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沿银川市中心东行8公里,进入兴庆区掌政镇,就到了鸣翠湖。飘雪的冬季,这里白茫茫的一片,不闻花香鸟鸣,不见绿柳荷池,只见巷路楼阁错落有致,林地茂密“杏花”点点,观景台高楼耸立。
“那就是一棵树!”顺着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仁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在观景台南面150米处那棵很显眼的老柳树。提起鸣翠湖,银川人总要多多少少给你讲几句一棵树的故事——情节很简单,鸣翠湖开发前曾是一片荒漠,植被破坏严重,只剩下了1棵树。
“这棵10米高、胸径60厘米、近60年的老柳树,可以说是我们鸣翠湖湿地公园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现在好了,近几年我们在它前前后后种满了树,总计有近40万棵了。”从小就生活在鸣翠湖岸边的朱建仁,说起一棵树便滔滔不绝。
“听老人们讲,这里曾经是碧波涟漪、鱼跃鸟欢、翠苇唱晚的好地方。20个世纪中后期,大面积的围湖造田、改湖修塘,使这里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退化,沦为布满枯草坟丘的荒滩。”朱建仁说,“进入‘十一五’以后,我们银川人决心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把鸣翠湖的一棵树变为数十万棵树。”
如何还鸣翠湖鸟鸣柳翠?近几年,银川市在恢复湿地生态建设上没少下工夫,不仅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拨付种种项目资金。截至目前,银川市从方方面面筹集的累计投入鸣翠湖湿地保护项目的资金达9500多万元。这些资金除了用于水、电、路、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外,很大一部分投入到了鸟类和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上。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鸣翠湖已完成退耕还湖1000亩,种植各种树木40万棵,草坪等花灌木绿化面积达750多亩,芦苇1000余亩、荷花150亩……
“有了40万棵树的生态,又有芦苇迷宫、百鸟天堂、碧水浮涟等十大景区,鸣翠湖每年夏秋两季游人如织,湿地旅游一年比一年火!”说到这里,朱建仁满脸笑意。
“现在回过头来看,种那40万棵树,俺们没白出力!”掌政镇村民黄秉雄说。每年春秋两季到鸣翠湖种树的队伍那可真是浩浩荡荡,有鸣翠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有机关事业干部,还有掌政镇的村民。“不白干,每天朱总他们公司给俺们发25元,一个月下来就是700元。”黄秉雄笑着说,“要说收益,还真得有长远眼光。生态好了,养鱼的村民多了,可哪想到树多了,鸟就多了,鸟吃鱼苗急死人!这两年好了,俺村家家不单指望养鱼一项收入,不仅芦苇生意越来越好,随着鸣翠湖旅游兴旺,搞三产服务也赚不少钱呢!”
2008年2月