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声明:我是不知道有蒋方舟这么个人的,虽然我也算离文坛不怎么远的人。你一定又找到了攻击我的口实,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度,你是要知道名人的名字的,要不然人家会觉得你知识含量太低。
我这样说你要是还有意见,那我不妨举个例子,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太多的名人,从阿·托尔斯泰到列夫·托尔斯泰,从司汤达到斯米切尔,从李政道到杨振宁等等等等,与我们生活相干的不相干的人,你都得记住,哪怕你压根没有想过向文学或者物理领域发展。所以,按道理,即使是为了显示我知识丰富,我也得知道蒋方舟。
以前听说北大的一个教授因为自己的学校不破格录取一个美术天才而决定辞职,他的理由是人家是做美术的,你大学不要人家的理由是人家数学学的不好。于是人们佩服者有之,这才应该是学术,应该是诞生天才的模式;也有人嗤之以鼻,连基本的历史或者语言或者数学都不会,你怎么配成为“大家”?蒋方舟的事不过是这件事的延伸而已。
蒋方舟破格六十分被录取,有支持者认为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她是个非常人;反对者认为这是投机取巧,认为这“很蹊跷”;并有高考同学和家长认为这违反教育公平原则。这不就冲突了?其实哪里,中国的道理,很多都是横说横有理、竖说竖有理、胡说胡有理的。蒋方舟则心安理得。
好一个心安理得!社会学认为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要有规矩。要在国外某些地方,我估计,人家想去哪个学校,自己选择,同时还要看学校选不选你。但蒋方舟同学请注意,你不是在国外,我们制定了高考这个制度,就是要遵循它的。你要是真有出息,还在乎什么北大清华?凭自己的能力做事求学去呀。
最后我以这样的话做结束语:蒋方舟,知道你心安,知道你理得,一个十一岁就写同性恋、早恋的女孩子,什么能让你脸红?你要是真能耐,别上清华,然后等着出现千万个蒋方舟,那个时候,也许是我们最好的教育方式出现的时候。说白了,你能让破格,别,你应该让体制改变!
到那个时候,如果我还活着,我夸你,想怎么着都成!那时,我甚至可以说,是清华不配你。因为是他们破坏了规矩,虽然,有些规矩是用来破坏的;虽然,这些规矩破坏得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