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前纳家户经堂教育现状
(一)寺院经济:经堂教育运转的经济基础
经堂教育是回族穆斯林内部自办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日常运转也必然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经堂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投资活动,不仅包括阿訇和高目投身和支持经堂教育的支出,也包括维持经堂教育正常运转的经济投入。而非正式教育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存在与发展只能自力更生,“至于学生之多寡,须视该方(坊)教民之经济力而定,学生之衣食住等费概由合方(坊)教民之供给”。取之于坊民、用之于坊民的“寺院经济”便构成了经堂教育的经济基础,“寺院经济”是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出于宗教传播、延续的目的而利用宗教资本从事生产、流通经营的活动,包括资金、物资等动产的流通和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租借租种,以此增加收入扩大积累,维持清真寺宗教活动的支出需要。清真寺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经济最为直接的表现为清真寺收入,包括宗教性收入和非宗教性收入。宗教性收入指伊斯兰教教法教规明确规定的收入,包括教众为履行宗教义务而自愿捐赠的和举办宗教活动或宗教节日期间获得的收入,包括天课(又称“则卡提”)收入、瓦格夫收入、斋月乜贴收入、海迪耶收入、澡堂收入、费特尔收入、宰牲费收入及各种举意的乜贴收入等;非宗教性收入是指除宗教性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如来源于社会捐助的非宗教性收入以及清真寺拥有土地、房屋等对外租赁而获得的收入等。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人口较多的回族村庄,纳家户寺院经济较为充裕。近几年,寺院经济中非宗教性收入主要用于清真寺的翻修改建,投入资金约计1000万元,因此使原本充裕的寺院经济渐趋紧缩。近些年来,纳家户清真寺年收入整体偏低,这是近几年清真寺大规模硬件建设的必然结果,也因此制约了纳家户清真寺在经堂教育方面的经济投入。
根据对寺管会主任的访谈,我们对纳家户清真寺收入情况作了大概的统计。纳家户清真寺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来自于送埋体时出散的乜贴,纳家户平均送一个埋体的乜贴是4000~5000元,其中包括坟钱,坟由寺上统一打,一个坟约两千元,丧主家按20%~40%的标准来出乜贴;二是天课,全村一年天课缴纳大约4万;三是供养部分,清真寺按照人均10元收取,年收入计四五万元;四是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的费特尔乜贴等,年收入10万元左右;五是村民们的一些随心乜贴。而非宗教性收入为个人随心和随意的舍散,因此收入不稳定,如有些企业家在清真寺修建时出散的乜贴,但这样的乜贴舍散频次较少,另外,纳家户清真寺寺产也未通过盈利方式形成“以寺养寺”的自我维持机制。因此,宗教性收入成了清真寺收入中最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清真寺收支情况也在不断变化,1986年总收入为8.3万元,总支出8万元;1988年总收入为10.29万元,总支出5.19万元;1992年总收入为9.45万元,总支出8.79万元;1994年总收入为14.87万元;1995年总收入为20.16万元,总支出10万元;1996年总收入是18.91万元。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清真寺在大规模翻修时,不仅有国家拨款,还有个别企业家的捐款,如企业家纳洪福捐助400万元、闫晓平捐助170万元,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拨款10万元,清真寺收入猛增,同时修缮支出较高,基本上呈收支平衡。2011年以来,清真寺大规模修建工作基本缓停,清真寺收入中非宗教性收入明显减少,而以宗教性收入为主。根据寺管会统计纳家户清真寺一年来总体为收支平衡。清真寺支出方面包括:年供暖费约计6万元,年电费2万~3万元,寺师傅工资约3万元。另外,还有诸如清真寺斋月里做开斋饭、开斋节等节日时寺坊活动的支出,以及寺坊间搬请阿訇、清真寺落成典礼、迎送哈吉等其他方面的支出,这方方面面的不小支出,对以宗教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纳家户清真寺来说,基本上保持收支平衡的状态。即使如此,纳家户清真寺在经堂教育中的投入一直较为稳定,既有用于经堂教育施教空间的硬件建设投入,也包括对开学阿訇和住学满拉供养的投入。寺管会对发展经堂教育较为支持,在投入上不遗余力,平日里高目散的乜贴、送埋体时丧主家出散给清真寺的“则卡提”,都是专款专用,专门用于经堂教育支出。正是如此,如今纳家户清真寺已建有供阿訇、满拉以及群众用来学习和住宿的房间14间,配备了各种桌椅,建起了清真寺的图书室,还有用来学习的电脑等,给住学满拉提供食宿上,这是纳家户经堂教育得以持续开展的重要经济保障。
(二)经学类型
中国回族经堂教育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形式,一般分为大学、中学、小学,有些地方则只有大学和小学两种类型。赵振武在《三十年来中国回教文化概论》一文中介绍说:“所谓寺的教育者有大学,造就阿訇之学府也;有中学,中年失学者受教处也;有小学,儿童之教育也。”经堂小学主要是向穆斯林儿童和少年进行伊斯兰教知识的启蒙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古兰经》中部分常用的章节;中学教育的对象是从小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成年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亥提目》;大学主要培养专门的宗教人才,毕业以后多被聘去讲经或任开学阿訇。大学学制无定制,以学成为准。纳家户经堂教育主要有经文小学和经文大学两种形式,经文大学是专门培养经学人才的地方;经文小学则已发生了变化,不仅表现在所学课程上,也表现在启蒙教育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如今纳家户经文小学不具备为经文大学输送学员的功能,只是具有扫盲属性的假期儿童经学班。
我们这里先来介绍一下纳家户的假期儿童经学班。这一临时性的经学班主要面对纳家户的孩子,纳家户自有经堂教育以来,这种教育形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种定制,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罢了。根据纳家户人的回忆,过去纳家户回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去清真寺念经,这是每个孩子的义务,当时的风气和氛围都很好,现年91岁的纳栋臣老人对此记忆犹新:
过去的时候像到了冬天,一放寒假,这个时候寺上就念经了。当时学呢,就是开始阿拉伯文的字母呀,最后慢慢就学《古兰经》选段啊,最后念《古兰经》。像我呢,我最后念到《古兰经》,《古兰经》我都念会了。当时寺上是有那么个情况,寺上有开学阿訇,还有治坊阿訇,下面还有散班阿訇。把这些阿訇就是轮流着,今年比方说你教,明年轮的是他,主要就是给娃娃教阿拉伯语。那个时候上这个(指经学班)的时候,你可以给交个米呀,粮呀啥的,最多是三升,一般穷困点的给交个一升。给阿訇就交这个,所谓的学费么。黄米白米都可以,小麦也可以。念经时候也就是上小学的时候。一般那个时候娃娃都会念。那个时候都已经成年了,比方说十四五了,才上清真寺上当满拉呢,念几年以后,学业念完,然后你就毕业,穿衣么,就当阿訇了。开始学这都是普遍的,也就等于现在的义务教育。都拿上本本,都就这个么念,啥意思就不懂了,你像我,《古兰经》也念了,但是里头啥意思不知道,光知道念。那个时候就是你说的,他先当满拉,然后才到清真寺学波斯语,他非学波斯语,像《古兰经》注解呢,大部分是波斯语,他必须得学波斯语。
当时的课程:一是老经堂字母发音及拼读,由教师将经文字母表写在牛肩胛骨上或硬纸片上,称为“黄本”,学生照此念诵背记,达到能拼会读经文;二是《亥提目》,即《古兰经》选读本,要求熟练地背诵,为礼拜诵念和诵读整本《古兰经》打下基础;此外还要学一些基本宗教信条,及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各种礼拜念词和祷词。小学教育只进行宗教知识和启蒙教育,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入学、退学自由,不分班次与级别,也不规定年限,一般需3~4年时间。学习期间年龄大的学生可参加礼拜、封斋,但不参加对外的宗教活动。学完上述课程后,自愿深造且具备条件者,方可升入大学部继续深造。
现在纳家户经文小学以假期儿童学习班的形式呈现,使经文小学的传统传衍不衰,根据实际情况,这种类型的学习班主要在寒暑假假期里开办,由阿訇倡导高目自觉响应。我们在纳家户调查时,2012年1月6日正是主麻日,离学校放假还有几天,这天阿訇在讲瓦尔兹时专门做了动员工作,希望假期到了家长能让孩子来清真寺念经。根据调查,现在儿童学习班的学员都来自于本坊,既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既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谈起现在小孩子来清真寺念经,被访谈的高目普遍觉得不如以前了,来清真寺念经的孩子越来越少了,2011年纳家户寒假来清真寺念经的小孩子有几十个,2012年能否保持这个人数,清真寺开学阿訇觉得没把握。用阿訇的话说,过去高目把孩子送到清真寺来学习,还要给阿訇交学费,现在免费都没有人愿意来学习了,更有甚者,清真寺为了吸引孩子们假期来学习,通过一定的物质方式予以鼓励,如一天一个人一元钱或一袋牛奶。一般情况下,寒假来学习的人多,最多时有100多人,总共20多天,所学内容主要是礼拜和信仰的基本常识,现在纳家户清真寺开学阿訇太忙,又没有散班阿訇,这些教学任务由开学阿訇委任一两个住学满拉来承担,一天学习一次,主要在下午礼完晌礼后,由满拉组织进行集中上课。临时假期班的学习费用主要是高目出散的乜贴。清真寺每期学习班结束时,都要举行比赛,对于学得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如书包和铅笔等。时代变了,纳家户经文小学也变了,过去那种竞相来寺学习的热闹情景一去不复返,留给人们给多的是忧虑和无奈。
此外还有群众性的成年经学班,包括男子经学班和妇女经学班。妇女经学班后文将具体介绍,这里对男子经学班作一简单介绍。男子经学班的学员主要是纳家户上寺做礼拜的人,时间主要安排在昏礼和晨礼后的两个时段,都是来清真寺做礼拜的中老年人。现在这种经学班针对学员的自身情况,分为两个班级,一个是字母学习班,主要学习老经堂中的拼音字母,一个是《古兰经》诵读班。由于每天人数不定,有些人学习不稳定,断断续续。现在这两班由于阿訇忙于其他事务,委派两个住学满拉来具体教授。这种老年学习班在纳家户一直存在着,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学习的人数多,规模大,学员积极性高,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来清真寺礼拜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高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每天在这两个时段能坚持学习的人也不多。很多时候,都需要开学阿訇倡导发动,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不学的人。根据我们的观察,每天学习的人数不稳定,有时一个班还不到10人,整体来看,人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纳家户经堂教育的另一类型就是大学部,亦称经文大学,是经堂教育的最高形式,以培养宗教教职人员为目的的高层次教育类型,一般接受的经生须经过经文小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经学基础,学生被称为“哈里发”或“满拉”,由于他们必须住学跟随阿訇念经,因此,也被称为“住学满拉”。这一阶段所学课程,与小学阶段大为不同,根据调查,纳家户住学满拉的课程学习,以及教学方式上有其自身特色,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我们在下面具体来介绍。总之,学完了这些课程,经阿訇考核之后,合格者准予毕业,由开学阿訇主持穿衣仪式,标志着这位满拉学有所成,具备到清真寺开学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