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式生动化
由于理工科大学生在校生活普遍存在单调枯燥的状况,因而,在这一群体中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就不能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弘扬主旋律为基调,以反映大学生良好精神面貌为落脚点,使活动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活动可以围绕主题融合歌曲合唱、经典诵读、故事讲述、舞蹈表演等多种演绎形式;各项活动可以综合运用主持串讲、电视短片、背景音乐、现场互动等多种手段;活动参与既可以以集体(包括院系、专业、班级等)为单位,也可以以寝室或个人为单位参与。活动开展形式既可以融入团学活动中开展,也可以独立形成文化艺术节的大型活动;既可以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也可以自发分散组织成小型活动。
(三)语言大众化
话语权问题是当今中西方文明冲突的一个重要问题。“唱读讲传”活动以大众化的语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深入浅出地渗透主流价值观;又能通过这项活动主动占领主流话语权的阵地,使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理论掌握群众。“唱读讲传”活动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相结合的有益实践探索。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弱的情况,“唱读讲传”活动就应主动适应这一情况,选取或创作符合理工科大学生语言水平的红歌、经典、故事和箴言,在深入浅出中普及艺术素质教育,突出主题,传播主流价值观。
(四)需求主体化
“唱读讲传”活动要得到长效发展,在理工科大学生中普遍展开,就需要实现由主导要求向主体需求的转化,做到以人为本。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实现需求主体化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这一群体对活动的践行自觉。其二,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标契合这一群体的要求。“唱读讲传”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灵魂,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制低俗文化,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使之成为理工科大学生群体的文化风尚,从而促成了这一群体提高艺术素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和践行自觉。
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
的价值和意义
一、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价值
(一)社会价值
“红歌一唱,神采飞扬;经典一读,智慧十足;故事一听,明理舒心;箴言一看,百读不厌。”这是干部群众对“唱读讲传”活动开展后的感触。而反观当今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物质主义的盛行直接导致人的物化,人成为现代生产中的一个单位,人失去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商业化、市场化的浪潮在摧毁陈旧的体制格局和思想壁垒的同时,也向人们的理想、道德乃至人格提出了挑战,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非道德主义倾向,对道德价值本身进行否定和颠覆,出现了嘲笑崇高、嘲笑理想、嘲笑道德的思潮,这是以追求和实现现实物质利益为根本原则的世俗化倾向在向社会各个层面扩张的结果。由于理工科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工科知识学习上,人文知识比较缺乏,对各种思潮的分别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而这一群体不仅自身存在道德滑坡的隐患,而且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
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就是要理直气壮地高举红旗,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理想信念;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用健康、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抵制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文化,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国家未来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和培养的防火墙。
“唱读讲传”活动在形式上生动感人,所运用的手段和平台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突破了说教式和灌输式的主流价值观教育,而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作用于这一群体的情感中。活动对内容进行精挑细选,萃取精华,使思想穿越时空,用智慧启迪人生,在历史的宏大视野中审视现实,明确方向。通过这项活动,培育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和价值观情感,并将其进一步转变为自觉行为,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实现价值观情感的内化,实现践行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一效果的达成,既能净化社会空气,又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文化价值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唱读讲传”活动在理工科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文化价值。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中的这一表述往往被用于对文化的解读。作为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主体,理工科大学生不仅仅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而且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在文化活动的创造与参与过程中,他们又是文化价值的创造者。而理工科大学生承担和创造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关乎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国家未来发展,是需要慎重选择和实践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在文化上实行“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社会,多元文化要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协调。
高校是继承、弘扬、传播民族文化最重要的阵地之一。知识经济将高校从社会边缘推到了社会中心,高校的这一功能更显重要。理工科大学生具有的人文素养较少,对于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往往难以分清是非,甚至在极端物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渗透和影响下,易受不良文化的误导。大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就是要增强这一群体在精神家园建设上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在参与中强化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多元文化并存状况中明辨是非,兴利除弊,调动积极因素主动克服和消解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伪装成时尚文化的腐朽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把握和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高昂的姿态举起塑造民族魂的大旗。
(三)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评价和自身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发展、确立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外在动机开始内化,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开始形成,理想结构趋向成熟和稳定。由此,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理论修养的提高;针对理工科大学生还应注意其科技伦理素养的培育。
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由于体制、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原因,理工科大学生普遍重理轻文,理工科院校也长期忽视包括艺术素质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唱读讲传”活动,融合了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精华,荟萃了启迪智慧和引领人生的点滴故事和箴言。这一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而在参与过程中,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其在活动中既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教育者,得到人文艺术上的熏陶和素质提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向其他大学生和社会群体乃至人民群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理工科大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从“唱读讲传”活动中感受先进文化,学习先进事迹,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学术伦理,重视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环境乃至整个自然界的价值关系。
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之一。20世纪下半期,从“和平演变”到“颜色革命”的意识形态战略手段中,西方一直把青年学生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业已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主阵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如何对青年学生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却又担负着国家未来建设发展重任的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问题。从思想教育层面看,“唱读讲传”活动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红色历史记忆唤起大学生对于继承社会主义传统的情感和使命,并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转化为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力量;通过红色文化精神的传唱,以崇高昂扬的情感唤起大学生对现实的超越、对物质的超越以及对个人的超越,提振理工科大学生的“精气神”。
二、理工科大学生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传统弘扬红色文化
在我国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现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和时代先锋用热血与汗水筑起了包含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甘于牺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在内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历史以无数铁的事实证明,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一个国家要民富国强,就得坚守民族形成的优秀传统,将其精神发扬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很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其弘扬老一辈革命志士所遗留的丰富红色资源的责任感。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对青年学生教育规律和特点把握不够,很多教育者和学校将“灌输式”教育挪移到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和红色精神的教育上来,将本来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和民族传统模式化、样板化,导致青年学生对其产生刻板印象,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学生个人或群体受社会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民族传统和红色文化,甚至对其进行诋毁和妖魔化。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民族传统和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继承与弘扬。
“唱读讲传”活动以其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丰富多样、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统一起来,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起来,变大学生被动参与为自觉行动,将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和红色文化的派送任务转换为自觉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理工科大学生还能够发挥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精神,对“唱读讲传”活动进行创新性发展,创新活动平台、技术手段、传唱方式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红色作品合理改编和原创,使其更加契合理工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
通过开展“唱读讲传”活动,更是要以民族传统和红色文化主动占领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内化其思想,使其主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推动民族传统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唱读讲传”活动,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理工科大学生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生动化,使之能够更彻底地为理工科大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通过“唱读讲传”活动,理工科大学生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十七届六中全会则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纳入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命题中,从而明确把文化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思维、舆论引导、国民形象等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