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及时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友伴,孩子为正在发愁的妈妈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父母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就抑制了孩子“冷漠”心态的生长。
点燃孩子助人的热情,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孩子。培养出一个热心助人的孩子,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温暖和关爱。
教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箴言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就要给他做出榜样。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说一些感谢的话,或者做一些表示感谢的动作,比如拥抱、握手等。许多人对父母缺少关爱,不能善待老人,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个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别人不可能很快了解其人品、学识与能力,然而却能从其待人接物是否诚恳、有礼上看出其为人。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会直接并且严重地影响到他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人事业的发展。
父母应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重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在家里经常对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之类的礼貌话语,并且在社会的交往活动当中也很注重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如果孩子得到他人的帮助,父母就会让孩子表达谢意。
教孩子学会说“谢谢”,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教会孩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很多人都发现,现在的孩子自私、霸道,为他们做事情都没有回报,他们不懂得感激,更不知道珍惜。因此,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教孩子懂得感恩呢?
1.通过生活小事引导孩子懂得感激
首先让他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就会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懂得感恩的孩子,会更加珍惜眼前这美好、温馨、幸福的生活,他的脸上会洋溢着甜蜜和喜悦,做一切事情都会开开心心,不会产生抱怨情绪。试想一下,一个充满着激情活力、笑口常开,而又懂得感激的人,谁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并帮助和支持他呢?
2.给孩子创造表达感谢之情的机会
当家人过生日或节日时,提醒孩子说一句祝福的话,鼓励孩子为亲人准备礼物,比如自制贺卡、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小礼物等来表达祝福与谢意,让他感受到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是非常快乐的。还可以在节假日里布置一些有关家务劳动的作业,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维持这个家庭的不易,从而提高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3.帮孩子回忆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冷静地和孩子谈论一下,在这段时间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是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每一个人都为彼此做了些什么,让孩子能感受到每个人对别人的贡献有多大,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只有相互帮助和付出,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4.教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
父母要教孩子从小就应心存感激,对人体恤,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使他小小的心灵存有一份真与善,从而使他内心变得更富足和美好。父母要让孩子在生活的物质条件上有些不足,这种些许的匮乏感,会激起他珍惜物力与福分之心。而感恩之心的最佳培养方式就是要从身旁小事做起,教孩子习惯说“谢谢”。
最后,请父母们牢记一点: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懂礼貌的,礼貌源于言传身教。孩子行为不端常常并非有意的,而是出于孩子的天真幼稚。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你能耐下心来而不是大发脾气的话,你就能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了。
让孩子快乐起来
父母箴言
一个乐观的孩子,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悲伤、不幸、失败和痛苦。生活在快乐中的孩子,对未来会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生活也会心怀感恩之情。
一天早上,一位母亲把3个未成年的儿子叫到身边,分别给他们每人1块钱,希望这些钱能够帮助他们过得快乐,母亲还要求孩子们,在天黑以前都必须讲讲自己的快乐故事。三个儿子答应了,各自去寻找快乐。
不一会儿,大儿子捧着两只蝈蝈回来了,每只蝈蝈都待在用竹篾编成的小篓子里,清脆地叫。妈妈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讲讲你的快乐吧。”儿子说:“我一出门,看到一个乡下人在卖蝈蝈,5毛钱一只,我用1块钱买了两只。听蝈蝈唱歌蛮有趣味的。”母亲点点头。
大儿子刚说完,二儿子也回来了,他两手端着一只小瓷皿。按照约定,他给妈妈讲述道:“我往集市那边走,看到有一群人逗蟋蟀,我就围着观看。最后一只大红蟋蟀把所有的蟋蟀都打败了。我好说歹说才从摊主手里买下它来。”说着他掀开盖,让大家瞧。果然大红蟋蟀神采飞扬,活蹦乱跳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妈妈看了也很满意,点头微笑。
临近中午,大儿子听蝈蝈叫的兴致渐渐衰退,二儿子逗蟋蟀也觉得乏味了。可小儿子还没有回来。日薄西山了,还是不见他的踪影。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气喘吁吁地走进家门。他满脸的汗水,浑身的污垢,简直成了一个泥巴人。
“怎么会如此狼狈?我的孩子。”母亲关切地问。
“嗨,这一整天简直是倒霉透了。”小儿子便对母亲诉说他的倒霉事情,“我用您给我的钱租了一根鱼竿,买了一些鱼饵,要去郊外的湖边钓鱼……”
“我不记得你会钓鱼呀?”母亲说。
“是的,我不会。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学会钓鱼。”
“学会了吗?”
“没有。我拴好鱼饵,下好竿,可我总是把不准起竿的时机,不是早了就是晚了。好几次,我挑起竿一看,鱼饵都吃光了,该死的鱼却逃跑了。最后一次我把鱼饵全部放上去,要钓一只大鱼。这下子倒真的钓着一只大鱼,可惜我拽不动,结果我被拉下了水,大鱼把鱼竿也拖到湖中央去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两个哥哥都哈哈大笑起来。
“鱼竿可是租的,你怎么办呢?”
“是呀,我打算下水捉鱼。弄几条大鱼给鱼竿主人,他或许一高兴,就不叫我赔钱了。”
“捉住了吗?”
“摸着不少,可一条也没有捉住。那些鱼都很油滑,刚触到鳞片,它们就像精灵一样溜掉了。”
“我猜想,你肯定在浅水里摔过很多跟斗。”
“可不,一尺多长的大鱼在水面掀起浪花,很有冲劲呢。我有好几次被它们掀倒。”
“给我讲讲你跟鱼竿主人交涉的情况吧。”
“我跟他一五一十地说了,请他原谅。可他最后还是让我做了四个钟点的小工,才算了结。”
“人家还是优惠你了呢。”这时候,母亲也忍俊不禁了。
“是这样的,他说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扫地、倒垃圾、整理货架,还要……”
“肯定是这样,这很公平。不过现在让我关心一下你们兄弟的快乐故事吧——哥哥们用钱去买快乐,但你们买到的是玩物,不是快乐,你们几乎没有什么过程可以回味;弟弟虽然一无所获,但快乐的过程却回味隽永。孩子们记住:快乐是不能购买的,快乐不是玩物,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得更好,可以快乐、开心地生活,因此父母就会尽自己所能,让子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作为父母,想要孩子开心、快乐地生活,首先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快乐的家庭氛围,这是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其实,营造这样的气氛不一定非要有太多的钱,也不要求父母有多高的学历,只要父母用心就可以。
快乐地生活,乐观地面对人生,使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或者用其他方法来教育、引导孩子拥有一颗快乐、乐观的心,让孩子成为一个开朗的人。父母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烦恼,那么孩子也快乐不起来。因此,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应尽可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乐观一点,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
一般说来,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父母还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一些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父母在努力营造乐观氛围时,还应注意教导孩子时的心理,注意一些消极心理现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父母积极心理现象可以促使孩子乐观积极、奋发向上,反之也会让孩子变得消沉、忧郁、萎缩。引导、教育孩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不仅需要各种活生生的事例让孩子心悦诚服,也需要父母自身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量消除掉各种消极心理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