较稳定。
(2)短期运行作业计划。短期运行作业计划周期一般为2-5天,适用于货运起讫地点多、流向复杂、货种繁多和当天不能折返的运输任务,以及在几天内完成一个循环运行路线的多点运输任务,适应性较广,但对车辆调度水平要求较高。
(3)日运行作业计划。日运行作业计划适用于临时性任务较多、起讫点固定的短途大宗货运任务,当天能折返车库和临时托运的小批量货物。
(4)趟次运行作业计划。趟次运行作业计划往往适用于临时性季节性的任务、起讫点固定的短途往复式行驶路线。作业计划编制比较容易,车辆调度也很方便,尤其在承担港站短途集散运输时较为适用。
3)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
(1)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的依据。
①已经受理托运货物和运输合同确定的货物班次时刻表是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首要依据。
②运输市场、货物流量、流向、流时的调查预测资料和长期运输合同是编制长期运行作业计划的依据。
③车辆技术状况及维修作业计划表示车辆的技术状况是否允许安排长期连续的运行任务或长途运行任务,也是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的依据之一。
④其他依据。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装卸货物站点的环境与能力、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各项技术参数(站距、车辆平均行速、技术作业时间等)和车辆运用效率指标、天气、公路通阻等客观条件变化情况等。
(2)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的编制程序。
车辆运行作业计划编制在货车方面,分为普通货运车、零担货运车、集装箱车及各种专用车和货运包车等的编制。编制步骤为:①根据有关资料,编制货源汇总和分期(日)载运计划;②每车编制运行作业计划,合理确定行驶路线,妥善安排运行周期,交付运行调度组织执行;③检查各车运行作业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计划执行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并为编制下期运行作业计划做好准备;④编制下期运行作业计划。
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在货源比较充足时,要编制好车辆运行作业计划,保持良好的运输生产秩序,不失时机地完成尽可能多的运输业务。当货源比较紧张时,也要通过编制车辆运行作业计划,尽可能提高车辆运用效率。
4.3运输调度
运输活动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环节多、变化大、技术设备复杂等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合理地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和设备,多快好省地完成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要准确制订车辆计划,并将车辆计划准确地落实到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组织指挥机构来统一组织生产,连续不断地监督生产和随时调整生产中出现的不平衡,这个机构就是运输调度部门。
4.3.1运输调度概述
1.运输调度的概念
运输调度是指运输企业调度部门为保证运输作业计划实现而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督促、联系和协调、指挥和部署等工作的总称。
调度主要是根据运输生产计划,对运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的组织、指挥、衔接、协调和平衡,在安全优质的基础上保证运输作业计划的完成。
运输企业的调度机构,一方面应具体负责组织安排本企业所属的运输设备的运行,即根据运输生产计划制订作业计划(如航空中的飞行计划),并根据机务、飞行、油料等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协调和组织;另一方面,它必须与交通管制机构密切协作配合,才能使整个交通有序进行,例如,在航空运输中,航空公司调度机构必须事先将飞行计划提前送交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并以空管部门同意后签发的放飞许可单作为驾驶员执行任务的指令。
2.调度的主要任务
调度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生产的组织、协调、平衡、控制、监督与检查,具体而言,调度的任务包括以下4方面。
1)组织和计划运输生产活动
调度的首要内容是科学组织运输生产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作业计划来具体贯彻国家的运输政策,协调运输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保证完成运输任务,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2)监督在港作业和安全运行
调度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监督和领导载运机具的在港作业和安全运行。运输企业应在调度通信规程中规定载运机具的通信报告制度,按时向调度部门报告载运机具运行或在港作业情况,调度部门再予以分析并采取措施帮助载运机具安全运行,加快装卸进度,提高客货运输质量。
3)及时协调各环节作业
调度部门要不断了解和分析计划执行过程中各生产因素的变动情况,及时协调各环节的工作,并提出作业调整措施,还必须经常预测、研究、分析载运机具的技术、营运、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使载运机具能随时保证运输计划的完成和良好的经济效果。另外,调度部门还必须与有关港站、货主及其他运输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掌握和分析辖区内的客货源情况,研究其他运输工具的情况,掌握调度管理的主动性。
4)统计分析业务活动
为了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及时进行作业调整,提高载运机具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效果,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运输计划,调度部门必须进行快速统计和业务分析工作。
无论是运输企业,还是港站企业,调度均由计划、监督(控制)、指挥和统计分析四大部分所构成。计划机构根据输入指示信息,在考虑外界影响的前提下,制订出具体的近期作业计划输出给下级调度系统,并在内部流动到监督机构;监督机构根据计划,对运输作业进行指挥,并不断地概括收集状态变化及作业实绩信息,该信息或者直接地反馈到计划机构,或者经过统计、分析后反馈。
3.调度的基本制度
为了保证调度的及时、准确、无误,各级调度机构都应建立健全调度制度,其中包括调度值班制度、调度会议制度、调度日志、调度工作规程、调度统计及分析等。
1)值班制度
运输调度需要严格执行24小时连续值班制度,以及时处理运输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值班人员必须逐日掌握运输生产动态,检查安全生产和货运质量情况,妥善处理运输中的一切问题。
2)会议制度
调度会议旨在总结和检查上昼夜计划与决议的执行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办法,责成有关部门执行并指导下昼夜的工作。
在铁路调度中,为检查、落实当日运输生产情况,布置、审批次日计划,各铁路局每日召开两次电话会议:第一次电话会议每日10:00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汇报第一班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并根据铁道部布置的次日轮廓计划,向铁道分局下达次日计划任务和布置重点工作要求;第二次电话会议每日16:00前召开,由调度所主任报告当日运输工作完成情况及次日日(班)计划安排。此外,为保持调度的连续性,各级调度还建立了交接班和班中会制度。
在港口调度中,调度会议与调度机构相对应,一般大型港口多采用局生产调度会议和基层公司生产调度会议两级会议制度,中小型港口多采用局生产调度会议和基层公司一级生产调度会议制度。港口生产调度会议可分成生产总结会、计划布置和平衡会、生产布置会。
3)调度日志
调度日志是指运输调度部门值班人员为反映载运机具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动态所做的工作记录,记载值班过程中上级指示及调度昼夜计划的执行情况,本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拟交下一班办理的事项及事故等,并附有气象、水位等记录。
4)调度工作规程
调度工作规程是有关调度系统工作范围和岗位责任的规定。其基本内容包括调度组织管理体制、各级调度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责范围、调度计划编制贯彻程序、调度工作制度和调度工作纪律等。
5)调度统计与分析
调度统计区别于港区的计划统计,是根据调度报表进行的快速统计,主要内容有日报和旬报。调度分析通常有日常分析、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等。
4.运输调度的类型
由于运输企业与港站企业的运输作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它们之间在调度的任务与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1)运输企业的调度
就运输企业而言,其调度以运输工具运行为中心,既要涉及运输工具在各港站的进出、停留的调度,也要涉及运输工具运行时的调度,具有“线”或“区域”的特点。为了完成计划规定的运输任务,运输企业的调度不仅以运输工具的运行为中心,而且通过运输工具的运行作业计划,将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特别是车队(船队)、车站(港口)、车间、装卸等部门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通过运输工具的作业计划,保持与企业外部各生产环节,特别是港口码头、铁路站场、物资仓库、车船运行等的衔接和配合,使运输生产的技术准备过程、基本运输过程、辅助运输过程、运输服务过程等一环紧扣一环,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协调和均衡发展的全过程。
2)港站企业的调度
就港站企业而言,其调度以在岗运输工具作业为中心,主要涉及运输工具及货物的进出、装卸等调度,港站企业的调度与运输企业的调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货物运输工作。其生产活动是以港站的运输工具和货物为中心,以昼夜生产作业计划为依据,把生产中的各部门、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有节奏的连续生产。它既要解决运输工具进出港站的问题,也要解决如何根据运输工具、货(客)源、装卸机械、仓库及劳动力等情况,具体决定采用装卸操作方法、选用机械类型、配备劳动力和确定作业起讫时间等。
4.3.2运输调度方案的制订
运输调度方案的制订是从物流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建立模型与图表,选择和规划合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费用,组织好物资产品的运输活动,避免不合理运输和次优情况的出现。
货物运输经常涉及若干供货点至若干需求点的货物位移。在制订运输调度方案时,运输费用是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