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读讲传”活动的网络专题运作,也就意味着这一活动的网上运作不宜泛泛了事,而应建立起专门的活动网站、博客、微博、论坛、群等。“唱读讲传”活动所依托的各个网络平台应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网络文化。可以整合各个网络平台,构筑网络运作的树形结构,在每个层级的平台上均设置相应的活动管理单位、活动对象、参与对象等;也可以将各个网络平台进行模块化串联,各个平台运行各有特色的模块,而整体的“唱读讲传”活动则由一个统一的主模块进行串联。这样,就能形成效率高、针对性强的网络专题运作方式,再辅之以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则能够构建其该活动网络运作的长效机制。
在网络运作中,可以开设专栏供广大学生和其他社会群众发表原创红色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设立投票专题,对点击量高、转发量大的红歌、故事、箴言等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进行竞赛或评比,并可鼓励原创作者和其他读者等合作,对作品进行改编,以运用到更多的领域,如将故事、箴言改编成话剧、歌舞等。作品原创和作品改编不仅可以激发作者的创造活力,激励其推陈出新、不断进步,而且能够以更为亲民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网络专题建设中应采取措施对“唱读讲传”优秀原创作品(或优秀改编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不仅包括奖项等级及奖金、奖品的设立,还包括为原创作者或改编者进行专题采访报道、网络宣传、邀请讲演等。
综上所述,理工科大学生“唱读讲传”活动的网络专题运作模式,不仅仅包括“唱读讲传”网络媒体(包括专题网站、主页、博客、空间、微博、即时通讯群等)的建设和日常维护,还包括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参与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激发理工科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新平台参与“唱读讲传”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时尚媒介与优秀文化相融互动的态势,真正把网络“唱读讲传”活动建设成为属于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时尚品牌。
三、基地建设
(一)建设理念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自身艺术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素养有待提升。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该项活动,从长远角度来谋划理工科大学生对于“唱读讲传”活动的热情参与,并从中得到切实的素质培育和文化艺术素质拓展,增强该项活动常态化、长期化的特性,使其发挥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功能,就有必要建立起理工科院校“唱读讲传”活动的基地。
“唱读讲传”活动基地依托高校(这里主要是理工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进行资源的整合,这将为该活动的开展提供内容和形式上的保证。
“唱读讲传”活动基地要从理工科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出发,以这一群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和对象。应通过多种措施促使理工科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基地建设中。将活动的延展性与基地建设的长效性结合起来。
“唱读讲传”活动基地的建设,应从新媒体中打开一个突破口,建设网络基地,发挥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等的优势,通过新媒体传播“唱读讲传”活动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开展的动态,传扬“唱读讲传”活动的内涵,扩大基地影响力。
“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应与理工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相结合,将基地建设融入到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中来,使大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二)运行方案
“唱读讲传”活动基地的运行主要是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成长两方面相结合进行。在校内,基地运作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校内教学活动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效实践;在校外,基地运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红色文化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等相关教育资源。同时,建立相应的网络基地平台,强化网上“唱读讲传”活动的专题建设及宣传效果。各个运行模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庞大的“唱读讲传”活动基地运行网。
从运行方案图中可知,理工科大学生“唱读讲传”活动基地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划分多个模块:从参与和建设群体来讲,既包括理工科大学生这一“唱读讲传”活动的主体,也包括基地建设与发展的维护团队(简称“基地维护团队”),我们把活动的负责人(主要是教师)、组织者(教师和学生骨干等)、执行者(学生干部等)等一起归入基地维护团队中。从基地建设的资源来看,就包括校内、校外、网络媒体等几部分。在校内资源组合中,课堂教学、校园人文景观、第二课堂活动等构成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唱读讲传”活动的主要阵地和实体阵地;在校外资源组合中,来自校外的各类教育基地、历史遗迹、革命圣地、文化圣地等为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网络媒体资源组合中,立足于“唱读讲传”活动的基地专题网站、博客、微博、即时通讯群等网络媒介平台是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各类资源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通过这类虚拟媒介平台,理工科不仅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基地建设献计献策,而且可以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参与到“唱读讲传”活动中,能够真正体现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的活动面貌。校内、校外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类资源组合并非独立为营,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各类资源组合都可以为彼此提供需要的资源,同一参与群体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资源参与“唱读讲传”活动;而所有的资源组合最终是归结到理工科大学生“唱读讲传”活动基地这一总体格局中,并调动各方面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理工科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可行的平台。
(三)保障机制
“唱读讲传”活动基地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以保障其正常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并不等于可以放松这一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整个基地建设乃至“唱读讲传”活动在理工科大学生中的开展都将昙花一现,难以实现长效。因而,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基地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协调、经费支持、考核评价等方面。
组织协调方面。理工科大学生功课较为繁重,根据调查了解,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课外时间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便是休闲娱乐,少部分甚至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理工科大学生参与基地建设,需要基地建设团队(一般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组织这一群体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也要协调好理工科大学生参与基地建设、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与专业学习、参加其他第二课堂活动、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关系,促使其参与过程积极,参与之后受益匪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经费支持方面。基地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维持,理工科大学生参加“唱读讲传”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奖项等来激发,活动开展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些都需要学校及相关领导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保证基地建设的深入进展,保证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期化。
考核评价方面。由于“唱读讲传”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而,活动基地的建设也可以采取适合的考核评价措施,增强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考核评价不仅仅针对理工科大学生,而且可以针对基地建设团队和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应采取人性化的手段,不宜过分强制,也不宜降低标准。考核评价的实施后期,应对考核达标和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督促其按照要求继续落实相关行动,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总而言之,各类机制的构建都是围绕理工科大学生“唱读讲传”活动基地的建设而展开,各类机制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并形成统一的整体,为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支撑,最终树立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